多层带地下室综合楼设计思路.pptx_第1页
多层带地下室综合楼设计思路.pptx_第2页
多层带地下室综合楼设计思路.pptx_第3页
多层带地下室综合楼设计思路.pptx_第4页
多层带地下室综合楼设计思路.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综合楼设计汇报 结构部分 01 初步设计 01 明确方案设计 与各专业间进行协商 明确设计的时间节点 开会时间节点 提资时间节点 设计阶段时间节点等 02 与专业协商后 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明确设计信息 结构选型等 建立结构模型 03 与各专业进行设计协调 待建筑提资后 对模型进行修改 04 模型修改符合各专业要求后 进行结构计算 复核后 将构件信息返给建筑 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05 进行施工图绘制 校审 和修改 综合楼设计的总体思路 综合楼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提资与反提资 各专业间协调 讨论后 明确整个大体的设计方案 设计答疑 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沟通 来化解设计过程会碰到的疑难杂症 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风险把控 明确设计中会出现的风险因素 及其对整个设计进程的影响 通常为重大变更 及建筑形式的改变 计划安排 制定各个专业间的提资节点 设计阶段节点 开会节点 技术措施 明确设计所需条件 明确各个设计指数 确保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 协调业主 针对粗糙的方案设计 提出经济适用的初步方案 与业主进行协商 02 设计计划是把控设计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准确清晰的设计计划能很好的按时提交综合楼的设计成果 03 xxx综合楼设计要点 主要包括 结构选型 参数条件 构件设计 基础选型等一系列要点 要点 明确结构形式 如何选定正确的结构形式 明确自然条件 确立模型设计参数 明确设计的总体指标 施工图绘制 设计成果图的纸表达 结构构件设计 梁 板 柱 基础以及其他结构构件 设计要点 首先 拿到方案初步设计 与各专业碰头后 明确了 该工程的设计概况 该办公楼为6楼 层高3 600m的办公楼 没有标准层 地下室含设备用房 一层为停车工厂 二层到四层为了办公区 5 6层为会议区 含有大屋面 上人 和小屋面 不上人 首先提出 需要明确地勘资料 场地所在类型 风荷载 电梯机房吊钩荷载 地震分区等 为计算软件模型搭建 做好前期准备 1 需要明确结构选型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建筑 抗震设防烈度 六度抗震 适应建筑的功能需求 满足建筑造型需求 充分发挥结构自身的优势 考虑材料和施工条件 造价要求 明确已提供资料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耐火等级 二级 2 明确自然条件 明确设计参数 查 荷载 规范表E2 基本风压W0 0 35kn m2 按50年重现期风压值采用 湖北武汉 设防烈度6度 查 抗规 附录A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g 地震分组为一组地基承载力 230Kpa电梯机房吊钩荷载 承载4吨 3 根据 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功能分区 明确荷载 材料为混凝土 地面以上梁 C30 板 C30 框架柱 C30 基础 C30 钢筋 三级钢6 32 fy 360N mm 墙体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保温隔热 防火性能良好 造价便宜 恒载计算 标准值 a 外墙计算按200厚加汽砼砌块容重 7KN m30 03 20 0 02 17 0 2 7 2 4KN m2 b 梁上线荷载 梁高x 750 600 500 550 3 6 x 2 4内墙计算按200厚加汽砼砌块容重 7KN m30 02 17 2 0 2 7 2KN m2梁上线荷载 梁高x 750 600 500 550 3 6 x 2门窗折减系数0 7 c 板面荷载 板自重自算 停车层板厚160 其他层板厚100 附加恒载 0 02 28 石材面层 0 03 20 1 4水泥砂浆结合层 0 02 20 1 4水泥砂浆找平层 0 02 17 板底抹灰 2 0KN m2卫生间降板荷载 降板0 015 0 015 20 3KN m2屋面 板厚120 上人屋面 建筑找坡面层按4 5KN m2 结构找坡按3 0KN m2 加气砼砌块 良好的建筑性能 3 根据 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功能分区 明确荷载 3 2活载 参考荷载规范5 1 1 单位KN m2实验室 2 0 操作间 仪器室 干燥室 无菌室 天平室 一般资料室 2 5 仓库 书库 5 0 卫生间 2 5办公室 会议室 2 0 活动室 大会议室 3 5 走道 餐厅 2 5 车库 4 0 电梯机房 7 0 为了使模型计算更符合实际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应遵守强柱弱粱 强剪弱弯 强节点弱构件 强压弱拉的原则 模型设计需要 贴切建筑的方案设计构件设置合理模型设计能通过计算复核 4 模型计算 模型搭建 通过明确计算参数的的设置 是模型计算更符合实际 确保设计准确的第一步 4 模型计算 参数设置 楼层层间信息表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根据 高规 4 3 2 3 风荷载信息 根据 荷载 附录E 混凝土设计基本参数 4 模型计算 参数设置 5 梁设计思路 1 框梁 满足建筑外立面的要求 满足空间要求 当房间降板时 框梁梁高足够能兜住次梁 有墙就有梁 避免二次传力 避免出现大板结构 减少悬臂结构 1 截面 主梁一般比次梁高出50mm 主梁下部双层钢筋或附加吊筋时 高出100mm现浇结构 主梁 200mm 次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200mm 50的倍数 圈梁同墙厚 框架梁不应 200 高宽比 h b 一般为2 0 3 5高度 简支梁1 12 1 15L 连续梁 1 12 1 20 井字梁 1 15 1 20 L 悬挑梁 1 5 1 7L钢筋 锚入梁支座的钢筋 2 混规11 3 6 强条 框梁最小配筋率 按抗震等级分 一级抗震不应小于0 5 二三级不应小于0 3 1 2 梁计算结果验证 梁配筋结果是否超 经验值控制在0 8 1 2 通常纵向钢筋梁的挠度限值 根据 混规 3 4 3明确挠度限制 相应跨度的梁 明确挠度限值 是否需要配置附加吊筋 腰筋 通过计算软件来参考是否要添加 腰筋 需根据 混规 9 2 13条 梁腹板高度来确定 吊筋需根据 混规 9 2 11 来验算是否需要添加吊筋 通过弯矩图和剪力图 明确梁之间的支座关系 负弯矩处一般为支座 一般民用建筑无需考虑地震作用下的裂缝控制配筋 为了避免强梁弱柱在顶层时 框梁用采用直径较粗 而钢筋跟数较少的配筋 避免柱子出钢筋过多 2 5 梁设计思路 6 板设计思路 板设计基本思路 板宽厚比 单向板1 30L 双向板1 40L 悬臂板1 12L 跨度 4m 板应适当加厚 一般板厚为100mm 一个标准层里不出现三种板厚 3500 4000mm 不拉次梁 4500mm以上拉次梁 双向板 6000mm以上 拉等高次梁 形成井字楼盖 2 板组成包括 板受力钢筋板支座负筋 钢筋直径要求 间距要求 最小配筋率板正筋 底筋 构造钢筋板混凝土等级 抗规3 9 2 混规4 1 2 至少大于C20 板钢筋钢筋常用 6 10 100mm 8 12 100 150mm 10 16 150mm间距 最大200 最小100有水的房间双层双向 屋顶双层双向板计算 简支计算 降板 半层高处 固定端 不降板处 配筋率 混规 8 5 1不应小于0 15 7 柱设计思路 最小截面 抗规 6 3 5 不宜小于300mm 圆柱直径不小于350mm 四级 不小于450mm 一二三级 本项目柱截面为600 600 剪跨比 2 柱净高 截面高度 2 抗规 6 2 9 避免出现短柱 截面长边与短边边长不宜 3受力钢筋 根据 抗规 6 3 7 1 四级抗震 框架结构 框支柱最小配筋率0 7箍筋 抗规 6 3 7 2轴压比 根据 抗规 6 3 6 四级抗震 框架结构 轴压比比值为0 90 8 基础设计思路 理解地勘报告重点 a 明确地勘报告中提出的建议的持力层 地基承载特征值 地基类型及基础砌筑标高 本项目地基承载力为230kpa 大于180kpa的土可能为好土 b 通过钻孔点 再一次确认基础埋置标高c 明确是否有饱和砂土和粉土 及液化判别 及时规避抗震中 液化问题对建筑物的影响 d 地下最高水位及抗浮水位的的明确 本工程抗浮水位基础底以下 e 剪切速度 用来判别场地类别 场地类型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地下车库底板可以用独立基础 止水板 一般是地下水位低的时候比较实用 传力明确工程费用低 止水板一般做成与独基顶标高齐平 避免了在回填土后额外做地面 防水板一般250mm厚 在独基加防水板基础中 防水板一般只用来抵抗水浮力 不考虑防水板的地基承载能力 独立基础承担全部结构荷重并考虑水浮力的影响 防水板下应采取设置软垫层的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 确保防水板不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