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ppt_第1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ppt_第2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ppt_第3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ppt_第4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和他的诗歌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 又名杜工部 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 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代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前的开元盛世 也经历了安史之乱 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1 读书漫游 712 746年 即诞生到35岁 2 困守长安时期 746 755 35岁至44岁 3 陷贼与为官时期 756 759 三年 4 飘泊西南时期 760 770 49岁至59岁去世 一 35岁以前 读书和漫游时期 准备 20岁起 杜甫结束了书斋生活 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 越 今江浙一带 和齐 赵 今山东北部 河北南部 其间曾赴洛阳应举 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 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 三人同游梁 宋 今开封 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 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长期的壮游 为他早期的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二 35 44岁 困守长安十载 到长安第二年 李林甫却玩弄手段 野无遗贤 天宝十载 751 正月 唐玄宗三个盛典 杜甫 大礼赋 待制集贤院 命宰相考试 李林甫从中作梗 此后以诗干谒权要 如京兆尹鲜于仲通 来京朝谒的哥舒翰 左丞相韦见素等人 希望他们援引 然而并不见效 十载长安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落空了 二 35 44岁 困守长安十载 开始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使得杜甫开始将目光转向全社会这期间他写了 兵车行 丽人行 等批评时政 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 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 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兵车行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 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 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的背景 兵车行 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 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 749 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 在今青海省境内 久攻不下 后虽侥幸取胜 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 到这年冬天 所派驻龙驹岛 在青海湖中 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 751 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 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 结果大败 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 朝廷乃大举征兵 兵车行 的背景 据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一十六载 天宝十载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 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 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 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 未战 士卒死者什八九 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 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 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 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名句赏析 1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古代孩子留长发 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 如今 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 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 防河 这是何等可怜啊 所以 连里正也动了心 替他束发 人过40 头发渐白 又刚从前线回来 理当休息了 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 在封建社会里 人们重男轻女 生男则喜 生女则悲 可是现在不同了 反以生男为 恶 生女为 好 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 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这两句主宾分明 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 为 宾 下句是哀叹之辞 为 主 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 更显出哀叹之深 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比较 试将这首诗跟李白 古风 其十九 相比较 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古风 其十九西上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两首诗歌的比较 李诗写人民的苦难 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 而且写得很概括 杜诗写人民的苦难 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 行人 形象实现的 十分具体 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 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此外 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难 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 杜甫的伤时忧国 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 兵车行 的出现 标志着诗人由于多年的阅历和体验 社会思想 文艺思想已日臻成熟 开始着手在为自己 为后人 开拓那条起自国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 三 45 48岁 为官与陷贼时期 高潮 安史之乱爆发 潼关失守 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 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 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 写成 月夜 春望 哀江头 悲陈陶 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 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 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 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 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 三吏 三别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 756 六月 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富县 寄居羌村 七月 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 今延安 企图赶到灵武 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 他启程不久 就被叛军捉住 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望月思家 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 757 三月所作 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 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 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 不禁触景生情 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四 48 58岁 弃官入蜀 漂泊西南的时期 思想更深邃 诗风更沉郁 迫于生计 弃官携家西行 去投靠亲友 辗转流落到成都 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 蜀中军阀作乱 他漂流到梓州 阆州 后返成都 严武死 他再度飘泊 在夔州住两年 继又漂流到湖北 湖南一带 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 其作品有 水槛遣心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病橘 登楼 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又呈吴郎 登高 秋兴 三绝句 岁晏行 等大量名作 综述思想方面杜甫一生思想是 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 杜甫的思想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 当其理想累受挫折 又遭到战争和生活的折磨之后 他逐渐认识了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 忧国忧民的思想与年俱增 杜甫诗歌的思想性 从思想性方面来说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 具有深沉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诗中始终贯穿着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的思想 这也就是杜甫诗歌中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人民性特征 并达到了以前作家不曾有的高度 1 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2 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3 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罪行的强烈憎恨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闻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诗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 个人的坎坷遭遇 一有感触 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 无论是写生民疾苦 怀友思乡 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 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杜诗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 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 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 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 反复低回 杜诗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 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与老杜的经历 思想和美学观念均有密切关系 他的阅历极其丰富 思想极为复杂 政治上的由自信自负到受压抑 使其追求的美学思想受到扭曲 由壮美一变而为沉郁 从唐诗的发展看 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 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 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 有许多的层面 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1 集诗歌之大成 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他继承和发展 诗经 汉乐府 等现实主义传统 写出了一代 史诗 他转益多师 博采众长 成为公认的集诗歌之大成的作家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2 杜甫在思想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唐新乐府运动 晚唐的李商隐 皮日休 聂夷中 杜荀鹤 北宋的江西诗派 南宋的陆游 文天祥 金元之交的元好问 明代的李梦阳 清代的顾炎武 屈大均等 均受老杜忧国忧民思想影响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3 杜甫在诗歌的艺术风格 形式上对后世有无穷影响 杜甫的七律 无法不备 杜诗风格多样 中晚唐诗派无不受老杜的影响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和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 是并世而立的两位诗歌伟人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补充内容 诗史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杜甫诗歌为什么被称为 诗史 一 提供了史的事实 既可以证史 也可以补史之不足 二 史实只提供事件 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 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三 写作方法上 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诗史 提供了史的事实 既可以证史 也可以补史之不足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至德元年 唐军陈陶斜大败 继又败于青坂 杜甫有 悲陈陶 悲青坂 收复两京 杜甫有 收京三首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九节度兵围邺城 看来胜利在即 杜甫写了 洗兵马 其中提到胜利的消息接踵而至 提到回纥军助战 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 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 反映了此一事件在当时造成的普遍心理 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 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 杜甫有 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安吏 举例 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 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背景 天宝十五载 公元七五六年 七月 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 改元为至德 九月 左相韦见素 文部尚书房琯 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 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 十月 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 收复两京 分兵为南 北 中三军 共五万人 十月辛丑 中军 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 房琯是个空有理论的书生 他效法古代战术 采用车战 被敌军放火焚烧 又受骑兵冲突 人马大乱 不战而溃 房琯狼狈逃回 本想暂时坚守壁垒 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 于是房琯又督率南军 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 再吃了一次大败仗 两次战役 死伤了四万馀人 残馀者不过几千人 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 听到这一消息 便写了 悲陈陶 悲青坂 两首诗 诗意解析 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 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十月里 从十个郡县中征发来的兵士 他们的血都流作陈陶池河中的水了 清天旷野中 没有听到战斗的声音 而四万义勇军在同一天内死亡 这是写房琯的军队不战而溃 安禄山部队得胜回来 箭头上都沾满了人血 他们仍然象出征时一样 唱着胡歌 在酒店里酗酒 长安城里的人民只有回面向北哭泣 日日夜夜地再盼望官军到来 举例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杜甫的有些诗 还可补史之失载 如 三绝句 中写到的渝州 开州杀刺史的事 未见史书记载 三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 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 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 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 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 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 妇女多在官军中 举例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游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写时事 不始于杜甫 但是到了杜甫 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 他的诗 提供了史的事实 可以证史 可以补史之不足 诗史 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 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杜诗的 诗史 性质 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史实只提供事件 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 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他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 是从一个人 一个家庭写起的 写他们的遭遇 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 举例 无家别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败阵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向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写到故乡荒凉 老母病死 归来无家 而尚得再次从军 令人不忍卒读 他把战火中的人的内心世界 一一展开 令人千载之下 为之动情 羌村三首 哀王孙 哀江头 北征 等诗 都是这种写法 举例 羌村三首 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诗史 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杜诗叙事 既叙事件经过 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这些细部描写 或人或物或心情 精心刻画 从细微处见出真实 展开画面 把人引入某种氛围 某种境界 举例 北征 写到回家情境 况我堕胡尘 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 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 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 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 补绽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 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 颠倒在短褐 粉黛亦解包 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 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 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 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 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 谁能即嗔喝 没有直接写战争灾难 而乱离与贫困一一显现 他写的都是不起眼的平常细事 但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 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也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 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前此的叙事诗 它从概括描写走向写具体事件的片断 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 更多真实感 故事性被冲淡了 而生活色彩则等到极大的加强 兵车行 羌村三首 三吏 三别 等诗无不如此 诗史 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杜诗叙事 除注重细部描写之外 还融入强烈的抒情 举例 羌村三首其三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羌村三首 记回鄜州省家事 写重逢如何悲喜交集 写与家人 邻里如何在这悲喜中相见 仍然是细部描写 但这些细部描写要表现的 是悲喜交集的心境 是一腔蕴蓄已久 渴望渲泻的感情 悲哀 同情 无可奈何 都交错在一起 二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杜诗风格的另一面 萧散自然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沉郁顿挫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 个人的坎坷遭遇 一有感触 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 无论是写生民疾苦 怀友思乡 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 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 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 每欲喷薄而出时 他的仁者之心 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冲和处世的心态 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 使它变得缓慢 深沉 变得低回起伏 举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入门闻号啕 幼于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 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 贫篓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 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 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 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 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 但又没有喷薄而出 默思失业徒 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留下了无穷韵味 举例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举例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