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_第1页
乐清市《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_第2页
乐清市《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_第3页
乐清市《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_第4页
乐清市《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文本)目录一、总 则1-1、规划依据1-2、保护工作回顾1-3、规划范围1-4、规划原则和目标1-5、规划指导思想1-6、基本工作方针1-7、规划期限二、保护框架规划2-1、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价2-2、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2-3、保护框架的结构三、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3-1、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3-2、重点保护区的划定3-3、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划定3-4、自然风貌协调区的划定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4-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4-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4-3、文物建筑保护细则五、土地利用规划5-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5-2、土地利用规划原则5-3、土地利用规划规模5-4、土地利用规划六、保护与整治方法6-1、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6-2、保护方法分类6-3、民居保护细则七、建设控制规划7-1、目的7-2、适用范围7-3、高度控制八、空间景观保护规划8-1、景观资源构成8-2、重要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8-3、村落环境与景观保护及整治8-4、自然山水景观保护九、道路交通系统调整规划9-1、规划策略9-2、道路交通规划9-3、传统街巷规划9-4、村落传统街巷空间整治十、生态与环境规划10-1、生态目标与措施10-2、环境整治对策10-3、环境控制措施十一、旅游发展规划11-1、旅游发展策略11-2、旅游发展目标11-3、旅游路线规划十二、水系整治规划12-1、水系整治策略12-2、九曲溪12-3、里槽坑12-4、村西水道12-5、村东水道十三、基础设施规划13-1、给水与消防13-2、雨水和污水13-3 、电力与电信十四、近期实施规划14-1、保护目标14-2、近期实施内容14-3、远期实施内容十五、规划实施建议15-1、管理方法15-2、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15-3、规划分期实施15-4、分期工作重点十六、附则37文本一、 总 则1-1、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9)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2)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88)乐清市总体规划(2000)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9)乐清市仙溪镇总体规划(1988)乐清市仙溪镇村镇规划(198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南阁村省级历史文化村保护区的批复现场调研测绘、和收集的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资料1-2、保护工作回顾十余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南阁1注:“南阁”村名原写作“南閤”,后因书写方便,改写为今天的“南阁”两字。人民为保护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明代牌坊群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轮故居“尚书第”台门以及章玄应墓、章纶墓等也成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这些历史文物,南阁人民以及地方政府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人力与财力进行了修复与保护。对于古村落的历史遗产的保护,南阁很早就建立起了由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三级管理组织,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村级文物管理员1名),加强了历史遗产保护的宣传与管理,为保护与抢救国家与市级文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南阁村自村级干部到普通村民都具有较好的文物保护素养与一定的维护知识,为未来文物与整个村落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作为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尚未纳入到议事日程,还没有形成一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框架,这是南阁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焦点问题所在。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具体范围包括南阁村东至横官路街,西至里槽路,北至桂花街,南至后山街的区域,同时包括村子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章伦墓的区域,不包括村西南里槽坑山凹中二个附属聚落点。规划总面积43.42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9.52 hm2 (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0.13hm2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0.57 hm2);村落传统风貌协调区面积16.59 hm2;新村建设用地17.31 hm2。另外,为了保证古村落整体自然环境风貌的完整,本保护规划还在南阁建成区外划定了自然风貌控制区,面积约280.4 hm2 。1-4、规划原则和目标1-4-1、保护原则保护南阁村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持南阁村历史景观的完整性;维护南阁村传统功能的连续性。1-4-2、保护目标保护村落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风貌特色,保护、延续和提升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的基础上为南阁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保护改善村落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与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居住水平。建立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和必要的技术支撑平台,为全面落实规划内容奠定基础。1-5、规划指导思想南阁村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典型地反映出北雁荡山地区地方村落文化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看,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保留过去,同时还需要开拓未来。因此本规划认为,将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将保护作为发展的必要条件。亦即,以保护作为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1-6、基本工作方针考虑到南阁村文化遗产的具体情况,本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保护、整理、控制三个方面。首先,根据现场和历史调查提出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的范围;其次,提出针对不同保护层次的相应保护、整治措施,恢复历史景观,改善村落环境;最后,制定相关保护条文,制止无序凌乱的建设行为,为村落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鉴于当前村落建筑环境的复杂性,本规划特别编制了基于GIS技术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供当地和上级有关规划和保护管理部门使用。1-7、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仙溪镇总体规划相一致。考虑到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次规划结合具体情况和现实可能性分为近、远期。南阁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工作要点在于保护而非发展建设,其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依赖于政府及其它部门资金的投入,故本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保护工作指令性文件,这一点与上述总体规划的情况有所不同,故特设“长期指导”一项。近期:2004-2009,远期:2010-2020。近期主要对重点保护区传统民居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修复整治,对保护区内的主要街巷实施整治,改造基础设施,提高环境品质,基本恢复南阁村的传统风貌,将南阁村纳入到雁荡山整体旅游系统中开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是保护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远期新村建设基本完成,重点保护区成为居住、旅游、文化、商业等功能混合的区域,使南阁与其西侧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完整再现南阁八景中的特色风貌。长期:形成古村保护与新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形成完整的新南阁村。二、保护框架规划2-1、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价2-1-1、自然环境优越南阁村位于乐清市仙溪镇南约1km,东经12103,北纬2825,四周群山环绕,有乌岩堆、南洋山、狮子岩、湖岸渡等山岭,均属雁荡山山脉。村落座南朝北,依山面水,九曲溪从村前自西向东流过,山水田园景观特色明显。2-1-2、历史悠久、历史遗存比较丰富据章氏宗谱,南阁村起源于五代时期,自宋代开始兴盛,明代达到高潮。村中现存五座木牌坊均为明代建筑,2001年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村中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除此之外,南阁村尚保留有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群落和其它一些古迹。这些历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传统人文环境。2-1-3、村落结构明确、发展脉络清晰南阁村依山而建,在其发展早期(明代以前)是沿等高线带状布局,随着村落规模的扩大,遂由山村形态向山水之间的平原村落形态转变,道路也从东西向为主转变为南北向为主。2-1-4、资源多样、物产丰富南阁村地处历千年之久,形成了有特色的传统产业,除农业外,传统手工艺和水果、苗木产品也富有盛名。2-1-5、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利南阁村是自城市前往雁荡山显胜门景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形成该景区的东起点,目前已经有公共交通(大荆镇至乐清市)从村庄的北部通过,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发展潜力较大。2-2、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工要素、人文环境要素等三个部分。2-2-1、自然环境要素指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如南阁门前山、马屿山、乌岩堆、狮子岩等四周山林、水系、以及物候、气候等内容。2-2-2、人工环境要素指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如五大牌坊、街道以及民居建筑群和重要公共建筑等。2-2-3、人文风貌要素:村庄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南阁村的人文风貌要素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人文风貌。2-3、保护框架的结构通过各个构成要素反映在空间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他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所共同构成的古村落景观特色。2-3-1、点: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构筑物或者是人流集散的交汇点。主要包括南阁八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型民居院落及某些人流集散的公共空间。2-3-2、轴:居民组织生活的主要街道,也是外来游客的主要路线,是展示南阁古村风貌的主要场所。结合南阁古村的现状,南阁村形成以牌坊街为南北文化轴、里街为东西文化轴的“一纵一横”的轴线格局。2-3-3、区域: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的地段、区域。根据南阁古村的历史和现状,主要形成如下区域:以国家级文保单位为核心的牌坊街区域。以尚书第及其附属建筑群为代表的传统民居院落展示区域,主要指古村重点保护区范围。纳入雁荡山旅游体系的周边自然景观山水区域,包括九曲溪、里槽坑、后山(乌岩堆)、门前山等。三、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3-1、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根据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及南阁村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本次规划分两个层次: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以及村外自然风貌协调区。3-2、重点保护区的划定重点保护区的范围:南部以后山路为界,东部以牌坊街街道中心线为参照,向东推进约65米(距离牌坊街中心线最近)260米(距离中心线最远),向北以桂花街为界,向西也以牌坊街街道中心线为参照,向西推进35米(距离中心线最近)250米(距离中心线最远)。具体范围为:北部以桂花街为界,西部至章仁光、章日仁、章希友、章裕志、章裕近村民住宅东山墙,章裕杰村民住宅西山墙,章立贝村民住宅西北山墙,章建平、章裕宝住宅北山墙,章米云、章小标、章人标住宅西山墙,章彪、章人华、章东海、章建成、章纪德住宅以及村委会北山墙,章纪建、章近云住宅东山墙,章近人、章人富住宅东山墙,尚书第牌楼北侧、章小东、章近索、章育都、章近如、章小通、章纪升、章纪军、章近叶、章近叶、章近如住宅北山墙与西山墙,南部分别以下街街道、里街、后山路为界,东部至章纪水住宅东山墙与南山墙,章海军、章伟敏住宅东山墙,章近多住宅西山墙,章金全、章育东、章育来、章人德、章育军、章云飞住宅北山墙,章明通、章云建、章近贵、章纪杰、章学达住宅东山墙,章近旺、章学玉、章近具、章学远、章近肖、章以林、章纪善、章育岳住宅北山墙,章近岳、章裕度、章智慧、章修一、章裕怀、章升干住宅东山墙,章裕长、章学贤住宅北山墙,章学顺、仇裕顺、章近斤、章学恩、章旺福、章旺云、章人伦、章裕明、章学恩、章百珠、章育希住宅东山墙,总面积9.52 hm2 。重点保护区划定的依据:1)、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2)、传统民居比较集中,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南阁村悠久历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段;其中传统民居256幢,占全村传统民居总数402幢的63.7% 。全村总共有民居1489幢。3)、重要的历史景观和名胜古迹所在地;4)、其它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留存较多的地段。3-2-1、重要建筑1、明代牌坊群明代牌坊群位于南阁村牌坊街(中直街),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五座明代牌坊型制相同,做法考究,为浙东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五座牌坊于1983年列入乐清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浙江省和乐清市对这五座牌坊进行了修复,现状况良好,规划保持现状不变。2、尚书第及其附属建筑群尚书第台门于1999年划定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进行大修,现状况良好,规划保持现状不变。3、新屋里新屋里在牌坊街南段西侧,建于清末民初。4、明代牌坊一览 (明代牌坊群已于2001年进行了修复,状况良好,规划保持现状不变)表3-1序号枋名年代历史背景现状1会魁明正统四年(1439)为章纶立。该年他参加在京举行的殿试,中二甲第三名进士,金榜题名,时年二十六岁。魁为首领之意,章纶虽非第一,但已与众魁相会,故枋名“会魁”。脊高6.5m,面阔5.5m,进深4.1m。建筑面积21.54m22尚书明弘治初年(1488 -1493)亦为章纶而立,以其官至礼部右侍郎,赠南京礼部尚书名之。建于明孝宗弘治初年(1488-1505)。脊高7.5m,面阔6.1m,进深4.1m。建筑面积24.29m23方伯明正德年间(1465)为章纶长子章玄应立。方伯的意思为一方侯伯、贤德之人或地方长官。章玄应(1443-1511)为成化十一年进士及第,官至广东布政使,为官清廉、刚直入其父,不为官场所容。后辞官为民,在村里作林泉隐居之士。脊高7.2m,面阔6m,进深3.8m。建筑面积23.54m24恩光明正德年间(1506- 1521)为章纶侄章玄梅立,其为江西湖口县令,宽政爱民,甚有德声。脊高7.15m,面阔7m,进深4.3m。建筑面积27.85m25世进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章纶、章玄应、章朝凤四代三进士之事迹而立,章朝凤为章纶曾孙,为官清正。脊高6.9m,面阔6.5m,进深4.4m。建筑面积26.96m25: 尚书第建筑群一览 表3-2建筑名称年代历史背景保护措施尚书第始建于明初尚书第台门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坐南朝北,与笃忠堂、藏书楼相接。尚书第原是座三进合院式建筑,规模颇大。现仅存前后两进,前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台门,中悬“尚书第”金字红匾;后为硬山顶重檐式五间楼房正屋及左右厢楼,木构粗拙古朴。台门前有照壁,形式特别。维持台门(面积25m2)现状不变。其后尚书第院落格局基本完整,木构架破败倾颓,建筑无法使用,亟需进行改善修复。东厢新建建筑予以拆除,按传统式样恢复。 笃忠堂+布政第初建于明成化初年,道光二十三年重建在尚书第西,系章玄应为专祀章纶而建,为章氏宗祠之一。室内墙壁间嵌一青石碑,碑额篆书:“重建笃忠堂碑记”碑文曰:“笃忠堂者,为宪宗皇帝赐恭毅公之堂额也。” 堂于清顺冶六年被盗匪所毁,道光二十三年重建。祠旁原有“布政第”,为章玄应自宅。院落格局基本完整,但木构架破败倾颓,建筑无法使用,亟需进行改善修复。藏书楼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于章纶辞官归田后的第二年,在笃忠堂西。章九思在藏书楼记中说:“先大人恭毅公构楼于宅西之隙地,匾曰藏书楼,岁在成化丁酉。楼位南面北,四围层峦叠嶂,环向拱揖,而是独当风气之中。址垣数十步,制植若干楹。左右置书充栋,虚其中以设香案,朔望必盛服北拜”章纶在万卷图中云:“积累万卷余,藏之起书楼。牙签三万轴,一一扦架头。经史与子集,百家书亦周。洋洋溢几箧,可与秘府侔。屋积至充栋,车载会汗牛。”浙江近代史丛考亦言及章纶藏书之多。惜藏书楼毁于清初的匪祸,仅留下原拱门的颓垣断壁。院落格局已不甚完整,有新建建筑位于传统建筑之中,规划恢复原有格局,改善修复木构,整治院落。鸿胪第明代始建明章玄会建,在尚书第东侧,毁于清同治五年,尚存照壁与吹鼓亭。明代遗迹已与现存传统院落融为一体。保留现有格局,对住宅进行改善修复。总建筑面积3500m23-3、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划定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和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传统风貌协调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重点保护区的景观完整性,使其文化价值不致受到周边地段无序建设的影响而贬值或被破坏。基于南阁村历史发展过程和目前村落建设的状况,本规划将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划定与文化遗产保护、可能的旅游发展及新村建设的目标相结合予以统筹考虑。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除重点保护区外,村西里槽坑以东至马屿山以西的全部建成区。面积:16.59 hm2划定依据如下:村落以西存在大片历史上对南阁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山水景观,包括柳港渔灯、石柱擎天、仙岩落月和雁湖古刹等“南阁八景”都在村落以西或西南展开。章纶墓和其祖父坟墓位于龙西镇的上、下水龟,西距南阁2km,在地域上位于另一乡镇(龙西镇)境内,在产权上属南阁村,是南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雁荡山主要景区之一的显胜门景区及九曲溪上游与南阁村形成一个自然-文化景观带,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应予保护。本规划将村西里槽坑水道以东和古城墙(村西水道)以西的新建区划定为限制建设区而纳入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该用地的住宅建设已经严重破坏了南阁村传统景观与其西侧自然山水景观的历史关联性,今后不应再进行任何建设,远期应逐渐拆除现有新建住宅,搬迁至规划新村。马屿山是南阁村的风水山之一,历史上一些显赫人物都葬于此山,山南至今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章应玄墓园。因此本规划将重点保护区与马屿山之间用地划定为传统风貌协调区,该区目前基本上均为新建住宅。马屿山本身作为南阁村自然山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其列入自然景观保护范畴。规划将马屿山以南用地划定为新村建设用地,逐渐与横官路村合并为一个村落。3-4、自然风貌协调区的划定自然风貌协调区划定范围:以南阁建成区为核心向西至南阁“八景”中的“石柱擎天”景,向北至“仙岩落月”景,向南至“柳港渔灯”景,向东至新区东线,其中包括了“南阁八景”的“石柱擎天”、 “仙岩落月”、“柳港渔灯”、“北萨春耕”、“桃林牧笛”、“马屿书堂”等自然景观,总面积约280.4 hm2。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南阁村内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另有一处章纶墓在村西约2km外的龙西下水龟。4-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南阁村中心牌坊群是浙江省木牌坊建筑的代表,在全国亦十分少见,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1997年8月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坊群的保护范围保持原已划定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不变,仅随周边需要改善、整饬建筑界面的变化略有调整。文物保护范围:北起桂花街,南至会魁南10米的牌坊群,世进士坊至恩光坊至尚书坊保持现有街道宽度,尚书至会魁南10米一带,以牌楼北中轴线向两侧延伸5米为界,保护区范围面积1292m2。文物保护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沿东西两侧延伸5-15米,南北两侧延伸10-20米。建设控制要求: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形式要体现浙东木石结构的传统民居做法,沿牌坊街两侧建筑屋脊高度一层不得超过5米,二层不得超过7.5米。建设控制地带内现状建筑除个别外,大多已经失去传统风貌(详见相关分地块图则),对这些建筑实施整饬的方法予以适当改造,使其恢复传统风貌,在空间尺度、建筑形态、材料使用方面与文物建筑保持和谐的关系。4-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4-2-1、章纶故居“尚书第”台门文物保护范围:台门本身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以台门为中心,北以章贤志屋南墙为界,东以章经华外墙为界,西以章礼富、章人近外墙为界,南至二进院门为界,总面积670m2。保护范围保持原有划定区域不变。文物保护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线向东、西、北延伸10米为界,南包括整个尚书第、笃忠堂、藏书楼遗址建筑群,以及走廊与天井等。 建设控制要求:现状周边建筑基本保持传统格局与风貌,规划保留原有传统建筑的空间院落布局,修缮整个建筑群,改造东厢新建三层建筑,体现浙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并且所有建筑屋脊高度不得超过8米,尚书第、笃忠堂、藏书楼功能上改造为章伦史迹纪念馆。4-2-2、章玄应墓文物保护范围:整个墓园属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自墓穴向南至石人、石马地段,分别自中轴线向东西各10m,自最南之石人向南15m,自墓穴向北15m。保护范围保持原有划定区域不变。文物保护方法:拆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现有建筑物,整修墓园,整理甬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各25m,北侧包括马屿山南麓,面积5000m2。建设控制要求:墓园东、西、南各方建设控制地带内如有民居建设则参照条款6-3-3执行,现有住宅参照条款6-3-5予以改造,并不得建设任何其它类型建筑。北侧保持现有自然绿化,不得再增加坟墓或其它人为景观。4-2-3、章纶墓章纶墓在村西约2公里处的龙西下水龟。墓南濒九曲溪,北依南阁八景之一石柱擎天及其所在的洪洋山。保护范围:现墓区围墙范围,面积2500m2。保护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各50米,向南250米,包括九曲溪南岸的上水龟章氏墓地。建设控制要求:不得进行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以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有破坏作用的各类建设活动。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方针。文物保护范围的管理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国家级文物保护范围内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进行建设工程或爆破、挖掘、钻探等作业。市级文物保护范围内非经乐清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经上一级政府同意不得进行建设工程或爆破、挖掘、钻探等作业。文物保护范围内地表、植被的改动或基础设施的改善亦须经上述相应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4-3、文物建筑保护细则4-3-1、落实专人定期实施日常保养,4-3-2、保护文物的历史环境和景观,文物保护用地四至转角处设置特制铺地砖形式地标,亦可立界碑镌刻图文,起到明确告知作用,4-3-3、保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防止可能出现的自然或人为破坏,4-3-4、实行文物保护登记制度,定期对文物状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记录在册,对开放建筑实行日志制度,详细记录每日参观人员数量和基本情况,4-3-5、村落中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牌坊群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台门的建设控制地带外围区域,同时又是传统风貌协调区的区域范围内的改造建设活动需符合传统风貌的要求,4-3-6、对所有文物建筑应进行详细测绘,建立文献图片档案,作为保护和维修的文献依据。五、土地利用规划5-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根据保护与发展南阁古村落的原则,通过对现状土地使用的合理调整,以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从而更好的保护古村落风貌,同时又改善居民生活,发展旅游,为南阁古村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5-2、土地利用规划原则1、以保护为前提即保护南阁古村落的村落空间形态格局,街巷尺度、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构成要素,延续村落历史文化环境。2、以发展为目标即贯彻历史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的现阶段的现实积极意义,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3、兼顾效益原则即积极开辟和利用南阁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大力发展村落经济,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效益的协调发展。5-3、土地利用规划规模根据仙溪镇总体规划中对南阁村的规划要求,以及南阁村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态势,本次规划确定南阁村总人口为7000人,总户数:2330户。其中:重点保护区:1800人,600户,传统风貌协调区:3300人,1100户,新村:1900人,630户。根据南阁村规划人口规模,本次规划确定南阁村总用地为43.42hm2,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9.52 hm2 (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0.13hm2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0.57 hm2);村落传统风貌协调区面积16.59 hm2;新村建设用地17.31 hm2。另外,为了保证古村落整体自然环境风貌的完整,本保护规划还在南阁建成区外划定了自然风貌控制区,面积约280.4 hm2 。 5-4、土地利用规划1、规划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以居住用地为主,适当配置旅游、商业和日常服务性设施等。2、对于在重点保护区内与传统风貌不符且破坏历史环境和空间形态的居住用地,本次规划都将其改为绿地,其户数277户。3、桂花街拆除街北现状建筑,恢复传统沿街桂花树景观,营造滨水公共绿地。4、桂花街东端马屿山东北处滨水林地开辟为绿化停车场。5、马村东马屿山南地块为新村发展用地,以居住为主。6、现位于牌坊街东侧原章氏祠堂空地规划为市场,并利用市场北侧和西北侧公共建筑改造为幼儿园和老人之家。7、原市场用地改为文化广场,主要为旅游服务,设置旅游商品服务网点。8、地块E-1-1原居住用地改为村委会管理用地。将现有三个行政村村委会建筑改造为村民活动场所。9、将地块J-4-2、J-5东侧现状水面以北居住用地,改造为水面,形成与九曲溪和马屿山相呼应的山水景观入口。10、新屋里居住用地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用于家庭旅馆,满足旅游发展需要。11、“七退”院落原来居住用地改造为传统手工艺作坊用地。12、利用尚书第设立章纶纪念馆。13、C-2-4地块传统院落居住用地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用于家庭旅馆。14、在C-2-4地块传统院落东侧空地开辟公共停车场。15、原南阁小学用地改为幼儿园和老人之家用地。16、村东新区农业用地新建南阁小学用地。六、保护与整治方法6-1、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6-2-1、保护村落街道整体结构和环境景观特色。对保护区内不符合历史文脉、破坏历史景观的建筑实施整治改造,对破损的传统建筑进行修复,在整体上恢复南阁村传统风貌。6-2-2、除非有可靠的历史依据,对已不存的传统建筑原则上不予重建。对保护区内对整体传统风貌有较大影响的新建建筑依据历史文献实施改造。6-2-3、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与培训。在仙溪镇中、小学普遍开展有关地方历史文化和遗产保护的课程。6-2、保护方法分类重点保护区范围-涉及总户数:598,用地面积:95161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5874.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498.69平方米。根据上述用地和建筑文化遗产的特点,将保护方法分为以下七类:6-2-1、保护:保护-指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对保护对象实施原地原貌保护,不得改变其现有物质环境。适用范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具体参见41、42。操作要求-保留原有建筑的现状,改善、维护其周边环境。6-2-2、保留:属于保留建筑涉及居住户数:2户。建筑占地面积:144.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0.07平方米。适用范围-质量良好的现有建筑。本规划中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中的保留建筑均属此类范畴。操作要求-按本规划6-3条款“传统街巷与民居保护细则”实施。6-2-3、改善:属于改善建筑涉及居住户数:402户。建筑占地面积:28637.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485.23平方米。改善-建筑格局、风貌和主体结构保存尚好的传统民居,其中有些建筑质量已经相当破旧,有些建筑设施陈旧,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这些建筑及其组合构成村落历史环境的基质,规划在保持原有格局、结构和风貌的基础上予以修复,增加水电及卫生等设施,满足村民现代生活的基本要求。适用范围-各类传统建筑。南阁村大部分传统民居建筑及环境质量不佳,亟需修复改善。本规划中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中的传统民居建筑多属此类范畴。操作要求-按本规划6-3条款“传统街巷与民居保护细则”实施。6-2-4、整饬:属于整饬建筑涉及居住户数:801户。建筑占地面积:68350.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1922.22平方米。整饬-指对质量较好、难以拆除的新建建筑的处理方式。适用范围-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与传统风格有较大距离的新建建筑。主要进行立面整治和改造,并适当降低体量过大建筑的高度。操作要求-按照本规划6-3-5条款实施。6-2-5、拆除:属于拆除建筑涉及居住户数:277户。建筑占地面积:24456.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14.70平方米。拆除-指在重点保护区内与传统风貌不符且破坏历史环境和空间形态的建筑。适用范围-规划指定拆除的破坏传统院落原有格局的建筑或其它与历史风貌不符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操作要求-按照本规划6-3-4条款实施。6-2-6、重建:适用范围-保护区内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相应历史依据、但现有风格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建筑。现有大礼堂拟予以拆除并依照历史资料原地重建章氏宗祠。“七退”传统院落也予以重建。对于一些重要的传统民居,也可采取迁移重建的方法进行保护。操作要求-按照本规划6-3-6条款实施。6-2-7、新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村落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有大量新的建筑出现于村落中。本规划划定马村东马屿山南地块为新村发展用地。适用范围-南阁村新村建设部分。操作要求-严格按照新村发展要求进行建设。在新建建筑上,建筑高度以6米为主,局部在10米以内,建筑风格以传统建筑风貌为主,建筑材料尽量采用传统木石、砖木结构形式。6-3、民居保护细则6-3-1、按照传统方法与形式对破旧的传统民居进行维修,对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予以适当改造。对民居残破或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建筑整体保持和谐,但应与历史部分有所区别,以保证历史形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6-3-2、为保证居民生活的连续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保持建筑外貌,改善内部。6-3-3、保护区内传统民居的改造修复严格按传统方法施工,使用传统材料,保持传统形式、色彩和尺度。对于新建住宅的整饬则严格控制尺度,适当赋予其传统建筑风貌。立面处理注意尽量保持传统木石、砖木结构的形式。保护区内各类建筑不得采用铝合金或钢制门窗。6-3-4、在有充分历史根据的条件下,允许对涉及村落历史风貌完整性的部分进行必要改造。对严重破坏村落整体传统风貌的建筑予以拆除。6-3-5、对保护区内超过传统民居高度、平屋顶、或形式与传统风貌不符的新建建筑应实施整饬,保证历史景观的完整性。对二层以上高度超过8米的新建建筑实施降层和“平改坡”,开间、进深超过三间的新建建筑实施减小体量处理。6-3-6、对传统风貌协调区内位于主要视觉走廊和空间节点的、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原有建筑适当进行重建,以保证历史景观的完整性。重建应限制在十分必要的范围内。新建建筑允许采用新的材料和形式,但应当严格控制建筑尺度和高度。七、建设控制规划7-1、目的建设控制指标的划定是为了保证保护区历史遗产和村落整体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建设控制指标内容主要涉及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建筑形式和环境等。保护区建设控制按照保护规划条款执行,不纳入本章范围。7-2、适用范围村落外围任何建筑、构筑物的建设参照本章内容执行。7-3、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方式-坡屋顶以檐口计值,平屋顶以屋面最高点计值。整体建筑高度控制-传统风貌协调区内及马屿山西南洗砚池地段,保持现状传统建筑高度,其它新建住宅高度以6米为主,局部在10米以内。超过此标准的建筑予以改造整饬或局部重建(村东、村西新发展区建筑高度超过上述标准者亦参照本高度控制实施整饬)。八、空间景观保护规划8-1、景观资源构成:南阁村景观资源分为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两大类别。人文景观资源主要指村落内外人工建构的景观要素,包括传统建筑和构筑物(如池沼水井、街巷路面、墓葬城墙等),也包括传统院落内外的树木植被。自然景观资源主要指村落外围自然山水及其动植物系统。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沿视线通廊形成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景观系统。要严格保护这些景观资源的轮廓、尺度、形式和种类,通过环境整治改善、提高景观资源的质量。8-2、重要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表8-1 类型名称位置与范围景观特点保护、整治与使用方式重要人文景观南阁村口牌坊街北端“世进士”坊周边地段约600m2。进入南阁村的传统入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村口在大荆-龙西公路旁,紧邻九曲溪,北望门前山,是山-水-村景观序列的主要节点。拆除现有医疗站等建筑,开辟村口广场,沿九曲溪岸线栽植桂花、青竹,修建照墙,在墙北建造亲水平台和小型码头。为水上旅游的起点。牌坊街自“世进士”坊至里街长约150m。南阁村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沿街有五座明代牌坊及两座牌坊遗址,道路两侧有章氏宗祠、戏台广场、商业街和传统民居等项目。恢复章氏宗祠,改造现有菜市场及托儿所为戏台广场,整治商业街和传统民居。作为南阁村主要旅游项目和旅游服务中心。里街牌坊街南端东西向道路,可通至村西古大夫门。南阁村最古老的主要道路,沿街有“尚书第”明代建筑群和大量传统民居。与牌坊街形成“L”形关系。整治沿街民居,开辟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领略南阁悠久的历史。 村东寨墙及迎辉门南阁寨墙建于清末,村东寨墙为现存最完整的一段,长约 100m。寨墙亦称南阁堡,清咸丰十一年冬由武生章成等倡筑,用以防备太平军。墙后倚高山,前临九曲溪,西至上川堂。西北段北沿桂花街至马屿山下,计长237丈,东段北抵马屿山,南至文昌阁,长97丈,高均在一丈。全堡共有五门,正东日迎辉门,东北日回春门,正北日大门,西北日拱晨门,南日望半门。原状保留寨墙城门,对倒塌部分进行维修,寨墙东西两侧各保留25m绿地。其周边新建房屋的尺度、形式须与传统风貌相吻合。村西寨墙遗迹在笃忠堂西北侧有古寨墙遗址及城门一座。原状保留寨墙城门,对倒塌部分进行维修,局部恢复城墙北侧水道,整修台阶踏步,方便村民洗衣用水。章玄应墓在村东马屿山南麓。墓园格局基本完好,甬道有石人石马3对,保留了明代墓园做法。拆除保护范围内的建筑,整治、恢复墓园。 具体保护方法详6-2。洗砚池与小西湖位于村东马屿山西侧,系村东南水道所形成的一个景观。传说为章纶读书习字洗砚处。马屿山、水流、洗砚池之巨石和周边民居形成一组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改善、整饬周边一些风貌较差的民居,加强绿化,扩大水面,形成新村和老村之间的过渡性开放空间。桂花街南阁村与九曲溪之间主要东西向道路。现大荆-龙西公路之一部。长1100m依水临村,用地平坦,视线开阔,对村民与游客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现沿路已见不到溪边大量茂密的桂花树,故根据历史记载沿路重新栽植桂花树,拆除道路与九曲溪之间用地上的建筑,恢复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景观。将道路铺面改为石板路。章纶墓位于九曲溪上游之下水龟,墓区面积2500m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良好。规划建设依据传统风水理论,景观独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毗邻南阁八景之一的“石柱擎天”及上水龟景观。纳入九曲溪水上景观系列,整治周边村落环境,强化传统建筑风貌,开辟南阁-章纶墓旅游马车交通线。古井共72口,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与传统院落、街巷一同构成村落的民俗性景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保护所有古井,开辟古井旅游路线。同时,规划为每眼古井设立编号,要求户主予以妥善看护和保护。重要自然景观门前山南阁村正对之山岭。山形优美,为南阁八景之“桃林牧笛”与“北萨春耕”所在。加强绿化,栽植桃树,修复山岩古寺,开辟步行山道可供游人登至山顶。后山(乌岩堆)南阁村依托之主山。亦称“乌岩堆”,山南即北雁荡山核心景区。山体绿化良好,为雁荡山林场,树木繁茂,景观十分优美。依村后现有沿山盘道拓宽为4-5m宽单向人车混合道路,解决生活、旅游交通问题。开辟40ha.林地为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修复专用林。在村东南开辟与北雁荡山核心景区相通的隧道,将南阁纳入其旅游系统中。九曲溪在村北自西向东径流而过雁荡山显胜门景区主要水道,至南阁村河宽20-30m,为下水口所在。溪上可开展漂流旅游。在原水坝基础上加高约30cm,强化水景。在下游马屿山西北侧设旅游停车场。里槽坑水出自村东南山凹中,自南向北汇于九曲溪里槽坑山凹以西有“狮子绣球”景观。溪上筑有水坝,为上水口所在。为村中饮用水源,严格保护,避免污染。里槽坑山凹原有两个小聚落以后视旅游发展情况可改造为特色休养度假中心。马屿山村东一座独立山丘,高约20m章氏传统墓地,山上现有财神庙,绿化良好。保护强化绿化,不得开辟新的墓地。是为南阁村绿色景观焦点。8-3、村落环境与景观保护及整治8-3-1、基本方针:作为一个颇具活力的传统村落,南阁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量的建设活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要切断一切必要和合理的建设,而是将这种建设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村落环境与景观的保护与整治要以“整体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更新”作为基本的指导方针。8-3-2、村落环境与景观保护及整治主要涉及街巷和院落空间环境、村落空间节点和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等内容。8-3-3、村落各种强弱电线埋地铺设,避免影响整体环境景观。8-3-4、村落主要街巷:1、桂花街环境整治-桂花街是南阁村最具公共性的一条道路,属大荆-龙西公路之一部分。现沿街两侧建筑多为近几年所建,传统风貌已相当薄弱。规划拆除街北现状建筑,恢复传统沿街桂花树景观,营造滨水公共绿地。对街南新建建筑进行整饬,降低建筑高度,减小建筑体量,改造立面,形成沿街传统风格立面。沿街立面应保持传统建筑尺度,不应使单栋建筑面宽大于三开间。凡有超过者立面改造均按多栋建筑组合处理。将桂花街东端马屿山东北处滨水林地开辟为绿化停车场。自此至桂花街西端里槽坑水道大桥处道路铺地改为石板路。2、牌坊街-北段:保持现状街道宽度和铺地做法。整饬街北段沿街建筑,恢复传统立面造型。根据家谱记载和附图重建章氏宗祠,改造现有纪念馆和菜市场为文化广场。沿街立面应保持传统建筑尺度,除章氏宗祠外,最大不应使单栋建筑面宽大于五开间。牌坊街-中段:改造现南阁旅馆新建三-四层建筑,恢复为传统建筑格局。改造新屋里东侧新建三层建筑,恢复为一层传统风格建筑。改造、恢复“七退”传统院落式建筑群。 牌坊街-南段:直抵村南山脚下,利用空地和地形在道路南端开辟台地广场,与新规划的沿山道路有机结合,利用现有自来水罐组织村落南端的景点的观景点。3、里街-是南阁村现存最古老的街巷,平行山脚等高线呈东西向展开。现状环境条件比较混乱,两侧有一些新建建筑尺度较大,严重影响传统风貌的完整性。规划恢复道路格局,完善块石道路路面,整饬沿街建筑,加强绿化,开辟村落历史文化旅游线。4、西湖街-在村东,沿马屿山西麓呈南北向展开。道路东依马屿山,西临西湖水,视野开阔,景观优美。规划清理路西宅基,扩大水面至桂花街,将洗砚池、西湖及马屿山与九曲溪景观融为一体,形成老村与新村之间一个开放性公共绿地。保持现有道路宽度,路面以石板丁顺铺砌,保证机动车通行安全。5、马屿街-马屿山南东西向道路,西与里街东端相交,东出迎辉门至横官路村,是新、老村之间主要道路。规划保持现有道路宽度,路面以石板丁顺铺砌,可通行小型机动车。8-4、自然山水景观保护8-4-1、门前山-村北隔九曲溪正对之山,亦称北产洋山,山下坡地景色优美,是南阁八景“北萨春耕”和“桃林牧笛”之所在。山腰洞穴内有古寺遗址。规划保护整个门前山自然地形地貌及植被,不得进行任何开发建设。原有古寺仅保留现状遗址,刻石立传,不予恢复。在山脚种植桃树,恢复“北萨春耕” 和“桃林牧笛”景观。8-4-2、后山-村南依托之山,亦称“乌岩堆”,海拔150m,属南阁村所有。山脚下在牌坊街轴线南端延长线上建有自来水蓄水罐,规划将其进行改造,整治水罐周边环境,利用水罐改造为观景亭,在此可俯瞰全村。另外,依据现状沿山小道开辟村南环路,解决村民生活交通问题。后山东部山腰现有正在开凿的步行隧道。该隧道的建设对将南阁村纳入到雁荡山旅游体系中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不妨碍南阁村保护的前提下继续完成。隧道口应以高大树木予以掩映,不得建设任何具有突出视觉效果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设置霓虹灯等影响自然景观的人工设施。出入隧道以步行为主,不设置用于旅游的停车场或车道。隧道口附近果林绿化纳入保护范围。后山山林为雁荡山林场的一部分。山林按照林场规定进行保护和培育,山地不得进行任何开发建设。规划在后山划定一块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