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味计划范文.doc_第1页
农味计划范文.doc_第2页
农味计划范文.doc_第3页
农味计划范文.doc_第4页
农味计划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味计划范文 “农味”飘香处处皆春色新农幼儿园特色工作方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就似一幅赏不完的美妙画卷。 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各种自然资源,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幼儿园的周围,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自然、有趣的活动场所、游戏材料等。 运用农村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 近年来,我园尝试着利用农村资源,把周围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农村资源逐步纳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当中,让农村幼儿园处处散发“农”味。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散发“农”味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之一。 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独有的“农”味。 1、独具匠心的“农”味大环境走进幼儿园,一眼就可以看到用农村自然材料做成的各式环境。 小班用螺蛳串成了欢乐大舞台中“美丽的帘子”,中班用稻草编织成了“快乐的稻草人”和“稻草世界”悬挂在走廊,贝壳、树叶、野草和木块又分别制成了“贝壳世界”、“与叶子有约”,收集的各类农家物件又布置成了“农家小院”、“竹子变变变”等环境。 大班用沙和泥制作了“沙画”和泥塑作品布置成“沙漠地带”和“陶泥吧”,可以说,幼儿园每一处环境中都可以凸显“农”味。 2、丰富多样的“农”味小环境在每个班级的环境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 教师们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在材料选择上,一是大量选取了农村自然材料,如树根、植物种子、花生壳、玉米皮、废旧纸绳、高粱秆等,让幼儿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二是选取了农家园里的物件,如鸡笼、苍蝇拍、蒸笼、竹篮、簸箕、农具等,让幼儿了解农家生活的历史文化和农具的演变,体验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三是选取农村丰收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花生、山芋、大豆、芝麻、苹果、葡萄等,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富饶与美丽,产生强烈的爱家乡的情感。 这些环境的创设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环境创设不再是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制作,将幼儿的想象和创作放大,让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让环境与孩子们进行对话,让环境与孩子们互动起来。 二、主题活动课程散发“农”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 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自然材料丰富多彩、随处可取,教育成本低,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喜爱。 1、在孩子的需要中生成主题。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存在于幼儿周围世界的课程内容,都是孩子探索学习的对象,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需要。 在棉花雪白的九月,孩子对云和棉花产生了联想;在野菜飘香的三月和在桑树碧绿的五月,我们的孩子在挖野菜采桑葚中所沉醉;在稻谷丰收的十月,孩子们不时地被田野上传来的“轰隆隆”的收割机声所吸引,他们追逐着收割机奔跑,扎稻草人玩。 在玩的过程中,对稻谷的生长成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好奇,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生成了一个个具有“农”味特色的主题活动。 将孩子们的兴趣、现有知识通过主题活动加以综合、提炼、再现。 我们的孩子会创造了,会求知了,会学习了。 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农”味主题活动中学习的快乐。 2、教材主题与农味主题的调整、融合。 教材上主题活动是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件中提取的活动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但每一种课程总有它的局限性,尤其对我们农村的孩子。 我们开展“农”味主题活动研究,就是要改变现行教材的部分内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倾向,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确实与农村教育的实际结合得不够,如教材中的“参观水族馆”、“小小发明家”、“美味食品”、“狂欢节”等之类的活动,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幼儿园实施缺少现实的条件,而且教材中没有配套的录象音像材料,我们无法让孩子体验和感受,这样的主题内容是很难实施的。 于是我们选择了替换,将符合本地开展又有利于幼儿学习的乡土内容代替了不适合的一些活动,实现了调整、充实、更新的园本化过程。 在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参考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本园及地方特点,选择了几个符合季节特点和地方文化的主题活动,建构园本课程活动内容,生成了小小蛋儿把门开、亲亲泥土、石头大玩家、叶子朋友等园本主题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发现了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然,体验发现的乐趣。 这些主题的形成充实了幼儿园新教材,是“农”味主题活动研究的良好素材。 三、区域活动材料散发“农”味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由选取,进行操作。 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将乡土材料巧投于区域中,为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 丰富的乡土材料使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他们的新鲜事物。 1、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进行投放与运用在幼儿园中,季节性的主题活动经常会有,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我爱冬爷爷”等等,而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上也具有季节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适时的投放材料。 如春季投放野生的花、草,丢弃的小桃、小梨,芦竹芦叶和各类树叶,还可带领幼儿野外观察等;夏季各类水果、蔬菜、沙、石、水、土和各类昆虫等;秋季种子、麦管、稻草和果实,还可组织幼儿到田间小路上走走,沟洼边跳跳,草堆里钻钻、爬爬等;冬季投放蛋壳、冰块、土布、芦花、落叶和干果类等。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 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各种活动材料丰富多彩,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呈现各活动区域的特色与风格,真正成为孩子自主性的、持续探索性的活动,便利于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投放与运用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在实施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小班的材料投放趋于生活方面,易操作,感兴趣的材料,并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中班趋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方向的发展。 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获得发展。 如在“趣味编织角”活动中小班幼儿利用棕榈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幼儿利用棕榈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幼儿则利用棕榈叶编制长颈鹿、麻雀、带鱼等。 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如小班投放种子、叶子、竹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拼图、折叠粘贴等;大班投放稻草、贝壳、竹、木片等进行编织、搓、锯等。 四、游戏活动散发“农”味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不少潜心研究农村幼教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农村儿童的欢乐源泉。 因此,农村幼儿园应立足本土,走进自然,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为农村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 我们应明白,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本真追求的是“农味”,是扎根于乡村美丽自然、优秀文化和带着香甜泥土味的农民生活。 这是幼儿学习、生活一座挖不尽的金矿。 1、利用农村自然材料优势发展游戏活动幼儿园有很多传统游戏活动,只要教师组织得好,不用头饰等游戏媒介,幼儿同样玩得兴高采烈。 如“老鹰捉小鸡”、“骑大马”、“跳房子”、“打中间”、“捉迷藏”、“弹弹珠”、“翻绳儿”、“编花篮”、“鸡蛋壳”等,许多都是教师小时候玩过的需要以器械、玩具等作媒介的游戏,只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农村幼儿也能玩得比城市幼儿更逼真、有趣。 如“骑大马”,用许多成人看起来不值钱的竹竿、高梁杆、玉米杆就成,放在胯下成了马,挥在手上变成鞭,扛在肩上变成枪。 “打弹珠”只需教师提供几个弹珠,并在地面上挖个比弹珠稍大一点的小坑,幼儿们就玩起来了。 废纸箱变成了爬行器;娃哈哈筒制作成了拉力器;易拉罐变成了高跷等。 这些活动材料简单,既能节省财力,又能使儿童感到其乐无穷,还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协调。 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 只要我们常留心、常费心、常用心,挖掘出自然材料蕴函着的游戏价值,就可以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2、自制玩具为幼儿提供游戏器材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物来“以物代物”弥补玩具的短缺。 我们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选择了农村中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移植、改制、开发制作具有农村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器具。 如自制沙包、小推车、布棍、铁环、踺子,用柳条、竹片制成投掷器,用布、棉絮、铅丝制成布棍,在布棍两头系上纽扣、扣眼,让幼儿大胆想一想、试一试,孩子们会通过互相商量、讨论,合作玩出踩水浪、钻圈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用纽扣、扣眼把几条布棍连起来,做“火车”、“推拉车”等,使每个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玩得既开心又有创造。 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成的各种玩教具,也随着各类游戏内容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而日益丰富。 3、因地制宜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纲要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互动作用。 在美丽的大自然里有着很多天然材料,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创作材料。 我们让幼儿在小溪边、树林里、田野边开展各种游戏爬、跑、跳、钻、攀登。 孩子们可以穿梭在树林丛中玩捉迷藏游戏,绿绿的树叶叶、树杆、树根都成了孩子们宝贝。 有的孩子找到了一条树根“小蛇”、有的孩子把树叶插在头发上,觉得自己也成了“美少女”。 还有的孩子举起一丛树叶子当小伞、作扇子、顶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收集到可各种有趣的材料和也体验了创造的乐趣。 农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到沙地上玩“办家家”、“种菜”、“修路”、“架桥”等活动,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农村幼儿也能有较好的游戏天地。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城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