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一).ppt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一).ppt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一).ppt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一).ppt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 一 本课程学习内容 目的与要求 一 文学史 宏观方面要求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发展过程 发展规律 分析各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掌握各个阶段的文学思潮 文学社团 文学流派以及整个新文学的发展走向 二 作品选读 微观方面要求熟读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或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 提高认识文学现象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思想内容 人物形象 艺术个性 创作风格 文学史地位与影响等 强调 一读 二思 比如 鲁迅 怎么理解鲁迅 鲁迅精神到底是什么 过去 我们都异口同声地高呼鲁迅伟大 而实际上 我们心目中的鲁迅 是我们自己认识的鲁迅 还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鲁迅 比如 茅盾 当时被看作是优秀的一流作家 但现在文学界对茅盾评价不高 有人甚至认为 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 比如 张爱玲 过去在文学史上只字未提 后来却几度掀起 张爱玲热 你怎么理解张爱玲 怎么理解张胡恋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相关概念 新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 提出来的 人们为了把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学和古代文学区别开 就把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学称为新文学 这个概念 被普遍使用 一直到1949年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是五十年代提出的 1949年建国以后 为了突出建国以后文学的新特征 就不能再用新文学这个概念了 于是就把建国前的文学 叫中国现代文学 建国以后的文学 叫中国当代文学 并成为学科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新时期文学是指文革结束以后的文学 最近也有叫世纪末文学的 有的时候 还要细分为 80年代文学与90年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是1985年钱理群与黄子平 陈平原共同提出的概念 要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近几年有人认为 突出了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但同时又牺牲了很多丰富 复杂的文学现象 故这个概念并不很科学 三 中国现代文学30年历程扫描 一 20年代文学1917 1927期间的文学 叫五四文学 也叫20年代文学 主要特点 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文学革命 以白话文学取代文言的古代文学 文化启蒙 五四文学在精神上的突出特点是文化启蒙 所谓文化启蒙 就是以科学 民主的现代文化 反对封建传统文化 把人从封建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其思想核心是人的解放 追求自由 平等 二 30年代文学 1928 1937期间的文学 叫30年代文学 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整体特点 走向成熟 其一 文学多元化 有各种风格和流派 百花齐放 其二 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高峰 三 40年代文学 1937 1949年期间的文学 叫40年代文学 这一时期 大致相当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特点 文学为战争服务 多地域 多元化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840年鸦片战争 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敏感的知识界率先觉醒 一些较有眼光的知识分子开始思索寻求改变民族现状的良药 中国近代进步文学起到先导作用 蓄势 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首功 梁启超贡献 将小说 戏剧以及白话文从不入文坛的末流 提升到文坛正宗的地位 外国文学起到推动作用 翻译文学兴盛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也十分引人瞩目 严复 林纾大量译介了西方科学 哲学 文学著作 为近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 译才并世数严林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标志 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与事件 新青年 第一卷原名 青年杂志 主编陈独秀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 敬告青年 一文 向青年提出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六点希望 包含了后来所提出的 民主 和 科学 两方面的要求 新青年 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 进击的主要阵地 1917年1月 胡适在 新青年 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文学改良之 八事 为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 所谓 八事 即 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语俗字 1917年2月 陈独秀在 新青年 发表 文学革命论 提出文学革命 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 曰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旗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新青年 双簧戏 的演出 钱玄同 刘半农 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 汇集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 写了 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 在 新青年 4卷3号 1918 3 上刊出 同时刊出刘半农的 复王敬轩书 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 双簧戏的两演员 钱玄同与刘半农 新青年 友军的出现 陈独秀 李大钊创办 每周评论 傅斯年 罗家伦等创办 新潮 文学革命初期的论争 1 与封建守旧派的论争 刘师培 黄侃等人创办 国故 月刊 以所谓 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 为宗旨 反对新文化 林纾写了 致蔡鹤卿太史书 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 对白话文大加嘲讽 发表文言小说 荆生 妖梦 影射诋毁新文学倡导者 荆生 三主人公 田其美 金心异 狄莫 影射陈独秀 钱玄同 胡适 2 对复古派的斗争 即与南方的学衡派 北方的甲寅派的论争 学衡 南京大型学术期刊梅光迪 胡先骕 吴宓口号 昌明国粹 融化新知 甲寅 1925年复刊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章士钊 3 新文学阵营内部的论争 1919 7 8 李大钊与胡适展开 问题与主义 之争 1922 5与胡适等关于 整理国故 之争 1924 1926 与陈源等 现代评论派 之争 第二节文学思潮与新文学社团流派 一 文学思潮1 新文学的理论建设是在外国文艺思潮理论影响下展开的 甚至直接 拿来 并促进外国文艺思潮理论的介绍与传播 2 通过作品翻译来介绍外国文艺思潮 向闭塞的中国文坛吹进新鲜的现代气息 1918年 新青年 出版易卜生专号 译载 娜拉 等作品 鲁迅 刘半农 沈雁冰 郑振铎 瞿秋白 田汉 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译者和介绍者 当时几乎所有进步报刊都登载翻译作品 具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 促进了新文学观念的更新 文学艺术应与时代同步 人道主义观念的初步形成 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各种哲学思想 文学流派的进入 指导并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初期创作 许多新文学作家的创作都吸取了来自异域的文学艺术营养 二 新文学社团流派 1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 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 郑振铎 沈雁冰 王统照 许地山 孙伏园 叶绍钧等12人 后发展到170多人 以 小说月报 沈雁冰接编 经过革新 为主阵地 后陆续编印了 文学旬刊 及 诗 戏剧 等刊物 出版 丛书 二百多种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倡导 写实主义 文学精神 至1932年 小说月报 停刊 宣告了文研会终止 小说月报 20年代文坛第一刊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立场与宗旨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 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简章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 现在已经过去了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 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宣言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 人生派 或 为人生 的文学 2 创造社 1921年7月 在日本东京成立 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 张资平等留日学生 先后在上海创办 创造 季刊 创造 周报 创造日 创造月刊 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 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 灵感和天才 主张 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后期倡导 革命文学 在创作上 较多地接受了欧洲浪漫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 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 为艺术而艺术 的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究会 二者之比较 成员 前者实力雄厚 后者年轻 资历浅 刊物 前者稳定 后者多变 宗旨 前者强调 为人生的艺术 比较稳定 后者早期提倡 为艺术而艺术 后来又提倡 革命文学 3 新月社 1923年 徐志摩 陈源 胡适 梁实秋等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 成员多为英美留学生 1924年4月 成立了新月社 徐志摩创办 晨报副刊 诗刊 由此形成新月诗派 聚集了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饶孟侃等诗人 倡导新格律诗 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1927年 徐志摩 闻一多 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 并相继出版 新月 月刊 诗刊 季刊 推崇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成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聚集的文学团体 4 湖畔诗社 1922年3月 成立于杭州 主要成员有应修人 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合出诗集 湖畔 春的歌集 以清新质朴 大胆率真的爱情诗在白话诗发展上占有一定位置 5 语丝社 1924年11月 因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 语丝 周刊创刊于北京而得名 主要撰稿人有鲁迅 周作人 钱玄同 孙伏园等 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为新文学灌注了现实关注意识 第三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二 文学革命的实绩白话文的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兴起文学理论的建设文学创作的初步成就 三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 始终贯穿 体现了现代 人 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 以个性解放 民主与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