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9 中央银行 可以说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中央银行 其地位是超然的 是一国经济金融调控的核心部门 经济中唯一重要的就是管住货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名言也印证了央行这种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更有西方学者甚至将 火 轮子 央行 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发明 中央银行概论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论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一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的产生1 瑞典银行 最早的国有银行2英格兰银行 最早获得货币发行权的银行3 联邦储备体系附 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年份 二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1 中央银行的推广阶段 1914 1945 2 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 1946年至今 1 中央银行的国有化 2 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3 强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 4 中央银行国际间合作加强 5 跨国中央银行的出现附 各国中央银行连接 三 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央银行萌芽 1 1905 1927 户部银行 中国银行 共同承担中央银行职能 大清银行 交通银行 2 1928年 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农民银行 2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 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 总行设在石家庄 全国解放后迁至北京 国务院于1983年9月17日决定 从1984年1月1日起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这时 中国人民银行才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在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 一 中央银行的性质二 中央银行的地位 三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一 中央银行的职能1 宏观调控职能2 金融管理职能3 金融服务职能 二 中央银行的作用1 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机2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3 社会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稳定器4 提高经济 金融运转效率的推进器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三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二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一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1 在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模式下 二者是协调的 即失业率的下降 经济增长 并不会引起物价上涨 2 在凯恩斯学派的充分就业模式下 二者是矛盾的 这一矛盾可用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来加以说明 3 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 二者又是协调统一的 即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和低失业率 经济高增长率 并存 二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1 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 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 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 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三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1 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 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 2 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 会促进出口的增长 有力于平衡国际收支 四 协调的主要方法1 统筹兼顾2 相机抉择3 政策搭配 三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 保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 货币政策工具 一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 种类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政策1 概念2 如何调控3 评价再贴现政策1 概念2 如何调控3 评价公开市场业务1 概念2 如何调控3 评价 存款准备金政策1 概念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 如何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 可贷资金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投资 消费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 可贷资金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投资 消费 3 效果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就其效果而言 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 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 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 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 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因此 不适合微调 也不能经常使用 我国三大政策工具应用情况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03 9 216 7 2004 4 257 7 5 2006 7 57 5 8 2006 8 158 8 5 2006 11 158 5 9 2007 1 159 9 5 2007 2 269 5 10 2007 4 1610 10 5 2007 5 510 5 11 2007 5 2111 11 5 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2003 9 211 89 1 62 2005 31 62 0 99 时间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1993 05 157 56 7 56 1993 07 119 18 9 18 1996 05 018 82 8 82 1996 08 238 28 7 92 1997 10 237 56 7 02 1998 03 215 22 5 22 1998 07 013 51 3 51 1998 12 073 24 3 24 1999 06 102 07 2 07 2002 02 211 89 1 89 2003 12 211 89 1 62 2005 03 171 89 0 99 二 再贴现政策1 概念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 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 如何调控 再贴现率降低市场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增加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成本增加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减少3 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 告示效果 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 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明确规定再贴现利率是商业银行贴现利率的底线 但随着货币市场资金成本降低及票据市场的恶性竞争 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下降到再贴现利率之下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引导信贷投向和市场利率的作用失效 贴现率 1 4 转贴现率 1 15 1 17 再贴现率 3 24 央行对票据业务的管理也从二级市场的事后管理转向对一级市场的管理 三 公开市场业务1 概念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特别是政府证券 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 控制货币供应量 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 如何调控 央行买入证券基础货币投放 信贷规模 货币供应 央行出售证券基础货币回笼 信贷规模 货币供应 3 效果 a 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b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c 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 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 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公开市场业务 国债交易央票发行 2003年4月起累计328期 总金额71940亿元 利率达2 57 回笼货币的主要手段 外汇交易 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中央银行票据已成为最有效 何最常用的工具 规模越来越大 成本越来越高 2003年4月22日启动央行票据 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4 28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 基本操作 二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 三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 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 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票据 国债 政策性金融债存款准备金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外汇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再贷款 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详情请访问 三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概念 二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三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作用 一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概念 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 从而间接地达到最终目标 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二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 三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作用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连接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的桥梁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二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三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理论四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目标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 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近期中介目标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远期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3 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1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 若货币供应量增加 则利率将下降 从而将刺激投资 最终将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 M i I Y 2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 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 M Y 3 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资产价格渠道理论认为 货币政策将通过影响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 尤其是股票的价格来传导到实体经济 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 托宾的Q理论货币政策将通过股票价格的影响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 托宾把 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其资本的重置成本 如果 高 则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 因而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 新的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 此时投资较少 二 莫迪利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在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中 消费支出决定于消费者一生的财富 这些财富由人力资本 真实资本和金融财富构成 金融财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普通股票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 则股票价格上升 消费者的金融财富增加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 则总财富也增加 消费者可用资源增加 从而消费支出增加 总需求和总产量随之上升 三 汇率渠道理论货币供应量增加 本国的短期名义利率将下降 在存在价格粘性的情况下 这意味着短期真实利率将下降 从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也将下降 本国货币就会贬值 本国货币贬值使得本国产品比外国产品便宜 因而使净出口上升 最终导致总产量的上升 三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理论 一 信用渠道理论的提出 二 银行贷款渠道 三 资产负债表渠道 一 信用渠道理论的提出 1 货币渠道论和利率渠道论2 货币渠道论和利率渠道论的假设3 货币渠道论和利率渠道论的缺陷4 信用渠道理论的内容 银行贷款渠道 资产负债表渠道 二 银行贷款渠道 1 罗萨的信用可得性理论货币政策影响准备金 导致利率变动会引起资产价格变动 改变银行的流动性 从而使信用供给量改变 最后影响经济活动变动 2 伯南克等人的理论货币供给量会影响银行存款 改变银行贷款 导致企业投资改变 最后影响产出 R r L Y K 三 资产负债表渠道 1 含义货币政策将影响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 会导致企业净值 现金流量及个人金融财富的变化 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下 银行贷款 投资规模及收入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三 资产负债表渠道 二 作用机制1 紧缩货币政策降低股票价格 企业资本净值减少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 银行慎贷 2 紧缩货币政策加重企业利息负担 进而减少投资 3 紧缩货币政策也会减少消费支出 考虑利率效应 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的影响 四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 二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 一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 1 利率渠道传导缺乏必要条件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信息完全消费投资有较大的利率弹性金融市场完全竞争2 股票价格传导的作用不明显3 汇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利率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二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 银行贷款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1 资金融通主要是间接融资2 银行存款是居民储蓄的主要方式3 信贷市场国家垄断 本章结束 谢谢观看 英格兰银行 在西方国家 最早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是英国的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49年 1833年 由国会通过法案 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为全国唯一的法偿货币 1844年的银行法案 由限制其他商业银行发行货币的数量 这样 就赋予英格兰银行办独占的货币发行权 至此 英格兰银行基本上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权 从而确立了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联邦储备体系 1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1791 1811年 第一国民银行181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江门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电生理知识培训课件
- 电焊课件模板
- 北中高三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北京高考化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3-Oxoeicosa-cis-cis-11-14-dienoyl-CoA-3-Oxoeicosa-cis-cis-11-14-dien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海物理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高温用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保利地产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考山脉考试题及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网络课机考网考形考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 公开课教学评价表
- 消防验收规范标准(最新完整版)19844
- 教研工作手册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堂PPT)
- 制钵机的设计(机械CAD图纸)
-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 艾草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LCM不良命名规范
- 《融资租赁业务介绍》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