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11.1项目的由来1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21.2.1评价目的21.2.2评价原则21.3编制依据21.3.1相关法律、法规21.3.2有关技术规范4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41.4.1评价内容41.4.2评价重点41.5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41.6环境标准51.6.1环境质量标准51.6.2排放标准51.7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71.7.1环境空气71.7.2地表水环境91.7.3 地下水环境91.7.4声环境12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2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152.1自然环境152.1.1地理位置152.1.2地形地貌152.1.3气候与气象172.1.4水文状况222.1.5 动、植物与生态232.2社会环境232.2.1行政区划及人口232.2.2城市功能232.2.3 经济和社会发展242.2.4交通运输242.3区域环境功能区划25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63.1本项目概况263.1.1工程基本情况263.1.2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263.1.3主要仪器设备273.1.4公用工程283.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313.1.6劳动定员及工作时间313.1.7工程建设周期及实施进度313.2本项目工程分析313.2.1运营期污染分析313.2.2施工期污染分析363.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38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9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39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39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424.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434.2.1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434.2.2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454.2.3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论464.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74.3.1 声环境概况474.3.2 声环境现状监测474.3.3 声环境现状评价49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05.1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505.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505.1.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515.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25.1.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5.1.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595.1.6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595.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05.2.1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605.2.2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605.2.3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分析615.2.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析616污染防治措施626.1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626.1.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626.1.2水污染防治措施626.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656.1.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686.1.5辐射防护696.1.6环境风险分析696.2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706.2.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706.2.2水污染防治措施71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716.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716.3污染防治措施汇总一览表727总量控制分析737.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737.2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737.3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748清洁生产分析758.1施工期清洁生产分析758.1.1施工方式的改进758.1.2建筑材料的选用758.1.3施工设备的选用768.2营运期清洁生产分析769公众参与779.1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779.2公众参与形式779.2.1信息发布789.2.2信息反馈及信息汇总789.2.3信息交流789.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839.3.1调查对象839.3.2调查表统计结果879.3.3调查结果分析879.3.4 公众意见及答复899.4 公众参与结论8910 工程总体选址合理性分析9010.1. 选址合理性分析9010.2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90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211.1经济效益分析9211.2社会效益分析9211.3环境效益分析9211.3.1环保投资估算9211.3.2环境效益简要分析9311.4结论9412环境管理计划与环境监测计划9512.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9512.1.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9512.1.2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9512.1.3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9612.2环境监测计划9812.2.1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原则9812.2.2监测机构9812.2.3常规监测计划9812.3环保设施验收建议9913评价结论及建议10013.1规划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结论10013.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0013.2.1环境空气10013.2.2地表水环境10013.2.3声环境10013.3环境影响预测结论10113.3.1环境空气10113.3.2地表水环境10113.3.3地下水环境10213.3.4声环境10213.3.4固体废物10313.4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10313.5 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结论10413.6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10413.7 公众参与结论10513.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10513.9 综合评价结论105附件:1. 声环境监测报告2. 城市非居民供热合同3. 医疗废物处置合同105 / 1091总论1.1项目的由来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是一家集科研、教学、临床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基础、以医疗为根本、以服务为生存、以创新品牌,加强学科建设,勉励技术骨干和归国人才。坚持“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急病人之急,想病人之想,解病人之难,分病人之所忧,一切方便病人的办院道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作为一个集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既有全科医疗,又具有独特的专科技术。医院将组建一支医疗技术精湛,服务质量高,而且有一定规模的医疗队伍。医院就医环境优雅舒适,具有先进的CT、B超、彩超、心电、心频、耳鼻喉治疗仪器、肛肠治疗仪器等化验及医疗器械。医院内设内科、妇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眼科、中医内科诊室、骨科诊室、神经内科诊室、外科、内分泌科、前列腺科、肛肠科、计划生育科、牙科诊室、B超室、心电室、化验室。医院聘请医护人员20人,其中检验士1人,影像学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护士2人,药士1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位于道里区经纬街18号,地处省会城市的繁华路段,周围居民颇多,属商业区和居民区较集中的区域,医院周围区域没有一座较具有规模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因此提出本项目的建设,以满足患者和周围居民的医疗需求。受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的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使环评工作有目的、有步骤且科学地进行,课题组在现场踏查、资料调研、模式计算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出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现提交主管部门及与会专家审查。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2.1评价目的通过对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附近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结合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对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项目的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出本项目建设各阶段的环境影响因子,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预测本项目投产后所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结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从环境角度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2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法令、标准及规范,力求做到工作深入、内容完备、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措施具体,使评价成果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在保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评价区现有的环境基础资料和成果,缩短评价工作周期。1.3编制依据1.3.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9)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4月21日)(10)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15日)(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465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14)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公众参与的通知(黑环发2001117号)(1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环保局省发改委“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1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2006年 第380号令)(17)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 第5号令)(18)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3年 第36号令)(19)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环发2003188号)(20)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1.3.2有关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评价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特点及所在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为:(1)收集和监测项目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分析项目建设期对水、空气和声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3)预测与分析项目运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和社会效应,对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减缓、控制措施;(4)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广泛征求项目区及相关各阶层人士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5)对本项目投产后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与环境监测计划。1.4.2评价重点根据该拟建工程特点及区域环境状况,确定本次评价以施工期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期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外环境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为评价重点。1.5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通过对本项目实施过程及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进行分析,筛选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本项目各专题、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筛选结果列于表1-5-1。表1-5-1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序号环境要素评价专题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PM10、SO2、NO2、NH3、H2S;预测评价影响分析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pH、DO、CODcr、BOD5、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总磷、氟化物共9项预测分析影响分析3地下水环境预测分析影响分析4声环境现状评价连续等效A声级预测评价本项目对外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外环境对本项目:连续等效A声级5固体废物医疗废物1.6环境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拟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6-1。1.6.2排放标准本项目拟采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6-2。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使用区域的通知项目所在位置为2类功能区。经纬街及尚志大街属于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使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使用区域,道路红线外305m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分为4a类标准使用区域。因此经纬街及尚志大街道路红线两侧35m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临街的高于三层的楼房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本项目为医院类项目,本身为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厂界内执行2类标准 医疗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表1-6-1 拟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SO2小时平均mg/Nm30.50日平均mg/Nm30.15年平均mg/Nm30.06NO2小时平均mg/Nm30.24日平均mg/Nm30.12年平均mg/Nm30.08PM10日平均mg/Nm30.15年平均mg/Nm3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NH3一次值mg/Nm30.2H2S一次值mg/Nm30.01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单位III类标准IV类标准pH无量纲6-96-9DOmg/L53CODCr2030高锰酸盐指数610氨氮1.01.5BOD546石油类0.050.5总磷0.20.3氟化物1.01.5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噪声dB(A)昼间60夜间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昼间70夜间55表1-6-2 拟采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废气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 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氨mg/m31.0H2Smg/m30.03废水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CODmg/L250SSmg/L20粪大肠菌群数MPN/L5000噪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噪声dB(A)昼间60夜间5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室内噪声级昼间45夜间3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夜间551.7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7.1环境空气(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将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7-1。其中Pi为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D10%为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Pi的计算式为:式中:Pi第i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项目供暖采用集中供热,热源由哈尔滨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本项目不涉及可对环境空气产生明显影响的锅炉等污染源。主要污染产生于运营期少量的污水处理站臭气的排放。本项目无组织面源源强见表1-7-2。表1-7-2 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来源污染物产生量(mg/s)长度宽度污水处理站氨6.7410-6103硫化氢3.3710-6本项目环境空气采用大气预测应用系统软件进行评价等级测定工作,其筛选结果见程序截图1-7-1。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氨及硫化氢的最大占标率为0%,且D10%=0m,因D10%5km,所以确定本项目的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图1-7-1 评价等级筛选结果(2)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且本项目运营期没有废气排放的污染源,因此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以本项目拟建厂址为中心,周围约5km5km范围内。1.7.2地表水环境(1)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设有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最终排入松花江朱顺屯到大顶子山江段中。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为29.13m3/d,排入市政管网中,且管网末端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简化。(2)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阿什河口内,松花江朱顺屯至大顶子山江段,总控制长度约为68km。1.7.3 地下水环境(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类:指同时具备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本项目用水依托现有给水系统,本项目不对区域地下水进行开采,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项目建成投产后,生活及医疗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天平污水处理厂,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故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有关规定,将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7-3。表1-7-3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览表评价级别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一级弱-强易-不易敏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较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复杂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根据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为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广场人防工程进行地质勘察编制完成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项目场区地层为粉质粘土和沙土,位于包气带层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在10-6cm/s10-4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因此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勘察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纪孔隙潜水,赋存于砂类土中,富水条件较好,地下水与松花江水有直接水力联系。勘察期间属于平水期,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3.55.5m左右,水位标高94.2096.24m之间,根据哈尔滨地区气象水文资料,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35月份为枯水期,79月份为丰水期,年最大变幅2.5m左右。项目所在区域,第四纪地层厚度较大,地层分布较稳定。综合分析,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但属于补给径流区,项目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则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产生的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全部进入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最终排入松花江。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21m3/h,本项目污水产生量较小。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中的污染物为非持久型污染物,污染物类型数为1,需要预测的水质指标6个。因此确定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 综上分析,拟建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水层易污染特征为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级别为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根据导则要求的调查评价范围20km2,根据本项目周围敏感点分布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为厂区周围4km4km范围。1.7.4声环境(1)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机械和运营期地下室中换热泵、污水泵等的噪声,项目位于声环境2类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较小且受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因此,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2)评价范围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科医院边界外200m。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按照国家“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少本项目的建设对拟建地址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本项目污染控制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1)建设期主要控制目标为施工扬尘和施工场界噪声。(2)生产运营期主要控制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本项目建设地点为道理区经纬街18号,哈尔滨儿童电影院旁,经现场调查,本评价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区范围内受项目排污影响的声环境及大气环境。课题组通过对评价范围内的人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本项目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8-1和图1-8-1。本项目厂界周围噪声区域执行标准见图1-8-2。表1-8-1 本项目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情况一览表环境要素敏感目标方位距拟建项目场界距离(m)人口数(人)环境功能大气环境经纬家园NNE503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二级标准经纬街小区NE45500继红街小区S30500尚志大街小区W1001000地表水环境松花江N19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IV类标准地下水环境厂址周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声环境厂界厂界四周厂界外1m/经纬街、尚志大街红线两侧35m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以外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因医院本身即为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因此本项目厂界内执行2类标准,本项目室内执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室内噪声级要求经纬家园NNE50300经纬街小区NE45500继红街小区S30500尚志大街小区W1001000图1-8-1 本项目敏感目标分布及噪声监测图1-8-2 本项目厂界周围区域噪声执行标准图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2.1.1地理位置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6579km2,其中市区面积1660 km2,建成区面积225km2,总人口954万,其中城市人口390万。哈尔滨在黑龙江省地理位置见图2-1-1。本项目位于道理区经纬街18号,南侧为电车街,与继红街小区隔街而立;医院东北侧为经纬街;医院北侧为工厂街,工厂街北侧为空地;西侧紧邻儿童电影院,隔儿童电影院为尚志大街及尚志大街居民区。本项目在哈尔滨的地理位置见图2-1-2。2.1.2地形地貌哈尔滨市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该区地形呈波状起伏的地形特点,地貌单元为松花江阶地,平均海拔在120m180m之间。该区地貌轮廓受基岩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纪以后,以沉降为主的震荡运动,形成一个被第四纪堆积物填充的继承性沉降盆地。由于沉降的不均匀,基底是不平坦的,形成了不连续的洼地和小的隆起,第四纪初期,接受了大量的冰水堆积的沙砾石层,后期沉积了巨厚的黄土粘土,构成了土壤母质。形成剥蚀堆积的两种不同成因的地貌单元,第四纪以后,受流水作用的侵蚀,形成了河谷、漫滩、阶地和平原。该区基土为第四纪淤泥层,地表为耕地覆盖,以下均为粉质粘土层,地耐力为110kPa,土壤为季节性冻土。地震烈度为6度。图2-1-1 哈尔滨市在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图图2-1-2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2.1.3气候与气象(1)气候概况哈尔滨市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而且也受东部鄂霍次克寒流影响,因此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夏季多受太平洋西伸北跃西南气流的影响,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短促,多风且干燥。一年中寒暑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8,极端最高温度为39.2,极端最低温度为-38.1;年平均风速为3.0m/s,年最大风速为26.0m/s,出现风向为西南西(WSW)风,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南南西风,出现频率均为13%;最大冻土深度为1.99m;结冰期150天左右,采暖期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39.2mm;年平均蒸发量1622.0mm;年平均气压997.2Pa;最大积雪深度41cm;年日照时长2474.4h;年平均相对湿度约65。哈尔滨市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哈尔滨市气候概况见表2-1-1,多年风向频率见表2-1-2。多年全年风向见图2-1-3。表2-1-1 哈尔滨多年主要气象要素统计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平均气压(hpa)1005.81004.21000.1993.1990.0987.7987.1990.5995.7999.91003.41005.2996.9气温()平均气温-18.4-13.6-20.423.0-5.3-14.84.2极端最高2.29.920.729.434.636.736.535.631.026.517.28.536.7极端最低-37.7-33.7-26.9-12.8-6.6-4.8-16.2-26.5-35.6-37.7平均相对湿度73695649516577787063657166平均水汽压(hpa)21.219.41.58.0平均降水量(mm)18.440.484.4142.9121.257.6524.5最大日降水量6.76.713.623.479.152.1131.293.465.4131.2平均蒸发量(mm)12.623.982.2197.5296.9259.0217.0178.7151.5106.943.616.91586.8平均日照时数(h)155.9179.9230.9231.4264.1260.2254.2247.2230.5206.8170.2139.92571.1平均大风日数5.86.01.81.0平均风速(m/s)3.33.03.33.6最大风速(m/s)17.317.021.023.026.020.021.015.717.018.319.016.026.0最多风向SSWSNWSSWSSWSSSSSSSSSWS表2-1-2 哈尔滨市多年各风向频率风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风频(%)4333324612129786748图2-1-3 哈尔滨市多年全年风向玫瑰图(2)地面风场特征分析温度哈尔滨市2010年平均气温为4.47,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7.05,六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5.49。各月及全年气温见表2-1-3和图2-1-4。表2-1-3哈尔滨市2010年各月及全年平均温度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温度()-17.05-15.37-7.253.8915.9525.4925.421.9316.386.33-3.65-16.30图2-1-4月平均温度变化图(2010年)风速 哈尔滨市2010年统计年平均风速为2.07m/s,最大风速出现在4月,月平均风速为2.64m/s;最小风速出现在9月,月平均风速均为1.69m/s。2010年各月及全年平均风速见表2-1-4和图2-1-5。表2-1-4 哈尔滨市2010年各月平均风速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风速(m/s)1.941.952.332.642.251.971.711.841.692.062.462.00 图2-1-5月平均风速变化图(2010年)风向、风频哈尔滨市2010年盛行风向为南(S)风,风向频率为12.72%,静风频率为4.25%;夏季(7月)盛行南南西(SSW)风,风向频率为13.32%,静风频率为4.98%;冬季(1月)盛行西南(SW)风,风向频率分别为15.25%,静风频率为2.83%。2010年风向频率见表2-1-5及图2-1-6。表2-1-5 哈尔滨市2010年112月、各季及全年各风向频率(%)统计表风向风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一月1.481.080.811.351.482.292.023.5014.4216.5819.2712.4000.944.04二月3.131.932.384.763.873.871.643.5711.018.1811.6113.9916.672.684.022.833.87三月3.902.020.941.482.020.943.635.1114.3813.1712.779.9513.585.784.972.692.69四月3.333.061.816.254.723.335.973.898.066.395.0015.2815.976.254.032.923.75五月7.536.326.597.265.113.634.574.4411.699.278.746.326.852.422.023.234.03六月2.923.751.671.671.113.063.063.1910.8314.0315.4213.3310.004.584.722.923.75七月4.448.069.019.684.574.704.032.6911.9613.046.055.783.091.482.552.826.05八月1.883.093.765.914.174.442.825.1116.5312.9012.509.416.182.821.881.485.11九月7.786.945.564.863.754.583.754.1712.0813.334.866.813.473.892.783.477.92十月5.246.055.651.340.401.481.342.4212.5016.6712.779.547.264.703.633.765.24十一月3.332.503.063.891.812.222.083.6117.0814.0311.6716.257.782.784.173.470.28十二月2.025.516.054.441.612.152.284.4411.837.3914.5217.4711.692.281.480.674.17春季4.943.803.134.983.942.634.714.4811.419.658.8810.4612.094.803.672.943.49夏季3.084.984.855.803.314.083.313.6713.1313.3211.289.476.392.943.032.404.98秋季5.455.174.763.341.972.752.383.3913.8714.709.8010.856.183.803.533.574.49冬季2.182.873.103.482.272.731.993.8512.4710.8015.2514.6412.703.382.831.444.03全年3.924.213.964.412.883.053.113.8512.7212.1111.2811.349.333.733.272.594.25图2-1-6 哈尔滨市2010年及多年各季、全年风向频率图2.1.4水文状况哈尔滨市依江傍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有一江、二河、三沟。松花江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本水系主干,其次是阿什河、运粮河及马家沟、何家沟和信义沟。松花江是流经哈尔滨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从四方台至大顶子山全长约70km。通常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由于冰雪融化,江水开始上涨,到5-6月份出现春汛。春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20%。夏秋季节,雨水集中形成夏汛和秋汛。汛期中7-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70%。每年11月初江水开始结冰,冰期约5个月。据哈尔滨水文站提供的松花江枯水期水文资料,松花江枯水期平均流量Q=166.6m3/s,保证率为90%。2.1.5 动、植物与生态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2.2社会环境2.2.1行政区划及人口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 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截至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98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2.2.2城市功能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并且是冬季冰雪旅游的著名城市。哈尔滨市交通、能源、邮电、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市区环境卫生整洁;商贸、旅游、娱乐、饮食服务独具特色;金融业、保险业、信息咨询业、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2.2.3 经济和社会发展哈尔滨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商口粮基地之一,是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闻名的电机、锅炉、汽轮机三大动力设备厂。哈尔滨轴承厂是全国轴承行业三大厂之一,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精密复杂工具、量具刃具的综合性生产的大型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飞机制造、汽车、铁路货车、电线电缆、机械制造、纺织、食品、酿酒、制糖、制药、木材加工等大批轻工企业,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47.2亿元,增长14.4%;第三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UWA 10104-2023 臭氧水处理工程技术规程
- TCECS 1311-2023 既有工业区环境诊断及评估标准
- 亨通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哈尔滨啤酒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希腊建筑史考试题及答案
- 经典的合伙协议实例
- 公务员面试农技面试题及答案
- 华为秋招试题及答案
- 后端开发招聘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离休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不确定条件下跨区域应急物资调度优化研究
- (高清版)DB12∕T 1444-2025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导则
- 建筑工程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 腰椎骨折疑难病例讨论
- 2025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乡风文明建设课件
- 校园禁烟制度管理制度
- 某停车场收益预估报告(共49)
- 拍卖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 退林还耕地合同协议
- 2025年保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附答案(完整版)参考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