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文化叙.doc_第1页
中外园林文化叙.doc_第2页
中外园林文化叙.doc_第3页
中外园林文化叙.doc_第4页
中外园林文化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中西园林文化摘要:园林从人类文明初期开始便已经出现,并一直伴随发展至今日。它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的部分。由于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差异,每个时代、每个地方的园林都不同。分别在不同社会背景条件下成长的中西方园林,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同时也彰显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Abstract: Garden appeared in the early human civilization, and it has developed until now. I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uman lif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garden in different period and place is particular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religion, policy, economic and society. Developing in completely different background, the gardens in west and east present a different face and reflect the cultural diversity.关键词( key words ):文化差异( the cultural difference)、文人( literati )、人文主义( humanism )一、园林面貌提起园林,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苏州园林、颐和园等山水别苑。但事实上园林的形式远比我们所想的要多,只是我们习惯将它定位于山水亭园而已,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园林是指古典园林。很多女孩子都向往着住进美丽的城堡过着公主般的生活,或者能在别墅庄园里体验一下西方贵族式的奢华享受,也有的希望被王子牵着手走进大教堂完成神圣的婚礼仪式。而无论是中国的山水别苑,还是西方的城堡、庄园或教堂,它们都属于园林,只是各有其特色而已。看看中国的园林如:杭州西湖、故宫御花园、谭拓寺以及苏州园林,再对比西方园林如:英国的查兹沃斯庄园、法国的凡尔赛宫、意大利的埃斯特庄园,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布局、建筑物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包括园林所营造的氛围,中西两方都是南辕北辙。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中国园林我会用“诗情画意”,而西方园林则是“庄严华丽”。中国的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亭楼榭台,假山瀑布,湖边柳树成荫,游廊穿插,自然山水浑然天成,雕工布置精美细腻,如同一幅美妙的自然山水画。西方园林古朴秀丽,色彩分明。高大宏伟的古堡,彩绘墙壁,雕工细致,处处透着华丽壮伟;喷泉、雕塑、花圃都是精心安排;迷宫式的花园,看得出规则的形状却又走不出的宏伟壮观。由于文化背景以及世界观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彻底对立的,一个是自然式,一个是规则式;一个以追寻自然、含蓄、意境为艺术精髓,一个以体现秩序和理性为造园目的。作为文明的一种意识形态,园林文化的不同自然与文明的发展分不开。以下我们类比中方文明的发展史来分析园林文化的发展。二、园林文化的发展世界文明进程的缩影造园活动早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就已经开始。从叙利亚的伊甸园、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中国紫禁城的御花园,园林文化一直是人类文明重要的一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根本上看就是人类日常生活起居的一个进化、渐变过程。中西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使得两种不同的文明朝各自的方向发展,形成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园林文化的差异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持续如此久远的一项人类艺术,园林无疑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渗透着人们不同的需要、情感、审美和追求,凝固着人们的生活。在我看来,世界园林文化的发展就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大方向上看,无论是文明还是园林文化,都有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东方和西方。我们先简单概括文明的发展。世界文明可分为三大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西亚的伊斯兰文明以及西方文明。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埃及,历经古希腊、古罗马,囊括了地中海一带包括其北部和东部的文明成果,同时又受到伊斯兰文明的深远影响。它几乎是世界几大文明的大融合,它的发展可谓“复杂”。相比之下,东方文明的发展史就要“简单”得多。它起源于古中国,传入日本、朝鲜与当地本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另一种形态。而本土的中国文明则沿其历史进程一路发展。中国文明几千未中断,甚至没受到外来名族的影响,更别说融合其他名族文化。当然这也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我们之前提到园林文化是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园林文化的发展历程几乎是世界文明史的细化版。世界园林可分为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伊斯兰园林,和欧洲园林(即我们所说的西方园林)。东方园林代表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中国园林伴随着中国文明延绵了数千年,一直以傲然的姿态自顾绽放,未曾吸收其他风格的分毫。从而形成了“中国园林”这个“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反观西方园林,它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并结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及其他园林形式,在其自身社会背景下发展而来。它是各种不同园林审美艺术,造园手法的结合体。文明发展到今日愈来愈趋向于同化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文明是现今世界的主流。我们骨子里一直保留着难以磨灭的民族文明的同时,也受着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也陷入这样一个窘境,今日我们把它当做传统文化保护,但其今后又该何去何从。三、中西园林史略1、园林的起源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是殷商时期的“囿”,将一定的自然地域加以范围,其中有草木和鸟兽,筑台榭,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秦汉时期发展成“苑”私家园林也开始出现,都是供狩猎娱乐用的大型自然式园林。西方园林可追溯到古埃及,早期类型有圣林、园圃、场圃和天堂园。圣林出现于古埃及,天堂园在古波斯,结合古希腊的园林形成特有的园林类型几何规则式园林。 2、园林的发展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开始统一控制西方社会生活的一切,拥有大量土地。教堂、修道院开始大量兴修,并附带花园果园,于是形成寺院庭院。当时王公贵族的城堡式园林也透着宗教色彩。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禁锢,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得到复兴,人文主义开始展现活力。雕塑、喷泉、广场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这也是现代公园的初步发展阶段。西方园林开始呈现出清新的人文气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道家、佛家的隐逸、避世观点开始盛行,文人士族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官员、隐士以隐居山水园林为高雅,初步形成山水园林。至全面繁荣及文人活跃的唐朝,带有磅礴气势及文人清新淡雅风格的文人园林开始形成。宋朝之后,社会意识形态转向保守封闭,园林风格也相应由“大气”转向“内向封闭,细腻含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中世纪时期,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社会陷入混乱,寄希望于来生的基督教迅速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于是宗教色彩便最直观的体现在园林艺术上。魏晋时期的分裂战乱,促成避世隐居、寄情山水的思潮,于是山水园林大盛。新航路开辟后,进入文艺复兴阶段,园林文化便逐渐体现人文气息。宋朝后统治加强,程朱理学大兴,社会日趋保守,于是园林风格也由此转为含蓄。人类历史上混乱或变革的阶段必然促成社会的新思潮,而这种新思潮总会引导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使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并不只体现在园林文化上。四、中西园林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定的历史和它的观念和目的。”中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宇宙观、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都是在各民族特定的“精神气候”下形成的。它也深刻影响了各国园林的内容、形式、结构和艺术手法,从而形成中西园林文化迥异的面貌。西方园林最基本的几何规则形态,甚至连花草的摆放及修剪都是几何形状,这就是古埃及、古希腊高度发达的几何学和数理美学的一种表现。而中国最初依托大自然的大型风景园林则是因贵族的狩猎娱乐活动而建。而在园林的发展时期,园林受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更为明显。我一直认为中国文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贡献是难以言喻的,从魏晋侍寝开始中国文人就开始引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古代文学、绘画几乎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而且多是精华。而其对园林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仔细体会你会发现,在文学灿烂辉煌的唐宋时期,园林文化的发展也最为迅速。唐朝诗歌呈现豪放飘逸之势时,园林便呈磅礴之气。而宋朝词赋盛行细腻含蓄之风时,园林便开始追求意境之美。文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影响力巨大的一个阶层,而其最为风尚的生活便是寄情山水以避世。文人爱游园享受山水之乐,王宫贵族又爱附庸风雅,这便形成社会风尚。看看中国的古典园林处处透漏着诗意与雅致,园子会命以诗意的名字,景物要显意境,看上去就像一幅意境深远的文人画。所以说中国的园林讲究在自然的基础上,辅以意境美。而在西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宗教,所以一方面西方园林的“严谨庄重,循规蹈矩”透漏着浓厚宗教色彩。而另一方面西方又崇尚人文主义,西方人喜欢大量的运用人工方法去改造自然,修剪花草,人工雕塑,甚至按人体的比例来建造柱子。西方园林讲究的“人工雕琢”,追求人造的规则式,体现人文美。“天人合一”根深思想对中国自然地造林手法影响深远。有人说中国人和西方人可以从他是否享受自然而被区分。古代中国人希望尽可能多的享受自然之美,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人不愿意像西方一样把园林里的树木修剪成其他形状,中国人造林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喜欢适应自然,仿自然。初中时学过一篇梁思成的关于中国古典建筑的论文,当时内心澎湃,觉得中国人好了不起,技术很精湛。当然我现在也不是要否定它,只是更加客观看待。我是很欣赏中国园林的美的,只是看看我们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公园、大型广场、私家别墅,我已经找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子了。而那些被当做文化遗产保护的古代园林还能被人们眷顾多久?不管我们承不承认,短短的一百多年我们就已经丢了经几千年发展的传统文化的大部分,那些经被小心翼翼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