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拍摄入门.doc_第1页
单反拍摄入门.doc_第2页
单反拍摄入门.doc_第3页
单反拍摄入门.doc_第4页
单反拍摄入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入门单反的新选择 说起最近索尼在数码单反市场的动作可说是磨拳擦掌,不断推出新产品,暨先前推出全新系列的A550/A500来抢攻入门单反市场之后,索尼再推出A450,在短时间内同时推出三款功能性差距仅有些微不同的机种,以过往的经验来看,似乎没有一家厂商敢做如此大胆的尝试;当然这样做也是有好有坏,正面的说法是产品线完整,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不同需求、多样化的选择,在同一个级距内同时拥有三台功能相近的产品虽然可以将饼做大,但是不是同时也挤压到自家产品的生存空间呢?终究你我都不是索尼的CEO,无法去分析索尼这般大动作是为了建立完整的产品线,还是背后有更多的考量存在?既然我们无法去预测并了解这些环节,干脆还是回到产品基本的功能面来讨论会比较实际一些,至少更多样化的选择总比没得选要来得强多了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台A450到底有什麽能耐! 由于这次借的的测试机并没有完整的配件,请原谅小编这次就跳过开箱,直接来介绍外观跟功能操作吧!首先来看到外观,A450在外观设计上其实跟A550/A500长得非常类似,在正面的部份,各部分的配置基本上跟A500是非常相近的,大大的橘色接环与ALPHA LOGO,一直是SONY数码单反的重要设计元素。 左方握把上配置了快门按键与电源开关,快门前方还有一个功能转轮,用来与其他功能按键搭配使用以调整参数,接环旁边的是镜头释放钮,A450所搭载的感光源件为APS-C大小的(23.415.6mm)1420万画素Exmor CMOS 并搭配了RGB原色滤镜,而SONY一直颇受好评的SteadyShot INSIDE? 机身防抖技术可以让使用者无论搭配何种镜头都能拥有将近4级快门速度补偿,对于夜间或是光线不足的拍摄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拍摄的成功率。 机顶的部份在快门侧配置了MF Check Livevew按键,按下MF LV之后,可以在手动对焦时选择7X或14X来检视放大后的影像,对於常常拍摄微距的人是一项相当实用的功能,同时在Liveview的方面也是A450跟A550/500最大的不同点之处,A450取消了SONY特有的Quick LV功能,所以在A450上如果要使用即时预览功能时,必须要按下MF LV并使用手动对焦才能够进行拍摄,当使用MF Check Livevew并将影像放大时会很清楚地感觉到控制焦点的准确度比起用观景窗来拍摄微距物品要来的容易多了 下方第二排按键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控制DRO与HDR的D-RANGE动态范围控制按钮,主要是针对反差大的拍摄环境来做应用,再来是连拍与定时按钮,自拍定时或是启动高速连拍时会用到,A450的高速连拍标准为每秒五张,当使用进阶高速连拍模式时甚至可以达到每秒7张,虽然说进阶高速连拍模式会将曝光值锁定在第一张的测光,不过在光源稳定的环境下,每秒7张连拍的实力仍然足以跟中阶机种匹敌喔! 最右边的ISO感光度按钮则是必须依据拍摄环境的现场光线来做设定,环境愈暗,代表ISO感光度则必须适时地拉高,否则将拍出曝光不足的照片。机顶左边主要就是拍摄模式转盘的控制,除了标准的PASM模式之外,还有人像/风景/微距/运动/日落/夜间人像以及AUTO模式可供使用者快速选择,对于入门的摄影玩家来说,善用预设的各种拍摄模式其实就能拍摄出符合拍摄主题的照片,但如果想要拥有更大的后制空间则建议使用RAW档拍摄,不但在颜色的调整幅度自由度高,对于曝光亮度的控制也更能得心应手。 在机身军舰部的侧面有着闪光灯弹起按钮,当需要手动开启闪光灯时,按下此钮闪光灯即会自动弹起,A450所配备的闪光灯拥有GN 12的闪灯出力(以ISO100为测量基准),闪光涵盖范围相当广,约为18mm,虽然说内闪的出力并不算高,但是在一般拍摄情况下算是够用了,等使用一阵子拍出心得後再来考虑购买索尼自家的外接式闪光灯也还不迟喔。不过这个按钮仅能控制内闪的开启与否,并不能与其他功能键搭配来调整闪光出力,要调整闪光灯的出力的话必须要经由机背的Fn选单功能才行调整。 再来将焦点转移到机背上面来,一看到机背上的LCD就能马上辨识出A450跟其他兄弟们最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A450并没有配置翻转LCD,而在尺寸上也由3寸改为2.7寸,显示画素则为23万,在机顶热靴跟观景窗中间有两个黑色的小方格,这是当使用眼启动对焦功能时会用到的,开启眼启动对焦功能后,只要感应器侦测到当脸部贴近观景窗遮住感应器后会自动进行对焦的动作,主要应用时机在于争取抢拍的时机,而使用LCD来浏览已拍摄的影像时,假设举起相机到眼前准备进行拍摄时也会自动关闭LCD以达到省电的目的,A450所搭载的观景窗放大倍率约0.83倍,视野涵盖率则为95%,虽然说视野率不到100但以这价位来说,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接着顺便也来看看机背的按钮配置,最左上方有着可以开启主选单的MENU,要设定跟机身有关的功能都是要从这边开始,A450的主选单部分同样采用了新一代机型所使用的介面,所以跟其他两兄弟基本上其实是一样的,在这边也大概介绍一下其主要功能,选单里面的功能主要分成拍摄/机能选项/重播功能/系统设定这四个大类别,在拍摄类别里跟一般单反比较不同的是拥有机身防抖的功能,如果想要将拍摄好的照片藉由电视观看或是想让拍摄出来的照片较有电影感的话,可以将比例设定为16:9。噪点抑制的功能则可以依自己需求来选择,不过高ISO噪点消除建议选择一般就好,选择高的话在某些场合可能会因为抹得比较凶而丧失较多细节(ISO超过1600时自动进行噪点抑制)。机能选项比较特别的是眼启动对焦的选项。最後系统设定的部分,有一个说明指南的部分主要是针对入门玩家所设计的,会即时显示所选定功能的操作说明资讯,当然如果觉得它很吵的话也可以在这边叫他闭嘴。 MENU旁边的是DISP,主要的功能是切换LCD所显示的画面跟资讯,在重播模式时可以选择关/单张影像/单张影像+拍摄参数/单张影像+色阶直方图来做循环切换。拍摄时则可以选择拍摄资讯的显示与否,在拍摄时如果将机身转为直拍时,显示方式也会自动改为直式的。SONY新系列相机的光圈/快门指示界面包含了两排光圈之於景深与快门速度之於运动中物体的示意图,就算原本对光圈快门没啥概念的人也能经由LCD上面的图示能够有个摄影相关的概念。 有着加减符号的是曝光补偿按钮,可以针对不同需求来设定所拍摄的影像需要增格或是减格来达到对於曝光亮度的要求,以1/3EV为单位,调整范围为正负2EV。曝光补偿按钮在浏览照片时则是负责影像缩小与缩图浏览的功能。机背最右上角有着AEL字样的是曝光锁定按键,当想要锁定目前的曝光值并进行重复构图时最常用到,同时也是重播影像时的放大功能,这2个按键除了重播时可以控制影像的放大/缩小功能,当使用MF LV时同样也可以控制影像的显示倍率。 再往下看,FN按键控制了所有跟影像拍摄方面有关的选单设定,虽然说跟机顶的快速按钮功能有所重叠,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向,在使用上会比较类似DC的操作方法,进入选单之後再运用方向键来选取所要的功能并加以设定,当你如果在机身按钮上找不到想要调整的功能时,来FN这边找就对了!其中没有设计快捷键的功能有:自动对焦区域(广域对焦/中央点对焦/自选九个对焦点的其中一个进行对焦) 测光模式(40 区蜂巢测光/中央重点/点测光),值得一提的是A450的测光灵敏度比A550稍微强一些,在同样使用F1.4镜头时,A450的测光灵敏度为EV1 - 20 (点测光模式时 EV3 - 20 ),比起A550的EV 2 - 20 (点测光模式时 EV 4 - 20 )要强一些,不过小编比较在意的对焦灵敏度却是没有改变 白平衡模式的更改(AWB自动白平衡/日光/阴影/阴天/白炽光/萤光灯/闪灯白平衡/自订色温K数/自订预设白平衡跟白平衡校正),以及拍摄颜色风格的设定(标准/鲜艳/人像/风景/日落/黑白),除了可以选定预设的风格模式之外,还可以针对个别模式的对比/饱和锐利度进行细部调整。 在方向选择键的中央有一个AF的字样,意思是这组方向选择键不只是可以控制选取选单的功能与移动对焦点而已,按下方向键组中央的AF键同样也可以进行对焦,如此一来A450的对焦方式总共有三种模式可以应用(半按快门/眼启动对焦/方向键中央AF键),三种对焦方式各有巧妙,也提供了使用者更多不同的对焦控制方式,一旦用上手後会发现其实还蛮好用的呢。 最下面的播放跟删除键主要就是浏览影像时才会用到,倒是没有什麽特别之处。A450在记忆卡的支援性上也同时支援了MS跟SD两种记忆卡规格( Memory Stick Pro Duo Memory Stick Pro-HG Duo SD 及 SDHC ),使用不同规格的记忆卡时记得切换开关在记忆卡盖里面,不然在选单里面可是永远都找不到的喔不像以往的SONY相机仅支援MS规格记忆卡,相对的也省下一笔购买记忆卡的费用。 机身的右侧面除了记忆卡插槽之外,还有一个DC IN的电源线插座,为了防尘的需求,外盖是以常见的橡胶作为材质,不过官方并没有指出A450具有防滴的能力,所以如果是下毛毛雨稍微淋一下可能还没问题,若真的下大雨的话,建议还是把相机收起来以免受潮。 再来看到机身的左侧面,由於电源输入跟记忆卡已经配置在右边了,所以左边的端子就剩下USB,MINI HDMI跟REMOTE插槽了,在镜头释放钮的下方可以看到有一个标示AF/MF的开关,其实跟KIT镜头上的AF/MF切换开关是一样的功能,在使用上只要在镜头跟机身上选择一个来做切换即可。 最後剩下的就是机身底部了,在底部的配置上就是必备的脚架孔跟电池盖,从标签上可以得知A450的制造地是泰国,虽然说不是日本制的,在爽度上没那麽高,不过保固跟服务才是小编比较关注的部分。电池的耐用度上经CIPA 标准测试结果,约为1050张左右,比A550表现还要好耶!没有LV增加耗电量也是省电的功臣之一喔。预设拍摄风格效果: 为了因应不同场景的主题,A450预设了五种色彩模式,分别是提高对比与饱和度的鲜明模式,将肤色调进行平缓色阶处里的肖像模式,提高对比、饱和度以及锐利度的风景模式,针对黄昏色调加强红色饱和度的日落模式以及拍摄黑白色调的黑白模式,这边将不同模式所拍摄的照片做成GIF来供大家做一个比较吧! DRO动态范围测试: 感光原件的原生动态范围不足一直是数位相机的弱项之一,因此各家厂商为了能够保留更多高反差光线下的细节来使拍摄成果更接近人眼所见,均在动态范围的运算上下足了功夫,在SONY的相机上此项功能则称之为DRO,除了有AUTO可以选择之外,还有5个等级可供使用者选择,下面就是各等级间的动态范围拍摄样张,可以看见超过LV3之後虽然说可以捕捉到以往因为高反差而捕捉不到的细节,但却因为运算过後导致画面整体对比降低,反而失去了临场感,看来DRO也是要针对不同场合来运用才行。(例如拍背光人像时,DRO就相当好用,除了控制肤色曝光正常之外也能兼顾高光区域的细节) HDR高动态范围测试: 而基于DRO功能,SONY又将高动态范围的应用扩展到了风景摄影的部份,相信有在拍摄日出日落的玩家们都会发现到此时天空与地面所呈现出来的反差过大,使得我们往往都要加减1-2EV各拍一张来进行合成才能获得保留全部细节的影像,针对这点,SONY设计出了HDR动态范围拍摄模式来简化拍摄程序的作法,在实际操作时,A450会依据现场环境进行测光之後依据所选定的EV值分别在亮部与暗部各拍摄一张(0.5EV-3EV,以0.5EV为一个调整单位)并经由IMAGE3影像处理器进行合成的动作,藉以得到HDR高动态范围的影像,更能确保宽广的色阶对於喜欢拍摄日落的玩家来说,肯定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功能喔。 ISO感光度测试: 在感光度的设定方面,A450可以选择的范围从ISO200到 12800,虽然标示是标到12800,但实际可用ISO还是得要经过测试才能有比较的基准,下面就来看看可用ISO到底落在哪里吧! 由以上测试照片可以看到,ISO200-800的杂讯抑制表现都相当不错,来到ISO1600时已经有明显的杂讯出现,将ISO再往上提高到3200则仅在缩图观看时还能够接受已经飙高的噪点,而当ISO提高到6400跟12800显然已经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看来在实际拍摄时还是将ISO设到1600以内会是比较保险的选择。评测总结: 优点: 进阶连拍模式可以达到每秒7张的连拍速度,媲美中阶机种。 HDR高动态范围模式的搭载,是拍摄夕阳日落的好搭档。 MF Check Liveview功能可以进行十分精准的微距拍摄对焦。 双格式记忆卡的支持降低了相机购置的成本。 机身防抖功能可有效增加拍摄的成功率。 内建了有CMOS除尘机制,减少入尘的机会。 眼启动对焦模式减化了拍摄前的准备动作。 实用ISO可达1600,夜间拍摄也不怕噪点的纠缠。 缺点: 没有翻转LCD与Quick Liveview功能,牺牲了高低角度取景的便利性。 希望之后的机器都能够搭载录影功能,毕竟出门只带一台还是比较方便。 LCD画素仅有23万,尺寸也稍微缩小到2.7寸是比较可惜的。 视野涵盖率为95%的0.83X观景窗稍嫌小了一些,在取景构图上要多注意。 试用过这段期间後之後,小编对於A450的看法完全改观,若是单纯以拍照的角度来看会发现A450真的是很适合小DC升级上来的使用者,不但操作容易上手,机身又很轻巧不至于一下子觉得负担太重而懒得带出门,强悍的每秒7连拍,可用的ISO1600,方便的HDR功能以及够用的9点对焦系统,拥有这些便足以应付大部分的拍摄情境。但在拍照目的以外的附加功能上,A450就显得使不上力,尤其以没有录影跟Quick Liveview这两点上面更是如此,整体而言,A450较适合纯粹喜欢拍照的使用者,但若是希望相机的拍照性能不用那么强,反而希望可以包山包海拥有多样化功能需求的话,那麽A450便不适合你喽 最近银行公布的硬币回收价格(说不定你已是千万富翁) 1957年 1分 1元1960年 1分 80元 1962年 1分 30元1965年 1分 350元1966年 1分 180元1967年 1分 350元1968年 1分 88元1969年 1分 150元1977年 1分 320元1981年 1分 5元1988年 1分 300元1989年 1分 150元1990年 1分 180元1995年 1分 0.5元1955年 2分 15元1957年 2分 2元1958年 2分 90元1959年 2分 0.5元1966年 2分 50元1967年 2分 90元1968年 2分 300元1970年 2分 180元1971年 2分 300元1972年 2分 260元附:中国硬分币收藏交易价格参考表 年份 1分币 2分币 5分币 1955 30.00 980.00 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590.00 10.00 1958 10.00 567.00 800.00 1959 4.00 1.00 1893.00 1960 358.00 2.00 984.00 1961 1.00 2.00 154.00 1962 2000 2.00 600.00 1963 4.00 2.00 1200.00 1964 2.00 3.00 1080.00 19651368.00 800.00 1320.00 1966 2100.00 1350.00 800.00 1967 690.00 860.00 1360.00 1968 690.00 659.00 168.00 1969 800.00 1800.00 1680.00 1970 540.00 1000.00 600.00 1971 1.00 124.00 1390.00 1972 2.00 420.00 590.00 1973 1.00 800.00 890.00 1974 1.00 1.00 1.00 1975 1.00 1.00 1365.00 1976 2.00 0.20 0.50 1977 0.20 0.20 2010 1978 0.50 0.20 800 1979 1.00 0.50 350.00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