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场建设工程可行性计划书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 2、项目承办单位*人民政府 3、项目负责人* 4、建设期限xx年10月-xx年1月 5、建设地点*圩镇 6、建设性质新建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78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57平方米,道路硬化2480平方米,铺设彩砖面积3700平方米;7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景观亭、花池、景墙、花架、坐凳、篮球场等);广场亮化。 1.3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10万元,资金为建设单位自筹110万元。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785 (1)绿化面积2857 (2)道路硬化2480 (3)铺设彩砖面积3700 (4)其他配套设施748景观亭、景墙、花架、坐凳、篮球场等2总投资与资金 (1)总投资万元110 (2)自筹资金万元110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xx年);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xxxx年); 5、*总体规划纲要(浙江大学城规院xx年); 6、*乡镇规划 7、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6可行研究报告研究范围*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xx年8月由*人民政府委托宁都工程咨询中心进行编制,经过现场勘察和充分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后研究论证完成。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7研究结论与建议1.7.1结论 1、项目的建设,彻底的改善了*镇的圩镇面貌,提高了*乡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有效了改善了周边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项目的建设落实了市政规划,合理利用了国家土地资源。 3、本项目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了当地及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 4、本项目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项目是可行的。 1.7.2建议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本项目在报告批复后,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工程设计,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项目的其它前期工作。 2、本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工程一次性做好地下管线的综合设计、预留及预埋工作,避免重复开挖、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投资。 3.本项目工程量较大,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分期建设的原则稳妥、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 4、建设单位要把资金落实到位,确保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县城概况*位于*省东南部,*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 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省第三,*州市第一。 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东北至*西南的交通咽喉,又间闽、粤之要道。 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0公里,距*州市160公里。 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5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 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正兴建的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xx-2020)中提出,县城城市规划范围为南至高坑,北至七里,规划面积近期(xx年)2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40平方公里。 *城人口规模近期(xx年)17万人,远期(2020年)23.5万人。 2.2自然概况2.2.1地形地貌特征*属*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境内一般高程300-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点是南部*下车坪村,海拔154米。 2.2.2地质情况*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分成最广。 岩石主要有花岗石、变质岩、紫色页岩,以花岗岩居多。 土壤类型以酸性紫色土、冲积土和红砂岩、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棕红壤为主,多呈中性和酸性反应。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区,区域内属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 2.2.3气象情况*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地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入冬,宁都在蒙古冷高压东南侧,因而多吹北风或东北风。 这期间,有寒潮侵袭,并伴有霜、雪、冰冻天气。 正常年份是前冬冷晴多严霜,天气干燥;后冬则多雨雪,天气阴寒。 俗话说“ 三九、四九,相见不出手”。 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 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春季3月中、下旬入春,蒙古冷高压强度逐渐减弱,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靠近县境,气温渐升,雨日渐多,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 但前期气温仍较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有时天气较冷,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 后期是南北气团在县境互相推移的时节,降水强度大,且较为集中,常有暴雨发生,使江河水位陡涨,山洪暴发,这是宁都的汛期,常有雷雨或冰雹。 夏季5月下旬入夏,汛期过后,进入盛夏。 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 又因地处高压北缘,故多吹南风或西南风。 有“小暑南风十八天”之说。 当副高压加强或减弱阶段,容易形成热雷雨天气。 这种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且地方性明显,有“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之说。 这时期,常有台风影响县境,有降水、降温、大风、暴雨现象出现。 秋季9月下旬入秋,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但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 不过这时的热与前不同,所谓“白露秋分节,夜寒白天热”。 即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 这时期,地面至中低空为冷性高压控制,中高空则仍为暖性高压影响,从地面至高空均为高压,且下冷下暖,气层稳定度大,不容易形成云雨,大部分年份天气晴朗。 晚秋时节,有“小阳春”天气促使草木开花,甚至结果。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 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月平均气温,12月至2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其中一月气温最低。 从3月开始有连续9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其中7月气温最高。 据县城稳定通过10至20,保证率80%的积温,起讫日期10最初出现在3月25日,20最终出现在9月28日,历时187天,总积温4723.5。 2.2.4水系水文*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 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4至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70%,比重较大。 若超过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特大水年。 自1939年以来,有 1944、 1948、 1954、 1959、 1962、1968六年为特大水年。 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在这些年份。 若低于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枯水年。 自1939年以来,自 1940、 1943、 1951、 1963、1971五年为枯水年。 较严重的干旱均发生在这些年份。 7至9月降水量与4月至6月降水量相比,明显减少。 这一时期,容易形成伏、秋旱。 10至12月降水量最少。 1至3月降水量次于7至9月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6毫米,最多的为1997年,达2791毫米,最少的为xx年。 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与无降水日数之比为1820,相差不大,农谚谓“有多少晴天就有多少雨天”。 1939年以来,日雨量最大的是1959年6月18日和1984年6月1日都为218.1毫米。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3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太阳辐射的年平均总量为112189.9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县城无霜期多年平均值为279天。 最长为319天,最短为224天。 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30日。 最早的初霜日期是11月5日,高晚的是次年1月3日。 平均终霜日期为2月22日。 最早的终霜日期是1月16日,最晚的是3月28日。 初、终霜间隔天数(有霜日期)多年平均为85天。 最长128天,最短32天。 *北部初霜早,终霜短,霜期料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 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 2.3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2.3.1人口 1、全县人口*辖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xx年年末总人口74.9656万人,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极小部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0人。 人口调查的各项指标见表人口指标表年份2000xxxxxxxxxx年末总人口(万人)69.6170.3271.3671.4371.4573.52人口密度(人/K)172173.5176176.2176.29181.4人口自然增长率10.2514.840.941.229从表中数据可以算出,2000年-xx年,*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人口增长率=人口平均发展速度-1=0.01095即10.95 2、城区常住人口预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xx-2020年)提出,近期xx年城市人口预计17万人,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预计23.5万人。 2.3.2资源 1、水土资源*域土地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折合607.9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82.34万亩,占总面积的79.4%,耕地面积66.92万亩,占总面积的11.01%,有园地土壤1.69万亩,占面积的0.28%。 耕为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 宁都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县内的主要河流有梅川、平江,均属*江二级水源。 梅川也称宁都江,主河长220公里,发源于宁都与宜黄县交界的王陂嶂,自北向南流入贡江。 平江亦称兴国江,发源于宁都猴子嶂,主河道长132公里,自东北流向西南于*县江口塘流入贡江。 全县总水域面积27865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58%。 2、生物资源*气候优越,土质肥沃,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山地面积广,林木品种多,分布宽,蓄积量大。 全县乔灌木树种约有一百余科,一千二百余种。 大部分代山、丘附分布着马尾松和杉木群落。 森林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边缘地带,其蓄积量占全县蓄积量的70%。 此外,有开发优势强的果茶品种资源;珍贵的药材资源;珍稀银杏、水杉资源;鲜美的花卉资源和很有开发前景的猕猴桃、山渣、山梨等野生植物资源。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品种繁多的薯类、豆类、瓜果、蔬菜类等21个科,61个品种。 *森林面积大,植物资源丰富,是各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豹虎、猕猴、穿山甲等。 其他野生动物有600余种。 3、矿产资源地下矿产资源主要品种有稀土、瓷土、钴砂、钨砂、水晶石、石英石、石灰石、云母、铜矿、铀矿及少量的金砂等22种。 据分析,稀土总储量可逾百万吨,磷矿石十万吨,石英石二千万吨,其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4、旅游资源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翠微峰旅游风景区,凌云山原始森林和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易堂九子”遗址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常年平均旅游人数达30万以上,境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之一。 2.3.3经济xx年,*内生产总值49.34亿元,增长12.8%,三产结构比28.7:36.9:34.4;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增长31.3%;实现工业增长值11.57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53.5%;农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8%。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亿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增长8.9%。 xx年,*主要预期指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利用县外资金年均增长20%;城镇化率4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3.1项目建设的背景 1、*地处*南部,东邻长胜镇,南接对坊乡,北界田头、赖村镇,西与瑞金市丁陂、瑞林两乡毗邻,总面积78.8平方公里。 镇人民政府驻*圩镇,距县城38公里,全镇辖黄石、王元丘、沙子岭、石头、陂塘、江口、田坑、大岭、大洲塘、璜村、山梓、阳都、大雅坪、石子头、罗屋等15个村委会,154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36669人,其中农业人口34656人,耕地面积19076亩,山林面积53331亩。 梅、琴两江在这里交汇,早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就在境内的白鹿营(今阳都村)建县,是*历史上最早建县的地方。 xx年撤乡设镇。 该区域内盛产优质稻、花生、红薯、脐橙、精品蔬菜,是“宁都黄鸡”的发源地。 该镇荧石矿、高岭土、紫色页岩、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江河纵横,山势奇特,“黄石岩”风光旖旎,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距昌厦公路仅5公里,交通便利,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境地。 2、广场是城市(乡镇)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它可以满足城市(乡镇)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 其次,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当地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当地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当地的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建设的迅猛发展,*领导已清醒的认识到,要加快*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改变*的经济格局。 为此他们着手做大做强*的经济,所以创建一个能充分体现*文化和特色的广场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完善基础实施,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项目的建成,对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后能改善圩镇面貌,更好地向外界展示*的文化形象,提高投资者对*的印象,给*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改善其投资环境。 2、是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需要。 目前*现有的道路较为混乱,居住环境脏、乱、差。 项目的建设能解决这些问题,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 3、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项目的建设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丰富了人民业余的生活,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4、是*未来的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既考虑了当前需要,又预测了发展的需求,满足了*未来发展的规划要求。 项目的建设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第四章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78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57平方米,道路硬化2480平方米,铺设彩砖面积3700平方米;7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景观亭、花池、景墙、花架、坐凳、篮球场等);广场亮化。 4.2项目的选址 1、场址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圩镇。 2、场址状况建设地点内地质条件良好,无滑坡、崩塌和震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建设地点场地平整、空间开阔、阳光充足、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适宜建设本项目。 4.3建设条件4.3.1地形、地貌条件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地形比较平坦,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地面附属物主要有植物、草地等。 4.3.2气候条件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距海洋较近,加上纬度较低,宁都形成了明显亚热带湿润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及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无霜期长。 全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760毫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4.3.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工程地质经工程地质钻探揭露表明,场地上部为第四系冲击粉质粘土、砂土等,下部为白垩系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钻孔揭露至基岩强风化层,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主要有杂填土、粉质粘土、细砂、粗砂、砾砂、圆砾和泥质粉砂岩。 钻探资料表明,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好。 2、水文梅江河支系自北向南流经过,水资源丰富。 4.3.4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xx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CB18306-xx),宁都为6度抗震度防烈度区。 本工程抗震设计按6度地震作用进行计算,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动力反应谱0.35S。 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抗震烈度提高一度即7度设计。 4.3.5规划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统一放线,合理进行功能布局、组织交通,满足绿化、消防、交通等规范的要求。 4.3.6交通条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圩镇、*政府门前,交通极为便利。 4.3.7公共设施条件规划区内公共设施条件完善,供水、供电管道线路可直接从附近接入,可满足使用要求。 4.3.8施工条件本项目施工条件良好,施工所需建材在当地均能供应,交通便利且运距不长,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从现有管网接入。 4.3.9周边环境条件项目建设场址地处位置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5.1设计原则 1、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划和实施相适宜,有利于长远发展,合理布置。 2、广场的建设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体现功能上的科学性,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本利用建设地点的自然地形,从而使项目建设在节能节地、环境保护上合理规范,经济合行。 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居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广场应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3、广场的建设应具有地方特色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广场建设应承继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4、广场的建设应符合总体性原则广场作为当地的公共空间,从属于当地城市(圩镇)的空间,因而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这就要求从整体考虑它在城市(圩镇)空间序列上所起的作用,注重与当地居住环境的协调,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选址和规模等问题。 再者,市政广场的整体性原则还应追求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无论是不同功能广场之间的复合,还是整体广场各个空间之间的复合,都应本着整体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分割。 5、设计配套设施,为广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5.2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圩镇(*政府门前),整个广场由实地广场,绿地广场,文化娱乐中心三部分组成。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78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57平方米,道路硬化2480平方米,铺设彩砖面积3700平方米;7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景观亭、花池、景墙、花架、坐凳、篮球场等);广场亮化。 2、广场性质和功能广场确定为集文化、娱乐、绿化美化、城镇形象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 5.3工程设计方案 1、设计宗旨形成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生态绿地。 2、放线设计:放线主要采用尺寸标注与方格网放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放线。 方格网放线以规划红线的角点为坐标原点,以红线外界为正方向进行定位。 图中小方格网为施工放线方格网,每单位方格代表实际尺寸2.0米*2.0米。 3、照明设计采用庭院灯。 4、给水设计采用水龙头。 5、铺装设计铺装材料采用青砖和卵石两种。 6、竖向设计设计以人行道上的标高为假定参照标高0.00。 地面设计标高控制点为铺装面标高,基层标高相应换算。 规划绿地内造自然坡,中间略高,形成一定的排水坡度,排向绿地两侧。 7、种植设计形成以小叶榕为主调树种,以垂丝海棠为基调树种,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层次植物景观。 5.4种植设计 1、场地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对施工场地含有害物质及杂物必须清除,以达到植物生长的条件。 在绿化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化验,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对不合格土壤,采取客土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苗木选择根据设计要求的树种选择苗木,应严格按苗木表要求的规格进行选苗。 要求苗木生长健壮,形体完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 根系发达、完整的移植苗,大苗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草木,乔木分枝点不少于4个,树型特殊的树种,分枝必须有4层以上,为保证苗木种植成活率,要求所有苗木带土移植。 3、种植土要求 (1)、PH值5.57.5之间的壤土,疏松、透气,不含砂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如果是回填土,不能是深层土,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或粘壤土。 (2)、种植土深度要求要求在种植土球下方有不小于40cm厚、四周有小小于10cm宽的合格种植土,如若达不到种植土要求,就必需进行换土,受现场地物条件限制,可依实与质监单位商定。 (3)、种植层须与地下层连接,无水泥板、沥青、石层等隔断层,以保持土壤毛细管、液体、气体的上下贯通。 4、基肥 (1)、如若现状土质较差,要求施工时应施足基肥,以弥补土壤肥力不足,改良土壤,使苗木恢复生长后能尽快见效。 (2)、每个树穴需施有机肥7KG-8KG。 (3)、草坪的基肥要求,要加上3公分厚的有机肥,再覆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草坪生长密实,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 (4)、灌木的基肥要求,要加上10公分厚的有机肥,再覆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苗木今后茁壮成长,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 (5)、按园林绿化常规方法施工,要求基肥应与碎土充分混匀;注意底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土球底在种植时应铺放一层约10cm厚没有拌肥的干净植土。 5、苗木规格 (1)具体苗木品种规格。 高度为苗木种植时自然或人工修剪后的高度。 要求乔木尽量保留顶端生长点。 胸径为所种植乔木离地面1.3米处的平均树干直径,表中规定为上限和下限,种植时不能小于表列下限。 冠幅为种植苗木经常规处理后,交叉垂直二个方向上的平均枝冠直径。 在保证树林能够移植或成活和满足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苗木原有冠幅,利于绿化尽快见效。 (2)、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同一树种规格大小应统一。 丛植和群植乔灌木应高低错落。 (3)、分层种植的花带,植物带缘轮廓种植密度应大于规定密度,平面线型应流畅,边缘成弧形。 高低层次分明,且与周边点缀植物高差不少于30。 (4)、孤植树应树形姿态优美、奇怪、耐看。 (5)、整形装饰篱苗木规格大小应一致,修剪整形的观赏面应为圆滑曲线弧形,起伏有致。 (6)、定点放线采用方格网进行放线定位。 6、种植 (1)种植苗木,以阴而无风天最佳;晴天宜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为好。 种植施工进要按植物配置图施工,如有改变,需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大苗移植严格按土球设计要求,草皮移植平整度误差=1。 (2)苗木的土球要求说明挖树穴正确,必须是坑壁垂直形,且要比根系球大出30以上,树木土球计算应为普通苗木土球直径=2树地径周长+树直径,大苗土球应加大,根据不同情况土球是胸径的7-10倍,为保证苗木移植成活及迅速恢复生长所需的最小带土球平均直径。 所带土球应保证到放于种植穴时完好不散为合格。 树穴的直径随土球增大而递增,如果遇到土质不好,扩大穴规格统一为灌木806060厘米圆形穴,乔木120100100厘米方形穴,超大乔木扩大穴为160160160。 (3)植物挖穴时注意事项树穴位置要正确;规格要适当;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于穴边;穴的上、下口应一致;在斜坡上挖穴,应先将斜坡整成一个小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挖穴,挖穴的深度应从坡下口开始计算;在新填土方处挖穴,应将穴底适当踩实;土质不好的应加大穴的规格;挖穴时遇上杂物要清走;挖穴时发现电缆、管道等要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挖穴时遇上障碍物,应与设计人员协商。 (4)成排的乔木应成一条直线。 种植时,种植土应击碎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充分接触,最后用木棍插实,起土圈,淋定根水,扶固树木,并立支撑。 7、整形修剪苗木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景或及植物基础形态重新进行修剪,去年病残枝等,并对剪口进行处理,苗木表中所规定的冠幅,是指乔木修剪小枝后,大枝的分枝最低幅度或灌木的叶冠幅。 而灌木的冠幅尺寸是指叶了丰满部分。 只伸出外面的两、三个单枝不在冠幅所指之内,乔木也尽量多留些枝叶。 8、苗木养护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应每天浇水至少二次,集中养护管理。 大乔木定植后应设支撑,有未规定乔木高度的品种,要求乔木不能去年主树稍。 5.5道路与铺张广场道路主要分为人行道和汽车通道。 以典雅的青灰色调为主,镶嵌活泼的红黄色系。 人行道路宽3米,连接各入口广场和休闲广场。 广场沿规划道路设有出入口,人行道为绿地内供游人行走的游览路径,有花径、林荫小道、栈桥等,路面可铺设石板、卵石或其它天然材料;铺装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广场出入口、休闲场地。 铺装风格与园路一致,尽可能地林荫化。 5.6夜景观与照明夜景观和照明对广场建设十分重要,它除满足社会不断需求外,还应考虑节假日或重大节庆活动的要求,对广场内夜间照明及夜景观从不同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下构想和创意。 1、交通照明对广场内道路、交通部分、一般场地应从经济节约的原则出发采取普通照明方式,即采取庭园节能灯、草坪灯的方式;照明灯的造型要求与园林景观相谐调,既实用又美观。 2、泛光照明与勾勒线光源照明由于夜间景观构成的要求,必须突出广场主体建筑或主题景观,因此这类建筑或景观的夜间照明应采用泛灯照明与勾勒轮廓的线光源照明,泛光照明色彩不宜多, 二、三种即可。 5.7给水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图纸及文字资料; (2)给水排水专业的有关规范及规定; (3)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及规定。 2、设计范围设计红线范围内的给水排水设计。 3、设计原则配合园林设计专业及建筑专业在充分领会总体设计师的构思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的规范及规定,精心构思,恰如其分地将总设计师的意境表达出来,解决整个区域的雨水排放,绿化浇灌,建筑物的给水排水、排污及水景、水体的设计。 整个设计以可持续环保观念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营建宜人的环境,在整个区域的给水排水设计中充分体现节水,节能的观念,既体现适度超前,又利于实施操作。 4、给水设计整个区域的水体景观,绿化浇灌采用自然水体中的水为水源;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洗涤用水及消防、厕所的冲洗用水水源,以及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景观用水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为水源。 供水管网采用枝状供水管网,在保证给水效果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 管道走向及管径采用优化设计的办法,做到合理、简捷。 供水管采用非金属管道,如PE给水管或UPVC给水管等,以顺应节能、环保的要求。 绿地浇灌根据绿地性质及绿化苗木配置具体情况采用自动喷灌与人工浇灌相结合的方式。 5、排水设计 (1)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区域内污染源为生活污水。 (2)雨水排放区域内雨水排放根据地形分若干系统,绿地雨水主要通过地形,暴雨时绿地雨水汇集到道路上,通过道路的雨水口收集后有组织排放。 硬地铺装及道路雨水通过集水沟或雨水口收集后,通过雨水管道最终排入河道内。 建筑物屋面雨水排放纳入景区的雨水管网内。 (3)污水排放粪便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 生活污水经收集汇总后排入景区周围市政道路内的市政污水管网内。 建筑物室内污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管,室外污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双壁波纹管道。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节能6.1劳动安全卫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采取的劳动安全措施主要有 1、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2、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所属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并报各地建筑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 3、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电气产品、安全设施、架设机具以及机械设备等,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性能要求。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对其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4、吊装等特种设备的安装应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检测手段,保证设备可以安全使用。 5、广场配有专职的电工及消防安全员,项目建成后,要进行设施定期的检查与维护。 6、施工期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时应配备专职施工安全员,检查施工人员安全装备设施的穿戴及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施工应选在人少的季节和时段进行,同时做好各方面的措施,确保无人员伤亡。 7、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保证险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8、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环境卫生,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6.2节能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节能,具体措施有 1、严格按照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2、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灯用电器附件和光控开关等,以节约电力能源。 (1)考虑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如高效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等。 (2)气体放电灯内应配以补偿电容,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0.85。 (3)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将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巧妙结合,既要照亮和美化环境又需充分地节约能源。 3、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材料的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控制系统,以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 4、所有子项目一律选用质量高、密闭性能好的阀门。 5、建筑物土建结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的设计方案,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以节省建筑材料,节省土建施工时间,减少工作量。 6、合理确定供水水压,采用阻耗小的管材配件;水池水箱采用报警溢流措施。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7.1编制依据及原则7.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一类标准;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xx);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9、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86国环字第003号。 7.1.2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 2、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要求; 3、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研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时,应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论证,力求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 5、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尽量提出回水处理和再利用方案。 7.2项目建设与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7.2.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场地开挖、余土装运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设扬尘以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包括TSP、NO 2、CO; (2)噪声,主要是由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挖掘机、电锯等施工机械产生,特别是夜间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强烈的噪声污染,噪声级别一般为70100dB(A); (3)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弃、余土,废弃砖石,混凝土碎块及其它建筑废弃物,还包括一部分生活垃圾; (4)污水,主要是施工用水排放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物包括BOD 5、CODcr、油类等。 7.2.2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废气运营期的废气主要为广场内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 2、CO、HC及悬浮颗粒等;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以及办公污水,污染物包括BOD 5、CODcr等。 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广场内生产生的一些随手丢弃的垃圾废物和生活垃圾。 噪声本项目噪声因素有汽车启动时噪声,施工噪声等。 其声压一般在6090dB(A)之间。 7.3环境保护措施7.3.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扬尘。 土石方开挖,必然破坏相应的地表植被,为减少扬尘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控制尘源,施工中尽量减少地表裸露,爱护植被,及时修复因施工损坏的地表植被保护环境, (2)干燥时节应当对项目施工场地和材料运输道路配备洒水设施,使作业表面有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飞扬;总体布置时尽量考虑施工过程中填方和挖方的平衡,以减少土方的工程量和运输量;搅拌设备应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并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对进出车辆限速行驶,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 (3)施工场地应设置沉淀池处理所排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 (4)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避免或少用噪声大的设备,尤其应避免噪声大的工程在夜间施工; (5)尽量缩短施工工期,施工机械运转、车辆进出以及强光照明等尽量避免在2200点以后到600点以前进行; (6)倡导文明施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危害的问题。 7.3.2运营期环境保护的措施 1、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xx)类水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一级标准。 2、运营期环境保护的措施 (1)水资源保护措施主要措施为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 对于广场内产生的污水采用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或简易污水处理流程。 (2)噪声与振动防治措施a.各专业设备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基础采用隔振处理,管道与设备接口处采用柔性接口。 根据需要安装消声设备,达到国家或当地有关标准要求。 b.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噪声超标车辆在广场行驶,进入广场的机动车必须禁鸣喇叭,并且要划定行驶路线,不得驶入噪声敏感区域。 (3)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a.为防止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建议对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方法,即I、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等);II、可降解类垃圾(剩饭、菜叶等);III、难降解垃圾(塑料、木、石等)。 各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分类收集,分别进行处理、处置。 b.广场道路两侧等人流较大的活动场所应配备新颖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个性化垃圾桶。 垃圾桶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种类型设计。 c.不得让固体废弃物直接进入水体污染环境,从而带来更大危害。 3、资源保护措施严禁乱砍滥伐林木,毁坏苗圃,施工和营运期充分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4、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过程中,道路和基础的开挖及弃石堆置都将改变原地形地貌,减少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 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植被措施对裸露面、坡面等进行绿化,恢复土地功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 5、环境监测配合环保局等部门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7.4环境影响结论与建议项目的建成对完善当地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项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四川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学校考核招聘教练员5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招聘老师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承德市直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51名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区块链食品溯源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及所属子公司(第二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多光谱成像算法研究-洞察及研究
- 电商价格弹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购置税减半活动策划方案
- 山场巡查管理制度
- 手指印画小樱桃课件
- 首台套申报培训课件
- 保安安检培训课件
- 中药药剂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脚手架租赁合同3篇
- 2025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快手运营课程培训课件
- 庭院绿化施工方案
- 《大学语文》课件 第16讲 智在纵横 苏秦始将连横
- 医院工作纪律培训课件
- 营房装修施工方案(3篇)
- 开远美景家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