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政治制度.doc_第1页
中国先秦政治制度.doc_第2页
中国先秦政治制度.doc_第3页
中国先秦政治制度.doc_第4页
中国先秦政治制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资料卓越教育/高四学校考点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 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夏商的行政制度二、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对象把 和人民分别授予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 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 ,并有设置官员、 、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 ,扩大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后来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指(战国之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三、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 。4内容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讲史料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 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 联系。练史料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 (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及其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 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瓦解(1)瓦解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 出现),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 。(2)瓦解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 ,孔子的“是可忍, ”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主题二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 ”结合。(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 关系。(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 意识相违背。讲史料史料一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导读史料中上下级关系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体现了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等特点。史料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导读史料强调同族、 ,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邯郸高三摸底)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2.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3.(2016日照期末)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4.(2016武汉高三模拟)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5.(2017济南调研)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6.(2016重庆模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指分封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