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doc_第1页
东晋门阀政治.doc_第2页
东晋门阀政治.doc_第3页
东晋门阀政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学员书评 本书名为东晋门阀政治,自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门阀”二字,何为门阀。“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时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广义上的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狭义地讲,门阀制度特指魏晋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控制朝政所依附的制度。而本书作者田余庆所论证的门阀政治更偏向于狭义的门阀这一概念,但并不完全相同,作者认为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是皇权政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这与之前的学者所认为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有所不同。作者在书中论证了其观点的合理性。在我阅读此书时同时查阅了其他冶史者的不同观点作为对比。 在论述门阀政治时从其认为的开端“王与马共天下”讲起,从两晋之间的社会大背景出发,阐述 了门阀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王马结合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与王衍的关系。惠帝末年和怀帝时期的西晋朝廷,以司马越、王衍为核心操持政局,有士族名士装点其间,实际上是“王与马共天下”最早的一种组合。这种结合既有政治因素,又有一定的地域相系。不过此时的“共天下”并未达到东晋时期的局面,应该注意的是由司马越、王衍在洛阳的关系派生出司马睿和王导在徐州下邳的关系,这才是门阀政治的真正开端。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东晋江左政权依赖于士族。西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的永嘉之乱毁灭了几乎全部的西晋王室,由于皇族劫余无多建邺的司马睿更不得不依靠具有号召力的士族琅琊王导。这即作者在书中所提起的东晋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之一皇权不振。在对门阀政治的维持方面作者认为颍川庾氏起了很大的作用。庾亮在王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了门阀政治。其体现在,在王导受王敦之乱急于保护家族利益之时庾亮抵抗住了皇权对门阀政治的一次重大反抗。作为门阀政治的创立者和巩固者王导和庾亮为门阀政治的运转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此项制度巩固以后,作为门阀政治的固有矛盾即门户之间的矛盾从此就成为东晋历史的主要矛盾而反复出现。书中着重描写的矛盾便是庾、王两家对于江州的争夺。江州在东晋时期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其一江州运漕既要资给下游建康,还给应上游军食。其二江州居荆、扬之间军事要冲,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庾亮与王导之间争夺对江州控制权的斗争成为政局焦点的所在。在庾氏和王氏及背后支持双方的各个门阀之间斗争中并没有出现极大的问题,这中间有必不可少的调和人物,其中首推郗鉴。郗鉴维护了司马氏皇权的存在,抑制了过分强大的士族门户,使士族诸门户之间的权利平衡得以维持,使门阀政治得以延续,也东晋政权得以存在较长时间。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世后,围绕他们之间的斗争也相继结束,但门阀政治的格局却并未被打破,随之而起的是桓氏家族。奠定桓氏家族在江左兴盛的人是桓彝,之后其继承人桓温通过三次北伐彻底的控制了中枢,进一步的扩大了桓氏家族在江左政局中的权势。但是在门阀政治的格局下,士族要求利益均沾。因而在桓温在企图动摇司马氏皇族地位时,遇到了门阀士族的剧烈反抗,因此桓温未得加九锡而死。 门阀政治的终场是太原王氏居位时期,由于淝水之战后司马皇室力图振兴皇权和相权,太原王氏作为当政士族已经没有兵权,所以太原王氏只能依附而无力超越皇帝的权威而起作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门阀政治的另一个形成原因即士族专兵。一旦皇权力求振兴,士族无力专兵,门阀政治就会出现变化。太原王氏居位的门阀政治,实际上是回归皇权政治的过渡的一步,是东晋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的终场。 作者对于门阀政治的认知及其深刻,使我在阅读本书时对东晋,对门阀政治,乃至对历史研究有了极大的理解。但是对于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我翻阅了其他的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在大多数学者看来,门阀政治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在东晋一朝发展至登峰造极。如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另一位极有建树的学者王仲荦先生也在其著作魏晋南北朝史中用“西晋的门阀政治”作为题目来进行论述。其依据的是由曹魏发展至西晋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以及各世家大族在西晋朝堂上的势力极大的现象。其他的学者也诸如此类的以不同的依据对存在于长时间的门阀政治做出自己的解释。 作者与其他学者对门阀政治的论断虽然有不同之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定义上的不同。作者将门阀政治定义为士族与皇权的共治,在此基础上门阀政治仅仅存在于东晋一朝这个论断是合理的。但若是将门阀政治定义为在政治、文化、经济层面均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的家族,把持着国家上层官僚机构的主要职位的一种状态。按此情况定义,则东晋以后的南朝、东晋之前的三国,都可以纳入到士族门阀的涵盖范围。 虽然本书是一部极好的作品,但是其中也有缺憾。作者秉承的冶史方法是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因此在本书里并没有看到用“大历史观”和综合运用各个学科视角分析历史的方法。作者仅就史料分析史实,而没有对门阀政治形成的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原因做详细分析。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门阀政治产生的背景是较为复杂的但是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第一个层面是之后的社会动乱强化了宗族关系,第二个层面是在战乱造成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