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历史研究.doc_第1页
区域历史研究.doc_第2页
区域历史研究.doc_第3页
区域历史研究.doc_第4页
区域历史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 域 历 史 研 究 的 理 论 和 方 法以潮汕历史文化为例 第1节 导论 一. 什么是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近年来,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形成一种学术潮流。这种研究强调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要部分,把空间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重要手段,注意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注意文化制度在特定的地域里表现出什么样的独特性,并对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作用。 二. 历史是什么1. 往事:历史事实 2. 对往事的记忆与述说:历史记忆和历史叙述 历史记忆的传承和积累 历史叙述的空间维度 史书体裁 叙事观念 地方志传统3. 空间、文化制度和区域社会经济结构三 区域历史研究和历史人类学1. 半个世纪来历史学和人类学发展倾向:(1)史学的人类学化:文化视角 平民视野 微观历史 (2)人类学的史学化:发现时间维度 (3)历史人类学2. 区域史研究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 3. 区域史的研究对象: 地方性 草根性 文化变迁4. 区域史研究的问题意识:过程的追问 对传统史学的批评5. 区域史研究与历史人类学的不解之缘 第2节一。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1. 结构 :结构主义基本观点为:任何一个社会或者一种文化都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社会现象或者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其现实的意义和实际的作用,即有一定的“功能”。 这些功能是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确定的。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揭示特定社会的整体结构与功能。2. 动态 :马林诺斯基说: “功能论方法,自社区研究始,自社区研究终。”(1)“实地研究” (2)亲身参与 (3)从社会现象出发去寻找实际存在的社会联系。 复杂社会所存在的社会联系,必须通过隐藏在它后面的“深层结构”才能找到,或者说,深层结构是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的必要工具。实际上,深层结构是一种研究策略,是研究者建立的理解社会的一种模式。 二人文区位学(社会生态学)1. 人文区位学基本观点:对社会生活必须从文化生态上加以了解。一个社区(一个区域内一定数量的聚居人口)的文化与生活,同它所处地域内的地理因素和生物环境有密切关系。地域的地理因素和生物环境的不同,决定社区的文化与社会生活必定有别于其他社区。因此,有必要做区位性的文化研究和社会生活研究。 人文区位学还强调:社区经常处于一种“不平衡平衡”的变动状态中。芝加哥学派学者邓肯说过,人们占有并使用环境来维持生命,其结果一定会改变环境,造成环境的变迁;当环境变迁之后,人们又会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来适应它,使两者的关系趋于合理化。两者的关系总是在不断调整中运作。2. 动态理念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研究对象与地域的视野 不同历史过程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空间 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 海外移民和贸易活动 人文区位学还有一些重要观点:共生与互生: 社区单位的独立存在与相互依存关系。 竞争和空间组织 区位过程论:入侵隔离融合集中中心化优势接替离散 潮汕考古发现的古器物(1) 潮汕考古发现的古器物(2) 潮汕考古发现的古器物(3) 潮汕考古发现的古器物(4)社会结构模式:继嗣关系与婚姻关系姻亲 高祖 姻亲 曾祖 姻亲 祖父 姻亲 父亲 己妻 姻亲 儿子 姻亲 孙子 姻亲 曾孙 姻亲 玄孙地形图1 地形图2 地形图3第3节 国家传统和地方传统:文化的分野与互动一.大传统和小传统1. 传统:文化传统。历史的积累造就一种传统,历史的积累也造就一种文化。2. 国家传统,指中华大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大传统;3. 地方传统,指区域小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小传统。 定义 :大传统: 某种优势文化形态表现于宗教、文学、艺术的方面的传承模式, 它稳定、成熟、影响力和涵容力大。在文化接触过程不容易变易。小传统: 一个复杂社会中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传统。 它具有地域性,容易变易,在文化接触过程中受强势文化影响,会通过结构重组,形成新的文化模式。 4. 中国: 大一统观念: 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一个起源(1)对大一统观念的质疑: 傅斯年:“东夷西夏”说; 徐旭生:“夷戎蛮狄 ”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5. 考古文化六大区系(1)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圈 (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圈(3)陕豫晋(中原)文化圈 (4)以环太湖地区为中心的东南文化圈 (5)以鄱阳湖珠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圈 (6)以洞庭湖、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文化圈6. 文明起源的标准:城、礼器、文字符号7. 国家的出现: 城邦、 王国 (裂变、撞击、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形成) 中华大文化的扩展8. 道路体系9. 城市体系10. 文字体系 随着这三种体系的扩张,中原文化扩展到各个文化区,在中原文化中心化的过程,中华大文化传统形成了。第4节 国家传统和地方传统:中 国 历 史 的 结 构根据施坚雅(G.W.Skinner)1984年的演讲一、中国的10大区域及其历史周期 1、10大区域2、区域发展的历史周期 : 长时段理论 波动的持续时间和基本动态 比较 二、区域内部结构: 1、从区域自然地理看:2、从区域经济地理看: 交通 商业化程度 同质性与差异性 三、区域发展周期与国家体制的影响: 1、以国家政策为例 2、以行政管理效能和财政实力为例:饥荒赈济 水利 3. 各大区域发展周期不同步 四、为什么区域发展周期不同步? 1. 不时打断中国历史进程的天灾人祸,总是局限于一定的空间。瘟疫流行 外来入侵 内部动乱 气候与旱涝灾害 五、中国历史的结构: 1它是一个由网络相连接的地方史和区域史所组成的层次结构,它是一个体现在人类相互关系的空间形式。 2在每一层次上,某特定的区域体系的关键时间结构都是持续不断的周期性插曲。 六、中国历史结构模式的启示 1、地方史研究 怎样把微观考查和宏观透视结合在一起,怎样把局部地方史与大型区域史联系起来,怎样把各个分离的事件与持久性活动的相应结构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2、比较研究这种中国历史结构的观点能够促进比较研究,足以勾起人们的历史想象力,吸引人们对其加以解释。 3、中国史研究 确立中国历史“一体多元”的观念。就是说,对整个中国体化的历史的认识,不能超越各区域的多样化。中国历史的整体的总特点,不是掩饰了区域的差异,而是建立在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的有机组合基础之上。 结 论:中国历史的结构模式,为研究提供了适当的基本单位处于有关等级结构的最佳层次上、在某时间断限内发挥适当功能的地域体系。在这个的地域体系中,历史与时间的系统性的格局才能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的分析与区域的分析是不可分割的。 第5节 地 方 志 (一)方志源流:1.诗经15国风: 讽颂之音,风俗之异。2.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 事。辨其邦国、都鄙、四夷之人民、财用、九谷、六畜之数量。” 3.尚书禹贡 4.汉书地理志 “域分” 5. 唐代出现了图经、图志一类书籍。6. 宋元以后开始有地方志。 (二)方志的性质和内容:1性质:(1) 地理书 (2) 历史书 (3)地方政书 黄苇方志学:地方志是“一方古今总览”。 2内容:地理: 舆图,疆域,山川, 津梁、水利,城池、市集、乡都,灾异 ;政治: 职官、宦迹,兵防、兵事,官署,祀典;经济:户口,土田,物产,仓储; 教育: 学校、书院 庙制、典礼、学田学租、学额、考课 , 选举;文化: 祠庙 、寺观, 风俗,人物,艺文。 (三)地方志的功能: 1传达乡土共同的历史记忆。2作为牧民官的参考书。3向国家表达地方的利病和要求。(四)地方志的通病: 1夸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假借夸饰,以侈风土。” 2繁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传侔乎家牒,艺文溢于总集。” 3忽略民事社会经济生活:甘鹏云方志商: “往日修志,于民事殊略。”4从文献到文献: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方志学:“奉行故事”,“抄撮陈案”。(五)如何检索地方志书 1、常见地方志丛书 : (1)宋元方志丛刊. 北京:中华书局.1990. (2)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中国地方志集成. 分省出版,尚未出齐. (4)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5)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北京:中国书店,1992 2、利用工具书检索: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68,史部,地理类 特点: 有内容介绍和评论,有助初步了解,便于利用。应注意: 删改和抄写错误. (2)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 特点:收辑丰富本书著录全国190个收藏单位,8200多种地方志.查找方便按30个省、市、自治区为大纲,下面再分到地区。 应注意:先读凡例,利用书后索引。20年来政区的变化.附: 郭春震:(嘉靖)潮州府志卷二潮屯田最号沃壤近多为卫所官隐据,又卫势室占夺督屯官索屯丁例金又多侵渔军士安得不枵腹以待耶以此人不乐于屯种往往以其田贸易于富室富室亦利其不徭编遂为故物而屯丁又鬻于势豪为私人矣法至此不尽坏耶伤哉伤哉第6节 家谱、族谱(一)谱学源流: (1)第一阶段:先秦时期 结绳记事和口头传说, 甲骨文 (2)第二阶段:秦汉时期史记本纪 , 太史公自序 (3)第三阶段:魏晋至唐代: 讲究门第与重视谱牒,百姓谱 , 姓氏录元和姓纂 (4)第四阶段,五代至宋 : 门阀制度衰落 ,庶族地主兴起 ; 苏欧谱式,五世为限 ; 元代的家族谱 ,五世一提 (5)第五阶段,明清时期: A明 编写形式 :“吊线” 谱和世系录. 内容:世系延长; 编写家族谱作为一种职业出现 ;伪托攀附现象 B清 :合同制宗族; 联宗通谱; 异姓联宗和小姓依附; 家族谱变成徒有血缘表面形式的地域团体的记录 (6)第六阶段:1980年以来女孩子的入谱;祖先的前溯 (二)家族谱的内容:1.序跋 2.世系:每个成员的名、字,生卒时间,配偶子女情况,墓地所在 3.人物传 4.组织制度:机构构成,宗法家规,族田面积 租额及使用 5.祠堂墓茔: 基址所在,分金朝向,规模和兴废修建,图录 6.祭祀礼仪:祭祀时间,祭品,仪式7.诗文(三)家族谱的利用: 价值和局限 1. 移民史研究 (1) 一个宗族迁移的历史 (2)大范围内的移民活动 (3) 附会于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大移民 (4)有意隐瞒移民的原因 (5) 根本不存在迁移的事实的移民记录 (6)祖先迁移史的不断向前推延 2. 历史人口研究 3.完整的家族谱 :家族人口的生命表:平均预期寿命、出生率、 死亡率、性别比、有偶率、初婚年龄、生育率等等基本数据 例:袁贻瑾 13651849年间一个华南家族的生命表(1931)4. 缺少一些项目的家族谱 数据比官方的登记数准确 例:刘翠溶明清时期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1992)5.利用家、族谱研究人口的局限:(1)时间上的空白 : 一般只能用于16世纪以后的研究 (2)人口覆盖面上的空白 :家族谱的家族只能代表当时、当地人口中的比较经济基础一部分(3)迁移在外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家族,不可能修谱 社会史研究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制度方面 6.使用的局限 序跋假托伪造 记事夸大溢美 民间信仰 灾荒救荒 华侨历史 第7节 碑 刻 1、碑和石刻的起源 :碑,石刻。 观念: 商朝武丁后期(公元前12世纪)石刻文字 :“后辛” ;石鼓;泰山刻石拓本;峄山刻石拓本;元代韩山书院碑记;明代重修韩文公祠碑记;禁示碑;庙宇碑刻群;祀产碑;祀产碑;民间规约2、碑刻的研究: (1) 源流述略: 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 洪适(Ku)隶释;陈思宝刻丛刊和王象之舆地碑目; 至元嘉禾志 “碑碣” ;叶封当阳石刻集记 ;王昶金石萃编 (2)研究视角:A对碑刻本身的研究 :金石学的角度 :各种彝器石刻的形制、体例、风格、内容 金石研究的历史 B利用碑刻文本做研究:文学的角度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评集古录:“其文多所改窜,故真迹、集本互有异同,书中两本并存,参观其点定之意,亦颇有裨于文章。” 文字学的角度:隶释对异体字的考证辨析;文献学、史料学 :史记始皇本纪、新旧唐书; 宋元三阳志; 明梅鼎祚西汉文纪;东汉文纪. 历史人类学:了解文本的内容和文本产生的背景(作者、时代、原生环境等),透过文本去理解地方社会的历史,进行文化上的诠释。 3、碑刻的采集和利用:采集 抄录 拍照 作拓本 利用(中离溪的开浚与重浚:碑刻文本里的地方官绅关系 ) 附:开溪记石刻 薛侃开溪记 (开溪记摩崖石刻今仍存潮安金石塔下乡中离溪畔) 此溪一通,农者利灌,商者利贩,居者利运,行者利舟楫,盖乡愿也。予相其可就,以告府主王南湖。曰,然。命经卫涂竹泉董其事,夙夜劳瘁,而乡荐士林孚中公协相以成。噫!是举天应异情,地应异物,动七都之众,尽数月之勤,良亦难矣。后之人其嗣浚之,庶此溪之利永也。明嘉靖七年春三月既望,中离子薛侃识。 浚溪记碑亭 浚溪记碑文林熙春嗣浚中离溪记 中离溪非古也,浚自薛先生,今称数邑通渠云。年久半塞,民思载浚。余集诸生条上下,邑沈侯躬相便宜议报可,遂发帑金八十六,募化逾是。丁戌春饥,以浚寓赈,深五尺递差,广仍其旧,延袤二千九百余丈,而舆梁修拓者三。自是山川增秀人文宣泄,宁独泛海之风涛剽掠可免。第昔也数月,今也越岁,昔也动众,今也以民贫而不役民,则时事较难,侯之利泽较永矣。薛先生曰,嗣浚利永。昔既料有今日,今又不能不望乎后人也。侯讳凤超,浙江鄞县人癸丑进士。万历戊午夏四月,司谏氏林熙春识。董浚冠带耆义郭嘉相、许元亮、翁文通、林天绶、陈学同立石。 该碑今仍立于潮安县金石镇塔下乡中离溪畔,与薛侃开溪记摩崖石刻同在一处,有石亭保护。碑高235、宽117厘米。碑文记载当年嗣浚中离溪的原因及经过。林熙春字志和,明海阳县龙溪都人。官居户部左侍郎。 奉宪示禁1署海阳县事即补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彭为2出示严禁,以安商旅事。现据福建贡生李乾秀等呈称:“生等籍隶福建3汀州府、龙岩州各处,山产黄白福纸,贩运来潮发售。各客号自大埔县4之石上,雇船装载,至蔡家围关,验明放行。船至东门,另驳小艇登岸。无5论河水深浅,每客一人,所带随身行李等件,照旧章船钱一十六文;行6李进城,每担挑夫脚钱一十六文。不论远近并上下船只,均系一体支7发。倘有随身货物,每担另加船钱六文。如客人空身往来者,每人给发8钱二文。向系照旧章支发,业经三十余年,各船户俱无异言。其章程条9款,经蒙前县主谢出示勒石在案。兹于咸丰四年,潮属逆匪滋事,将10碑毁灭,访查无踪。数年以来,小艇藉无石碑条款,凡遇帮期,上下驳船,11每一人勒索无定,或三五十文至一二百文不等,致误赴帮。商民受累,12佥叩勒石示禁”,等情到县。据此,除批揭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谕13东门小艇船户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即照旧章驳载,毋许加增索14勒。倘敢故违,许该商民等,将勒索之人扭赴15本县,以。各宜禀遵毋违。特示。16年十一月三十日示。第8节 契 约 文 书1、 常见契约分类与格式:租佃契约;典当契约;买卖契约;分关文书: 房份分关 家庭分关 (1).租佃契约基本内容: 甲乙双方的姓名 出租物业的情况:地名地点 存在形态 其他附带条件 出租期限 回报率多少与业主收取的时间、形式 双方及见证人签名(画押) 契约订立时间 (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2)典当契约基本内容典当方的姓名 典当物业的情况:来历 地名地点 存在形态 其他附带条件 典当物业的因由 承当者的姓名 典当金额 典当期限 双方及见证人签名(画押) 契约订立时间。(3)买卖契约基本内容:卖方的姓名 出卖物业的情况:来历 地名地点 存在形态 其他附带条件 出卖物业的因由买方的姓名 当付金额 双方及见证人签名(画押) 契约订立时间(4)分关文书基本内容:参与分关者 待分物业的情况 分关的原因 中间人(公证人)的身份、姓名 分关的办法,结果及连带责任 附注(批明) 各方及见证人签名(画押) 契约订立时2、契约内容解读: (1)词语的解读:卖断根契 白契、红契 粮质(归一)田 上(中、下)粮田 载在户内完纳 七兑 春期 先生后按(2)历史情景的解读:A细读契约文本,分辨文本所传达的各种信息。B、最好能够结合乡村社会调查,加深对文本的了解。 示例:典当契约立当田契人慨祖脚弟友声侄淑恭, 承祖父遗有支分应分粮质田二亩,住址土名沟头等处。 今因家中要用,愿将此田出当。 尽问至亲不就,托中招到爵祖脚兄贻炳,前来承当。 三面言议,出得时价银壹百柒拾元(七兑)正。 其银就立契之日,同中亲收归用足讫。其田亦即日付还兄召佃管正耕种。 期限陆春,备足原价银两赎回。如期满未赎,仍照前还兄收租,抵补利息。 此系两愿,中间并无来历不明,亦无先生后按,亦非香灯祭业,并无内外争阻,亦无借口生端等情。如有系弟自当,无干兄之事。 口恐无凭,立当数存照。 光绪廿四年二月廿日 一批明议加银 五拾两(七平),期限加五春还兄管正,以收利息。口恐无凭,立当数以存照。 中人友哲 东至老古兄田 南至权叔田计开四至 西至老古兄田 北至绍标田 中人友哲 代书友哲光绪壬辰拾捌年拾壹月念六日 立当田契人慨祖脚弟 侄友声淑恭存照 示例 买卖契约 立卖断根粮质田契人本房慨祖公脚弟友声侄淑恭, 承父祖遗有支分应份有上粮田一亩正, 坐址土名沟头内,灌溉车水,宝顺来发田从坟后作经过等处。 今因家中乏要用银项,愿将此田出卖。 尽问至亲不就,托中招到叔永加,前来承买。 三面言议,出得时价大银叁拾两正。期银就立契之日,同中亲收归用足讫。 其田亦即日付叔前去召佃管正耕种收成永为子孙己业。一卖千休,永无赎回。 其粮米谷载在南桂三图郑兴花户自户内完纳,候大造之年,任叔侄收割过户。 此系两愿,中间并无来历不明,亦无香灯祭业,亦无内外争阻,日后不敢异言反悔,借口生端各等情弊。如有叔侄自当理楚,不干叔事。 口恐无凭,立卖断根粮质田契人存照。 (接下页) 计开四至 东至老古兄田 南至宝顺田 西至老古兄田 北至来发田 代笔 和 中人于振 有哲 该田并非卖与洋人 及教民盖建等事 大清光绪念拾捌年大岁壬寅肆月初拾日立卖断根粮质田契人弟淑恭侄友声存照 永加契植字玖拾伍号 第9节 漫谈“田野调查” 民间文献之外的研究材料如何取得一、释题漫谈 :“田野调查” 或译“田野工作”(Field Work)。 也称实地调查,实地研究,社会调查要求研究者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采集资料,进行研究。这种工作方法是功能主义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从自己的研究实践中归纳出来的。现在它已经 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人文学科: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 “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别二、 参考书目:1、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5年。可参考其中“社会调查概述”一章 2、美 F普洛格著,吴爱明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3、美 LF墨菲著,王卓君译: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可参考其中“田野工作”一章4、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1996年。5、杨堃:社会学与民俗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 参考其中社会学研究法一文。6、杨堃: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2年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