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一 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一 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 犯了什么罪 应当给予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比较有两个显著特点 1 刑法所保护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比其他部门法要广泛得多 2 刑法的强制性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最为严厉 二 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 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以保卫国家安全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 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 案例1 二 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 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案例2 三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人犯罪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三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 地域效力 刑法 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的 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二 对人的效力 1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本法规定之罪的 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 适用本法 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 适用本法 2 对外国人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 适用本法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 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以适用本法 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三 时间效力 1 我国现行的刑法从1997年10月1日开始生效 之后实施的行为 适用现行的刑法 2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1997年10月1日以前未经审判的行为 采取 从旧兼从轻 的原则 C 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5年徒刑 新刑法实施后李某以现行刑法无此罪名为由要求改判无罪 法院应当 A 改判无罪B 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 驳回申诉D 改判为2年徒刑并予释放 第二节犯罪概述 一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一 犯罪的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二 犯罪的特征1 社会危害性2 刑事违法性3 应受刑事处罚性 二 犯罪构成 什么是 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 是指按照国家刑法的规定 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刘某 现年40岁 1991年5月 萌生以有 祖传秘方 专治不治之症的欺骗手段生财的念头 同年8月开始外出行骗 1995年9月 2名病人因接受刘某用 祖传秘方 的治疗而延误病情导致死亡 犯罪构成要件之一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概念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保护的 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一般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类型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法理分析 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注意区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联系 区别 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 内在与外在 犯罪分类的依据 非犯罪分类的依据 犯罪中必受损害 犯罪中未必受损害 决定犯罪性质 不能决定犯罪性质 本案的犯罪客体 公民的人身健康和生命权利 公共安全 本案的犯罪对象是什么 犯罪构成要件之二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概念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 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以及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指对社会有危害性 触犯了刑法 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它包括 作为 不作为和 持有三种基本形式 作为 就是用积极的行为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不作为 就是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又能够履行这种义务的人 消极地不履行义务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行为 持有 就是对物的实际占有状态 而这种占有状态为我国刑法所禁止 犯罪结果 1 犯罪结果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有些情况下法律不要求结果出现 2 一般情况下 犯罪结果是区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3 犯罪结果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 必然的因果关系 偶然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本案的犯罪客观方面 非法行医的行为导致两人死亡的结果 犯罪构成要件之三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的所指称的 人 包括 1 自然人2 单位 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1 年龄上的规定 1 不满14周岁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2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毒等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 3 已满16周岁的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应当对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精神状态上的规定 1 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正常的人 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2 完全不能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 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3 部分不能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 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 间歇性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本案的犯罪主体 刘某 现年40岁 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且精神状态正常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构成要件之四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 以及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 心理状态 犯罪主观方面的法理分析 故意 过失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因而构成犯罪的 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有两种 1 直接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2 间接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 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有两种 1 疏忽大意的过失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 过于自信的过失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但轻信能够避免却又未能避免 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 犯罪目的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犯罪动机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推动力量 犯罪目的与动机 1 只有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目的2 只有刑法明确规定犯罪目的为犯罪主观方面要件时它才是不可缺少的 犯罪动机只对量刑有意义 为骗取钱财具有非法行医的故意 本案刘某的犯罪主观方面 两人死亡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 谎称有祖传秘方欺骗患者获取钱财 自然人40岁精神状态正常 犯罪 A 间接故意B 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于自信的过失 C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 一新生儿啼哭不止为止住其哭闹 甲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 发现该婴儿已经死亡 甲对该婴儿的死亡有何主观罪过 A 间接故意B 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于自信的过失 A 一善捕蛇者王某 一日捕到一条毒蛇刚回到家中 邻居有急事找 遂将毒蛇放在门口一水缸内 不久 一过路者经过王某家门前 因口渴欲讨水喝 发现家中无人 便用勺从水缸中舀水 不幸被蛇咬 几分钟后 过路者因毒性发作而死亡 本案王某对过路者的死亡有何主观过错 一对初恋的年轻人 天黑后到村口一柴草垛旁约会 因怕被人看见 便将草垛扒开一点坐了进去 并用一些柴草虚掩在身上 忽然 两人听到附近房屋有人出门向这边走来 就悄悄地躲在草垛中不敢发出丝毫动静 哪知那人竟然径直走到柴草垛前并动手从垛上拿取柴草 看到马上就要被发现 惊慌之下 两人猛地从草垛中钻出来就跑 在黑暗中冷不防有两个黑影从柴草垛中猛然窜出 拿柴草的老太太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导致心藏病发作而死亡 两个年轻人的主观过错是 都不是 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意外事件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 因而不构成犯罪 三 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 通过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人对不法侵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2 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3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防卫 4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刑法 第二十条规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 杀人 抢劫 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汪某下夜班回家 听到某歌舞厅门口有少女的呼救声 汪某发现张某正在调戏邻居少女 汪某遂上前制止 张某叫来黄某等一伙人一起过来殴打汪某 汪某见难敌对手 就跑回家拿家用不锈钢尖刀返回 汪某跑开后 张某 黄某等人继续调戏少女并开始实施强奸行为 汪某大声喝斥张某等人 同时用尖刀向张某捅了一刀 黄某等人见状一起向汪某猛扑过来 汪某挥刀刺中黄某 张某和黄某因流血过多死亡 汪某刺死张某和黄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杨某伙同冯某 王某三人伺机抢劫 当看到高某携带挎包从对面走来时 三人便尾随高某至无人处 杨某从后方勒住高某的脖子 冯某 王某上前抢劫高某的财物 高某几次挣扎都未能摆脱杨某的控制 遂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 朝勒住其脖子的杨某刺了几刀 挣脱杨某控制后 高某又与冯某 王某搏斗 杨某最终因失血性休克死亡 冯某 王某被高某刺伤 经法医鉴定冯某为轻伤 高某刺死 刺伤杨某和冯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曲某 女 29岁 农民 村民韩某见曲某的丈夫外出打工 只有曲某一人在家带小孩 当晚窜入曲家 将曲某外衣扯破压在坑上欲行强暴 曲某百般挣扎中摸到枕下一把剪刀 然后不顾一切往韩某身上猛刺 韩某胸部 腹部多处被刺当场死亡 曲某刺死韩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赵某下夜班后独自回家 路遇从网吧出来的张某 李某等五名男少年 张某等人即预谋向赵某索要财物 随后 李某故意上前与赵某相撞 张某等人借口李某被撞而拦住赵某 先以言语要胁 要求赵某将李某送去医院检查 当赵某道歉后继续前行时 张某 李某等人又从背后围追上来 欲殴打赵某劫取钱财 赵某遂用随身携带的菜刀挥舞两下 将冲在前面的张某砍中 后张某被送往医院 经抢救无效死亡 赵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陈某的女友在陈某工作的酒吧内一桌子旁等陈某下班 郭某误将陈某女友当成小姐 上前要求其陪酒 遭到强烈反对 陈某听到吵闹声遂上前询问 郭某用手中的酒瓶击打陈某头部后倒地 陈某随手从旁边桌上取一啤酒瓶击打已倒地的郭某头部 郭某被送医院后经医治无效于一年后死亡 陈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请思考 生活中所遇到的见义勇为是否属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二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采取的通过牺牲较小的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利益的行为 行为人对因紧急避险而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必须是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 2 必须是在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3 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 即所采取的行为 在当时情况下是唯一能够避免危险的行为 如果尚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免危险 则不能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 4 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B 武某驾车行使时突见前方五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马路 武某一面紧急刹车 一面向右急打方向盘 车身将路边一电线杆撞断 将路边一行人砸成重伤 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 A 过失重伤罪B 紧急避险C 不可抗力D 意外事件 四 故意犯罪的形态 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的行为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 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犯罪未遂具有以下特征 1 犯罪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 犯罪人未能得逞 3 犯罪人之所以未能得逞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 犯罪中止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 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必须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前 2 必须是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 3 必须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没有造成损害的 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 应当减轻处罚 C 某甲与某乙有仇 欲寻机报复 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 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 某甲深感害怕 便打消念头折返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不构成犯罪 四 犯罪既遂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某女与其男友中断了恋爱关系 一天 该男在再次提出恢复恋爱关系遭到拒绝后 将其推下山崖 当该男下到山崖下查看某女是否摔死时发现 某女因恰巧坠入一灰土堆而幸免 正因惊吓和疼痛而坐在灰土堆中哭泣 该男见状 遂将某女送回家中 该男的行为属于 A 犯罪既遂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A 五 共同犯罪 一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特征 1 从主体上看 必须是二个或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的年龄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从客观方面来看 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活动 3 从主观方面来看 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二 共同犯罪的形式1 事先没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2 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3 犯罪集团 犯罪集团 是指3人以上 为了实施某一种或多种犯罪行为而建立的犯罪组织 犯罪集团的特点 1 人数较多 有一定的组织性 重要成员基本固定 2 在较长的时间里 不断地进行一种或多种犯罪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目的性 三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1 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主犯是指 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 或者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人 对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 应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 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 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人 对于从犯 应当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 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人 对胁从犯 应按照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 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 教唆他人犯罪的 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应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对于教唆犯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六 单位犯罪 一 单位犯罪的概念公司 企业 事业单位 机关 团体实施的 危害社会的 按照法律的规定应该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二 单位犯罪的特征1 主体特征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 企业 事业单位 机关和团体 其中 公司是常见的单位犯罪主体 2 主观方面特征 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 单位犯罪主要是故意犯罪 但也存在个别过失犯罪 3 客观方面特征 单位犯罪在客观上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责任人决定 以职务行为的形式实施的犯罪 这是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在客观上的重要区别 三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对单位判处罚金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一 刑罚的概念 特征1 刑罚的概念刑罚是以国家的名义对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手段 2 刑法的特征第一 是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方法 第二 只能对构成犯罪的人适用 第三 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运用 第三节刑罚制度 二 刑罚的体系1 主刑 管制不关押 期限3个月 2年 由公安部门执行 拘役关押 期限1个月 6个月 由公安部门执行 有期徒刑关押 期限6个月 15年 数罪并罚最长不超过20年 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 无期徒刑关押 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 死刑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 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如果没有故意犯罪 二年期满以后 减为无期徒刑 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二年期满以后 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故意犯罪 查证属实的 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执行死刑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不适用死刑 2 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附加刑既可以附加适用 也可以独立适用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 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 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 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 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三 刑罚的裁量1 量刑刑法的裁量即量刑 量刑是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的事实 犯罪的性质 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依照刑法的规定对犯罪分子裁量决定刑罚的审判活动 从重处罚 从轻处罚 减轻处罚 免除处罚 犯罪目的 犯罪手段 犯罪后果 罪后态度 犯罪动机 法定情节 酌定情节 刑法条文有明文规定的情节 根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经验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 是累犯 应当从重处罚 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 都以累犯论处 前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所受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 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 前后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任何时间内 一般累犯 特别累犯 3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 犯罪较轻的 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以自首论 犯罪后必须是自动投案 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的条件 下列情节中可构成自首的有 A 在投案途中被司法人员抓获B 电话投案后未逃逸C 在羁押期间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罪行D 向所在单位领导交代罪行 ABCD 4 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的 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 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罪犯以及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行为是立功 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 数罪并罚判决宣告以前 一人犯数罪的 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 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 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 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 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6 缓刑即对于被判处拘役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不实际执行对其的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可以不立即执行对其的刑罚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 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 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对于累犯 不适用缓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应当撤销缓刑 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 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 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 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 情节严重的 应当撤销缓刑 执行原判刑罚 没有前述情节的 缓刑考验期满 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 并公开予以宣告 7 减刑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适当减轻刑罚处罚 被判处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在执行期间 如果认真遵守监规 接受教育改造 确有悔改表现的 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可以减刑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刑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 判处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的 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判处无期徒刑的 不能少于十年 8 假释假释即附条件地提前释放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如果认真遵守监规 接受教育改造 确有悔改表现 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 爆炸 抢劫 强奸 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不得假释 四 时效又称追述时效 即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1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 为五年 2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 为十年 3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为十五年 4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死刑的 为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 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四节犯罪种类 我国刑法把犯罪行为分为10大类 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罪 暴乱罪 颠覆国家政权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叛逃罪 间谍罪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 1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 决水罪 过失爆炸罪 失火罪 交通肇事罪 爆炸罪 投毒罪 过失投毒罪 过失决水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破坏交通设施罪 劫持汽车罪 2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 生产 销售伪劣商品罪 金融诈骗罪 走私罪 妨害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俄语职业考试题及答案
- 消费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文五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少儿朗读测试题及答案
- java逻辑运算面试题及答案
- 诸城科目四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面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路考试题库及答案
- 联合利华销售面试题及答案
- 杭州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 2025年益阳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湖南】2025年高考湖南卷化学高考真题+答案
- 社工的劳动合同范本(2025版)
- 2025年中国LCP料数据监测报告
- DGTJ08-2093-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含2021年局部修订
- 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 DB44T 1597-2015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民政知识教学课件
- DB1301∕T494-2023 城市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建设及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