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草原》.doc_第1页
集体备课《草原》.doc_第2页
集体备课《草原》.doc_第3页
集体备课《草原》.doc_第4页
集体备课《草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课题 17草原执笔人李月华参加研讨人员:孔令强 孟冉 李月华 李冰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教具(学具)准备: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3、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模式):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修改建议 第 一 课 时一、交流谈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10背诵第一自然段。(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四、总结。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引入。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二、感悟草原人情美。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5组内交流。6全班交流。(1)第二自然段-迎客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2)第三自然段-相见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从总是和两个 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4)第五自然段-联欢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五、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板书设计】17、草原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热爱-依恋 -款待-联欢 四、课后反思: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有是一个大的挑战,对老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为了能让学生从整体部分来感受草原的魅力,我们设计了一条主线美,这其中与包括了草原的景美和情美。景美的教学在前面一课时就已经让学生有了深入的学习,所以本课的重点在草原上的人情美。其实这篇课文的层次结构很分明,从欢迎远客、主客相见、热情招待和联欢画别四个方面来分别谢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环节:一、感受景美,熏陶感染上课伊始,便从课文和画面入手以各种美景作为切入点,唤醒孩子们对草原的感情,同时也是为了训练孩子们朗读的技巧。二、围绕情美,分层展开 在设计上,我特意让孩子们从从欢迎远客、主客相见、热情招待和联欢画别四个方面来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一点的设计是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路,进入草原那样一个和汉族风俗习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给与孩子们足够多的时间和信任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体会,因为有些感受是老师无法替代和言传的!三、抓住重点词,读出意境美在25自然段的过度上,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和思来感受大草原上的风光和人情美,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况,从而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我原意是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留恋往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过程设计修改建议【作业设计】一、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