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范本]_第1页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范本]_第2页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范本]_第3页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范本]_第4页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一、XX乡基本情况XX乡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辖9个村,53个组,总人口7746人,其中农业人口678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口900人。有10个党支部,257名党员。历史沿革。XX乡于1913年置德胜乡,隶属于XX州管辖,辖区包括宝兴灵关、芦山思延等地。1942年调整至现在地域,并更名为XX乡。文化底蕴。XX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XX乡红军文化深厚,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红军医院等遗址保存修缮完好,并建有红军烈士陵园。还保存有土司制时期杨家土司祠堂遗址,目前上、中杨家祠堂修缮完好。资源特点。全乡耕地总面积11058亩,林地面积55297亩,森林覆盖率96%。XX乡属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降雨量1700毫米,土地属于微酸性土壤,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贫困人口概况。XX乡共有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22户1047人,通过帮扶,至XX年已脱贫退出299户992人,其中:XX年脱贫16户40人,退出村为六城村。剩余的23户55人将于2018年全部脱贫,大庙村、香林村、小落村三个贫困村也将整村退出。产业概况。XX乡属农业乡,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传统畜禽养殖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成山药基地5000亩,连片发展猕猴桃、土耳苕千余亩。同时还探索种植重楼、金银花、天麻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均在百亩以上。全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8家。二、产业促脱贫发展模式XX乡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产业促脱贫,以实现到2018年底全面脱贫,为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以“两万四千一基地” 为重点发展产业扶贫模式。“两万”即以禾林村荷叶坝为中心的万亩山药走廊和以XX山为中心的万亩茶园;“四千”即以红岩千亩食用玫瑰种植基地、以共和村朝阳山为中心的千亩猕猴桃、土耳苕基地、以六城村、上坝村为中心的千亩稻田养殖示范区、以六城村、红岩村为中心的千亩重楼基地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更多扶持; “一基地”为大庙村老易养生态康养基地。(二)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各园区和XX红军、土司等文化,形成一条以禾林村山药基地为起点,共和村猕猴桃、土耳苕、为中点,六城村漂流水上休闲娱乐、农家乐为终点的绿色旅游线;形成一条以仁义乡红军村为起点,辐射到XX乡红军文化、土司民俗文化的一条红色历史文化寻迹线。两线融汇相交,形成以线带点,以点带面的旅游产业增长极。(三)激发土地潜力,增加群众收入。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入股、租赁等方式将土地向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流转,通过收取租金、就地务工、保底分红等增加农户收入,通过多元化经营、多维度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土地潜力。三、产业促脱贫成效(一) “两万四千一基地”初显成效。一是以XX县旭日玫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的红岩千亩玫瑰种植园,对红岩村328户农户1500余亩的土地进行了全覆盖流转,流转土地价格为400元/亩,全村1238人328户共获得60余万元的租金,人均增收500余元,彻底的扭转了之前发展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吃饭的现象;同时,引导红岩村及周边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到玫瑰园就近务工,现每天到玫瑰园务工的农民最多时达到200多人,且长期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有30多人,覆盖全村40户贫困户中的38户。劳务工资按照50元/天,每月务工20天计算,每年可为家庭增加1万余元,仅3月玫瑰园就已发放务工工资17.8万余元。二是六城村重楼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员从XX年的7人增加至126人,重楼中药材种植面积从零星的10多亩发展至全村232亩,先后争取了党建示范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市校科技示范合作项目和产业扶持项目,争取资金共34万元,实施了重楼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XX年,重楼种植销售收入共31.12万元,户均增收2800元; XX年实现销售收入约96万元,户均增收约7600元。六城村重楼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得到了副省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及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其中贫困户毛燕昌生活思路双脱贫的事迹先后被雅安日报、四川日报刊发,并被雅安党建转载,搜狐网时评在线作了两次评论;三是以西蜀雅禾公司为依托的禾林万亩山药走廊,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市场均价为3元每斤左右,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XX0元,通过引进西蜀雅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山药加工厂,助推山药产业不断向下游产品延伸。目前该村正依托西蜀雅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发展以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并通过XX山整体开发和铜头峡观景平台的建设来全面提升该村的示范效应。(二)农旅融合稳步发展。全乡目前共建有农家乐2家;生态康养基地1个;水库2座;产业园区2个,同时依托六城新村和XX河水资源优势,开发河道漂流旅游项目,并配套建成30亩蓝莓、无花果采摘园,努力打造集“果药蔬”采摘、河道漂流、游泳戏水、骑游观光、康养度假为一体的六城漂流采摘文化园;大力发掘自然景观、产业园区、红军文化、土司文化的旅游潜力,配套相关设备设施,努力形成集餐饮、娱乐、采摘、垂钓、康养、土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产村相融态势初现。在六城村举行了农特产品展销会以及金银花采摘节等活动,提升了XX的旅游元素、农特产品知名度,打造农旅元素品牌。(三)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2018年以来,XX乡共流转土地2500亩左右,支付流转租金达110万元,其中:红岩村流转土地1500余亩,流转租金60余万元;上坝村流转土地200亩,流转租金13万余元;XX村流转土地70亩,流转租金4万余元;六城村流转土地300亩,流转租金21万元;小落村流转土地100亩,流转租金3万元;禾林村流转土地200亩,流转租金2万元;香林村流转土地110亩,流转租金4万余元。四、产业促脱贫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1.产业扶贫制约因素多,致贫原因呈复合规律。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或是因为劳动力、智力、经济来源、疾病、上学、意外事故等,但往往不止一种原因,而是多方面造成的,通过产业发展来扶贫,贫困户必然受到资金、场地、技术、劳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引导,依托市场主体帮扶贫困户,突破产业扶贫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瓶颈。2.产业扶贫初期经验少,多方探索摸石头过河。在依托企业、合作社等发展产业过程中,而因发展的需要,必然有些政策会倾斜到承办主体上,怎么样更好的监督、督促承办主体主动对接、主动帮扶,避免企业沾光而贫困户落空,让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发展中脱贫,绝非仅是用事先的一张承诺书、事后的一次验收就能够保障落实的,切莫让企业打着扶贫的幌子,而钻了政策的空子。3.产业扶贫各类有各异,个别产业回报周期长。例如六城村的重楼,从种植到有收益基本上也得3-5年,长远看它无疑是有利于助民增收的产业,但前期须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虽收益好,但技术含量高,对于众多贫困户来说,要求过高,唯有依托合作社进行发展。4.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自主创业和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小额信贷没有起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产业资金扶持也难以实现“四两拨千斤”作用。下一步,我乡将按照既定的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针对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大招商引资、招贤纳士,依托特色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