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全文翻译及典故解释.doc_第1页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及典故解释.doc_第2页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及典故解释.doc_第3页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及典故解释.doc_第4页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及典故解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滕王阁序全文翻译及典故解释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有)万物的精华,天然的宝物,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这里有)人中英杰,大地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建筑象雾一般罗列,有才华的人,象流星一般奔驰。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才俊。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往下临视,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回环绕之势;美好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搭配有致。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城市繁华,闾巷遍地,这里有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色彩缤纷,空间明朗。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舒畅,飘逸的兴致很快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与嘉宾)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看吴郡会稽,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仍然不改其乐。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狂放,岂能仿效他自暴自弃!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_ 本文的手法特点:对仗工整,大量用典 用典的作用: 前人诗文喜欢用典,骈体文更是用典的极端。骈体文用典是一个特殊的传统。其主要好处是: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典的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厚,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加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今天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要理解这些典故,知识面要广,否则,文章就会看不懂。 分野 史记天宫书:“天则有列星,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通过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相互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是某某国的分野,这种看法便是所谓的分野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星宿的分野也有以十二次为纲,配以列国的。古人之所以建立星宿的分野,主要是便于观测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 二十八星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o)、毕、觜(z)、参(sh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n)。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豫章的丰城地下掘出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置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孺子路、孺子公园、 孺子亭 、 高(士)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su1. 见恣睢。放纵,放任。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 (名)睢县,地名,在河南。 3. (名)姓。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 “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他经常于此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y1.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临漳县西。2. 姓。“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钟嵘在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邺水朱华” 指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 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舛chun1. 书2. (名)差错。3. 本义:(动)颠倒;违背。)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诗品中说:“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这个典故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冯唐易老” 见东汉*班固汉书*冯唐传。是说西汉文帝(刘恒)时的冯唐,头发斑白了才做了个郎中署官,后因匈奴犯边,一次偶然的机会文帝路过郎署,询问怎样才能得到像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为将领,冯唐答说:“汉制赏者轻而罚者重,即使得到那样的人也难以使用,常常是赏格未到,刑罚已至。”并以魏尚为例说明。文帝听了认为有见解,拜冯唐为车骑都尉,并叫他去恢复魏尚的官职。 这是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九十多岁。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李广难封: 典出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李广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然而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其原因何在? 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为最年轻者,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汉文帝常宣他进宫,问鬼神之事。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此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三尺微命: 1、三尺指法律。史记酷吏列传:“ 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2. 三尺引申为法则、准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诗曲填词名手:“近 沉寧庵 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 3. 三尺指剑。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颜师古注:“三尺,剑也。” 4. 三尺指小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最愁人一捻娇姿,更难抛三尺啼哇。”三尺童子:谓小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亦作“ 三尺童蒙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復兴, 曹氏即灭矣。” 一介书生: “一介”作微小解,始见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有人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介”与“芥”通,比喻微不足道的一个草籽。“一介”作一个、一棵解,也作一个人解,用以形容渺小。以后,“一介书生”泛指普通读书人。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 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宫门)。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给他一根长绳,定把南越王缚至汉朝宫廷来。后果然说服南越归汉。这两句是说,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请缨”作为典故,常表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投军或出使等意。今多用于指主动请求参战或参加某些重要而有风险的活动,或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等。有赞扬的意味。 “长缨”指缚敌的长绳,比喻克敌制胜的力量。毛泽东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 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宋书 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唐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速地向前发展。成语一般写作“乘风破浪”。这两句是说,自己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报负,所以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慕你们的。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用好养料喂养,又披以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条牛想作一头小猪,这可能吗?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 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他便寻访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几年活吧。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 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 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此处用典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 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 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潘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文章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