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编 号:LPSSYAP201205D5矿生产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资质证书编号:APJ(黔)0012015二一五年十一月A1矿生产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前 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正是突出“安全第一”、体现“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安全生产上的具体体现。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地从工程、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对矿山企业进行科学分析,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矿山建设项目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评价的结果还可以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根据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令20049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对D5矿生产系统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本次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评价对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目 录1 矿山企业概述11.1 矿山概况1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交通位置11.1.2 矿区经济概况21.2 矿区地质概况21.2.1 地层21.2.2 构造31.2.3 岩浆岩41.2.4 围岩蚀变41.3 开采技术条件41.3.1 矿床水文地质41.3.2 矿床工程地质51.3.3 矿床放射性影响52 矿山生产现状72.1 矿区基本情况72.1.1 开采境界72.1.2 总体布局、坑口布置、工业场地及周围情况描述82.2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92.2.1 安全机构设置92.2.2 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102.3 矿山井巷102.3.1 系统开拓与井巷布置102.4 采矿与掘进122.4.1 采矿方法122.4.2 掘进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15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153.2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53.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153.3.1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53.3.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63.4 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63.4.1 冒顶片帮事故163.4.2 矿山水灾事故163.4.3 爆破事故173.5 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183.6 评价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小结18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确定214.1 评价单元的划分214.2 评价方法的确定214.2.1 预先危险分析(PHA)214.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214.2.3 现场安全评价法224.2.4 事故树(FTA)分析方法225 安全现状评价255.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255.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25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265.2 矿山井巷单元275.2.1 矿山井巷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275.2.2 存在的主要问题285.3 采矿与掘进单元285.3.1 采掘单元预先危险分析285.3.2 采掘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305.3.3 冒顶片帮事故树分析315.3.4 爆破事故事故树分析345.4 防排水单元365.4.1 防排水预先危险分析365.4.2 防排水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365.4.3 存在的主要问题376 主要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396.1 各单元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汇总396.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396.1.2 矿山井巷单元396.1.3 采矿与掘进单元396.1.4 防排水单元407 评价结论417.1 综合评述417.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417.1.2 矿山井巷单元417.1.3 采矿与掘进单元417.1.4 防排水单元417.2 综合评价结论42参考文献431 矿山企业概述1.1 矿山概况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交通位置D5矿始建于1951年,位于个旧市南部卡房镇龙潭头,地理坐标东经10310、北纬2305,经过50多年的开采,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探、采、选联合生产的中型矿山企业。D5矿业公司距个旧市区平距17km,交通线有个旧金平公路通过,并且矿区与越南相接,交通非常方便。其交通位置见图1.1。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行政区划属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矿区范围北部为鸡心脑、东部猪头山龙树脚、西部为猪头山至芭蕉菁、南部为当地侵蚀基准面田心盆地。矿区地形呈北高南低、海拔2196米1400米。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1.5,最高25.9 ,最低-9.5。潮湿多雨,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年均蒸发量1203毫米;四季差别不明显,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1月多雾。风向以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3.8米/秒,冬季常有东北风。D5矿业公司下设采矿车间、选矿车间、车队、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安全环保科、劳务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部、财务部、劳资部、保卫部、工会、党政办。个旧卡房矿田二转湾1415m坑是D5矿业公司生产范围内的一部分,目前该坑口已经承包给私人劳务组开采,由劳务生产组自行组织生产,但整个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安全由D5矿业公司统一管理。在生产投资方面,由坑口劳务生产组自己承担;在经济收益方面,劳务生产组占7080,D5矿业公司占3020。劳务生产组在D5矿业公司的范围内进行矿石开采并使用D5矿业公司的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1.1.2 矿区经济概况矿区处于高原山区,海拔标高1350-2150米,相对高差50-550米。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沟谷切割,峰峦起伏,高差较大;东部平缓开阔,高差较小,岩溶洞穴发育,森林植被较少,多为耕地覆盖。属深切割低山-中山地形。区内无河流,但西部、南部沟谷中多见泉水点分布。矿段内自然村寨分散,主要有黄泥坡、田坝子、小花山、大花山、白龙潭、菜园子、方灵硐等,人口稀少,民族为汉、苗、彝族。农业主产玉米、杂粮,属贫困山区。卡房镇为区内集市贸易点,矿段南部、北部均有矿业公司,周边有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的多个集体和私营采、选矿点分布。矿区交通方便,供水、供电系统完善,矿产采选业兴盛,区内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个旧市,农民经济收入主要到矿山和选矿厂务工,矿山开发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 矿区地质概况1.2.1 地层D5矿田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下统永宁镇组(T2y)飞仙关组(T1f)及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2l),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沉积物分布于山间沟谷及岩溶洼地。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一、第四系(Q):黄棕色粘土,含锰结核及褐铁矿块,大部分构成锡、铅砂矿,厚0-60米。二、第三系上新统河头组(Nh):分布于矿田北部卡房有限公司尾矿坝一带。岩性为砂质粘土,底部为河成砾岩。厚度大于50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三、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仅在矿田北西部局部出露。岩性可分为三段:上段(T2f3):黄绿色、黑色粉砂岩、页岩、泥质灰岩夹中酸性凝灰岩、玄武质熔岩。中段(T2f2):黄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石灰岩。下段(T2f1):黄色、灰色、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钙质页岩与薄层泥质灰岩互层。厚度不详。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四、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1g),在区内主要出露马拉格段和卡房段,按其不同岩性组合,由上至下分为三段:白泥硐段(T2g3):分布于矿田西部的大黑山。岩性为白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含不规则状白云质灰岩,中下部夹薄层灰质白云岩,单层厚0.57-0.89米。底部可见褐铁矿化。厚度不详。马拉格段(T2g2):出露在矿田东部、龙树脚矿段南部及大黑山一带。主要为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根据岩性组合,所含化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从上至下细分为T2g24 、T2g23 、T2g22 、T2g21四个亚层。全层厚21-342米。卡房段(T2g1):在矿田内出露较全,分布最广。岩性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下部含泥质逐渐增高。按岩性组合及化石,由上至下可分为T2g16、T2g15、T2g14、T2g13、T2g12、T2g11六个亚层。本段地层是卡房矿田主要容矿地层。全层厚度大于1500米。五、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分布于白龙断裂以南,顶部为灰绿色薄层泥质灰岩,具蠕虫状构造,底部含瓣鳃类化石。中上部为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灰岩、泥岩、细砂岩,含蜿足类化石。与上覆个旧组地层整合接触。厚446米。六、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白龙断裂以南。上部为砂质页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细砂岩与灰绿色泥岩、砂岩互层。中部为紫色砂页岩及砂质、钙质泥岩,具交错层理。下部为紫色长石砂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与上覆永宁镇组整合接触。厚208-386米。七、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出露于白龙断裂以南。其上部为灰黄色泥岩、碳质页岩、泥质砂岩、碳质泥质砂岩,含较多的钙质、硅质、菱铁矿结核。中部为灰色砂岩、碳质泥质砂岩、碳质页岩,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中下部含三层薄层无烟煤,煤层上部泥岩及页岩中含海百合茎和瓣鳃类化石。底界出露不全,可见厚度143米。1.2.2 构造一、褶皱矿田褶皱属五子山北东向复式背斜的南西延续部分,其西翼交于卡田断裂,故褶皱极少,而轴部及东翼则发育较多。以五子山复式背斜轴为界。二、断裂矿田内构造发育,主要由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三组断裂为主。近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相互穿插,且具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北北东向断裂呈张扭性,近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性,东西向断裂多为压扭性。1.2.3 岩浆岩 矿田内有变质玄武岩、花岗岩两类岩浆岩产出。1.2.4 围岩蚀变 主要有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铁锰矿化、褐铁矿化、大理岩化。其中铁锰矿化、褐铁矿化是卡房矿田最主要的围岩蚀变,常分布在银、铅、锡矿床的围岩中,是直接找矿标志。1.3 开采技术条件1.3.1 矿床水文地质一、区域(矿区)水文地质矿区地处红河水系与泸江水系分水岭高地的南侧。矿段东部龙树脚、菜园一带海拔标高2000-2100米,为石灰岩形成的岩溶峰林地形,矿段北面红拱洞一带,最高海拔标高2150米,矿段西部芭蕉箐、龙潭头一带为卡房大沟,为区内唯一的地表溪流,海拔标高1500米。往南地势逐渐降低,到田心盆地标高为1330米,在往南到红河边,标高仅200米左右,属深切割中一高山地形。二、矿区(矿段)水文地质矿区内地下水活动,受隔水的隐伏花岗岩侵入控制。一般由北向南流,当流动到南部的飞仙关组和龙潭组时,由于其隔水作用,在龙潭头、二转湾一带,形成众多的泉水,因此龙树脚矿段西端龙潭头、二转湾一带是区内地下水的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排泄区,标高1350米。三、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水量:龙树脚矿段锡、铅、银开采历史悠久,老窿数以百计,开采深度一般近地表深200米,个别达500米深。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渐降低,旱季对坑道一般无重大影响,雨季对1520米中段,1450米中段影响较大,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坑道涌水量随之减少。表1.1 龙树脚矿段历年坑内涌水量表年份降雨量矿坑涌水量(米/日)变化幅度(倍)全年雨季最大最小19851635.41308.5294018.313.6119861372.121050.12373214425.9219871255.8956.3328312526.2619881224.91058.9378028713.1719891324.051137.4516133464.6719901721.341393.74698240317.3219911437.51189.2888420742.92水资源较为丰富,加之矿山对地下暗河及坑道涌水采用水管引至坑口,再进行利用,生产用水基本可以满足。1.3.2 矿床工程地质矿段地表为溶蚀峰从与地洼,漏斗组合的岩溶化山地,矿床呈陡倾斜脉状矿体产于近东西向的龙树脚断裂带中,围岩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类岩石,据地表和坑道工程地质调查及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结果,龙树脚断裂勘探矿床的开采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岩石的质量和岩体的稳固程度不同,按岩体完整程度评价四类:岩体完整、较完整;岩体完整性中等;岩体完整性差;岩体破碎带。1.3.3 矿床放射性影响D5矿区因地处AA云南山字型构造、南岭纬向构造,川滇经向构造及滇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震频率较高,强度较大,地震烈度为7度区。矿田范围地表及坑下的花岗岩、矽卡岩、硫化矿、土块状氧化矿以及碳酸盐类岩石,均隐伏于矿区地表500米以下,经核工业部二九队测定,各类岩矿放射性强度均不高,一般仅10-30,最高也只达50,高值主要出现于花岗岩及矽卡岩中。2 矿山生产现状2.1 矿区基本情况2.1.1 开采境界D5矿业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有色金属矿产品采选、销售(国家限制除外),汽车货运、汽车客运,对外加工制造矿山机械零部件、第三产业。D5矿业公司的采区范围包括整个龙树脚矿段,由当地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3月24日颁发了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16.44平方千米,有效期限壹拾伍年(2006年3月-2021年3月),见表2.1。矿山以开采锡矿为主,开矿方式为地下开采,年采矿石6万吨/年。表2.1 D5矿业公司矿区范围块号点号坐 标高程范围备注XY矿12570600.0034621000.001830-1300米矿22569500.0034621000.00矿32569500.0034619800.00矿42570600.0034619800.00矿52569500.0034622500.001880-1300米矿62566800.0034622500.00矿72566800.0034616900.00矿82569500.0034616900.00二转湾1415m坑的开采范围在新建矿业公司主体坑道的采区范围之内,其开采面积为0.1924km2,开采标高为1413米1450米,由4个坐标拐点圈定,见表2.2。表2.2 二转湾1415m坑劳务生产范围拐点号坐 标XYC1116980.00567400.00C2116980.00567770.00C3117500.00567770.00C4117500.00567400.00开采标高1413m 1450m开采面积0.1924k2.1.2 总体布局、坑口布置、工业场地及周围情况描述二转湾1415m坑的坑口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2.1所示。坑口交通方便,离D5矿业公司矿部大约300m,坑口上部有矿区公路经过,由矿区公路经由一条小路可通达坑口。坑口位于山凹之中,地势较低,雨季大量的雨水通过裂隙、溶洞进入坑道,坑口有很大的涌水。坑口前面25m处有卡房大沟通过,左侧建有工棚,右侧是一块宽约20m,长约50m60m的平地,作为坑口的工业场地。工业场地靠近卡房大沟一侧铺设有铁轨,靠近坑口一侧分别搭建有值班室和修理室,靠近小路一侧建有办公室。工业场地对面、卡房大沟靠近山体的一侧建有工棚,工棚旁边设置有变压器。坑口具体布局如图2.2所示。图2.1 坑口平面布局示意图图2.2 坑口布局图2.3 坑口外景开采过程中排出的废石通过人力矿车倾倒至工业场地右侧的一处小斜坡上,渣子坡宽约30m40m,斜长约5m,坡度约为20。坑口上部山体植被茂盛,覆盖良好,不会受滚石或滑坡的影响,坑口外景如图2.3所示。2.2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2.2.1 安全机构设置D5矿业公司设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公司的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等领导担任,成员由公司安全环保科、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劳资部、组织部、设备能源部、采矿车间、选矿车间、物业管理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科,由安全环保科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6.28”炮烟中毒事故后,D5矿业公司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号令的精神,对全公司劳务生产坑道进行了停产整顿和安全隐患排查,加大了安全生产管理力度,成立了劳务管理办公室,在每个坑口确定了34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1人为专职安全员,并要求每个坑口配备2台空气呼吸机,1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形成劳务安全管理网络,如图2.4所示。图2.4 劳务安全管理网络2.2.2 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D5矿业公司作为一家国有老矿山,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公司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要求,结合本地区的生产具体情况,经过多年的总结、探索和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建立和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了企业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主要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种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规定。公司编制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并与各坑口劳务生产组负责人签订了劳务安全生产责任状。公司管理台帐较为齐全。但1415m坑口的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和相关的管理台帐基本没有,爆炸物品管理台帐仅有红河州爆破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情况登记表。矿山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也未编制坑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3 矿山井巷2.3.1 系统开拓与井巷布置二转湾1415m坑处于D5矿业公司矿区的较低位置,为独立开采系统,采用的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如图2.5所示。由于巷道顶部岩体裂隙溶洞发育,巷道与地表降水有沟通关系,雨季大量的雨水渗进巷道,巷道内的涌水很大,采用平硐自然排水,坑口有较大的水流涌出。主巷道长度约1500米,从坑口进入大约1000m长的主巷道有约1525cm深的涌水,其余主巷道积水很少,如图2.6所示。在距坑口30m的主巷道高约2.0m,宽约2.6m,断面很不规则,巷道底部铺设有轨距为60cm的铁轨,铁轨下面垫有枕木,铁轨与巷道两壁的距离分别60cm和140cm,巷道底部一侧设有宽度约为90cm的排水沟,如图2.7所示。巷道壁一侧敷设有380V的动力线和220V的照明线,采用人力矿车进行运输,如图2.8所示。主巷道局部地方设有躲避硐室。在距离坑口250m和900m处分别有一废弃的采场,现已经封闭,废弃采场巷道的前面10余米用作回车道,如图2.9所示。在距离坑口1200m有一安全通风口,如图2.10所示,该安全出口通过一斜上山可到达6隧道中部。斜上山长约150m,坡度约为25,里面没有设置照明和安全绳,6隧道是一条平硐,出口位置在矿部医院旁的公路边,隧道长约300m,高约1.8m,宽约1.4m,是原先水采水运的一条通道,现已经不再使用。在距离坑口约1000m、1400m和1450m各有一掘进工作面。在距坑口约1350m处有一长约20m,宽约5m,高约8m的采空区,现准备运输废石进行回填,如图2.11所示。巷道围岩总体上比较稳固,局部顶板存在浮石,部分巷道顶部有裂隙、溶洞,有水从顶板或巷道壁渗透进坑道,如图2.12所示。井下设有照明设施,废弃巷道基本上都进行了封闭,并且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志。图2.5 系统开拓图 图2.6 巷道中的涌水 图2.6 排水沟 图2.8 主巷道 图2.9 废弃采场巷道用作回车道 图2.10 安全出口 图2.11 采空区 图2.12 巷道渗水2.4 采矿与掘进2.4.1 采矿方法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赋存或充填在裂隙、破碎带、裂缝里,矿体破碎不稳固,矿体的形状不规整、分散且单个矿体的储量一般较小,采矿方法的使用就按矿体的具体产出情况而定,对于小的矿体就顺着走向进行开采,即用巷道和斜坡道开采,有的采用下山或上山开采;对于相对较大的矿体,采用无底柱进路后退式崩落采矿法进行开采,如图2.13所示。开采顺序是:打到矿体以后不急于回采,而是一直打穿矿体,然后后退式回采,若矿体较大,则沿着矿体的走向圈闭矿体,然后才开始退采。每退采一段距离,巷道上部的矿石会自然崩落,等自然崩落的矿石出完后,再后退采一段,矿石又从上部自然崩落,如此循环,直到把矿体采完。在采矿过程中,需要爆破时,采用YT24气腿式凿岩机,使用浅孔爆破。爆破后采用自然方式或局扇进行通风,待炮烟散尽后,进行下一步作业。由于采场没有检测仪器,炮烟是否散尽,只是靠个人判断,因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图2.13 无底柱进路后退式崩落采矿法2.4.2 掘进矿区采用浅孔爆破方法进行井巷掘进。采用YT24式凿岩机浅孔凿岩,爆破炸药使用32岩石型高威力乳化炸药,起爆器材采用火雷管和秒延导爆管雷管。炮孔孔径为36-44mm,孔深1.2-2m,一次推进1.2-1.5m,每天爆破1-2次,每天的炸药消耗量为24kg。爆破作业时主要依据作业人员的经验进行布孔和爆破,爆破后采用局扇或自然通风。掘进迎头如图2.14所示。图2.14 掘进迎头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主要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活动中对作业人员及设施财产可能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并评估其等级,从而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护措施的要求,通过贯彻实施以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保证作业人员及设施财产的安全。3.2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所有的危险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以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向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露、挥发的结果。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矿山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技术、物质、管理等方面。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安全设施、设备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不够;个人防护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生产对象与外来干扰耦合。二、管理和教育的缺陷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不懂操作技术知识和缺乏识别事故隐患征兆的能力;身体上、精神上的缺陷或处于过度疲劳、思想不集中的状态下工作;作业方法不安全、劳动组织不合理;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制度不健全;安全检查制度不严,对不安全因素和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力;其它原因。如不可抗因素的发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监测手段所限,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突然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三、人的不安全行为忽视警告,误操作;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非安全设备;以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掉、站不安全位置;在机器运转时进行违规操作;注意力分散;酒后上岗;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不佩戴自救器;对危险品任意处置。3.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3.3.1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一、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二、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3.3.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3.4 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4.1 冒顶片帮事故掘在采矿生产活动中,最常发生的事故是冒顶片帮事故。冒顶片帮是由于岩石不够稳定,当强大的地压传递到顶板或两帮时,使岩石遭受破坏而引起的。随着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工作面空顶面积逐渐增大,顶板和周帮矿岩会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发生某种变形,以致在某些部位出现裂缝,同时岩层的节理也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在此情况下,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就破坏了。由于顶板岩石完整性破坏的结果,便出现了顶板的下沉弯曲,裂缝逐渐扩大,如果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不当,就可能形成顶板岩矿的冒落。这种冒落就是冒顶事故,如果冒落的部位处在巷道的两帮就叫做片帮。一、造成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因素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缺乏有效支护、支护不合理或不及时;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浮石处理操作不当;爆破时,装药量过多,振动力过大,破坏了顶板的稳定;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顶板本身强度不够,断裂破碎;地压活动;坑内爆破振动;其他原因。二、一般冒顶片帮事故前的预兆(一)响声。岩层下沉断裂、木支架劈裂、金属支架变形,由顶板运动引起的上述变化均发出响声。(二)掉渣。由于岩层破碎,支架支撑不力,会出现顶板破坏加剧掉渣现象。(三)片帮。岩壁变松发生片帮。(四)裂缝。顶板裂隙增大。(五)漏顶。顶板局部漏顶。该矿山围岩总体比较稳固,只有局部比较松散、破碎,存在着冒顶片帮的可能性。3.4.2 矿山水灾事故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进入采掘工作面的过程称为矿井涌水,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会发生水灾。水灾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淹没工作面、巷道,甚至可能淹没整个矿井,造成伤亡事故;若出现承压水突然涌出,即使水量不大,也可能出现突水的安全事故。造成水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一、水文地质情况不明,采掘工程接近老窑积水区、含水断层带,未事先探放水,盲目施工,或探水措施不严密,造成透水事故;二、井巷位置设计不合理,将井巷布置在强含水层附近,施工后在矿山压力和水压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顶、底板透水。三、测量错误导致积水老窑及其它水源位置不准或资料遗漏,隔水岩柱厚度不准,巷道掘进方向与探水孔方向偏离,超出钻孔控制范围等,都能造成巷道与积水区掘透。四、乱采滥挖,破坏了防水岩柱,或施工质量差造成冒顶等,连通了强水层或其他水源。五、职工队伍素质差,缺乏安全意识,在有明显透水预兆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致使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六、井下未设置防水门闸,或虽有门闸却未及时关闭,在透水时灾情扩大。七、矿井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而造成淹井。八、透水时排水设备失去效用。九、没有实现井下的双回路供电,停电导致淹井水灾事故。从该矿山检查情况来看,巷道底部水流较大,而且目前对井下水文情况不是很清楚,裂隙位置、大小,含水层、隔水层等不是很明确,故而无法避免突然涌水或大量涌水的可能性。3.4.3 爆破事故爆破事故是指爆破作业中的伤亡事故。主要包括早爆事故、拒爆事故、其他事故。一、早爆事故主要包括明火引起的爆炸事故、火炮事故、电炮事故、运输事故、高温环境造成的早爆事故、打残眼事故、销毁爆破器材违章事故、误操作引起早爆、石头砸响引起的早爆和化学反应引起的早爆等事故。二、拒爆事故主要包括炸药质次或过期变质拒爆、装药堵塞作业造成的拒爆等。三、其他事故主要包括警戒疏漏事故、飞石事故、地震事故、空气冲击波事故、毒气事故等。四、造成爆破事故的主要因素严重违反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在施工中图省事进行操作;点火器材质量不合格,点火方法违章;导火索药芯密度大或导火索在燃烧中受挤压等导致导火索速燃;导火索段太短和违章点火耽误时间;爆破后过早进入工作面,造成中毒窒息事故;盲炮处理不当,打残眼;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够;工人未经特殊工种培训,施工操作不规范;雷管受潮,或因雷管密封防水失效。该矿山有爆破作业,若在作业过程中违反规程操作或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爆破事故。3.5 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矿井建设后,该矿井具有符合被认定为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的条件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上述条件构成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因素,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制订专项事故控制措施,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该矿由于坑口地势较低,且存在较多的裂隙、溶洞,巷道内的水流量很大,是矿区的重大危险隐患,在开采过程中需要超前探水。3.6 评价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小结过上述对建设项目周边、项目工业场地、矿山井巷及开采系统及主要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现将其分类总结如下表3.1和表3.2。表3.1 矿山重大危险隐患表序号危险因素分类可能存在部位1不明溶洞水、老采空区水的涌水和突水采掘作业面表3.2 矿山主要危险因素汇总表序号危险因素分类可能存在部位1冒顶片帮采场顶板、掘进工作面、未支护巷道内2爆破事故井下爆破器材运输、使用过程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确定4.1 评价单元的划分根据D5矿田二转湾1415m坑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危害的性质和危险因素分布的情况,评价单元划分为:综合安全管理单元、矿山井巷单元、采矿与掘进单元、防排水单元。4.2 评价方法的确定本次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有预先危险分析、安全检查表法、现场安全评价法、事故树分析法。4.2.1 预先危险分析(PHA)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区域等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施工、生产和维修等)之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和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危险发展成为事故。一、分析步骤熟悉对象系统;分析危险、危害因素、事故类型和事故诱发因素;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或危害程度;确定危险、危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制定相应安全措施。二、危险性等级划分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4.1。表4.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4.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 Check List Analysis)是将一系列分析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状态,这些项目包括设备、贮运、操作、管理等各个方面。传统的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危险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其所列项目的差别很大,而且通常用于检查各种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弹性很大,既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也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安全检查表内容包括标准、规范和规定,随时关注并采用新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正确地使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将保证每个设备符合标准,而且要以识别出需进一步分析的区域。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基于经验的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评价人员应当熟悉装置的操作、标准和规程,并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行业指南等)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得相关的安全检查表,评价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编制合适的安全检查表;所拟定的安全检查表应当是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能够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的各个方面与有关标准不符的地方。许多机构使用标准的安全检查表对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初步设计到装置报废)进行分析。换句话说,针对典型的行业(如锅炉房、液化气站建设项目等)和工艺,其安全检查表内容是一定的;但是,完整的安全检查表应当随着项目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不断完善,这样,安全检查表才能作为交流和控制的手段。安全检查表分析包括三个步骤:择或拟定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完成分析;编制分析结果文件。评价人员通过确定标准的设计或操作以建立传统的安全检查表,然后用它产生一系列基于缺陷或差异的问题。定性的分析结果随不同的分析对象而变化,但都将作出与标准或规范是否一致的结论。此外,安全检查表分析通常提出一系列的提高安全性的可能途径给管理者考虑。4.2.3 现场安全评价法现场评价是在有关被评价单位资料有限的情况下,评价单位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的实地考察过程。通过现场考察,可以发现生产作业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事故隐患等,从而为评价报告的编制提供参考。4.2.4 事故树(FTA)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法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逻辑演绎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即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一、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二、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三、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反应因素);四、编制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五、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六、定量分析:找出各基本事故的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七、结果分析: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5 安全现状评价5.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5.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表5.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办法检查结果1证照及必备条件1.1具有采矿许可证。有否、是否失效有,有效1.2具有营业执照。有否、是否失效有,有效1.3具有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有否、是否失效有,有效1.4具有矿长安全资格证。有否、是否失效正在办理1.5安全管理人员持有安全管理资格证。有否、是否失效正在办理1.6特种作业人员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有否、是否失效正在办理2技术资料2.1有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开采设计和符合实际情况的附图。 查文本资料有新建矿业公司技术支持2.2有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矿山总平面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和井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供配电系统图、避灾线路图等。无水文地质图和避灾线路图2.3有能够反映本企业情况、能指导生产、及时填绘的各种图纸。有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3.1设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小组)查文本资料档案以及抽查。新建矿业公司设有安全生产委员会3.2设安全管理机构。新建矿业公司设有安全科3.3必须有分管安全的副矿长。有3.4二级单位、班组应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3.5企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查文本资料。有4.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有4.3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预防制度。有4.4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有4.5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有4.6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有4.7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有4.8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4.9建立、健全各工种操作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有5安全生产责任制5.1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查文本资料。有5.2建立、健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副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有5.3建立、健全分管其他工作的副厂长(副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有5.4建立、健全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有5.5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6.1有安全教育培训地点。查文本资料(卡片档案、花名册)及抽查。有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有记录有存档。有,不全6.3安全管理人员取得安监局颁发的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有,不全6.4新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72小时,并经考试合格。有培训,有考试记录6.5特种作业人员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有,不全6.6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无记录6.7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两年至少接受一次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无记录7安全投入7.1必须有年度安全措施计划。查文本资料。有7.2按计划和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款专用。无相应资料7.3必须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未购买8安全生产检查8.1定期组织全面安全检查。查文本资料和记录及现场抽查。有记录8.2及时对各系统和设备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无记录8.3安全员进行专门安全检查。有8.4每年进行专业性安全检查。无记录8.5要害部位重点检查。有记录8.6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有,不全9应急救援与措施公司有,坑口没有10制度的执行情况无记录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特种作业人员未全部取证,如压力容器工、电工、电焊工等,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部分作业人员不具备上岗作业的条件;二、坑口没有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三、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不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素质和安全技能,不能提高作业人员识别、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四、矿山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够,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配备不完善,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全,不能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五、安全管理制度有不完善的情况。各种安全记录、报表、台帐记录不齐全、不详细,不能为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和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六、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台帐和发放记录不全;七、没有建立空压机等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检测台帐记录;八没有建立空压机等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并将其悬挂于作业点;九、没有建立坑口事故应急预案和坑口救援组织,并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十、没有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5.2 矿山井巷单元5.2.1 矿山井巷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表5.2 矿山井巷单元安全检查表检查类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办法检查结果一、图纸1图纸下列图纸齐全、规范,及时填绘: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地面、井下对照图;井下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图;井下通风系统图;井下运输系统图;安全监测控制装备布置图;排水、防尘、防火、压风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通讯系统图;地面、井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井下避灾线路图查阅图纸;检查现场发生重大变化时是否及时填绘。无水文地质图;无井下运输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无井下避灾线路图;无防尘、防火、压风等管路系统图;无安全监测控制装备布置图;二、安全出口1.矿井安全出口每个矿井至少有2个独立的能使行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且间距不小于30m。检查现场和查阅图纸。有,符合2.中段安全出口每个生产水平(中段)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检查现场和查阅设计图纸。有,符合3.出口安全标志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检查现场。有一处井巷的分道口都应有路标基本符合三、梯子间与人行道1人行道运输平巷人行道设置符合下列规定: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宽度不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签订时房产分割与补偿方案
- 离婚协议书模板详尽阐述离婚后财产分割方案
- 竞业禁止及保密协议范本:针对企业并购
- 离婚二次诉讼判决书履行及共同债务处理协议
- 科技企业竞业禁止补偿金评估与分配细则合同
- 夫妻离婚协议书车辆权属变更及保养费用分摊协议
- 离婚协议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与债务分担协议
- 班组晨会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2025-2026)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测试卷附答案
- 体育中考培训课件
- 《检验手册》全文
- 肿瘤科-护理常规(全)
-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
- 大学医用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 CB33 验收申请报告
- 文档简谱视唱
- 黄芪注射液联合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围手术期血乳酸水平和氧代谢的影响
-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表模板
- 2023年上海市选调生考试《申论》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中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试行)
-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