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锦江区沙河一号(二期)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1月成都市锦江区沙河一号(二期)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工程编号:CL-2010-104观测起止时间:2010年7月1日2011年12月8日法定代表人:高世科技术负责人:陈追田审 定 人:牟朝云审 核 人:崔登峰工程负责人:张倚超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年1月资质证书:测绘甲级 证书编号:甲测资51002008发证部门:国家测绘局审定 发证日期:2010年8月25日单位地址: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 单位电话潭工业园华冠路31号 录一、 工程概况二、 执行的规范标准三、 基准点的设立及检测四、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1.位移观测精度及观测周期2位移观测点布设3.位移观测方法4.位移观测分析与结论五、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标志的埋设2.沉降观测周期3.沉降观测实施技术方案4.沉降观测值的平差计算5.沉降观测分析6.沉降观测结论附 录NO:1 基准点布置示意图 张NO:2 基准点稳定性检测成果表 1张NO:3 基坑变形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1张NO:4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4张NO:5 周边建筑物沉降量统计表 1张NO:6 (S-T)沉降曲线图 1张3。一. 工程概况“成都市锦江区沙河一号”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花果村一组,老成渝路旁,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98046.89,其内共有8栋新建建筑物,其中1号、2号、3号、8号楼(高层住宅楼)为地上34层,4号、5号楼(高层住宅楼)为地上32层,6号楼、7号楼(办公楼)为地上29层,设有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6m,基坑支护方式采用人工挖孔桩护壁,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有若干栋已建建筑物,为根据成都市建委相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属一级。根据业主、安检站及有关规范要求,该项目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及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了解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从而为施工及设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并正确指导施工,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此,我公司接受委托,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对该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了历时1年零5个多月的变形观测工作。二. 执行的规范标准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 本工程相关观测技术方案。三. 基准点的设立及检测基准点是整个变形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永久性基准点,编号为JZ1、JZ2、JZ3,其位置见“基准点布置示意图”(附图NO:1)。基准点的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假设独立坐标系,由以上3个基准点构成导线网形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假设独立高程系,3个基准点间进行往返闭合水准测量。于2010年7月1日对基准点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并将观测值进行了联合平差处理,其后定期对其进行了4次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见“基准点稳定性检测成果表”(附表NO:2),经检测基准点间距离较差以及高差较差均较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说明准基点均是长期稳定的,为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依据。四.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1.位移观测精度及观测周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7.1.7.条规定:一级基坑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为30mm,据此设计测量作业规格,本次位移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我院自2010年7月1日起,按照本工程相关观测技术方案分别对基坑水平位移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常规观测,于2011年12月8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期间共计观测了85次。2. 位移观测点布设根据该基坑的开挖范围和形状特点在基坑上口边线变形敏感处先后共布设了28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编号为S1S28,具体位置见“基坑变形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附图NO:3)。3. 位移观测方法主要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即:在基准点上安置全站仪,用多测回法测定观测点的水平角度及水平距离,可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值,与其初始值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水平位移量。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基坑上口边线向坑内的水平位移情况,为方便直观起见,现采用大致平行于基坑长边的假设坐标系(如“基坑变形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附图NO:3所示),在此假设坐标系下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各观测点的变形量和变形方向。将各观测点X坐标和Y坐标统计于规范的统计表格中,并由此计算出X方向和Y方向的 “本次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注明观测日期、基坑开挖深度及施工等情况,最终形成“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见附表NO:4)。4. 位移观测分析与结论纵观整个观测期间,在2010年8月一段时间内基坑(S14S23点部位)变形较大,部分观测点位超出了预警值,我及时报告了有关各方,并为此进行了加密观测,经加固处理后,后期观测数据显示基坑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基坑未再出现异常变形情况,现地下室早已施工完毕并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由此可判定该基坑变形已趋稳定且安全,基坑支护效果得以确认,现可停止观测。五.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标志的埋设根据基坑周边建筑物结构状况及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实际共布设了7个沉降观测点7,编号C1C7,其具体位置见“基坑变形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附图NO:3)。采用成型观测标志埋设于变形特征点上,埋设牢固,便于长期保存、观测。2.沉降观测周期自2010年10月26日起,按照本工程相关观测技术方案分别对该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及各次常规观测,于2011年12月8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期间共计观测了48次,观测工作共历时408天。3.沉降观测实施技术方案整个沉降观测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二级精度实施观测,即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有关技术要求,沉降观测高程系统采用假设独立高程系,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限差如下:1.观测精度按二级沉降观测进行,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o0.5mm;2.观测方法为单程观测法并构成闭合环,环线闭合差为fh0.3 mm(n为测站数);3. 各测站视线长度50m;4. 观测仪器采用德国进口蔡司DiNi12精密数字电子水准仪配合条码铟钢水准尺(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进行。 4.沉降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对外业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系无误并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清华山维NASEW测量专业平差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观测点的高程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高程统计于规范的统计表格中,并由此计算 “本次沉降量” 和“累计沉降量”,同时注明观测日期、开挖施工等情况,最终形成“周边建筑物沉降量统计表”(见附表NO:5)。5.沉降观测分析1、对沉降量统计表(附表NO:5)的分析截止2011年12月8日,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65mm(C1点),最小“累计沉降量”为1.53mm(C7点),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98mm,最大沉降差为1.12mm(C1点C7点,两点位于不同建筑物上);在全部观测周期408天(即2010年10月26日2011年12月8日)期间其平均沉降量为1.98mm,平均沉降速率为0.005mm/天。2、对(S-T)沉降曲线图(附图NO:6)的分析在基坑开挖、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周边老建筑物(群)的各观测点沉降曲线都较为平缓且比较集中,这说明基坑周边老建筑物(群)沉降总体较小且沉降均匀,由此也进一步说明基坑开挖、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对基坑周边老建筑物(群)的安全影响不大,未产生不利沉降影响。6.沉降观测结论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范规定:对基坑及相邻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目前该项目地下室早已施工回填完毕并早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且周边建筑物沉降早已趋于稳定,故根据规范现完全可停止对相应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7.1.7.条规定:一级基坑周边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为30mm,由上面沉降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基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体系
- 【MOOC期末】《大学物理I力学、相对论、电磁学》(北京交通大学)期末考试慕课答案
- 医院运输工作培训
- 路灯维修管理合同协议
- 辣椒种植收购合同协议
- 水池修建协议书
- 车间冲床机械归属合同协议
- 车辆保险转让合同协议
- 路政移栽树木合同协议
- QCT1177-2022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荆楚初中联盟八年级中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 2024年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套
- 上门理疗方案范文
- 幼儿园一等奖公开课:大班绘本《爱书的孩子》课件
- 路基施工专项安全检查表
-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标准解读
- 国家八年级数学质量测试题(六套)
- 《新教师入职培训 岗前培训》课件模板
- MOOC 基因与健康-郑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3年健康科普技能大赛评分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