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doc_第1页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doc_第2页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况 一 播送歌曲沁园春雪(学生用心聆听,有些同学随着一起唱) 二 老师介绍作者毛泽东 三 学生朗读沁园春雪(幻灯片一)(声音整齐嘹亮) 四 导语: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用“沁圆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体会本词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词中深远优美的意境。(老师介绍,同学边听边作笔记) 五 对“词”的知识的复习 1 老师问:什么是词?(学生思考片刻) 个别学生回答:词起源于宋朝,是诗歌的一种别体,又叫长短句。(回答不够完整、准确) 老师作总结(幻灯片二)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叫做“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目标。不同的词牌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2 老师问:词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回答: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结构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非常准确) 3 老师问: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哪些词牌? 学生回答:忆江南、如梦令、西江月、虞美人、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还有记忆) 六 老师介绍背景(幻灯片三)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924年)。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下片提到的“百侣”,是指曾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何叔衡、蔡和森。 七 朗读 1 听配乐朗读 (录音带) (边听边注音) 2 学生自由朗读 (2分钟) (气氛热烈) 3 正音 (幻灯片四,叫一位同学朗读下列词语) 沁(qin )湘(xiang )橘(ju )碧(bi )舸(ge )击(ji )翔(xiang )伥(chang )霜(shuang )廓(kuo )浮(fu )峥嵘(zhengrong )遒(qiu )遏(e) -4 学生齐读全词。 (感情投入,声音洪亮) 八 课文分析 老师:从字数看,本词属于长调(114字),从结构看,是双调。 1 学生齐读上片,掌握上片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问:从内容看,上片分为哪几个层次? 学生思考片刻回答:分三层,第一整句为第一层,第二、三整句为第二层,第三整句为第三层。 (正确) 分析第一层 3 老师提问:第一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该怎样? 学生讨论后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 (正确) 4 老师提问:本句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但回答不够准确。 老师总结: 点明时令、地点 交代环境 渲染气氛 5 老师提问:“看”字总领几个小句?作者看到了什么?视觉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看”字一共领起七句。 老师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山、红树、江水、船、雄鹰、鱼。 老师提问:作者的视觉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有远眺,有近看,有仰视,有俯瞰。 6 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画出这样美丽的图画? (学生讨论) 答: 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典型作点,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的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表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键,“翔”写游鱼之乐。 表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表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水之清。 表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7老师小结: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的词语做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8 老师提问:在我国文学史上,写秋天的诗词不计其数,然而,许多的调子都是悲秋、伤秋的。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诗句,看哪些诗句与本词的意境、格调相近。(幻灯片五)(学生讨论3分钟)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表现水乡秋夜的幽静凄冷和羈旅者的孤独) 孟 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秋月的颜色冰冷,寒气森森,人孤势单的伤感)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 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回答:(3)(5)句跟本词的意境相同 (回答不够全面准确) 老师总结:前三句都把秋天写得很悲凉,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表现作者的孤独和伤感。只有后两句才写出了秋天的热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和本词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基本相同。 9能力训练:毛泽东把所看见的秋景写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