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1页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2页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3页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4页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Electrocardiogram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图形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对于各种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的诊断有肯定价值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以及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和实用方法有助于心肌受损 供血不足 心包炎 药物和电解质紊乱等诊断可提示心脏房室肥大用于监测危重病人 外科手术 麻醉 心导管检查等以及航天 登山运动员的心脏情况 注意 心电图不是万能的 心电图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与病人相连的 正常图形是怎样的 异常呢 教学目标 了解心电图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原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说出十二导联的组成说出胸前导联的安放位置能叙述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并说明其意义能准确判断心电轴的偏移 钟向转位 并理解其意义能描述窦性心律的特点 并准确判断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形的特点和正常值熟练运用心电图的读图方法和步骤 心电发生的原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 PrinciplesandConceptions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静息状态 心肌细胞膜外具正电荷 膜内具负电荷 两侧保持平衡 无电位变化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除极化 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 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引起膜内外离子的流动 使膜外变负 膜内变正 电偶 电源 电穴 电源在前 电穴在后 电偶的方向 电偶正极所指的方向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复极化 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 经多种离子后续移动及离子泵的耗能调整 使心肌细胞恢复到细胞膜外呈正电荷 膜内呈负电荷 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 方向问题 单个细胞 除极与复极方向相同除极与复极时电偶方向相反整个心脏 除极 心内膜 心外膜复极 心外膜 心内膜 除极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复极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背离复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向的心电位变化 波形向上 对向复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负向的心电位变化 波形向下 电偶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心脏电位强度的相关因素 与心肌细胞数量成正比与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间的距离成反比与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夹角越大 电位越弱 心电向量 向量物理学上用来表明既有数量大小 又有方向性的量叫做向量 vector 亦称矢量 通常用箭头表示 其长度表示大小 箭头方向表示其方向 电偶既有数量大小 又有方向性 故电偶是向量 心电向量 由心脏所产生的心电位变化不仅具有量值 而且还具有方向性 故称心电向量 综合心电向量 对多个心电向量进行综合处理 合成方法 瞬时综合心电向量 代表一瞬间无数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总合情况 导联系统 LeadSystem 心电图导联 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双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胸前导联系统 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包括 V1 V2 V3 V4 V5 V6 标准导联 亦称双极肢体导联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位置 导联 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 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 位置 导联 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 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 位置 导联 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 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 图形 单极导联 单极导联 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中心电端上 无干电极 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 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 中心电端 零电位 Wilson提出把左上肢 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5000欧姆高电阻 用导线连接在一点 称为中心电端理论和实践均证明 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 接近于零 单极肢体导联 将心电图机的负极与中心电端连接 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 右上肢或左下肢 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 VL 右上肢单极导联 VR 和左下肢单极导联 VF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Gold berger提出在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 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接的高电阻断开 这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增加50 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图形 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 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爱因托芬三角学说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六轴系统 与其六轴关系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额状面情况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胸导联 亦是一种单极导联 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前的一定部位 这就是单极胸导联 胸前导联 反映水平面情况 导联位置 Vl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V3 V2与V4的连线中点V4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锁骨中线 腋前线 腋中线 V1 V2 V3 V4 V5 V6 胸导联 V1 V2导联面对右室壁 V5 V6导联面对左室壁 V3 V4介于两者之间 图形 胸导联的导联轴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 心电向量 1 正常心电向量图 1 P环心房激动时 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称P环 一般P环形态多呈椭圆形 立体方位指向左下略偏前或后 P环持续时间不应大于100毫秒 MS 2 QRS环心室激动时 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称QRS环 2 QRS环QRS环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 环体椭园形 呈逆钟向运行 总时间约0 08s 三分之一位于x轴之前 三分之二位于X轴之后 其综合向量的方向 QRS电轴 指向左后 根据其除极顺序的先后又分为 室间隔除极 又称初始向量或0 01s向量 心室除极首先开始于室间隔左侧中1 3处自左向右除极 除极向量指向右前 约110 左右 心尖部除极 当心室除极到0 02s时 冲动扩展到心尖部 此时左右心尖部同时进行除极 其综合向量指向前下 左心室除极在除极开始后0 04s左右 室间隔和右室的绝大部分已除极完毕 只有左室侧壁和右室后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 所以又称0 04s向量或最大向量 其方向指向左后 基底部除极当除极至0 06s时 只剩下左室后基底部和室间隔的一小块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 故又称终末向量 其方向指向右后 相当于265度左右 振幅 最大振幅小于1 5毫伏 3 T环心室电激动恢复期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称T环 立体空间向量环 投影示意图 平面心电向量图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额面 横面及侧面上的投影模型示意图 归纳 心电图 平面心电向量环第二次投影 立体心电向量环第一次投影 瞬时综合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极化 电偶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时间 电压的测量各波及波形的测量平均心电轴和钟向转动的检测 时间 电压的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是一种1mmX1mm的方格坐标记录纸横坐标代表时间每一小格为lmm相当于0 04s 5小格为0 2s 时间 电压的测量 纵坐标代表电压lmV的定标电压 正好能将心电记录器上的描笔上下移动l0mm一小格为lmm 相当于0 1mV的电位差5小格为5mm 相当于0 5mV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 命名和意义 3个波P波QRS波T波2个段P R段ST段2个间期P R间期Q T间期 各波时距的测量 自波形起点的内缘开始 至波形终点内缘向上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开始上升处量到终点向下的波则从基线上缘开始下降处量到终点 心率的测量 测量若干个 5个以上 P P或R R间隔 求平均数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心率 心率 次 分 60 P P或R R s 间期的测量 P R间期Q T间期 各波高度和深度的测量 测量向上的波高度时 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至波形的顶端测量向下的波的深度时 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该波的最低处 所测量的振幅可以mm 一小格 计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和意义 平均心电轴 将心房除极 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向量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额面QRS平均电轴与心电图 导联正侧段所构成的角度 检测方法 根据主波方向估测振幅法 根据主波方向估测 振幅法 临床意义 平均心电轴正常人可变动于0 90 之间心电轴在0 30 之间者为 电轴轻度左偏 30 90 为电轴左偏 见于横位心 肥胖体型 晚期妊娠及重症腹水等 左心室肥大 左前分支阻滞等 临床意义 心电轴达 90 110 之间 则称为 电轴轻度右偏 见于正常垂位心 右心室肥大等 电轴 110 为 电轴右偏 见于左后分支阻滞 重症右心室肥大 部分右心室流出道增大等 顺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 自心底部至心尖 作顺钟向 自心尖观察 放置时 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被转向后 故自V1至V4 甚至V5V6均示右心室外膜rs波形明显的顺钟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厚 逆钟向转位 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旋转时 使左心室向前向右移 右心室被转向后 故V3 V4呈现左心室外膜qr波型 显著逆钟向转位时 V2也呈现qr型 需加做V2r或V4R才能显示出右心室外膜的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 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成的特点及正常值 P波 方向 aVF V4 V6直立 aVR倒置 其余导联可低平 倒置或双向 时间 宽度 0 11s 电压 振幅 肢导联不超过0 25mV 胸导联不超过0 2mV P波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异常 表示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P波在avR导联直立 avF导联倒置 称为逆行型P波 表示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P R间期 正常成人P R间期为0 12 0 20s之间测定P R间期应选择P波最宽 QRS波群起点清楚 最好有q波的导联 一般选择 导联 QRS波群 时间一般测量标准导联中最宽的QRS综合波群 或在V3导联中测量正常成人为0 06 0 10s 最宽不超过0 11s 儿童0 04 0 08s QRS波群 波形和振幅肢导联形态 通常在工 aVL aVF导联中 呈qR RS或R型 在aVR导联中 可呈QS rS rSr 或Qr型 振幅 大多数肢导联中 R波振幅在0 06 1 5mV之间 其中RaVR 0 5mV RaVL 1 2mV RaVF 2 OmV RI 1 5mV QRS波群 波形和振幅胸导联形态 V1 V2导联中多呈rS型 V5 V6导联中多呈qR qRs Rs或R型 V3 V4导联中呈RS型 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 振幅 Q波 V5 V6常有小Q波 但不超过R波的1 4 宽度不超过0 04s R波 RVl1 QRS波群 时间 0 12s 表示室内传导障碍 振幅超过正常 考虑左或右心室肥厚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 R S或Q R 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 5mv或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 8mv 称为低电压 常见于心包积液 肺气肿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 Q波 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 4 时间不超过0 04s V1 V2导联不应有q波 但可以呈QS型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 过宽的Q波 称为异常Q波 常见于心肌梗塞 J点 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 T段起始之交接点 称为J点 通常J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毫米 大多大等电位线上 S T段 正常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 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 正常人S T段压低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0 5mm 而S T段抬高除V1 2导联可抬高3mm外 其余导联不应超过1mm测定S T段要在J点后0 04s处 与T P段 等电线 的标准基线作比较如心率过快至T P段融合 便以P R作为对照基线测定之 T波 形状可有多种不同形状 这取决于T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 一般情况是 直立T波低园而宽大 其近肢 T波起始点至波峰或波谷 的坡度较远肢 T波远峰或汉清至T波终末 为小 使波形不对称 如两肢对称 是异常现象 T波 方向正常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V4 V5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avL avF V1 3导联可以直立 双向或倒置但若V1导联直立 V3导联就不应倒置 T波 振幅胸前导联中 T波较高 V2 V4导联可高达1 5mv 但不应超过1 5mv V1的T波不超过0 4mv 一般不超过0 6mv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 T波不应低于R波的1 10 Tv5 Tv1 Q T间期 Q 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 心率越快 Q T间期越短 反之则越长常用校正的Q T间期 即Q Tc Q T 正常Q Tc的最高值为0 44s 超过此限即为延长 Q T间期延长伴T波异常可出现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U波 在T波后0 02 0 04s出现的小波 其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 振幅很小胸导联 尤其在V3 较清楚 可达0 2 0 3mv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钾和心肌缺血等 阅读心电图的步骤 找出 波 确定是何心率测定心率 P R间期及Q T间期判断心电轴检查各导联中P波 QRS波群 T波的形态 电压 时间及相互比例检查S T段是否有偏移结合临床下诊断 例 男性 21岁 健康查体 心电图特征 心电轴正常心率70次 分 心房率70次 分 心室率70次 分 P R间期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