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8-16)+-+副本.ppt_第1页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8-16)+-+副本.ppt_第2页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8-16)+-+副本.ppt_第3页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8-16)+-+副本.ppt_第4页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8-16)+-+副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目标与方法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园林设计的首要任务 掌握园林建筑布局的内容与方法 了解园林建筑空间的形式和园林建筑空间营造的手法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2 理解尺度与比例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并具有初步控制园林建筑室内外空间尺度和建筑本身空间尺度与比例的能力 3 了解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与园林建筑空间的艺术感染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及如何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提高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4 本章学习方法要多收集资料 研读成功园林范例中园林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 取其精华 多到园林实地考察 多思考 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园林建筑的特点第二节园林建筑与环境第三节园林建筑布局第四节园林建筑空间第五节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第六节色彩与质感 第一节园林建筑的特点 一 园林建筑的共性二 园林建筑的特性1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2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3园林建筑的动态空间4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5组织园林建筑空间的物质手段 一 园林建筑的共性 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 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 是建筑功能与工程技术和艺术技巧相结合的产物 都需要符合实用 坚固 经济 美观的原则 在艺术构图技法上也都要考虑诸如统一 变化 尺度 比例 均衡 对比等原则 二 园林建筑的特性 1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2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3园林建筑的动态空间4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5组织园林建筑空间的物质手段 1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 园林建筑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富于诗情画意 园林中的建筑 既有使用价值 又有审美价值 可以说是 立体的画 形象的诗 是 诗与画的组合与变奏 它需要在虚与实 凹与凸 隔与透 长宽高的比例关系上 构成平衡 和谐的美 具有或者明丽 或者幽深的色彩与节奏 2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 园林建筑受休憩游乐生活多样性和观赏性的影响在设计方面的灵活性特别大 可以说是无规可循 构园无格 一座供人观赏景色 短暂休息停留的园林建筑物 很难确定在设计上其必然的约制要求 因而在面积大小和建筑形式的选择上 或亭 或廊 或圆 或方 或高 或低 似乎均无不可 2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 设计者可能有这个体会 即设计条件愈空泛和抽象 设计愈困难 因此 对待设计灵活性大 要一分为二 既要看到它为空间组合的多样化所带来的便利条件 又要看到它给设计工作带来的困难 设计灵活 便利 设计困难 3园林建筑的动态空间 在有限空间中要做到令人产生变幻莫测的感觉 即步移景异 因此 推敲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观赏路线 比其他类型的建筑显得格外突出 花架式的休闲木亭 顶部做成了敞开式 这种 似亭非亭 的效果 更体现了一种 利用自然 师法自然 的设计理念 和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 木桥 木亭 植物等自然风景与建筑风景 和谐的融入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体现出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4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 独立性 服从造园的布局 增添景色 与园林环境相协调 园林建筑小品 在园林中起着点缀 陪衬 校景 修景 补白等丰富造园空间和强化园林组景的辅助作用 一座成功的园林建筑 应能够景到机随 不拘一格 使入耳目一新 5组织园林建筑空间的物质手段 除了建筑营建之外 筑山 理水 植物配置也极为重要 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 应该紧密配合 园林建筑是一门占有时间和空间 有形有色 以至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艺术 这也是我国别具风致的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精髓所在 第二节园林建筑与环境 一 环境要素的营造 一 地表塑造 二 植物配置二 园林建筑经营 一 园林建筑概述 二 园林建筑的立意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一 环境要素的营造 一 地表塑造1筑山 叠石2理水 二 植物配置 一 环境要素的营造 环境要素是园林景观构成的物质基础 它包含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要素 一 环境要素的营造 自然环境要素指园林中天然的物质 包括地形地势 植物和动物等等 是环境要素的主导方面 决定景观的特征 园林观赏的基本对象 园林中的山水 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等 也是景观构成的基本成分 基本材料 一 环境要素的营造 人工环境要素是指园林建筑和一切建筑处理 包括建筑物 路径 墙垣 棚架 桥梁及场院等等 它为提供园林以实用的价值 游览通行 遮阳蔽雨 御寒避暑 饮食起居以及各种园居活动等 一 地表塑造 地形地势是园林景观要素的基础 地表塑造是创造园林景观地域特征的基本手段 山 水 平地的布局 奠定着园林建筑及环境的形势基础 比如塑造起伏的地势 便规定了景观与山相联系的基本面貌 不作地势起伏 而塑造一片水面 即规定了以水景为主的景观基调 福 禄 寿 当年修建颐和园是为了给慈禧祝寿 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 福 禄 寿 三个字 雷廷昌设计了一个寿桃的形状湖 从万寿山望下去 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 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 十七孔桥就是龟颈 寓意长寿 至于 福 字 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 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 蝠同 福 寓意多福 昆明湖酷似一只寿桃 照片上的昆明湖似一个寿桃 万寿山忽然展翅成了一只蝙蝠 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 寿桃 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 只见寿桃的 歪嘴 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 寿桃的梗蒂 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 最为称奇的是 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 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 蝙蝠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 明显地呈一个弓形 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 形成蝙蝠的头部 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 像是蝙蝠的嘴 向左右伸展的长廊 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 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肪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 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 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 则共同构成了蝙蝠的身躯 桃山水泊 仙蝠捧寿 福山寿海从高空俯瞰 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 而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 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 振翅欲飞 清漪园为北山 万寿山 南湖 昆明湖 西面是西山诸峰 但是 万寿山的山体比较低矮 也不够延展 昆明湖的水面大致为东南斜向的狭长形状 山与水的关系有些疏离 怎么改造呢 首先将湖面向东 向北大大扩展 一直抵达万寿山的南坡 然后将挖出来的土方堆在山的东半部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状 结果是湖面更加辽阔 山更壮伟 太极图 有人觉得颐和园的山行水系更像一幅太极图 昆明湖和万寿山分别组成了太极图中的S形的阴阳两部分 一池三山 昆明湖上3座仙岛的设置 则无疑是道家希求长生不老思想的体现 自秦汉宫苑中模仿海上三山而形成的 一池三山 形制 颐和园中有南湖岛 藻鉴堂和治镜阁3座鸟屿 分别象征了神话中海上的蓬莱 方丈 瀛洲3座仙山 湖中仙岛 如果把长堤比作项链 那么这三座岛就像是三颗散落的宝石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它们刚好分别坐落在西堤划分出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湖面的中心位置 彼此遥相呼应 一 地表塑造 地形地势决定景观的基本轮廓 但不能完成特定的景观效果 地形地势起伏间所描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山 什么样的水 到底是什么情调的景象环境 则需要以植物 动物 建筑物种种手段来综合达成 在园林原有基址上 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创造自然山水形象 需要借助绘画的 雕塑的 建筑的匠思进行概括处理 所以 被塑造的地形地势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的艺术形象 曲 为什么要山环水抱 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 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 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 桥要有拱券之曲 廊要有回肠之曲 而曲意味着什么 含蓄 环抱 积蓄 有情 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 所以要 山环水抱 一 地表塑造 1筑山 叠石园林堆筑的山体俗称 假山 所谓 假 即非现实本身 亦即艺术的再现 实乃艺术的真实 筑山 叠石指模仿自然山体造型用土 石或土石结合的手法堆筑山体 或在真山基础上加工堆筑山体 所以园林山体通常有石山 土山和土石山三种 水泥山 一 地表塑造 2理水理水指在园林创作时 模仿自然 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概括 体验和再现 园林中的临水建筑有波光倒影衬托 视野相对显得平远辽阔 画面层次亦会使人感到丰富很多 且具动态 二 植物配置 植物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 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 植物属活体若取之用于园林创作 就可以造一个充满生机 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 花木繁盛 可提供赏心悦目的自然审美对象 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对于无生命的园林建筑环境来说是必要的 二 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除了其一般意义上的遮阳蔽日 体现季节更替 赏心悦目等等作用外 还有其不同于其他造园要素的独特景观结构作用 二 植物配置 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 在体形和空间上往往要考虑与植物的综合构图关系 植物在此常是点睛之笔 起到补足和加强建筑气韵的作用 二 植物配置 植物在此常是点睛之笔 起到补足和加强建筑气韵的作用 二 植物配置 有些建筑的主要观赏面作为植物构图的重点 如苏州留园曲躬楼前斜倚古枫杨 二 植物配置 有些建筑的主要观赏面作为植物构图的重点 如苏州留园曲躬楼前斜倚古枫杨 二 植物配置 亭 廊 楼 堂 榭等园林建筑的内外空间 也需要依靠植物的依托来显示它们与自然的联系 亭 廊 楼 堂 榭等园林建筑的内外空间 也需要依靠植物的依托来显示它们与自然的联系 二 植物配置 植物陪衬建筑的作用在于使人工环境要素融会于自然环境之中 二 植物配置 植物陪衬建筑的作用在于使人工环境要素融会于自然环境之中 二 园林建筑经营 二 园林建筑经营 一 园林建筑概述 二 园林建筑的立意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一 园林建筑概述 建筑经营是园林游乐实用的基本因素 是园林艺术的一种组织手段 凡经组织到园林当中的亭 台 楼 阁 廊 榭等形式的建筑都是园林的构成要素 一 园林建筑概述 在园林的各个构成要素中 或多或少都包涵有建筑的艺术处理 山 水 花木和建筑在经营美的感受时 运用的手法有不少相通之处 一 园林建筑概述 欧洲园林的传统流派 甚至以建筑的概念来创作整个园林 按照建筑的意匠把树木 花卉布置成几何图案 将树冠修剪成几何形体 成为几何式 或者说是规则式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式 一 园林建筑概述 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是 把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园林构筑艺术当中得到统一 从而构成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 二 园林建筑的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 艺术要求 环境条件等因素 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立意的好坏对整个设计的成败至关紧要 二 园林建筑的立意 园林建筑是一种占有时间空间 有形有色 以至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塑造 因此较其他一般建筑设计更加需要意匠 往往以渲染自然风景的特定气氛 产生意境为最高准则 二 园林建筑的立意 一个好的设计要善于抓住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如可以说弘扬某文化 但不能说成是某精神或思想 其立意既能较好地解决建筑功能的问题 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思想境界 再者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特别注意要有新意 不落俗套 建筑格局不宜千篇一律 更不容标准化 二 园林建筑的立意 我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子不可数计 但很难找出格局和式样完全相同的例子 它们总是因地制宜的选择建筑式样 巧妙地配置水石 树丛 桥 廊等 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 一切艺术都贵在创新 任何简单的重复与模仿都会削弱它的感染力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说 是创造某种和大自然相协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 一座公园或一幢观赏性建筑物如选址不当 不但不利于艺术意境的创造 且会因减低观赏价值而削弱景观的效果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以亭为例 历代名园所建造的亭子 如圆亭 方亭 六角形亭 八角形亭 半壁亭 双环亭 单檐亭 重檐亭等 大小不同 形状各异 不可胜数 而真正给人以深刻印象成为名亭的 除了亭子本身造型外 更加重要的在于选址恰当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如长沙岳麓山山腰的爱晚亭 处于进入陡峭山区的前哨 是登山的必经之地 亭子建立在一小块较平坦的高地上 从山下仰视高峻清雅 在亭内往外眺望茫茫苍苍 山路 小桥 池塘蜿蜒曲折于茂林中更富幽趣 长沙爱晚亭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园林建筑选址 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 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要珍视一切饶有趣味的自然景物 一树 一石 清泉溪涧 以至古迹传闻 对于造园都十分有用 或以借景 对景等手法把它纳入画面 或专门为之布置富有艺术性的环境供人观赏 桂林月牙山小广寒宫与襟江阁 广西桂林小广寒 紧贴山洞而建 与天然岩石紧密嵌合 岩洞外临江的悬崖峭壁处 建一座六角形的襟江阁 就山势以飞虹式楼梯将二者连为一体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无数实例说明 景不在大 只要有天然情趣 画面动人 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都能成为园林建筑的佳作 独秀峰 华山下棋亭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地理因素如土地 水质 风向 方位等 这些因素对绿化质量和建筑布局也有影响 如向阳的地段 阳光阴影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建筑立面的表现力 含碱量过大的土质不利于花木生长 在华北地区冬季西北寒风凛冽 建筑入口 朝向忌取西北向等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总之 园林建筑理应属于人工创造的产品 而环境是属于自然形态的领域 这两者并不是天然就和谐共处的 园林建筑设计的根本在于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使它们巧妙地结合 在最大范围内寻求统一 三 园林建筑的选址 建筑如果脱离环境 即使本身尽善尽美 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失去烘托而大为减色 环境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 骆驼即使有再多的特异功能 离开沙漠也就不是为优势了 第三节园林建筑布局 一 统一1统一形式2统一材料3明确轴线4突出主体 第三节园林建筑布局 二 对比1大小的对比 2方向的对比 3虚实的对比 4明暗的对比 5色彩的对比 6形状的对比 第三节园林建筑布局 三 均衡1对称均衡 2不对称均衡四 韵律1连续韵律 2渐变韵律 3交错韵律 一 统一 1统一形式2统一材料3明确轴线4突出主体 一 统一 1统一形式园林建筑构图的统一指园林建筑的各组成部分 及其体形 体量 色彩 线条 风格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一 统一 优点 统一可产生整齐 庄严 肃穆的感觉 缺点 但统一会产生呆板 单调之感 故应力求在统一之中有变化 1统一形式 园林建筑要形式上统一 在总体布局上也要求形式上的统一 如颐和园的建筑物 都是按当时的 清代营造则例 中规定的法式建造的 1统一形式 木结构 琉璃瓦 油漆彩画等 均表现出传统的民族形式 各种亭 台 楼 阁的体形 体量 功能等 都有十分丰富的变化 给人以既多样又有形式的统一感 还有如万壑松风建筑群 各单体建筑的型制保持一致 在大风格下又不尽相同 创造了优越的景观条件 2统一材料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 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小品 也要求统一 例如同一座园林中的指路牌 灯柱 宣传画廊 坐椅 栏杆 花架等 常常是具有机能和美学的双重功能 点缀在园内制作的材料都需要统一 同一园林中的建筑在构筑用材 装饰用材上都要相对统一 3明确轴线 建筑构图中常运用轴线来获得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 轴线可强调位置 主要部分安排在主轴上 从属部分则在轴线的两侧或周围 轴线可使各组成部分形成整体 这时等量的二元体若没有轴线则难以构成统一的整体 俯视颐和园图 4 突出主体 主从分明 重点突出是达到统一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和我国传统的宫殿 寺院建筑都显而易见地体现出这一原则 广州西苑 利用假山作重点处理 4 突出主体 中国园林建筑由于走再现自然的道路 自然本身并不处处都明显地呈现出孰主孰从的差异 因而主从分明 重点突出这一构图原则在中国园林中通常都是以比较含蓄 隐晦的方式来表现的 4 突出主体 只要通过细心观察便不难发现 不论大 中 小园 为了求得统一 其间的园林建筑都必然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体现这一原则 二 对比 1大小的对比 2方向的对比 3虚实的对比 4明暗的对比 5色彩的对比 6形状的对比 二 对比 园林建筑的对比指在建筑构图中利用一些因素 如色彩 体量 质感 程度上的显著差异来取得艺术上的表现效果 对比使人们对造型艺术品产生深刻强烈的印象 对比是达到多样统一 取得生动谐调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 对比 对比使人们对物体的认识得到夸张 它可以对形象的大小 长短 明暗等起到夸张作用 对比在建筑构图中常取得不同的空间感 尺度感或某种艺术上的表现效果 1大小的对比 一个大的体量在几个较小体量的衬托下 大的会显得更大 小的则更显小 因此 在建筑构图中常用若十较小的体量来与一个较大的体量进行对比 以突出主体 强调重点 1大小的对比 如北海的白塔与其前的广寒殿 在体量形体上都采用极其强烈的对比手法 而且由于造型比例 位置高低 前后距离 线条轮廓等处理得相当精妙绝伦 取得了十分动人的艺术效果 2方向的对比 方向的对比同样得到了夸张的效果 在建筑的空间组合和立面处理中 常常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建筑形象 常用垂直上的体型与横向展开的体型组合在一座建筑中 以求体量上不同方向的夸张 2方向的对比 横线条与直线条的对比 可使立面划分更丰富 如上海植物园茶室 同时 建筑设计还会综合考虑自然要素的辅助构图作用 如树木生长的垂直方向和建筑伸展的水平方向的对比 如留园回旋长廊前的古木 一横一直 妙于变化 3虚实的对比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 虚 可以说是空或无 实 可以说是实在或有 对园林建筑自身而言 虚所指是空间 实所指是形体 3虚实的对比 对园林建筑形象而言 虚的部分主要指门窗孔洞以及透空的廊 实的部分主要指建筑的墙垣 漏窗等是介于虚实之间的要素 可起调和与过渡的作用 3虚实的对比 3虚实的对比 注意 应避免虚实各半 平分秋色 应力求使其一方居主导地位 而另一方居从属地位 即主次分明 应使虚实两种因素互相交织穿插 并做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 实两种要素有所渗透 交织 穿插 于是给人的感觉就不显得突然 生硬了 3虚实的对比 主次交替展现就是同一个立面 也可按虚实处理不同而划分为若干段落 有的段落以实为主 实中有虚 而另外一些段落则以虚为主 虚中有实 这样 整个立面虚实对比的关系异常分明 整体效果生动活泼 3虚实的对比 有些建筑由于功能要求形成大片实墙 但艺术效果上又不需要强调实墙面的特点 则常加以空廊或作质地处理 以虚实对比的方法打破实墙的沉重与闭塞感 实墙面上的光影 也会造成虚实对比的效果 4 明暗的对比 利用明暗对比关系以求空间的变化和突出重点 也是园林布局的一种常用手法 在日光作用下 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 包括洞穴空间 存在着明暗现象 室内空间愈封闭 明暗对比愈显强烈 视觉的反差会吸引入们将注意力转向美妙的景观 4 明暗的对比 5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色相对比和色度对比两方面 色相对比是指两个相对的补色为对比色 如红与绿 黄与紫等 色度对比是指颜色深浅程度的对比 在建筑中色彩的对比 不一定要找对比色 而只要色彩差异明显即有对比效果 5 色彩的对比 中国古典建筑色彩对比极为强烈 如红柱与绿栏杆的对比 黄屋顶与红墙 白台基的对比 北海白塔和紧贴前面的重榴琉璃佛殿 体量上的大与小 形状上的圆与方 色彩上的洁白与重彩 线条上的细腻与粗犷 对比都很强烈 艺术效果极佳 红 黄 蓝 橙 绿 紫 三次色则是混合了原色与次色 或者是混合两种次原色所产生 人们视为 可见 的光可以分解为从蓝色到红色的一个渐进的彩虹光谱带 暖色 暖色由红色调构成 如红色 橙色和黄色 这种颜色选择给人以温暖 舒适 有活力的感觉 这些颜色产生的视觉效果使其更贴近观众 并在页面上更显突出 冷色 冷色来自于蓝色调 如蓝色 青色和绿色 这些颜色使配色方案显得稳定和清爽 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九龙壁 黄与紫 色彩的对比 6 形状的对比 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平 立面形式上的区别 方和园 高直与低平 规整与自由 在设计时都可以利用这些形状上互相对立的因素来取得构图上的变化和突出重点 6 形状的对比 从视觉心理上说 规矩方正的单体建筑和庭园空间易于形成庄严的气氛 而比较自由的形式 如按三角形 六边形 圆形和自由弧线组合的平 立面形式 则易形成活泼的气氛 6 形状的对比 6 形状的对比 三 均衡 在视觉艺术中 均衡是任何现实对象中都存在的特性 均衡中心两边的视觉趣味中心 分量是相当的 具有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 都在均衡中心予以某种强调 或者说 只有容易察觉的均衡才能令人满足 三 均衡 建筑构图应当遵循这一自然法则 建筑物的均衡 关键在于有明确的均衡中心 或中轴线 如何确定均衡中心 并加以适当的强调 这是构图的关键 三 均衡 1对称均衡在这类均衡中 建筑物对称轴线的两旁是完全一样的 只要把均衡中心以某种巧妙的手法来加以强调 立刻给人一种安定的均衡感 三 均衡 2不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要比对称均衡的构图更需要强调均衡中心 要在均衡中心加上一个有力的 强音 另外 也可利用杠杆的平衡原理 一个远离均衡中心 意义上较为次要的小物体 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 意义上较为重要的大物体来加以平衡 1对称均衡 2不对称均衡 四韵律 在视觉艺术中 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 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 在建筑构图中 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 四韵律 如光线和阴影 不同的色彩 支柱及室内容积等 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 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 简洁性来取得的 园林中的走廊以柱子有规律的重复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广州云台花园 体现韵律节奏变化 1 连续韵律 连续韵律是指在建筑构图中出于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的连续重复排列而产生的一种韵律 连续韵律可作多种组合 1 距离相等 形式相同 如柱列 或距离相等 形状不同 1 连续韵律 2 不同形式交替出现的韵律 如立面上窗 柱 花饰等的交替出现 下层不同的变化形成韵律 并有互相对比与衬托的效果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中建筑的长窗和短窗就以这种方式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云南丽江木王府 体现韵律节奏变化 2渐变韵律 渐变韵律在建筑构图中 其变化规则在某方面作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所形成的规律 如中国塔是典型的向上递减的渐变韵律 3交错韵律 交错韵律在建筑构图中 各组成部分有规律地纵横穿插或交错产生的韵律 其变化规律按纵横两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发展 因而是一种较复杂的韵律 花格图案上常出现这种韵律 3交错韵律 韵律可以是不确定的 开放式的 也可以是确定的 封闭式的 只把类似的单元作等距离的重复 没有一定的尽头和一定的结尾 这叫做开放式韵律 3交错韵律 在建筑构图中 开放式韵律的效果是动荡不定的 含有某种不限定和骚动的感觉 通常在圆形或椭圆形建筑构图中 处理成连续而有规律的韵律是十分恰当的 第四节园林建筑空间 一 空间组合形式二 空间处理手法 第四节园林建筑空间 一 空间组合形式 一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二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三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四 建筑围合而成的天井式空间 五 混合式空间 六 统一构图 分区组景的空间 第四节园林建筑空间 二 空间处理手法 一 空间的对比 二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三 空间序列 一 空间组合形式 一 空间组合形式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 立体空间以及二者相合的混合空间 容积空间的基本特征是围合 空间是静态的 向心的 内聚的 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比较突出 立体空间的基本特征是填充 空间层次丰富 有流动感 混合空间则兼有容积空间和立体空间二者的特征 一 空间组合形式 一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二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三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四 建筑围合而成的天井式空间 五 混合式空间 六 统一构图 分区组景的空间 一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于某些点景的亭 树之类 或用于建筑单体 点景即用建筑物来点缀风景 使自然风景更加生动别致 一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其特点是以自然景物来衬托建筑物 建筑物是空间的主体 故对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要求较高 建筑物布局可以是对称的 也可以是非对称的 二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而成的开放性空间 这种空间组合与前一种组合形式相比 视觉上空间的开放性是基本相同的 但一般规模较大 建筑组群与园林空间之间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 在古代多见于规模较大 采取分区组景的帝王苑囿和名胜风景区中 如扬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桥 平湖秋月 三潭印月等 它们的布局都是采用这种空间组合形式 扬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桥 三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这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普遍使用的一种空间组合形式 庭院可大可小 围合庭院的建筑物数量 面积 层数均可伸缩 在布局上可以是单一庭院 也可以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庭院相互衬托 穿插 渗透形成统一的空间 三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从景观方面说 庭院空间在视觉上具有内聚的倾向 一般情况不是为了突出某个建筑物 而是借助建筑物和山水花木的配合来突出整个庭院空间的艺术意境 有时庭院中的自然景物如山石 池沼 树丛 花卉等反而成为空间的主体和吸引人们的兴趣中心 通过观鱼 赏花 玩石等来激发游人的情趣 四 建筑围合而成的天井式空间 天井也是一种庭院空间 但它与前所述用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不同 一则空间体量较小 只宜采取小品性的绿化景观 二则在建筑整体空间布局中 多用以改善局部环境 作为点缀或装饰使用 用人工照明或玻璃天窗采光的室内景园也是带有这种性质的 天井 天井 四 建筑围台而成的天井式空间 内聚性更加强烈的小天井庭院空间中的景物 利用明亮的小天井与四周相对晦暗的空间所形成的光影对比 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小空间奇妙景效 如苏州留园中的古木交柯 解放后在新建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贵宾休息室 西苑茶社 友谊剧院贵宾休息室 白云宾馆小天井等 留园的古木交柯 五 混合式空间 由于功能或组景的需要 有时可把以上几种空间组合的形式结合使用 故称混合式空间组合 五 混合式空间 如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建筑群建在青莲岛上 主轴线上为一长方形庭院 东翼配置八角亭 四角亭和三开间东西向的硬山式小室各一座 三个单体建筑物彼此靠近形成一体 西翼紧接庭院为一小院 并于岛南端叠山 山顶建六角形翼亭一座使建筑群整体构图更为平衡完美 烟雨楼 六 统一构图 分区组景的空间 以上五种空间组合 一般属园林建筑规模较小的布局形式 对于规模较大的园林 则需从总体上根据功能 地形条件将统一的空间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或景点来处理 在构图布局上又使它们能互相因借 巧妙联系 有主从和重点 有节奏和韵律 以取得和谐统一 六 统一构图 分区组景的空间 古典皇家园林如圆明园 避暑山庄 北海和颐和园 私家古典庭园如苏州拙政园 留园 以及解放后新建的广州兰圃公园等 都是采用统一构图 分区组景布局的优秀例子 二 空间处理手法 一 空间的对比 二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三 空间序列 二 空间处理手法 一 空间的对比1体量对比2形状对比3明暗虚实对比4建筑与自然景物对比 二 空间处理手法 园林建筑空间塑造应美在意境 虚实相生 以人为本 时空结合 空间的大小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 二 空间处理手法 大尺度的空间气势磅礴 感染力强 常使人肃然起敬 有时大尺度空间也是权力和财富的一种表现及象征 二 空间处理手法 小尺度的空间较为亲切怡人 适合于人的交往 休憩 常使人感到舒适 自在 为了塑造不同性格的空间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二 空间处理手法 空间处理应从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两个方向考虑 单个空间的处理应注意空间的大小与尺度 封闭性 构成方式 构成要素的特征 形状 色彩 质感等 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后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 二 空间处理手法 多个空间的处理则应以空间的对比 渗透 序列等关系为主 后者是园林建筑空间处理的主要部分 一 空间的对比 为创造丰富变化的园景和给人以某种视觉上的感受 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组织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法 在不同的景区之间 两个相邻而内容又不尽相同的空间之间和一个建筑组群的主 次空间之间 都常形成空间上的对比 一 空间的对比 园林建筑空间的对比 主要包括 1体量对比2形状对比3明暗虚实对比4建筑与自然景物对比 1体量对比 1体量对比园林建筑空间体量对比 包括 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体量大小对比 由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之间的体量大小对比 1体量对比 通常是用小的体量来衬托 突出大的体量 使空间富于变化 有主有从 重点突出 许多传统名园如苏州的留园 沧浪亭 网师园等 其布局都是一个相对大得多的院落空间与园中其他小院落空间形成强烈对比 从而突出主体空间 1体量对比 巧妙地利用空间体量大小的对比作用还可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常用方法是 欲扬先抑 小中见大的大是相对的大 人们通过小空间再转入大空间 由于瞬时的大小强烈对比 会使这个本来不太大的空间显得特别开阔 2形状对比 园林建筑空间形状对比 一是单体建筑之间的形状对比 二是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的形状对比 空间形状的对比往往形成空间的开合变化 处理得当 常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戏剧性效果 3 明暗虚实对比 园林建筑与池水 山石构成的园林外部空间 园林建筑自身的空间 以及园林建筑之间的空间都存在着明与暗 虚与实的关系 有时在光线作用下 水面与建筑物比较 前者为明 后者为暗 但有时又恰好相反 在园林建筑空间处理时 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 以及建筑物与水面倒影的虚实关系来创造各种艺术意境 3 明暗虚实对比 空间的虚实关系 也可扩大理解为空间的围放关系 围即实 放即虚 空间处理时 尽量围得紧凑 放得透畅 强调围放对比 从而取得空间构图上的重点效果 形成某种兴趣中心 若在被强调突出的空间中 精心布置景点 则可使景物扣人心弦 4建筑与自然最物对比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 严整规则的建筑物与形态万千的自然景物之间包含着形态 色彩 质感种种对比因素 可以通过对比突出构图重点获得景效 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对比 也要有主有从 或以自然景物烘托突出建筑 或以建筑烘托突出自然景物 使两者结合成和谐的整体 4建筑与自然最物对比 风景区的亭榭空间环境 建筑是主体 四周自然景物是陪衬 亭 榭起点景作用 有些用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环境 池沼 山石 树丛 花木等自然景物是赏景的兴趣中心 建筑物反而成了烘托自然景物的屏壁或背景 二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园林建筑空间布局 为避免单调 并获得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空间的变化 除采用对比手法外 还经常会组织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1 对景 指在特定的视点 通过门 窗 洞口 从一空间眺望另一空间的特定景色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对景能否起到引人入胜的诱导作用与对景景物的选择和处理有密切关系 所组成的景色画面构图必须完整优美 视点 门 窗 洞口和景物之间为一固定的直线联系 形成的画面基本上是固定的 可以利用门窗洞口的形状和式样来加强画面的装饰性效果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门 窗 洞口的式样繁多 采用何种式样和大小尺寸应服从艺术意境的需要 切忌公式化随便套用 此外 不仅要注意 景框 的造型轮廓 还要注意尺度的大小 推敲它们与景色对象之间的距离和方位 使之在主要视点位置上能获得最理想的画面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2 流动景框 指人们在流动中通过连续变化的 景框 观景 从而获得多种变化着的画面 取得扩大空间的艺术效果 水上 坐在船舱内透过一固定花窗观赏流动着的景色得以获取多种画面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陆地上 由于建筑物不能流动 要达到这种观赏目的 只能在人流活动的路线上 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形状的门 窗 洞口去摄取 景框 外的各种不同画面 苏州狮子林复廊窗洞所构成的流动景框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3 利用空廊互相渗透 指人们利用空廊分隔空间 使两个相邻空间通过互相渗透把对方空间的景色吸收进来以丰富画面 增添空间层次 取得交错变化的效果 利用空廊互相渗透可丰富空间 能取得似分似合 若即若离的艺术情趣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廊不仅在功能上能够起交通联系的作用 也可作为分隔建筑空间的重要手段 但用廊子分隔空间形成渗透效果 要注意推敲观点的位置 透视的角度 以及廊子的尺度及其造型的处理 A点的透视效果B点的透视效果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4 利用曲折 错落变化增添空间层次 在园林建筑空间组合中采用高低起伏的折墙 曲桥 弯曲的池岸等手法来化大为小分隔空间 增添空间渗透与层次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同样 在整体空间布局上也常把各种建筑物和园林环境加以曲折错落布置 以求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变化 特别是一些由各种厅 堂 亭 廊 榭 楼 馆单体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处理上 如果缺少曲折错落则无论空间多大 都势必造成单调乏味的感觉 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错落处理可分远近 高低 前后 左右四类 可互相结合 视组景的需要而定 在处理曲折 错落变化时不可为曲折而曲折 为错落而错落 必须以在功能上合理 在视觉景观上能获得优美画面和高雅情趣为前题 为此 设计时需要认真仔细推敲曲折的方位角度和错落的距离 高度尺寸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室内外空间的划分 所谓室内空间一般指具有顶 墙 地面围护的房室内部空间而言 在它之外的称做室外空间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以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布局中 中心的露天庭院视作室外空间 而四周的厅廊亭榭视作室内空间 由建筑组群围合的整个园内空间视为 室内 空间 而把园外空间视为 室外 空间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扩大室内外空间的含义 目的在于说明所有的建筑空间都是采用一定手段围合起来的有限空间 室内室外是相对而言的 处理空间渗透的时候 可以把 室外 空间引入 室内 或者把 室内 空间扩大到 室外 但这里强调的是更大范围内的空间组合 侧重论述整体空间效果的处理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1 引景 采用门窗洞口等 景框 手段 把邻近空间的景色引入室内 所借的景是间接的 在处理整体空间时 还可采取把室外景物直接引入室内 或把室内景物延伸到室外 使园林与建筑更能交相穿插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2 借景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借景在园林建筑规划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 声 色 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 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 引入到本景空间中 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借景是为创造艺术意境服务的 对扩大空间 丰富景观效果和提高园林艺术质量的作用很大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借景 即把园内围合空间的建筑物 山石树丛等作为画面小的近景处理 而把园外景物作为远景处理 以组成统一的画面 通过借景所形成的画面 设计时要注意推敲近景的轮廓线和对远景的剪裁 才能获得丰富优美的画面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借景的内容 不外借形 借声 借色 借香几种A 借形组景 园林建筑中主要采用对景 框景 渗透等构图子法 把有一定景效价值的远 近建筑物 建筑小品 以至山 石 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B 借声组景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远借自然界的声音 为园林建筑空间增添情意借声组景如运用得当 对于创造别具匠心的艺术空间作用颇大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自然界声音多种多样 园林建筑所需要的是能激发感情 颐情养性的声音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 远借寺庙的暮鼓晨钟 近借溪谷泉声 林中鸟语 秋夜借雨打笆蕉 春日借柳岸莺鸣 凡此均可为园林建筑空间增添几分诗情画意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C 借色组景 指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纳入建筑空间中 使之成为园林建筑空间的一部分 为之增色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对月色 古人有许多优美的描写 认为皓月当空是赏景的最佳时刻 所以夜景中对月色的因借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视 杭州西湖的 三潭印月 平湖秋月 避暑山庄的 月色江声 梨花伴月 等 都以借月色组景而闻名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不同季节的转换 园林中各种树木花卉的色彩随之变化 嫩柳桃花是春天的象征 迎雪的红梅给寒冬带来春意 秋来枫林红叶满山 是北方园林入冬前赏景的良好时机 北京香山红叶 广州八景之一 萝岗香雪 都是借色成景的佳例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当然 月 云 树木 花卉既有色也有形 组景借色时应同时加以考虑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D 借香组景 指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幽香以增添游园的兴致 广州兰圃以兰著称 每当微风轻拂 兰香幽郁 为园景增添几分雅韵 古典园林池中常植荷 除取其形 色的欣赏价值外 尤贵在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 借景的方法 包括 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应时而借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A 远借 是把园外景物引入园内的空间渗透手法 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 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 无锡寄畅园借锡山 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 或筑高台或建高楼或在山顶设亭 以增强远借的效果 如苏州寒山寺登楼可远借狮子山 天平山及灵岩峰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B 邻借 是指对景 框景 利用空廊互相渗透和利用曲折 错落变化增添空间层次 亦称近借 如苏州沧浪亭 园内缺乏水面 而园外却有河滨 因此园林的布置在沿水面河滨处设假山驳岸 上建复廊及面水轩 无封闭围墙 透过复廊的漏窗 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 在不觉之间便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是一佳例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C 仰借 以借高处景物为主 如宝塔 高楼 山峰 大树 甚全白云飞鸟 明月繁星 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 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 均属仰借 仰借视觉较疲劳 观赏点一般宜有休息设施 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D 俯借 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 登西湖孤山观赏湖上游船及湖心亭 三潭印月 在广州镇海楼中看广州市景 均属俯借 俯借观赏点一般宜有安全设施 E 因时而借 因地而借 朝借旭日 晚借夕阳 春借桃柳 夏借塘荷 秋借丹枫 冬借飞雪 临山泉借流水 临山林借燕语莺歌 三 空间序列 1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特点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对称规则式 不对称自由式 三 空间序列 园林建筑创作 需从总体上推敲空间环境的程序组织 使之在功能和艺术上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次序地贯通 穿插 组合起来 就形成了空间的序列 三 空间序列 作为艺术创作要求 建筑空间序列组织与其他文学艺术构思中考虑主题思想和各种情节的安排有相似之处 主题思想是决定采取何种布局的前提和根据 各种情节的安排是保证和促使主题思想得以圆满体现的方法和手段 1 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特点 园林建筑空间是供人们自由活动的场所 具有三度空间 人们对建筑空间艺术意境的认识 往往需要通过一段时间从室内到室外 或从室外到室内做全面的体验才能获得某种感受 因此 建筑空间序列也可以说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产物 建筑空间环境优美 观赏路线组织恰当 是空间序列成功的重要因素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园林建筑空间序列通常分为规则对称和自由不对称两种空间组合形式 前者多用于功能和艺术思想意境要求庄重严肃的建筑和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 后者多用在功能和艺术思想意境要求轻松愉快的建筑组群空间布局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规则与自由 对称与不对称的应用在设计中不是绝对的 由于建筑功能和艺术意境的多样性 在实际工作中 以上两种建筑组群空间布局形式往往混合使用 或在整体上采取规则对称的形式 而在局部细节改用自由不对称的形式 或者与之相反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1 对称规则式 以一根主要的轴线贯穿其中 层层院落依次相套地向纵深发展 高潮出现 在轴部的后部 位于一系列空间的结束处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在高潮出现之后还有一些次要的空间延续下去 最后才有适当的结尾 我国古代的宫殿 庙宇 住宅一般都采取这种空间组合形式 建在园林中的这类性质的建筑物其空间序列大体仍是如此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如皇家园林中的宫廷区 私家园林中的住宅部分 风景名胜区中的寺庙等 典型的实例如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轴部分排云殿 佛香阁一组建筑群 从临湖的 云辉玉宇 牌楼起 经排云门 二宫门 排云殿 德辉殿至佛香阁 穿过层层院落 地平随山势逐层升高 至佛香阁大平台提高约40m 平台上建有八面三层四重檐 巍峨挺秀的高阁 成为这组建筑群空间序列的高潮 也成为全园山湖景区的构图中心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而其后部的 众香界 与 智慧海 则是高潮后的必要延续 佛香阁前部的一进进庭院以及中轴西侧的 宝云阁 清华轩 中轴东侧的 转轮藏 介寿堂 都是为了烘托 陪衬高潮的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这种空间序列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观赏路线一般在小轴穿过 因此看到的一进进庭院和一座座建筑物都是一点透视的对称效果 给人以庄重 肃穆的感受 还有乾隆花园也是此例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2 不对称自由式以布局上的曲折 迂回见长 其轴线的构成具有周而复始 循环不断的特点 在其空间的开合之中安排有若干重点的空间 而在若干重点中又适当突出某一重点作为全局的高潮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这种形式在我国园林建筑空间中大量存在 是最常见的一种空间组合形式 但它们的表现又是千变万化的 典型的实例如苏州的留园 其入口部分的空间序列 其轴线的曲折 围透的交织 空间的开合 明暗的变化 都运用得极为巧妙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它从园门入口到园林内的主要空间之间 由于建筑空间处理手法的恰当与高明 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使这条两侧有高墙夹峙 由门厅和甬道分段连续而成的长约50m的建筑空间 形成大小 曲直 虚实 明暗等不同空间效果的对比 使人通过 放一收一放 明一暗一明 正一折一变 的空间体验 到达 绿荫 敞轩后更感到山池立体空间的开阔 明暗 2园林建筑空间序列的基本类型 在这条幽深 狭长的空间中 不单调 不沉闷 不感到被人捉弄 而空间总是在引导着你 吸引着你 抱着逐步增强的期待心理 去迎接将会出现的高潮 显然 这种通过充分的思想酝酿和情绪准备所获得的景观效果 与没有这种酝酿和准备所获得的景观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三 空间序列 综上所述 为了增强表现力 园林建筑在组织空间序列时 应该综合运用空间的对比 空间的相互渗透等设计手法 并注意处理好序列中各个空间在前后关系上的连接与过渡 形成完整而连续的观赏过程 获得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 第五节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一 尺度 一 决定园林建筑尺度的主要依据 二 推敲园林建筑尺度应注意的问题 三 控制园林建筑室外空间尺度应遵循的视觉规律 四 灵活处理园林建筑尺度 第五节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二 比例 一 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二 对建筑比例规律的认识 三 园林建筑环境与比例的关系 一 尺度 一 尺度 一 决定园林建筑尺度的主要依据 二 推敲园林建筑尺度应注意的问题 三 控制园林建筑室外空间尺度应遵循的视觉规律 四 灵活处理园林建筑尺度 一 尺度 园林建筑中的尺度是指园林建筑空间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一种大小关系 它是园林建筑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尺度 园林建筑中的一些构件是人们经常接触或使用的 人们熟悉它们的尺寸大小 如窗台或栏杆一般高为90cm 台阶踏步高一般为15cm等等 这些构件不会因建筑体量大小而发生大的变化 它们就像悬挂在建筑物上的尺子一样 人们习惯通过它们来衡量建筑物的大小 一 决定园林建筑尺度的主要依据 园林建筑所处的环境 审美特点及其功能是决定建筑尺度的依据 正确的尺度应该与环境相协调 并与功能 审美的要求相一致 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 游乐 赏景的场所 空间环境的各项组景内容 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