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原理与方法.doc_第1页
刮痧的原理与方法.doc_第2页
刮痧的原理与方法.doc_第3页
刮痧的原理与方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刮痧的原理與方法學習目標:1、掌握刮痧的概念和刮痧方法;2、掌握刮痧的適應症、禁忌症3、掌握刮痧的操作及注意事項;4、瞭解刮痧的工具及作用原理。1、 何謂刮痧術?刮痧術是中醫治療學組成部分之一,它是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用手指,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或腧穴反復進行刮、擠、揪、捏等物理刺激,使皮膚發紅、充血、淤血或點狀出血的一種治療方法。二、刮痧器具與介質1)特製刮痧板: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且不導電、不傳熱的水牛角,製成具有不同彎度、不同角度、不同長短邊緣及不同厚薄的幾何形狀。2)湯匙:邊緣光滑的瓷、金屬或塑膠湯匙。3)紐扣:邊緣光滑的,較大的有機玻璃紐扣。4)瓷碗、瓷酒杯:選取邊緣較厚且光滑無破損的瓷碗或瓷杯。三、刮痧介質1)水、酒劑:通常用冷開水、溫開水或白酒。2)油劑:常用芝麻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 (無毒性的)。3)刮痧活血劑:採用中藥提煉濃縮調配而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加快細胞新陳代謝,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力。五、刮痧方法:1、刮痧:使用刮痧器具沾上介質,刮一定部位,使皮膚局部充血發紅,甚至呈現暗紫點。2、撮痧法:用手指抓、扯、揪、夾、擠、拍等。3、挑痧、放痧:施術者用某種方法使皮膚充血呈紫紅斑點時,在斑點上用針挑痧點出血。六、刮痧療法適應症:1、疼痛性疾病如頸椎病、頭痛、腰肌勞損、肩周炎等;2、感冒發熱、中暑;3、亞健康狀態,防病保健及輕度臟腑功能失調。七、禁忌症:1、經期、孕婦的腹部、腰骶部;有出血傾向疾病禁刮。2、皮膚高度過敏,或皮膚傷口處,或外傷骨折處禁刮。3、五官處、前後二陰、肚臍(神闕穴處禁刮。4、醉酒、過饑、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極度虛弱、消瘦者禁刮,以免出現暈刮現象。5、大血管顯現處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開血管用點按輕手法刮拭。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浮腫的客人,刮試方向應從下向上刮拭,用輕手法。八、操作方法1、詢問病情-確定是否屬於刮痧適應證,有無禁忌情況;-確定刮拭的部位(經絡與腧穴);-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的長幼、形體的胖瘦、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虛實,病變部位的表裏深淺和所取經絡腧穴所在的具體部位,選用補刮、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補法:作用淺、速度慢的輕刺激,對皮膚細胞、肌肉有興奮作用;瀉法:作用深、速度快的重刺激,對皮膚細胞、肌肉有抑制作用;平補平瀉法:介於二者之間。刮痧治療的原則:1、陽:病在表、腑、屬實證、熱證;陰:病在裏、髒、屬虛證、寒證。表:病在經脈、皮肉淺刮裏:病在臟腑、筋骨深刮寒證、虛證:補法或平補平瀉法熱證、實證:瀉法2、 選擇舒適的體位,暴露並清潔刮痧的皮膚,塗介質;亦可隔衣或紗布刮痧,起保健作用; 3、刮板與皮膚保持45度左右,利用腕力和臂力,用力均勻適中,由輕漸重,順一個方向進行刮拭,刮痧部位應儘量拉長,刮完一個部位再刮另一處。4、刮拭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面部、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痧順序:按頭部、頸部、背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內側、外側)、下肢(內側、外側)的順序進行刮拭。5、以出痧或能耐受為度,每個部位(經絡腧穴)刮痧時間適合35分鐘,每次刮痧2025分鐘,如用補法時間可稍延長。6、刮痧後一般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痧斑36天會逐漸消失。-用乾淨手紙或毛巾將刮拭部位介質拭幹,輕輕揉按片刻;-刮痧出痧後最好讓客人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休息1520分鐘即可離開。7、療程:一般57天一次,710次一個療程。九、注意事項:1、對於不出痧或出較少的客人,未必強求出痧。2、刮痧出痧後12小時內忌洗涼水澡。3、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冬季或天氣寒冷時刮痧時間宜稍長,夏季或天氣熱時則刮痧時間宜縮短。4、體弱、特別緊張怕痛的客人宜用補法刮拭。若有暈刮者,應停止刮痧,讓其平臥,休息片刻。若不緩解可指按百會、內關、湧泉等腧穴。5、體質好或疼痛性疾病客人,刮痧宜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刮試。病情輕、病灶淺、但體質較差的客人,宜用補法。6、每次治療時刮拭時間不可過長,嚴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療一種病症的原則。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治療,以保護正氣。十、面部刮痧美療面部刮痧應用在面部按摩之後,將精華素均勻塗於面部,用兩塊牛角刮痧板進行操作。操作時間20分鐘,每動作重複58次,穴位處點按滲透6秒。功效:1、 消炎鎮靜,舒緩活血,改善晦暗、黑黃肌膚,排除面部毒素,淡化斑點、色素印。2、 增強皮膚免疫力,改善面部皮膚鬆弛、下垂、撫平面部皺紋。3、 消除疲勞,緩解壓力。操作步驟:1、 顏面下巴正中 下關穴2、 承漿穴 下關穴3、 地倉穴 下關穴4、 人中穴 聽宮、聽會5、 迎香穴 聽宮、聽會6、 點按迎香,提升嘴角(交替)7、 刮鼻頭8、 鼻通穴 太陽穴9、 鼻尖 印堂10、晴明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