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oc_第1页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oc_第2页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oc_第3页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oc_第4页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 言旅游业作为人们公认的充满生机的朝阳产业,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我国的国内旅游需求也有很大的提高。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弗朗吉亚利曾大胆预言,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届时将有1.37亿人前去参观、访问和旅游。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方,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大力发展内蒙古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成为21世纪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统一目标,而如何发展内蒙古经济则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发展旅游业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十分有利,它能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缓解我区就业压力;它能增加我区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它能扩大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合理的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总之,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必将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几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及对策。第一章 内蒙地区旅游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治区,现辖8盟、4地级市、15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总面积110多万平方千米,从东北向西南伸展,人口2178万,有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民族,其省会是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民族多样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1.1 草原资源 内蒙古最吸引人的还属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等。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内蒙古自治区处于著名的蒙古高原东南部,大多数地方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从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内蒙古草原景观是由温带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群聚性的草原啮齿类、有蹄类动物为主,以及坦荡的高原共同构成的地理景观。内蒙古草原东起松辽平原西部,沿大兴安岭西麓,经由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在我国畜牧业地理区分上,把内蒙古的各个草原总称为“内蒙古草原”,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近2/3,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多,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的差异,内蒙古的天然草场从东向西,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各异,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并形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景观区。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尤其在夏季以其凉爽的气候、绿草如茵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人。 1.1.1 内蒙古草原类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内蒙古草原包括以下4种类型:(1)草甸草原景观:在半湿润气候控制下,以黑钙土草甸草原为基质,有岛状森林斑块出现的景观,占据森林和草原之间的生态交错地带,分布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就属于这种类型。建群种为中旱生和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植物有贝加尔针茅、羊草和叶菊等,被称为“高草草原”,生产力较高,是优质草场。(2)典型草原景观:在半干旱气候控制下,以栗钙土干草原为基质的景观,占据草原景观带的中心位置,在内蒙古高原本部广泛分布。建群种为密丛禾草植物,以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和冰草等优势植物群落。(3)荒漠草原景观:荒漠草原景观在干旱气候控制下,以棕钙土荒漠草原为基质,并往往与荒漠群落斑块相结合的景观,占据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居间位置,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4)沙地草原景观:在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基质的沙生草原,往往是与疏林、灌丛斑块相结合的景观,植被覆盖率低,主要分布在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为超地带性景观。1.1.2 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麓的高原上,总面积约为8.3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类型,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贝尔草原以明镜般的湖泊、银光闪闪的河流、气势磅礴的山岭、绿草如茵的原野为其特色。 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带弓箭的卫队”,源自成吉思汗长弟哈布图萨尔率领的带弓箭的近卫军。科尔沁草原主要包括大兴安岭东南部浅山丘陵、松嫩平原、西辽河平原等地区,草场面积约635.5万公顷,其中林间草场面积约368.4万公顷,大部分为草甸草原,部分为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分布在东至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南至阴山山地北麓、西至集宁二连浩特铁路、北达中蒙边境的广大区域内,总面积1900多万公顷,是内蒙古重要的传统天然草原,世界著名的天然草原之一。 乌兰察布草原东起集宁二连浩特铁路,北至中蒙边境,西止巴彦淖尔高原东侧,南接阴山山地北麓,总面积近700万公顷,以荒漠草原为主,南部大都辟为旱作农田。 鄂尔多斯草原位于阴山山地以南,三面为黄河所环抱,仅在东南部以古长城为界与陕北高原相接,总面积700多万公顷。1.1.3 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特点(1)草地面积大、分布广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是我国拥有草原面积最多的省份,草原不仅面积大,分布也极广,各个盟市都有草原分布。(2)地带性差异显著从内蒙古的植被地带性看,随着降水量的递减,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天然草场的草群结构和草种组成也由东向西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3)草原类型的多样性全区草原类型共分十大类,五十多个组,一百七十多个型。多类型的草原蕴含着丰富的牧草资源,主要表现在饲用牧草种类多,据统计全区饲用牧草约有九百种以上,占全区植物总数的40%,其中重要的优良牧草约200多种。(4)草原景观的时间变化性全区天然草原景观不仅表现出在地带上的差异很大,而且同一草原带,甚至同一个草原类型其景观在各年度、每年不同的季节都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年份,草原景观较好,一年之中夏季景观最美。1.1.4 内蒙古草原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第一,视野的开阔性草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温带草原的草群低矮,一般都在1米以下,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在蓝天映衬下,牛羊如云,蒙古包点点,河曲弯弯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这种美景的真实写照,该诗句把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游人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第二,夏季气候的舒适性在夏季,我国南方烈日炎炎,而内蒙古草原的平均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足20,而且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多是温和舒适的天气,晴空万里,具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是旅游的最佳季节。第三,生物的多样性草原植物是由多种植物构成,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20-30种以上,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15-20种植物,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12种左右,它们形态各异、特性不同,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界。尤其是草原的花,更是品种多样,绚丽多彩,而且花期长,如又黄又大的金莲花,淡紫色的马蔺,白色的唐松草和金黄色的野罂粟等。草原上的动物丰富,且容易被观察到,如温带草原上的野驴、黄羊、野骆驼等。第四,文化的丰富性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动态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崇尚力量,在服饰、饮食、住宿、行走等方面均有其自己的特色。如蒙古族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土地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住的是蒙古包,就地取材易拆易装、制作与移动都方便;穿的是蒙古袍,肥大而不开衩,袖长领高,束以腰带后可以抵御高寒而多风的气候,还有蒙古族的奶茶、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1.2 森林资源 内蒙古是我国的多林省、区之一,由于内蒙古东、西横跨2400公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因此森林资源也呈现从东向西渐少的分布趋势。森林景观是由乔木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和栖息期间的动物类群共同组成的环境景观类型。在内蒙古,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中国最大的“绿色宝库”大兴安岭林区内,其余地区比重较小。森林资源中天然次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大小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地,人工林基本上分布在平原、低山区或居民点附近。全区森林面积为1680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4。根据占优势的植物的差异可分为针叶林、落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景观特点。针叶林景观是以松柏类针叶树种占优势的生物景观。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燕山山地、阴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阔叶林景观是以落叶阔叶林树种占优势的生物景观,在内蒙古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麓及宽阔河谷地带,常见树种多属于栎、桦、杨、柳、榆、椴等冬季落叶的植物,代表类型也相应地为白桦林景观、山杨林景观、蒙古栎林景观、白榆林景观等。河岸林景观主要指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坦宽阔地带,由天然森林群落所形成的森林景观,以大兴安岭林区的河岸林和阿拉善盟额济纳河流域最为著名。1.3 河湖资源 内蒙古河湖众多,各种水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左右,是水域面积比较广阔的地区,与素称水乡泽国的湖北省的水域面积相近,各种水域与逶迤茫茫的林海、广阔无垠的草原、群峰叠翠的山峦、田陌纵横的平原等自然景色相互结合和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北国水域风光,再伴随有矿泉疗养、水利枢纽和桥梁等设施和工程,景观别具特色。1.1.3 河流资源 内蒙古共有干、支流1000多条,分外流和内流两大水系。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是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外流水系主要由黄河、永定河、滦河、西辽河、嫩江与额尔古纳河等6个水系组成;内流水系分布较零散,主要河流有乌拉盖河、昌都河、锡林郭勒河、塔布河、艾不盖河、额济纳河等。大部分河流流向为西北东南向。主要河流皆发源于大兴安岭和阴山山地两侧。在内蒙古的河流景观中有许多可供游客游览观赏的河段,或层峦叠嶂、谷形奇特,或林木葱郁、急流飞瀑,或潺潺流水、碧波荡漾,景色秀美、千姿百态;且多与人文旅游设施组合在一起,可游览观赏、垂钓、游泳、宴饮、漂流,开展多项旅游活动。 1.3.2 湖泊资源 内蒙古湖泊星罗棋布,计有大小湖1000余个,是我国内陆湖泊聚集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的湖泊依据成因可分为风蚀湖、阻塞河成湖,以风蚀湖为主;根据水质类型可分为咸水湖、微咸湖和淡水湖,以咸水湖为主。咸水湖又分为盐湖、碱湖、硼砂湖等。许多湖泊及周围繁茂的草丛芦苇,栖息着各种禽鸟。仙鹤亭亭玉立于水中,水鸟欢闹嬉戏于水面,候鸟和其它禽类盘旋于湖面上空,浩荡的芦苇随风摇曳,构成了草原上独有的水乡泽国风光,成为泛舟、垂钓、游泳、狩猎等旅游活动的理想场所。在盛产盐、碱、芒硝等矿产的湖泊周围,晶莹如玉的盐或洁白如雪的碱堆积成山,构成内蒙古湖泊的又一壮美景观。第二章 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2.1 发展状况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绩,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满洲里、赤峰等城市为中心的热点旅游地区,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扩大开放实施沿边开放战略指引下,伴随着区内外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取得了明显成就。在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旅游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1999 年至2003 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35. 92 %的速度递增,快于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13. 2 %的增长速度,旅游业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9 年的5. 1 %增长到2003 年的13 % ,提高了7.9个百分点。在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旅游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99 年自治区直接从业人员为3. 5 万人,到2003 年达到6.7 万人,增长3.2 万人,增长91.4%。2003年,全区旅游就业总人数达到40 多万人,占全区就业总人数的3.5 %。2005 年,内蒙古共接待旅游者2161. 76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8. 09 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实现营业税收入11 亿元。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它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而且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美化区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区域合作、推进社会进步。相对来说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易于启动、门槛低、关联性强等优点。2.2 发展的特点2.2.1 旅游收入逐渐增加单个旅游景区的平均资产总额为3300万元,2004年比2000年增长了80%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额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比2000年增长了60%以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 2.2.2 旅游景区数量增加快2000年以来,旅游人数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2000年全区有旅游景区100多家,A级景区只有4家,现在旅游景区已发展到300多家,A级景区72家。还有20多家申报A级景区待批。总体看,旅游景区的市场供给总量在5年内增长了2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2.2.3 旅游景区质量有所提升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产品为主的景区,品牌形象突出,4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初步成型。如以草原、沙漠和民族文化类旅游景区(点)为主体的成吉思汗陵园、响沙湾、月亮湖、贺兰山广宗寺、阿尔山温泉、阿斯哈图石林、大青沟等一批王牌重点旅游景区(点)已具有相当的接待规模、市场知名度和较强的号召力。2000年以来,以上各景区平均投入资金一亿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上述景区平均拥有床位700张、标准接待间60间以上。这些都对旅游景区质量的提升发挥了良好作用。 2.2.4 打造名族的核心竞争力兴安盟通过修建阿尔山温泉博物馆在一平方公里建筑内把48眼温度各异、质量不同的泉水分池展现、各具功能,使该博物馆成为国内一大奇迹。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和月亮湖旅游区侧重英雄文化、民族文化、沙漠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挖掘内涵、形成氛周、提高档次,突出体验,或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馆,或推出场面宏大、形式经典、特色鲜明的“圣地古韵”的歌舞表演,或组织沙漠腹地汽车沙海冲浪探险游,或举办国内知名摄影家的大漠专题艺术摄影展,令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吸引力大大增强。不少旅游景区还对服务设施、服务体系进行了创新、改造,力求综合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如国际那达慕草原旅游节的发祥地呼和诺尔、格根搭拉等旅游区都积极推动接待设施向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迈进。在创新经营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有的文艺演出增加了英语报幕,还举办国际夏令营,创办大型节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5 出现旅游投资多元化的趋势2000年以来,我区旅游景区依托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边境、大冰雪等优势资源,从常规的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延伸,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大青沟的沙漠生态旅游、阿尔山的冰雪旅游和温泉旅游等项目都成了国内旅游景区的新亮点。此外,蒙古汗城旅游区与日本联合开辟草原橄榄球比赛场,维信、大伟等企业创办大型高尔夫球场、滑雪场,二连浩特、阿拉善盟的国际汽车拉力赛等特种旅游产品,都以跨国合作的形式丰富了我区的旅游内容,提高了国际知度。2.3 发展优势2.3.1 政策优势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达成的共识,1992年2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提出充分发挥内蒙古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8年旅游业已被列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而且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在众多的会议上都强调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同时聘请许多专家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战略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旅游管理条例及旅游资源保护等政策,并建议出台旅游法。1999年6月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事业管理局与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1999-2015),已明确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同年,自治区人大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使旅游业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2.3.2 市场优势内蒙古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渐壮大并走向成熟,管理日趋完善,客源市场在不断拓宽,综合接待能力在不断提高。2003年全区接待海外旅游者41.363万人次,旅游业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约1294万人次,全区旅游业的总收入达94.7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53%,成为全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从长远来,内蒙古自治区客源市场潜力巨大,一是国际客源已形成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较稳定的市场,由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渊源,这些国家的游客对内蒙古草原及草原文化十分青睐;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港、澳、台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和地区,游客对北方、对辽阔、浩瀚和雄浑的大自然,有特殊的需求。随着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航,客源会成倍增长;同时,我国最大的国际口岸和客源集散地-北京,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只有45分钟航程,这是吸引和分散客源的最佳条件。二是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内蒙古旅游产品的特色,符合内地省区的游客追求纯朴、自然的需求,因而对国内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市场总体是: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和重点,以入境旅游作为补充。第三章内蒙古地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3.1 政府观念不到位以旅游开发规划专家郭来喜教授为代表的不少业内人士都指出,西部旅游业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而内蒙地区就个明显的例子。虽然区内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只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做一项经济产业去培育,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因此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 旅游意识不强的另一个表征就是对区内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就目前而论,内蒙旅游资源开发量还不到其潜力的三分之一。旅游投入低,缺乏有计划、系统的建设。很多景区开发仅仅是设门售票,没有全面系统的景区旅游内容介绍,景区内部也缺少相应的景点标识,只能进行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这种状况实际上是对旅游资源的浪费。此外,从业人员主动发现市场、开发市场的观念淡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很强。3.2 旅游景区(点) 空间分布较散,旅游淡旺季明显内蒙古地域广阔,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致使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的景区(点) 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集聚程度较低。从旅游消费角度考虑,旅游者花费在旅游路途上的时间较长,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均相对较高,不利于组合旅游线路。旅游淡旺季突出。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与之对应,大部分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适宜夏季购买和消费,而其他季节的适宜性旅游产品严重不足。这也造成旺季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 等接待设施紧张,影响了服务质量。3.3 宣传力度不够内蒙古很多旅游资源是非常有特色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小,旅游价值未得到真正体现。例如,位于内蒙古科左后旗的大青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沟内气候宜人,沟底溪水常年不息,植物700 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8 种之多。但是宣传力度有限,只有本地及周边地区知名,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该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少,开发力度不够。许多旅游产品照搬外地,甚至直接从外地引进,缺乏个性。旅游产品应能代表本地特色,一经提起就应想到是内蒙古的旅游产品,如蒙古族的工艺品、头饰、服装、麦饭石等。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实现满足游客游览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其购物、珍藏等其他需求。3.4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差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没有了旅游资源就犹如无本之木。内蒙古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森林、草场遭人破坏,历史古迹保护不力,环境污染等问题。旅游资源开发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有些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一经破坏是无法再生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到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5 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区内整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尤其是由于各盟市间的经济实力不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同。投资差距导致了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旅游目的地应能向游客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旅游线路中的各种吸引物,沿线提供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种设施和服务等等。但由于开发程度低以及资金的匮乏,区内的基础设施和住宿亟待设施的落后,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宾馆、饭店等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削弱了接待能力。而且软件建设跟进也比较慢,配套性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3.6 对外开放程度低,资源利用不充分迄今为止,由于各种原因,内蒙地区对外开放面还很窄,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这与内蒙地区低于广阔和发展需求形成巨大的落差。例如外国旅游者到非开放的地方履行,需要公安外管办外国人旅行证、军区的批准函等,手续繁杂。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单一,文化旅游资源利用薄弱,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含量不高,流于文化形式而缺少内容,使得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开发的文化特色不鲜明,内蒙古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供给内容主要以文化和自然观光为主,参与性、休闲娱乐性产品开发不够,民俗风情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蒙古族有许多独特文化习俗,如内蒙古传统的宫廷文化,敖包祭祀文化及萨满仪式,这些文化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第四章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建议4.1 积极开发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目前,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旅游者和旅游中间商的争夺成为竞争的主要目标。按照旅游者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会成为好的旅游项目。旅游项目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游览、欣赏和体验不常见或不曾见的事件。例如,久居城市的人们愿意远离城市,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而常住乡村的人们则愿意进城去感受大度假的五彩缤纷。内蒙古自治区没有全国知名的大型城市,却有闻名海内外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这正是我区的旅游优势所在。茫茫草原、皑皑白雪、大漠风情、天然湖泊及各少数民族的风俗表演,这些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我区虽具有以上旅游资源, 但开发规模不够, 质量不佳。旅游产业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二是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组合。因此, 我区应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并提高现有质量,尽可能围绕各旅游景点多开发出一些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改善现有项目的单调情况,同时设计和组合出全新、便捷的旅游线路。4.2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突出“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主题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成分发挥内蒙古旅游业的前提。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资源无论是与邻近省区还是全国比,特色鲜明的草原风光,蒙古民族风情,都居于垄断地位,而且,通过对十几年来内蒙古旅游的国内外旅游者需求分析可知,观赏神奇辽阔的草原风光,亲眼目睹和体验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是旅游者来内蒙古旅游的主要目的。内蒙古要参与旅游市场竞争,就必须突出“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主题,开发唯我独有的旅游精品。内蒙古不仅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而且历史也很悠久,尤其是曾经的元代帝国,让蒙古族的名声传及海外,蒙古族的领袖成吉思汗则成为了名垂千史的历史人物,人们对成吉思汗的崇敬,成吉思汗陵的神秘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现在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已经成为国家级旅游区,但笔者认为应对成吉思汗陵再增加些文化内涵,突出成吉思汗陵神秘的特点。由于内蒙古畜牧经济的特点,内蒙古保留着大面积的森林、草原、沙漠和山地,受现代工业污染程度较低,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蕴藏着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游牧文化生态,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正适应了当今回归自然的旅游消费时尚,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所以在内蒙古应提倡天堂草原,心灵之旅等旅游理念,同时应保护草原环境,让生态草原名副其实,使得“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主题鲜明。4.3 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导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旅游需求是对旅游过程中行、游、住、食、购、娱等多方面服务的整体性需求。因此, 旅游服务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需求。我区应加快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促使旅游者在住、食、娱三方面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带动整个旅游收入的增长。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也决定了是促进还是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4.4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使集审美、休闲、娱乐、消遣和观赏等为一体的资源空间环境。而旅游资源又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尤其是自然成因的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如果不加以限制,让旅游活动任意发展和扩张,旅游的发展就可能会在空间和数量上超出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允许的可持续极限。旅游活动规模和旅游者的数量超过了这个极限后,就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各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旅游承载力成为衡量旅游目的地开发和规划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旅游承载力的定义,简单归纳为:在对旅游目的地不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害、在不使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下降至不能接受的程度的前提下,某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规模。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并且,对旅游景点实行分片管理,即时做好景点的清理工作。4.5 实施区域联合、内外联动的战略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部分省区间存在着资源互补,这样可以在建立区内旅游网络的同时,与省外搞联线合作,以提高产品组合度、丰富度,增强招徕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收益共享。一方面,区内旅游中心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要把线路延伸到周边城市和地区,连点成线,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自治区的旅游景区要与周边省市旅游景区联合起来,成立更大的旅游圈,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生。具体可构建东北协作板块、京津协作板块、晋陕蒙板块和西北协作板块。4.6 规范市场,提高服务质量4.6.1 政府主导和集团化运作相结合 旅游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一个社会大环境来支撑,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力度,要动员、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扶持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一是要认识到位,把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抓,旗帜鲜明的支持旅游业发展,扎实有力地培育这个新增长点;二是要工作到位,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思路正确,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刀刃上,取得最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四是扶持要有力,在政策、人力等方面,都要给予倾斜,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4.6.2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制定相应的旅游行业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旅游执法检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全面推行国家旅游标准化管理,加快旅游星级饭店和旅游景点质量等级的评定,严格进行旅游定点管理。再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旅游企业,坚决杜绝一切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后要全面开展创优工作,树立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的典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推进内蒙古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结 论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世界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度假、旅行、休闲及体验异地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旅游业都在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和旅游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对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内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