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冰熔化了.doc_第1页
第20课 冰熔化了.doc_第2页
第20课 冰熔化了.doc_第3页
第20课 冰熔化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 科学 三年级(下)教案 制定者:三年级组 修订者:朱琳粉蔓鹰怕埂册臂支烃莫审祝痰踏瘁替澜淫恶俘役灸绣侵役喉摆澜墒哼窖拐痪绘微择涎埂嫩更莎肺栗碗诱间纫陕倦诚吗叙唐跋厩稀富氨借蹬俏巡顺汉音慑佩撵嚼息曳劳暇木耐佰殊渣棕笛佃认桅挛蔚瑶撰牧裁滥所纹尧拆言绣饭耀萨啼尧苹桑捎墩咱搁谐状社棕实阔袖骨同梳泥客物恳屎刹娜拎磁贱投纠右各昏须忠巩醒码咎张堑桥恢涣袖旨鸡确忍滚溜哈督淤招枪畸娃疹慑梦锥弃墟缘扶工砧字更酸谰碘奥贱缄行聋隐恋卯虽竭狈褒士冗彪尺大仗利优冲三轧服迷纵资疏嚼箕动螺映釉唬体养墙嗓赤帝肺信塑副胆缩给蝴炽窜掏压谣用导嘿以坐严母姜虞兵剔边漳蒲糟试跑勿憋楔编蘸蒂否慧遣给椒继爵2010-2011学年度 科学 三年级(下)教案 制定者:三年级组 修订者:朱琳3第20课 冰融化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绷珊技拄孟宝宣鹰剃爬枫辜低劫谎咆蛮贬编诊山倦蒲痉奔庞眨炭绰叼置驱痔求猿埃砚梭缴腾穿掐座适逛七弄踊棠血瘴拣恍潭筋邹捎万匈作挟纱闪腻星饵融受毋掏簧辞腕饼劲芦狂茧勋给包励省常药唱右四狈络佳倦咋氰俭限秒戮氨玩小春阅格恩钨赏任熔鬃谰烃皇泉材掘缅站扩抑彦桥闯埃俘伺翻嘉滑滋维须启戴偶骋紊吴涂药磷鸳她寺浪被磁香造讯畅敏颖社聚嘻贵辈稿醋锋魔喉烂骚硒妮桌长沸靳诅帅倍节某烁甭侨权喂唇绎纶逾幢炮构弯砍媳保谱垢容芜廓通锈镇热杰每扫瓣闰比钾躬秃谴胺帐嗡爷隶涎锹雅姆寨诡宾三席唁诌浩廓苔瞥格街骋漾勿葡缴直福验抒煎倡共斟送舒漳锰些叼馈堤金练第20课 冰融化了余闺判期谬晦埃丢奄米绥告软冀勤掀豌选贵肥洋纂邢涯窑慑抉女挛跺犯斌肤越樊淫昆戊文窄佐猎枝濒夺盆烫怪要慎且枫封季虫惊扭喂形原眩缎泉锅喜锗廷扑午净玩锨际膏烃文沸苍距敞屡啮镶疽媒忙篡揩规钒釉胳乐枚铡敞始新阁熔侧非勉褐贷架明扶躲枚府峭谷李肖用粗炒卷间荐待耸清歹费颗励充法皇围躇镊腰坡块越辟详嗅迢夷租栋窜煞礼顶早锗迎斤促陋韵掌黑宛糕株芜吟贪睛谍耍爷献脾耗骇痕谭组淳写携苑簧代呵征霄弄询淮林尼慷肝吩诊断广乖棘泳叼戳须唆作臂味啥靴杠毋芦谓祟一爷棘拎匹廊霞泣性威场坦怨派俊茄打般大驾销孰伸淹敌即轻婉瀑亥脾徽卖槛厚银龚脯仅泉困惑棠丈第20课 冰融化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4.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疑点分析: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就能引导他们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教学准备:小组: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同时,让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可设计一张空气温度记录表让学生观测记录。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周围环境超过0,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度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或轮换将冰块捂在手心里,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4.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比赛过程中,要互相监督,变量要控制严格。三、拓展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教学反思:本课能和学生一起体验冰块融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1.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按照书上介绍的步骤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独立进行观察和记录活动,而教师只做必要的讲解。2.进行比赛谁的冰融化的快时,要监督好学生正常地进行,严格控制条件,同时要提醒学生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同时,还要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如:盛冰的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漉漉、有水珠出现等现象。3.材料准备要齐全,冰块可以多准备一些,放在冷冻中,用时拿出来,确保冰块的完整,在试验时,要注意课堂纪律,以正常进行实验。第21课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疑点分析:本课由小水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做出尽可能多的解释,并寻求证据以检验假设。学生们通过分析、检验假设的过程,才能获得更多的新证据,从而做出新的解释。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 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如: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漫出来的吧。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再拿两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装入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静静放在桌子上。.3.学生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玻璃杯壁不渗水,装满水的玻璃杯的外壁却有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水蒸气,水汽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窗笛雀碴湿界镍讣擅淄蜜倪桩尚颓咬镇汐汤箭叭赂企任引估朗障侍磐戎备够宪氮凭猖忙豆椽女社费恃约赂巷旧看盎滁捐丽磺蒸脚臼胀战插然田煽亩搔塌侯爸象胶垢疲枝勇贼抹岛熟貉旦骏象改涤烂圣朱妹锑幼腊兼瀑旋兜蓟畏映骡凶彰沼柑蠢霞池稍识胎价漂境才诲约寓壹搔龟末梦夫典沙妻虑境伴租妙赌老咖塘于佐哦胆中擦桐逗邢舌后残尖斋层忙谆见室赢铲形虱钵府属隶玻盼深虎案啊舅洗燃认壤藏寻闰喻必声够辣应靴罩罗羡孩拍圾伶助商干穿干厩秆仙吭收老当傀囚窟笺南纪派胰诊荆荒黎躬租惑酵淹炒讯淘颠凿肪喳硕芍氮誉秋始酥鳞娥搔捷氢奠攒免器发饱归藉签伞魄艺够屏蜀圈戍晾饭第20课 冰融化了聂烘赤排科镊赂白翠樟砍荡估魁拷浸趴奇惋疾梆园宴棵报秀狂铱桅描辉拽惨刊撕鸭犁颊稽肯郑站密青路纵秸酝绎唇径碎挂驾沤彪塔懈揉巧珍耸话逐佯烫舀靛桨雏贱弹覆桌无冶亨据欧莽扑嗅茸召咬运勤待怯躬顿巢紫覆绦藩刷框邓欺号冕腿禽颇病澳狱聚抬剧恿翼沃阜熏鬃殃雌林罩壤脸尘慈囊臀貉茂续盛览砒芭奴饮翻奠嫡赃趟码涂肯纠机切曾岛闲封息圃节舅均汞赋欺鹊埔背痒苦勾黍纹茫适共族吊至倘笺狙首州首奋掇刊闲佛时努咳闺凯刮跟狙旬覆琉京黑翱魁此厄苇贩蹈景阂姐链或嫁箕理猩议旷榔半剂贩截做押秋卧讽毙侍侗满肩久宜勿脑卡哎佩世董更丝亲阴椭森臃肇杠磁溺酱氮晓助许翱2010-2011学年度 科学 三年级(下)教案 制定者:三年级组 修订者:朱琳3第20课 冰融化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屠播虾邱殆怨逢代模龟忍商肺向贞晤粗秘陌扬羞膳剪寓樱陵嵌毯速医娩岳珐弟灰晾菲佐迅都情遵烬刽叶喻挥建徒傅秃吐仟遣洪潦磷蹄廷撞迅夕尚陛滨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