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doc_第1页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doc_第2页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doc_第3页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对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古代诗歌的确意境优美内容丰富,恨则是因为教师如何教授这块内容,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鉴赏方法,这方面效果似乎慢些。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传统的语文教学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而诗歌,尤其是古诗,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考试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古代诗歌鉴赏呢?从大的方面讲弄清楚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是鉴赏的两大要点。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今天本人结合平时教学实例,借鉴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见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从以下五个方面不成熟地浅谈一番:1、 读品原作之妙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与环节,尤其是古代诗歌更要反复读,读反复。只有让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体会到作者创作的美妙源头。另外一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千真万确的。全班齐读,个体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总之,各种读的花样都显现出来,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自然发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理解力也在读的过程中增强了。2、 泡让花瓣还原 这个环节就是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段“工序”。比如我们在鉴赏崔颢的一首长干曲时,当读完全诗:“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一幅画面就会跃然于纸上: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这时,一个活泼而又热情的女性形象也会浮上脑海,那后两句,既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也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冒犯;亵渎),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不期而遇),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通过“泡”,诗的原态得到了显现。3、 找寻言外之意 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了直说。因为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孕含的情思,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诗是高级的艺术,诗需要咀嚼再三,寻求真味。4、 进奏共鸣之音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惘、失落的情怀的寄托。5、 猜扬深思之帆 读一首诗,想要达到正确的欣赏,就要开动脑筋“猜”。经过思索,发现诗人一颗纯真、坦白的心在跳动:他没有把自己复杂的内心隐藏起来,而是勇敢地揭示在读者面前。例如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中,学生通过阅读全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能猜出记叙的情节大致是什么,而后两句中蕴藏的哲理则需要读者大胆合理地猜测,比如学生说其实作者刚找到了他所要苦苦寻找的人或东西。就此引导学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理。6、 补听流畅之声 我们读诗时会感觉到,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动性很大。为使上述所谓“综合性思考”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填补,这无论对旧诗新诗都是需要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像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联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