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pptx_第1页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pptx_第2页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pptx_第3页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pptx_第4页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一 比较优势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自学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础 原因 国际贸易的模式 流向 国际贸易的规模 数量 国际贸易的条件 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 国内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只要两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出现差异 就存在国际贸易的基础 根据RaveendraNBatra教授的见解 国际间商品相对价格的相同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一 国际间的生产函数相同 二 国际间的要素禀赋 FactorEndowments 相同 国际贸易发生的条件 三 国际间的消费型态 ConsumptionPatterns 相同 四 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函数 不存在规模经济 五 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 如果五个条件同时存在 则国际间的需求与供给相等 因而造成各国自给自足的价格 SimiliarAutarkyPrice 相同 如此各国便没有贸易发生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当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努力使他们的英国同行相信自由贸易的优点时 首先斯密 紧接着由李嘉图简洁地阐述了这种方法 试图运用这种方法对国际贸易作出一种福利判断的努力很快导致对贸易起因的探讨 在他们努力为自由贸易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时 他们提出了贸易双方怎样从国际贸易中可能获益的简明的经典陈述 他们的经典理论在整个一个世纪影响着政策制定者 即使今天 我们仍把他们的理论视为一种更基本和更有说服力的贸易理论的唯一特例 彼得 林德特 绝对成本理论 各国由于自然优势或者获得性优势不同 从而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效率不同 生产效率不同导致单位产品的绝对成本不同 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存在绝对差异 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使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国际贸易将促使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 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 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和各种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产量增加 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各国的消费水平都得到提高 即贸易双方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逻辑 亚当 斯密 AdamSmith 1723 1790 亚当 斯密于1723年诞生在爱丁堡 Edinburgh 附近的一个名叫楷考第 Kirkcaldy 的小城 斯密自小博览群书 在十四岁时就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 GlasgowUniversity 学习 他选定了人文科学的方向 在逻辑 道德哲学 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成绩斐然 1740年 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 闭门苦读了六年 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 斯密不得不于1746年回到楷考第 之后 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 内容涵盖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 这时 斯密开始对政治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 到了五十年代 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 从1751年开始 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十二年 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 即社会科学 颇受学生欢迎 在这段被他称之为 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中 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 被称为 俱乐部人 而且 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二至三个月 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 他曾在讲演中说道 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 并在其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充分自由 1759年 斯密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 道德情操论 这部著作标志着他哲学和经济思想的形成 反封建的平等思想在他的学说中占据显著地位 他否定了宗教道德和 天赋道德情操论 而代之以另一抽象原则 同情心 在 道德情操论 创作的过程中 内在的兴趣和时代的需要 发展格拉斯哥工商业 使斯密沉湎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在1762 1763年的讲稿里 他提出了一系列出色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讲稿的经济学部分中 已出现了在 国富论 中得到发展的思想萌芽 1765 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 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农主义学派 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 同爱尔维修结识后 斯密又将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 创造了关于人的本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 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斯密通过 经济人 这一概念 提出了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问题 关于人的经济活动的动因和动力问题 而 看不见的手 这一提法实质上是把政治经济学置于科学之上 指出客观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 斯密又把利己主义和经济发展自发规律相结合 提出了自然秩序这一概念 这是他放任主义政策的原则和目的 当他最后写作 国富论 之时 竞争自由是他的经济学的基石 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部 国富论 之中 1767年春 斯密回到楷考第开始写作 1776年3月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Inquiryinto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 即 国富论 在伦敦出版并在其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著作中坚定地提出经济自由主义 重新定义了价值 劳动分工 生产过程 自由贸易 制度发展 天赋人权 政府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 亚当 斯密认为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 而不是拥有的贵金属 一个能让人们在其中自由地追逐自身利益的环境是最有利于生产力提高 所以 他宣传 自由放任 的政府政策 认为允许个人在法律 社会秩序允许的范围内 在尊重私人产权的前提下从事各自的经济活动 才能更好地增加社会的财富 政府的责任是消除那些妨碍市场 看不见的手 有效运行的障碍 书中所提出的尖锐的社会 政治问题很快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 斯密将其渊博的学问 深刻的洞察力和别具一格的幽默贯注于这部著作之中 国富论 无疑是政治经济学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著作之一 当时一位有名的学者指出 这不仅是一篇经济专题论文 而且是 一本描述时代的非常有趣的书 斯密成名后 曾在海关工作 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致力于精炼修改他的这部著作 1790年7月 斯密于爱丁堡逝世 享年68岁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 分工能提高效率 改进技术 增加生产总量 例如 没有分工 一个人最多一天制20枚针 甚至一枚也造不出 如果有了分工 10人一天能制48000枚针 效率提高近百倍 因此 每个人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 获得分工的好处 亚当 斯密认为 交换是人类的天性 交换产生分工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分工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 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 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 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 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 裁缝不必自己做鞋子 而向鞋匠购买 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服 而向裁缝买衣服 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 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 然后相互交换 那是有利的 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亚当 斯密还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 创立了绝对优势理论 Absoluteadvantage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的准则 从不在家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 裁缝不会试图自己做鞋 而是从鞋匠那里买鞋 在每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 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会是荒唐的 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给我们 那么 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 亚当 斯密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 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 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 相反 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每单位商品生产的劳动投入量 首先 按绝对优势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品产量 分工前分工后呢绒22 2酒22 375 其次 随着产量的增加 通过国际贸易 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 假定交换比例为1 1 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与葡萄牙交换酒 那么 分工前分工后英国1呢绒 1酒1 1呢绒 1 1酒葡萄牙1呢绒 1酒1 1呢绒 1 275酒 再次 如果两国维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 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一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单位酒 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 葡萄牙只要用80人生产的一单位酒与英国换回自己需要的一单位呢绒 比自己生产节约了30人一年的劳动 一国的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 即一国在地理 环境 土壤 气候 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 这是天赋的优势 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这是通过训练 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 一国如果拥有其中的一种优势 那么这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 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 小结 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任何分工模式都能增进效率吗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广泛存在的国际分工 绝对优势理论能够解释吗 绝对优势理论隐含着这样的假设 互利贸易仅仅适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体之间 而不能解释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或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的经济体之间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利益怎么办 这种担心一直存在于那个时代的英国人的头脑里 如果荷兰人在制造任何产品上都比他们更有效率怎么办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首先阐明和论证的比较利益原则 是分析巨大 贸易利益 来源的基本方法 虽然早在各种文明的古老年代里 人们就已觉察到专业化的好处 但只是到了李嘉图 经济学中这一最深刻和最卓越的研究成果才被发现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 迈克尔 乔丹是NBA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 假如他不仅球打得好 而且能够很迅速地修剪草坪 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自家的草坪吗 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假设乔丹能用2个小时修剪好自家的草坪 在同样的2个小时里 他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 并赚到1万美元 与他相比 隔壁小姑娘杰尼弗能用4个小时修剪好乔丹家的草坪 在同样的4个小时中 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到20美元 在这个故事中 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1万美元 而杰尼弗的机会成本是20美元 请思考 这个例子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 论对外谷物贸易 中提出 李嘉图于1817年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加以完善和发展 大卫 李嘉图 DavidRicardo 1772 1823 大卫 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 14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 后来 因婚姻和宗教问题与父亲脱离关系 自己经营交易所 干得非常成功 25岁就拥有了2 000 000英镑的财产 功成名就后 他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 而斯密的 国富论 又引导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 最终 他在分析 批判前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 将经济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李嘉图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著作 几乎涉猎了经济学中的所有方面 他首先研究的是货币 他在1809年1811年发表的几篇文章和几个小册子中 批判了当时的货币流通制度 并且拟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纲领 甚至提出要创立新的国家银行 显示了他极大胆的建议方式和极雄辩的著作能力 终其一生 李嘉图都以严谨的思维 数学逻辑性和精确性著称 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他发展了斯密的工资 利润和地租的观点 即社会三个主要阶段最初收入的观点 他认为 地租只是从利润中扣出的部分 从而利润被说成是收入的最初的基本形式 而资本是收入的基础 即利润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 这又是他在科学上取得的光辉成就之一 1817年4月 他的名著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出版 该书包含了他丰富的经济思想 在经济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1819年 他成为一名议员 积极参与讨论银行改革 税收提议等问题 并成为了伦敦政治经济俱乐部的奠基人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也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对苏格兰和葡萄牙的外贸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原则 即后来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 这个基本思想在后来被无数经济学者们引用并且发扬光大 他还从比较耗费原则得出了与他的在贸易自由条件下和谐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相适应的结论 所以 李嘉图是贸易自由的大力提倡者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时代 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方面 这一矛盾集中在 谷物法 的存废上 谷物法规定 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升到一定限额以上 才允许进口 而谷物法又不断提高这个限额 人口增加 对谷物需求上升 谷物价格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升 地主地租收入上升 农业工人收入上升 同时生活费用上升 工厂工人工资上升 资本家的利润下降 导致资本积累减少 作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的代表 李嘉图认为必须废除 谷物法 实行自由贸易 出口工业制成品 进口国外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 提高国内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使工资水平下降 利润水平提高 积累增加 社会财富增加 1846年 英国议会通过废除 谷物法 的法令 李嘉图观点 1 2 2模式 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 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 而且生产成本是不变的 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 技术水平不变 大卫 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 自由贸易 不存在贸易限制 完美市场 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不考虑运输成本 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 例子 A B 绝对优势例子 比较优势例子 按照李嘉图的思想 葡萄牙应两优择重 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布 专门生产酒 并拿它向英国出口 换取布 英国则应两劣取轻 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 专门生产布 并向葡萄牙出口布以换取酒的进口 这样对双方都会是有利的 首先 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品产量 分工前分工后布22 2酒22 125 其次 随着产量的增加 通过国际贸易 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 假定交换比例为1 1 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布与葡萄牙交换酒 那么 分工前分工后英国1布 1酒1 1布 1 1酒葡萄牙1布 1酒1 1布 1 025酒 再次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对呢绒和酒的消费需求不变 在存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情况下 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布与葡萄牙换回自己需要的1单位酒 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 葡萄牙只要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换回自己所需要的1单位的部 比自己生产节约了10人一年的劳动 英国1单位布能够交换0 83 100 120 单位酒 而在葡萄牙1单位布能够交换1 125 90 80 单位酒 相反 英国一单位酒能够交换1 2单位酒 葡萄牙一单位酒能够交换0 89单位布 真相 明白为什么英国会专业化生产布而葡萄牙会专业化生产就了吧 比如中国100单位劳动可以生产10双鞋子和2台电脑 美国100单位劳动可以生产15单位鞋子5台电脑 那么在中国鞋子和电脑的交换比例是5 1 而美国则为3 1 换句话说 鞋子的机会成本在中国为1 5台电脑 在美国为1 3台电脑 显然 中国不应该生产电脑 因为少生产1 5单位电脑可以多生产1双鞋子 在美国市场1双鞋子可以换回1 3台电脑 对美国呢 例子 比较优势 一国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际 则该国在这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所有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 它一直被西方国际经济学界奉为经典 并成为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的主线 即使在当代 它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古典解释 劳动生产率 令和分别为生产葡萄酒和奶酪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假设 本国 一种要素 劳动 两种产品 葡萄酒 奶酪 完全竞争的市场 产品和要素市场 令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 即劳动总供给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给定的 生产可能性 L aLW L aLC 本国葡萄酒产量 QW 加仑 o aLCQC aLWQW L 奶酪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等于 葡萄酒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等于 令和分别为奶酪和葡萄洒的价格 相对价格与供给 只有当即时 本国才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结论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 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假定 两个国家 本国和外国 每个国家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 生产两种产品 奶酪和葡萄酒 贸易模式 如果 或者等同地 意味着 本国有奶酪的比较优势 F P L a LW L a LC 本国葡萄酒产量 Q W 加仑 本国奶酪产 Q C 磅 1 P F 比PF陡峭 为什么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 由世界市场 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 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决定 相对供给等于在每个价格水平上两个国家奶酪的供给量除以葡萄酒的供给量 即 相对需求的概念类似 贸易后奶酪和葡萄酒的相对价格如何确定呢 2 RD 1 aLC aLW a LC a LW RS 奶酪的相对价格 PC PW 奶酪的相对数量 RD O 贸易所得 a 本国 b 外国 葡萄酒产量 QW 奶酪 QC 葡萄酒产量 Q W 奶酪产量 Q C 国际贸易使本国消费者和外国消费者可以在直线TF和T F 的下方任一点消费 而直线TF和T F 在生产可能线之外 一个例子 1 2 由于 所以均衡时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假设 1 本国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外国 3 请分析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相对工资 依上例 本国专业化生产奶酪 本国工人每小时的劳动能赚得1磅奶酪的价值 外国工人专业化生产葡萄酒 由于在外国一个劳动者生产1加仑葡萄酒需要投入3小时 则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劳动能赚得1 3加仑葡萄酒的价值 假定1磅奶酪和1加仑葡萄酒的卖价都是12美元 则本国工人每小时将赚得12美元 而外国上人每小时将赚得4美元 因此 本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3 相对工资并不取决于绝对价格 只要相对价格是1 相对工资就是3 该工资率位于两国的两个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 这使得两国各自在一种产品上拥有成本优势 关于比较优势的几个误解 误解一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 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误解二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 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 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误解三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 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使福利恶化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基本假定N种产品 1 2 N本国每单位第i种产品的劳动投入为aLi外国每单位第i种产品的劳动投入为a Li假定 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令w为本国的小时工资率 w 为外国的小时工资率 则两国的工资率之比就是w w 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 生产某些产品的成本等于劳动投入乘以工资率 假设 或者 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就比较低 反之则在外国生产成本较低 结论 任何符合条件的 产品格在本国生产 而任何符合条件的产品将在外国生产 将产品根据的大小进行编号 专业分工的法则就是根据两国的工资率 将按编号排序的产品从中断开 断开之后 左边的所有产品就由本国来生产 右边的所有产品由外国来生产 一个例子 2 如果相对工资 w w 等于5 本国和外国将专业化生产哪些产品 相对工资是3呢 多种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 要确定在多种产品经济中的相对工资 我们必须根据对产品的相对需求来推知隐含的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劳动的相对需求不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 而是根据对各国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推算出来的派生需求 当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之比上升时 对本国劳动的相对派生需求就会减少 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 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也升高 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本国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