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_底基层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PPT30页).ppt_第1页
基层_底基层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PPT30页).ppt_第2页
基层_底基层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PPT30页).ppt_第3页
基层_底基层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PPT30页).ppt_第4页
基层_底基层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PPT30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讲义提要 1 概述 1 概述 基层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 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结构层 底基层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铺筑的辅助层 粒料基层底基层类型无机结合料基层底基层 1 概述 1 概述 粒料基层 底基层 分类 嵌锁型 包括泥结碎石 泥灰结碎石 填隙碎石级配型 包括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 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 部分砾石经轧制配制而成的级配砾 碎石 适用范围 填隙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及底基层 级配砾石 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 塑性指数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 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 1 概述 1 概述 无机稳定结合料基层 底基层 水泥稳定土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基层及底基层 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稳定土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及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石灰土不得用作二级公路的基层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基层及底基层 二灰 二灰土 二灰砂不得用作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级路面的基层 1 概述 1 概述 水泥稳定类基层 底基层的基本概念在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 包括各种粗 中 细粒土 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 按照技术要求拌和 摊铺 在最佳含水率条件下压实 养护成型而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 视所用土类而定 可简称为水泥土 水泥砂或水泥石屑等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 视所用原材料而定 可简称为水泥碎石 水泥砂砾等 1 概述 水泥稳定类基层 底基层的特点优点 优良的整体性 足够的力学强度 抗水性及耐冻性 初期强度高且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长 常作为高等级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 缺点 抗变形能力差 易产生温差和干缩裂缝 不适宜在雨季施工或在雨季施工困难 因此需要对水泥稳类基层 底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概述 水泥稳定类基层 底基层的强度形成原理水泥的水化作用 水泥的水化产物在土的孔隙中相互交织搭接 将土颗粒包覆连接 使其丧失原有的塑性等性质离子交换作用 水泥水化后产生大量的金属阳离子 通过离子间的电荷作用使得土颗粒间的电动电位减小 双电层厚度减薄 土颗粒相互靠拢形成凝聚 化学激发作用 水泥稳定类基层中的黏土矿物所含的二氧化硅及氧化铝的活性在PH值变化过程中活性被激发 与钙离子等进行反应 生成具有凝胶能力的化合产物 提升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碳酸化作用 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碳酸钙结晶 对土基产生填充和加固作用 2材料要求 基本要求 水泥 水泥品种选择水泥的物理性能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初凝 终凝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水泥稳定类基层使用的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 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 5级 42 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 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不应使用快硬水泥 早强水泥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 应进行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验确定 2材料要求 基本要求 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 必要时做 硫酸盐含量 必要时做 土 土的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 宜大于10 塑性指数宜为10 17 土中小于0 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宜选用粗粒土 中粒土 2材料要求 基本要求 碎石 砂石 煤矸石等的粒径碎石 砂石 煤矸石等的压碎值碎石 砂石 煤矸石等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碎石 砂石 煤矸石等的有害物质碎石 砂石 煤矸石等的碎石与砂的级配 粒料 砂 砂的粒径检查砂的有机质含量 2材料要求 基本要求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级配碎石 砂砾 未筛分碎石 碎石土 砾石和煤矸石 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 2 当作基层时 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 5mm 3 当作底基层时 粒料最大粒径 对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不应超过37 5mm 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53mm 4 各种粒料 应接其自然级配状况 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表7 5 2的规定 5 碎石 砾石 煤矸石等的压碎值 对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应大于30 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应大于30 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6 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 7 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 25 2材料要求 基本要求8 钢渣破碎后堆存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且达到稳定状态 游离氧化化钙 CaO 含量应小于3 粉化率不得超过5 钢渣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 5mm 压碎值不应大于30 且应清洁 不合废镁砖及其他有害物质 钢渣质量密应以实际测试值为准 钢渣颗粒组成应符合表7 4 1的规定 2材料要求 2材料要求 饮用水可以当含杂质时 应进行试验检测 水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 pH值宜为6 8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准备下承层 施工放样 混合料运输 混合料拌和 摊铺 接缝处理 质量检测 碾压 养生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准备下承层 1 清扫下承层 洒水湿润2 若有泥土 用水车冲洗3 平整 坚实 路拱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 坚实 具有规定的路拱 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其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 有12 15T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 在碾压过程中 如发现土过干 表层松散 适当洒水 如土过湿 发生 弹簧 现象 采取挖开晾晒 换土 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底基层 根据压实度检查和弯沉测定的结果 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补充碾压 加厚底基层 换填好的材料 挖开晾晒等措施 铺上层前对下承层顶面清除浮土杂物 洒水湿润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施工放样 1 恢复中线桩2 标出设计高程3 在两侧设指示桩 恢复中桩和边桩 在直线段每隔10米 曲段每隔5米设立中线控制桩 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 5米处设立指示桩 两对应中 边桩边线垂直于中线方向 在摊铺边线立模定宽度 沿立模位置外侧20cm左右架设两条平等的铝合金方管做为摊铺机电子调平器的刚性基准面 其高程 横坡度符合设计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混合料拌合 1 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2 检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 含水量和集料的配比3 拌和时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1 2 由专人控制 严格按照试验段所验证的配合比及各供料斗的门大小及电机转速进行拌和 做到配比准确 拌和均匀 拌和时 设专人观察设备运转情况 如有断料等故障马上停机排除故障 再恢复生产 放料时不把储料斗放净 避免混合料中粗细集中 出现离析问题 各供料斗标明材料规格 名称 避免出现混装现象 同时在装料时 不装的过满 避免料斗间串料 确保配合比准确 料场要设置顺畅的排水系统 水泥用水泥罐储存 混合料出场前由专人检查成品料 严控离析料 水大料 水小料及缺水泥石灰料 拌和不均料出厂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 应接本规范第7 2 2条的有关规定进行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配时水泥掺量宜按表7 5 3选取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2 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 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增加0 5 水泥最小掺量对粗粒土 中粒土应为3 对细粒土应为4 3 水泥稳定 类材料7d抗压强度 对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基层为3 4MPa 对底基层为卫1 5 2 5MPa 对其他等级道路为2 5 3MPa 底基层为1 5 2 OMPa 城镇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类材料 宜采用搅拌厂集中拌制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集中拌合混合料 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料应过筛 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要求 计量准确 含水量应符合施工要求 并搅拌均匀 3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用量 粒料级配 混合料配合比 R7强度标准值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混合料运输 1 大吨位自卸式汽车运输2 防止路上停车和颠簸3 覆盖 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拌和料用多台大吨位自卸汽车快速运至摊铺现场 运送后 把车槽清理干净 保证混合料清洁 在拌和站装料时汽车前后适当移动以减少离析 卸车及时 停位准确 不撞摊铺机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摊铺 1 准确测量 打桩 挂摊铺机行走钢丝2 随时检查摊铺厚度3 中间不宜中断 中断设施工缝4 控制摊铺机行走速度5 摊铺机螺旋送料匀速饱满 混合料的摊铺采用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摊铺 摊铺观测准摊铺机熨平板高程 垫好木板 料足后开始摊铺 电子调平器搭于刚性基准面上自动找平 均衡匀速前进 摊铺过程中 由专人分工负责跟机检测摊铺厚度 测定水泥 剂量及含水量 查看拌料 摊铺均匀情况 试验室取料做强度及级配试验 各种质量信息及时反馈 有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如有离析 对粗料集中处用细料及时填补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碾压 1 先轻后重 由慢到快2 超高段由内到外3 轮迹重合不小于30cm4 直线行走 中途不得刹车 停车 启动和调头5 倒车要缓慢匀速 碾压按由低到高 先轻后重 先静压后震压的原则进行 碾压时压路机起动 刹车平稳 不打死弯 不调头 各台压路机从同一点起压 同点结束 做到错轮均匀 碾压匀速 无碾压 无死角 碾压遍数按试验段总结的碾压工艺控制 碾压达到一定的压实遍数后及时检测压实度 如部分压实度不合格则马上补压达到合格 碾压过程中 铺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如水蒸发快 及时由洒水车均匀少量补水 水浸入后及时碾压 使表面无松散 起皮 浮灰现象 碾压完成后 碾压面达平整密度 无轮迹裂纹 搓板 起皮 松散 反弹等现象 压路机下无位移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接缝处理 1 衔接处应搭接拌合2 不留纵缝 横面宽度一次铺完 前段碾压结束后 及时用3m真尺检查末端 对低洼部分用人工垂直挖除 下次施工前在接缝处洒水湿润后紧接下段摊铺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养生 1 养生时间不应小于7天2 草席覆盖 洒水车洒水养生3 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水泥稳合料碾压成型后 及时洒水并用塑料薄腊覆盖养生 始终保持其表面湿润 至下道工序开始时为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