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区十二五规划摘要.doc_第1页
国家、地区十二五规划摘要.doc_第2页
国家、地区十二五规划摘要.doc_第3页
国家、地区十二五规划摘要.doc_第4页
国家、地区十二五规划摘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第二篇 总体要求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在未来的五年中,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我国旅游业要建设好旅游强国的产业基础,结合两大战略,在要素发展产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发展模式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表4.1 旅游规划指标增长率测算表(20112015年)“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002010年年均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国内旅游人数10.2512.211.20 9 国内旅游收入10.7316.913.73 11入境旅游人数7.591.934.69 3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8.433.245.73 4外国人14.805.979.97 4.5旅游外汇收入12.559.479.36 5出境旅游人数24.2612.1617.83 10旅游业总收入11.1313.5211.18 10表4.2 旅游规划指标体系总表(20112015年)单位2010年基期“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21.523.4 25.5 27.8 30.3 33.0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151.28 1.42 1.57 1.75 1.94 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1.321.36 1.40 1.44 1.49 1.53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万人次54505668 589561316376 6630外国人万人次25002613 2730 2853 2981 3115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430452474 498523 549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52005720 6292 6921 7613 8300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1.441.58 1.74 1.92 2.11 2.32 出游率%1.41.541.691.862.052.25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万人115012251300137514501525“十二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旅游企业在产业促进和旅游强国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加快旅游领域中国有资产改革重组力度,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介入,大力发展要素市场,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推动旅游传统业态的现代化改造和新型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一个“以大型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活力充沛、新型业态持续涌现”的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局面。第十三章 深化开放程度,推进国际化发展一、发展思路:围绕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旅游业的对外开放要本着“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对外开发的新形态,以深化与扩展政府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内涵与外延,提升我国在世界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以加大扶持、提升公共服务以及强化人才等要素投入促进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构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以有序发展出境市场推动出入境市场互换机制的建立。第十七章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一、发展思路:旅游人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与旅游行业特点相适应的旅游人才体系初步建立。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在饭店、旅行社、景区等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人才总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人才保障机制和开发机制相对滞后。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正进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同时也将进入深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承担着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等两大战略目标,特别是要实现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资源素质提高的根本转变,我国旅游业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紧迫程度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统筹规划,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旅、科教兴旅之路,大力开拓旅游业人才发展新局面。要以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地位;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加强旅游科研,尽快形成能够支撑和引导产业发展新要求的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体系。二、工作重点1、统筹建设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旅游业各类领军人才为重点,着力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旅游人才,建设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旅游技能型人才、乡村旅游服务人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体系。围绕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以旅游基础服务人才为重点,努力提高旅游基础服务人才的素质。围绕旅游行业出现的新兴行业和专业,以满足旅游新业态所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为重点,加速培养旅游新业态所需专业人才。围绕旅游事业长远发展,以适应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企业迅猛扩张的趋势,造就旅游业各类领军人才。阜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摘抄)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精神,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第二章 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第一节 扩大有效投入 重点提升“6611”工程。实施“工业强市、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突破、开放合作、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六大战略,提升“百亿江淮粮仓、煤电能源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名城、人力资源大市、滨水园林城市”六大优势,壮大“煤电、化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机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建设“科教基础、卫生健康、文化振兴、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保障、综合交通、防洪保安、生态建设、数字阜阳、信用阜阳、公共安全”十大工程。提高消费需求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以培育消费热点为着眼点,巩固消费规模大、带动性强、对经济贡献度高的热点消费,扩大汽车、住房、旅游、通讯等重点领域消费,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成长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发展型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挖掘消费潜能。贯彻落实促进消费政策,推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和农民消费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推行消费信贷,开展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消费信贷以住房、汽车等为主逐步向旅游、教育、家庭耐用品等更多领域延伸。加强消费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新型消费网络,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和农超对接。以市场调控和行业监管为手段,完善城乡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健全商务执法监管体系,强化消费市场和商品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稳妥推进价格改革,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第三节 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 深度开发以欧苏文化为特色的颍州西湖,建设古西湖生态产业园精品景区,发挥阜阳生态园、颍上八里河、迪沟景区示范作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实施“旅游节”品牌战略,推进国家湿地公园、王家坝淮河风情与生态旅游区、泉河风景带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颍上八里河景区5A创建,完善景区基础配套,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实现皖北旅游率先突破。第九章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引进吸纳”和“培育孵化”并重原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促其科研成果向我市企业转化。2015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5家,开发省级新产品60项以上。深入推进职教大市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加快基础能力建设,建设职教园区和县级职教中心,加快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阜阳技师学院、阜阳汽车技师学院、阜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重点示范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促进中等职业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和推进阜阳大学筹建。颍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章 “十二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经济社会发展居于全市前列、全省争先进位”的总体目标,坚持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商贸旅游为两翼,项目和招商引资为动力,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突出改善民生,不断开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第五章 “十二五”发展任务第三节 打造平原旅游基地,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认真组织实施颍上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平原旅游基地。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传统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推动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一、建设平原旅游基地进一步确立旅游主导产业地位,以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县富民强县和功能提升的突破口,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把发展旅游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管子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继续增强核心旅游景区吸引力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人文旅游,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推进中国管园建设,继续举办管子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弘扬管子文化,丰富颍上旅游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提升整体品位。完成八里河风景区5A创建,推进尤氏庄园、小张庄公园创A升级,建设焦岗湖红色旅游、双集茶文化旅游。建成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五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十家、旅行社五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周边景区、旅游社团合作,树立颍上旅游整体形象,巩固和拓宽游客市场。发展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古城泥人、颍上剪纸、茂生香草等旅游纪念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实现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6亿元,使旅游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立足皖北、辐射周边的著名平原旅游目的地。第十节 全面繁荣社会事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健全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一、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快创新型颍上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对接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