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问答题.doc_第1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doc_第2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doc_第3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doc_第4页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开篇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这是比喻论证。用生活常理设喻,通俗易懂,自然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旨。二、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排比修辞及其作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几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使情感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见利忘义的痛斥和对舍生取义的决心。三、 本文是如何对比论证的?生与死、鱼和熊掌、生与义的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例子对比。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舍生取义的论点更加鲜明。四、 “本心”具体指什么?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联系?本心指人的天性,也就是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五、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六、 为什么行道之人和乞人宁死也不接受施舍的食物?因为施与者的态度带有羞辱的性质,接受“嗟来之食”会丧失人格尊严,羞恶之心阻止他们接受。七、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哪一句与行道之人、乞人的品格相似?贫贱不能移。八、 文中举出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例子有什么目的?1、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2、与后文“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可耻。九、 “贤者”与“普通人”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共同点:天生都有羞恶之心。区别: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贤者不丧失羞恶之心,普通人却往往丧失了羞恶之心。十、 孟子认为人应该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历史上哪些人有这样的傲骨?赞成。因为人应该有羞恶之心,要活的有尊严,不能接受侮辱性质的施舍。贤者:陶渊明,宁可种豆南山,生活清贫,也不愿与封建官场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十一、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贤者”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它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能够不丧失本心,舍生取义的人。目的: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我们不应该丧失它,应该舍生取义。主张:孟子的“性善”主张。十二、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 “舍生取义”有哪些新的内涵?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指舍弃个人利益。“取义”也不限于遵守道义,也指保护公共利益。比如雷锋精神也是舍生取义。只有平时肯为公共利益舍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十三、 珍惜生命与舍生取义是否矛盾?中学生应如何见义勇为?1、不矛盾。舍生取义是生和义发生冲突时候的选择,并非不珍惜生命。2、中学生要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但是要讲究方法,运用智慧,不可蛮干,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十四、 写出关于舍生取义的名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课外文言文:一、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良久,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据礼记改写)注释大饥:严重的饥荒。 黔敖:春秋时期的贵族。 食(s):同“饲”,把食物给人吃。 蒙袂(m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 辑屦(j):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奉:同“捧”,这里指拿着。 执: 端。 嗟:喂,叹词,表示命令或呼唤。 扬其目:瞪着他的眼睛。 予:代词,“我”。 唯: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因为”。 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恩赐。 斯:此,这种地步。 从:追上去。 谢:道歉。 终:最终。译文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过了很久,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着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饥民谢绝了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小事情啊!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二、孔子不饮盗泉之水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出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四、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四)答案: 21(1)用脚踢(2)优厚的俸禄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五、叔向贺贫(选自国语)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一、解释加点字1、是以( ) 2、难( )二、本文认为什么是值得庆贺的,什么是值得担忧的?你赞同吗?为什么? 三、栾武子是如何使晋国成为强国的?用原文回答。 答案:译文: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它的财产,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人的田产,他掌管祭祀,家里却连祭祀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美德,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