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宋散文比较 苗卫昆【摘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文学体裁丰富,文学流派纷呈。尤其是唐诗宋词,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散文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取得重大收获。古代汉语在问题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散文诗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有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笔者在此仅从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唐代散文的特点、宋代散文的特点、唐宋散文的比较做分析。【关键词】:唐代 宋代 散文 比较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尤其是唐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于是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孕育而生,唐宋散文一改六朝浮靡的文风,提倡更接近生活的“古文”,是秦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似的时期。一、 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汉代发端一直到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后人称它为骈文。骈文跟古文很不相同。古文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的。骈文却讲究字句的对称,全篇以偶句为主;还要讲究音律(协调平仄)、辞藻和运用典故。骈文作品也有不少优秀的名篇,这些作品既言之有物又富有文采,历久传诵不绝。但是骈文发展到末流,过分追求形式,句子字数和对仗越来越要求工整精巧,辞藻的华丽浮艳也十分惊人。据有人统计,六朝骈文用得最多的是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语,有些骈文仅颜色一类的词语即占全文被除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至于用典之多更是不在话下,有的骈文通篇都是典故的堆砌,几乎成了文字游戏。这就不能不影响它去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极大地限制了思想内容的表达。特别到了齐梁以后,君主荒淫,贵族和官僚腐化,骈文往往成为他们表现自己腐朽堕落的思想和生活的工具。骈文的浮艳文风和形式主义的恶性发展,终于使它走进了死胡同。在韩愈、柳宗元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起来探索改革文风的道路。有的提出了古文的理论,但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现实内容的儒家教义,并且否定屈原、宋玉以来的诗文辞赋。有的进行了古文的创作实践,然而还只是发端,如唐李子昂,但是成就并不显著。那时,改革的途径还不很清楚,时机也不成熟,所以不能扭转风气,形成一个有力的运动。韩愈、柳宗元所处的八世纪末到九世纪二十年代,是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衰落后转向中兴的时期。当时,社会危机仍在深刻发展,所谓“中兴”也只是一种苟安的太平局面。不过被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的社会经济,毕竟暂时地重趋稳定并有所发展,使得唐王朝能通过两税、盐政、漕运、矿冶等方面的收入维持它的统治地位。当时,新兴的中小地主集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与大地主官僚集团的斗争十分激烈,积极要求革新政治。经济的暂时复苏,政治的要求改革,不能不影响和推动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文学本身来说,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广阔复杂,骈文阻碍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用古文来代替骈文以适应时势要求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经过韩愈、柳宗元及其同道们的共同努力,先前许多有识之士要求改革的伏流,至此终于奔腾而出,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刻。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六朝以来骈文独霸文坛的局面。但是,韩、柳的继承者没有坚持住古文运动健康的方向,反而发展了它的消极面。他们一方面把古文变成了宣扬孔、孟之道的道学书,一方面又把追求奇异怪癖理解为“创新”,导致了古文运动的衰落。到了晚唐时期,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适应着统治阶级的需要重新发展起来李商隐、段成式的骈骊文风的兴起,更使古文运动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李商隐写的四六文(骈文的一种),成为宋代初期西昆派文人的楷模。西昆派的文章艳丽雕镂,“风月,弄花草”,一时霸占了宋初的文坛。但是,这种局面刚刚出现,便又遭到很多作家的反对,他们力主改革文风,并逐步形成了一次新的古文运动,其领导人就是欧阳修。二、唐代散文的特点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秦汉散文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语言,并鼓励在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在中国散文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 唐初主要以骈文为主。大多数文人沿袭了六朝以来的风格。谈到唐代文人鄙人想很容易想到大诗人李白。其实李白不光诗歌出众,对于写作他也无愧于一个好手,在古文观上中收集了他的两篇名作,其中之一春夜宴桃李园序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体抒情小品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婉转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故人在桃李芬芳的名园集会的盛况。文章风情并茂,是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但李白毕竟是位诗人,他的文章虽好,却并非登峰造极。而鄙人认为真正能代表唐初骈文风格,能流传千古的文章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滕王阁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鄙人就不多家评论了。倒是吊古战场文被收入了古文观止不才认为古文观止收编的都是历代名篇,而吊古战场文为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之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等可谓千古名句。另外“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晰晰。”等句更有楚辞的风格,将楚辞应用于骈文之中浑然一体。不才初读此文感其气势磅礴, 再读则触目伤怀,三读便有泪盈眶,不才不得不为文章中所写而感动,不得不同情文中百姓。所以此文为千古名篇。其与滕王阁序一悲一喜,一寒一暖,反应出唐初骈文特点。 2、唐初虽以骈文为主,但已开始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并在理论上提出改革要求。中唐前期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相继出现,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中唐后期朝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古文到达全盛阶段,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 唐代散文结束了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从生活中取材,从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能力,有进步意义。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的骈俪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推陈出新。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后人对韩愈评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刘开言“韩子冠于八家之首而犹屈”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古文的发展道路。在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同步。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开始。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三、宋代散文的特点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古代散文演变的历程来看,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正如明代文学家宋濂所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300余年间,出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占了六位,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从吕祖谦所编的宋文鉴、庄仲方所辑的南宋文范和今人所编的全宋文等散文总集来看,宋代散文数量繁富,佳作纷呈,风格流派众多。同时在散文理论和体式上也多有开拓,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看,宋代是“散文”概念提出并渐趋成熟的时期。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宋代散文的特点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北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诗文革新才取得最后胜利.后代散文家所借鉴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北宋就有六大家.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表现技巧空前成熟,有大批优秀作品流传后世.北宋初期主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称,范仲淹等.他们都是散文革新家,或从理论上,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向宋初不重视思想内容,偏重浮词丽藻的文风进行了斗争.柳开强调文章应密切联系时政,但他的作品未脱艰涩之病,影响不大.王禹城提出传道而明心的口号,并反对句之难道,义之难晓的古奥文风.他的待漏院记,用规于执政者,告诫宰相必须勤政,反映了作者要求改革的政治愿望,观点鲜明,文笔生动.黄冈竹楼记把简陋的竹楼诗意化,表现谪居的乐趣,寓意深远.语言浅近清新,质朴流畅.其成就远在柳开之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生动描写和对牵客骚人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否定,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文章写景宏阔,议论精辟,行文简而有法,音韵和谐,历来脍炙人口,是诗文革新的最初战绩.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苏洵长于议论,他的六国论最见风格.文章借古讽今,层层剖析,宏论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遗风.曾巩散文以说理精密,语言简洁著称.他的墨池记解释理论,文章题小议宏,笔调婉转有致,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苏辙的散文,议,记,书,传各体兼备,一策论最佳.他的议论文笔力雄健,说理清晰;记叙文文笔灵活,波澜起伏.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对于散文创作提出了杨启智说,强调阅历和修养对写好文章的意义,因此他认为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使得至于他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他这种主张把读书与参加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学习写作也有启发意义.此外周敦颐,司马光也有名篇传世.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体物言志,寄托深远,语言隽秀,意味深长,深为世人喜爱.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三、唐宋散文的比较(一)唐宋散文实践者的不同特点韩愈、柳宗元领导古文运动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敢于逆流而进,不怕讽刺打击,长期地坚持为古文运动的胜利而冲锋陷阵;在于他们有比前人更为完备的、合乎实际需要的、比较进步的古文理论;还在于他们有优异的作品,他们的古文创作赢得了社会的支持。韩愈提倡古文始于唐德宗贞元(785-805)前期。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始而惊,中而笑且排(排斥)”,只有李翱、张籍等少数人拥护他。但韩愈始终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并且通过倡导儒学复古运动取得广大中小地主阶层的拥护来推动古文运动。到了贞元末年,古文的影响就逐步扩大了。唐宪宗元和(806-820)以后,韩愈得到柳宗元的积极支持;柳宗元用他杰出的古文创作成就与韩愈并肩作战,促进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最后,到韩愈去世时(824),古文终于占据了文坛的统治地位。韩、柳在倡导古文运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提携同辈,培养青年作家,热情地传授写作经验,使古文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为了击败西昆派的浮艳文风,在理论上重新提出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欧阳修二十多岁时与尹洙等补缀校定当时已经极少流传的韩愈文集加以刊行,扩大影响。欧阳修并曾通过主持科举考试来打击华而不实的文风。此外,欧阳修同样善于团结同辈作家,热心奖掖后进,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极有成就的古文作家,如苏洵、苏轼、苏澈、曾巩、王安石等等。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一代文风。他死后,苏轼继续领导新古文运动,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苏轼无论在北宋还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代的古文运动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二)唐宋散文的理论方面的比较。韩、柳的古文理论是强调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的。韩愈打着儒学复古主义的旗号,树立了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子、孟子的所谓“道统”,并以“道统”继承者自居。这种传统的儒学之道,是维持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首先的。但韩愈所说的“道”还有文学的思想内容这个内涵在内,他认为“道”(内容)对于“文”(形式)起着决定的作用;而且“文”不可忽视,“辞不足不可以为文”,这基本上是正确的。柳宗元同样主张思想内容重于艺术形式,并且重视“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与此同时,韩愈提出“气盛(精神饱满),则言(作品)之短长,与声(音调)之高下者皆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发挥了内容决定形式的见解,又指出“气”是由不断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取得的。柳宗元也认为:“凡为文,以神志为主”,说自己写文章时不敢有轻忽懈怠之心,昏昧、骄矜之气,不然,作品中就将出现浮滑、松散、杂乱等毛病,同样强调作家精神状态和品德的高下决定作品的好坏。他们所说的品德,自然离不开儒家的道德标准,但这对于扭转轻薄浮华的文风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引导作家从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入手来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主张,认为一切文辞就同自然四个坚持各种声音一样,都是不平则鸣的,将文学和现实斗争联系起来突破了一些儒家的传统偏见,这就使他的许多作品言之有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人民疾苦,他的善鸣其不平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韩愈古文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精华所在是文体改革论。它的具体标准是:一、“唯陈言之务去”,认为言贵独创,词必己出;二、“文从字顺各识耶”,认为文字必须通顺流畅,讲究词的次序、位置和作用,也就是要求符合语法规律。两个标准总起来说就是:用自己创造的词汇,通过正确的语法,通顺流畅地来表达文章的内容。他树立这两个标准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比东汉以前的散文表达力更强的散文来。欧阳修认为必须文道并举、道先文后,他继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论,进而提出了“穷而后工”论,认为作家对贫苦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后,才能取得较高的创作成就,这样来强调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们又提出作品必须有作家自己的个性特色,反对因袭模仿;同时大力提倡学习和继承韩、柳,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苏轼等根据当时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来革新文风。他们通过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大力提倡并逐步形成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在布局谋篇方面形成曲折舒缓、务达疏畅的特色,结构严密而逻辑性强;在语言方面注意提炼当时的口语,主张“其言易明而可行”,用词造句着眼于“自然”、“平常”,因而他们的散文大都以明白如话见长。(三)唐宋散文风格的比较宋代的古文运动,虽然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在散文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代的散文风格,和唐代的散文风格是不大相同的。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1、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欧、苏、王、曾的长处虽各有不同,但却有共同特点:他们的风格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宋文对后世的影响远较唐文为大。 2、谋篇布局不大相同:唐文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状腺联合用药课件
- 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 江苏泰州2014-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63篇
- tang原创课件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范文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练习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曹杨二中附校八年级(下)5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解读《GB-T 4096.2-202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楔体 第2部分:尺寸与公差标注》
- 用户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用奇谋孔明借箭课件
- 健康管理中心运营与服务流程规范
- GB/T 2820.7-2024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7部分: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的技术说明
-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真题及答案
- HG∕T 4281-2011 塑料焊接工艺规程
- 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接待》课程思政标准
- 自考08257《舆论学》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HG20202-2014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定制家具工厂外包合同模板
- 中学舆情应急处置方案
- TD/T 1046-2016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正式版)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