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贮藏技术.doc_第1页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doc_第2页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doc_第3页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摘要:小麦具有后熟期长、耐热性强等特点,耐贮性较好。贮藏条件的优劣和贮藏期间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小麦种子的品质。本文概述了小麦的贮藏特性、贮藏方法以及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指出了目前小麦种子的贮藏技术与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解决方法。关键词:小麦;贮藏特性、技术。小麦是单种子果实,植物学名叫颖果,有普通小麦、阿拉伯小麦(密穗小麦) 和杜伦小麦3 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普通小麦,占总量的95%以上。小麦按播种期可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按皮色可分为白麦和红麦;按粒质可分为硬质麦和软质麦。我国是粮食生产及消费大国,小麦作为国民的基本口粮占消费总量的95%以上,年产量仅次于稻谷,但由于贮藏不当,造成大量损失。因此,对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的小麦,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贮藏,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所以对于提高小麦贮藏性能,增加粮食供应量,促进生产力等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一、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 1生理特性1.1后熟期长小麦种子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和较长的后熟期,处于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表现为呼吸强度高、酶活性大、生理代谢旺盛且发芽率低等特点。度过后熟期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将显著提高,后熟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且随种植季节及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春小麦成熟期较长、冬小麦则较短;红皮小麦后熟期较长,白皮小麦后熟期较短。但麦种在后熟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合成作用不断释放水分,这些水分聚集在种子表面会引起“出汗”,严重时甚至发生结顶现象,有时因种子后熟作用引起种温波动即“乱温”现象。当小麦种子的含水量、含杂量及贮藏条件是决定小麦种子能否安全度过后熟期的重要因素,如小麦种子的含水量在13.0%以下,没有害虫感染,小麦种子温度在后熟期经一段时间的升高后,一般会自行恢复正常,不必采取特殊处理,但如果水分多、杂质多,在后熟期间麦温会出现持久不降并发生水分转移等现象,严重时种子堆还会出现发热、霉变。1.2耐贮性好小麦通过后熟期后,呼吸作用微弱,具有较好的耐贮性。其贮藏稳定性比稻谷强。新收获的小麦经日晒充分干燥后入库,能较好地贮藏;非新收的小麦,贮藏稳定性更强。一般按标准入库的小麦,在常温下贮藏35 年或低温下(15 ) 贮藏58 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因此,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储备粮。 2物理特性2.1耐热性强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一定的高温或低温范围内不会丧失生命力,也不会降低小麦的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其品质;但是过度的高温则会引起蛋白质变性。水分低时,即使受到了高温的影响,蛋白质也较稳定。一般而言,小麦水分越低,耐热性就越好。2.2吸湿性强由于小麦没有外壳保护,且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故吸湿能力强。品种不同,其吸湿能力也有所不同。如红皮小麦皮层较厚,吸湿较慢;白皮小麦皮层薄,吸湿性强;软质小麦吸湿能力优于硬质小麦。小麦吸湿后,麦粒变软,容易受到霉菌和害虫的侵害,引起发热霉变。二、小麦贮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麦虽然耐贮性强,但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呼吸氧化作用和各种酶的作用、微生物、仓库害虫的侵害等,其品质会逐渐劣变,出现“出汗”“结顶”、发热生霉等不良现象。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贮藏中的粮食损失量:国家粮库为0.12%;农户的储粮损失为6%9%。小麦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1 麦堆结顶麦堆结顶主要由小麦的呼吸作用引起。在小麦后熟期,由于呼吸作用释放的湿热,被上层的麦粒吸收而膨胀,在麦堆表层形成硬块,导致温度不均,水分分层,麦堆发生温差,湿热向上转移达到露点而结露,造成结顶现象。 2霉坏变质由于小麦后熟期放出大量湿热,粮堆内温度和水分升高,易引起霉菌的大量繁殖和麦粒内部的生理变化,使小麦开始局部发霉。如不能及时控制,进一步发展成全堆霉坏变质,损失严重。3感染虫害小麦抗虫性较差,染虫率高。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和赤拟谷盗等。害虫大量聚集分泌排泄物和产生大量湿热,又会引起粮堆发热霉变,对小麦危害严重,甚至失去价值。如玉米象对小麦所造成的质量损失为10%左右;被谷蠹危害的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及面筋吸水量下降,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品质变恶劣。三、小麦种子的处理技巧1. 少量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1.1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喷洒于盖在种子表面的报纸上,密闭23天,然后揭开报纸散气。1.2先暴晒麦种,再用马拉硫磷20克兑水100克拌麦糠500克,将毒麦糠均匀拌于种子内,一起入仓。 2. 新小麦的储存方法 2.1三热密闭法。即麦热、缸热、物料热。选择晴朗高温天气,上午9时左右把小麦薄摊到晒场上,压盖小麦的物料晾晒并用敌敌畏或防虫磷喷洒消毒。于下午3时前后聚堆,热闷半小时,趁热放进经晾晒处理的缸。用消毒过的物料进行压盖,然后用薄膜密封缸口,用绳扎紧,使缸内的麦温达到40以上,保持810天,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气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藏。 2.2缺氧保管法。利用小麦后熟期长及入缸粮温高、呼吸旺盛的特点,在小麦进缸密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自然缺氧保管方法。缸内的氧气随着小麦和害虫及微生物的呼吸而逐渐减少,510天即能使氧气浓度降到2%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50%,保持一定时间可使害虫窒息死亡。 2.3化学保藏法。对于靠自然缺氧达不到防治目的的小麦,用化学保藏最为适宜,投药法即用纱布把药片包紧放入粮堆内即可,此法适用于长期储存,一般用磷化铝片剂每吨35克即可。四、小麦安全贮藏的关键控制点小麦的安全贮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程控制。从原料的收购、库房的建设以及贮藏过程中的管理,至出仓等各个环节,都要严加控制。关键控制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库房的质量库房的清洁卫生状况对小麦的安全贮藏具有重要影响。应从防潮、防雨、防虫、防污染等要求出发,把控好库房质量。保证库房屋面不漏雨、地面不返潮,墙体无裂缝,门窗能密闭,具有坚固、防潮、隔热、通风和密闭等性能。在小麦入库前,要对库房进行必要的检修整理、清扫、消毒,做好防潮隔湿除虫工作。此外,对于小麦收购场地,也要进行清理、平整,保证清洁干燥。2小麦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入库小麦的品质是安全贮藏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在收购时应严把质量关,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小麦,则需再次整晒、清理、除杂,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对有麦蛾成虫、玉米象、谷盗等害虫的小麦,不论害虫密度大小,应立即用药熏蒸扑灭。在小麦收购过程中,要加强领导、监督和检查,公平交易。入库时要分品种、分级入库,做到种类、好次、干湿、新陈、有虫无虫“五分开”,避免良莠不齐,影响品质。3小麦贮藏过程中的管理经检验合格允许入库的小麦,需要经过较长的仓储期。在贮藏期内,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其品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要加强小麦储藏期间的管理。对仓内小麦要定期检查,包括气温、仓温、粮温、气湿、仓湿的检测,储粮害虫的检查,粮堆结露的检查,发热霉变的检查等,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五、小麦种子的贮藏要点 1防吸湿小麦皮薄、疏松,吸湿性强,红皮、硬质小麦的吸湿性弱于白皮、软质小麦。因此,含水量在12以下的麦种应采取密闭贮藏的方法及时入仓,以避免种子吸湿返潮,保持种子的活力。当小麦种的水分达1314时,必须将种子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当小麦种子的水分达1414.5时,必须将种子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下。 2保干热小麦种子抗热性强,含有的蛋白质和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因此,含水量在17以下的麦种,只要温度不超过54,进行干燥处理时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但是已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抗热性有所降低,不适宜进行热进仓处理。 3需后熟小麦种需要一定的后熟期,红皮小麦因种皮厚,后熟期比白皮小麦长,可达80天以上,而北方种植的白皮小麦的后熟期有的只有10天左右。没有完成后熟作用的麦种,贮藏期会出现“出汗”和“乱温”现象。根据这一情况,小麦种子需充分后熟才能贮藏。 4贮藏法小麦种可采取袋装和散装贮藏,低温密闭贮藏、热进仓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贮藏措施。小麦是常规品种,对少量种子可用瓷缸和塑料袋贮藏。用瓷缸贮藏时,先在缸底放入一定量的干草木灰,用牛皮纸将种子和草木灰隔开,然后将充分晒干的种子放入瓷缸内,表面再用覆盖物覆盖;用塑料袋存种时,种子含水量一定要降到安全含水量以下。小结:只要做到合理利用小麦种子的特性存在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小麦的贮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参考文献:1李里特 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舒在习 面粉厂小麦储藏技术 J 粮油加工,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