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分析比较 教科院1301 蒋吟霜 我选择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其中一篇课文进行比较。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水平。学生需要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学生的客观需要统领主观需要,以主观需要来激发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正如本篇课文,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已经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生,所以课堂上更应该注重让学生进行提问,质疑,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次作业的资料来源于“老百晓在线”网站。甲老师乙老师对比认识实施效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基础到发展,最后拔高。教学设计一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师: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请大家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启示呢?(生认认真真读课文)2、师生交流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生齐读)3、(多媒体出示这句话)抽生读生齐读每堂新课,老师总是希望能在一开始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第一环节的积趣导入显得必不可少。本文是说明文,在我看来更应巧妙设计开头。乙直接进入文本,从启示入手,甲迂回着前进,从结果引导学生探索所需条件,同样的进入文本,不同的方法造成不同的效果。针对本篇相对无趣的说明文,个人较为喜欢甲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课堂,相对而言,甲的学生比乙的学生积极性更高,参与度上,乙的学生更广些。教学设计二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3、读文探究: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生交流,示文字: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进行朗读指导。(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二、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师:我们初步感受“滴水穿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你想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吗?好,让我们走进太极洞,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1、(多媒体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4、学生交流,教师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6、师: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生再读,并强调了“接连不断”)师: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生自由读这部分)7、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生读第一节,很有感情)(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1、师过渡:同学们,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一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生边读书边批注)2、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生自由谈感受,师指导评价)3、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2)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4、合作朗读交流这三个事例。(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5、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想法。学生回答后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2)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指什么意思。(3)在这句话中,老师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生说一说) 在此环节,甲的设计二三都属于精读课文,乙在设计二上就完成精读课文。甲从引导质疑出发,带领学生进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读书圈点勾画的好习惯。在阅读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以便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滴水穿石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入手,同时辅以朗读指导,希望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中领悟启示。并且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品读文中的反问句,理解反问句的作用。之后品读第三自然段的事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而更进一步领悟启示,顺理成章小结事例,点出最后一自然段。乙同样以设疑出发,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从朗读的重音与感情上,带领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也为之后对启示的理解铺垫。很自然过渡至第三自然段的名人事例,在学生自读过程中,要求读书批注,写下感受与思考,为领悟启示进一步铺垫。自读结束,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适当评价引导。同时抓住“古今中外”一词,展开对说明文选材的思考,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小结事例,总结名人成功的经验,领悟启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是从设疑开始,教学方法也多是采用抓住重点词展开,引导朗读为主。甲似乎重点放在了详细解读一二自然段,对于文中的事例学习相对而言,没有乙那么细致。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那么,我觉得在学习本文的精神时,对于本文事例的选材角度也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在教学设计上,不能照本宣科,这样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失去兴趣,当然也不能满堂灌,超出学生接受程度。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基础层次到发展层次,最后是更高一级的创新层次,即跳出课文看课文。学生普遍应达到发展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如阶梯状的设计思路,过程不宜跨度太大。这属于设计内容的逻辑性问题。甲乙两人的内容衔接都相对自然,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也较多,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课堂也很充实。个人觉得,教学设计应该突出自己的教学重难点,乙好像有点太“面面俱到”一节课的时间恐怕不够。在课堂上,个人认为,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如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乙老师的课堂参与度挺高,但是时间没有把握好。由于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教学花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滑”过去了。如对“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的理解原来是想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加深理解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一带而过了。 再如设计的练习,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书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但终因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来得及交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甲老师的课堂参与度也挺高,但是,课堂步伐相对较快,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学生回答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感觉。教学设计三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2)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2)练读。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三、课内延伸,拓展认识,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前布置了任务,也是一种变相的督促学生预习。教学设计四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四、质疑探究,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为说写作准备。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甲照应了开头,经过精读课文,学生更好的领悟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乙在情感升华的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教学设计五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领悟本课举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九江市修水县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发行吉林市永吉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天津市武清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农发行百色市田东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泰安市东平县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管城回族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定西临洮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大理云龙县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毕节七星关区中储粮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初三的演讲稿
-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 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
-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2.1力(第2课时)课件
- 中国外卖大战报告(中英)-高盛-202507
- 咖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 DB32∕T 4569-2023 发泡陶瓷保温板 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2025-2030年中国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究报告
- 2025年肌电图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地坪研磨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3艾伏(Afore)光伏逆变器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