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实质是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 3个 1 不定向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 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3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根据电视镜头中猎豹追捕斑马的情景 想一想 猎豹与斑马在进化上有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的话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有什么意义吗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共同进化 问题 有关系 他们相互选择 共同进化 问题 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进化 后来动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 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 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 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寄生关系 根瘤菌 与豆科植物共生 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共生关系 2020 3 17 8 可编辑 问题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进化有什么关系吗 生物的进化可以改变环境 而环境的改变又可促进生物的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这就是 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 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相互影响共同演变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 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问题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进化有什么关系吗 生物的进化可以改变环境 而环境的改变又可促进生物的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这就是 共同进化 1 多样性内容 2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 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长期自然选择 共同进化达到结果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层次 化石 4 生物进化历程可以概况为 从 核到 核 从 生殖到 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 生到 生 由低等到高等 有性 无性 真 原 水 陆 2 生物多样性 课堂练习 1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 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 结果使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C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 双方都在为生存而进化 C 2 在中生代 大陆占 统治 地位的生物是 A 两栖动物B 爬行动物C 鸟类D 哺乳动物 B 3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基因的多样性B 蛋白质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自然选择的多样性 A 4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二生地会考试卷及答案
- 机制砂石骨料生产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智能货架商品识别在文具用品零售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
- 平板显示膜回收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药调剂员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智能电网微电网能源调度算法技术创新报告
- 涂装后处理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市政建筑模拟试题及答案
- 有色金属材热处理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汽车拆解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吉利EV450车型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及检修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二章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 销售沟通技巧课件企业培训
- AQ 1095-2014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施细则(正式版)
- CJJ105-2005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
-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课件
- 2024年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 第3部分:分散式风电》
- DL-T 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解密
-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
- (高清版)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