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版】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doc_第1页
【推荐版】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doc_第2页
【推荐版】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doc_第3页
【推荐版】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doc_第4页
【推荐版】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监局新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专家评审表煤矿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程序的文字描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安监局新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1 建设项目概况1.1 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1.2 项目组成应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1.3 主要工程内容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1.4 “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阐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时间、目前达到的设计产量以及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1.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2.1 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gbz 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2.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设置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结果、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等,并对照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gbz 2.1或gbz 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其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改善建议。2.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对防护用品配备存在问题的,应提出针对性地改善措施建议。2.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对照相关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2.6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根据总体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187、gb/t 12801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2.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根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83及 gb/t 1280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2.8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根据建筑卫生学的调查与检测结果并对照gb/t 12801 及gbz 1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2.9 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结合辅助用室调查结果并对照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2.10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根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施工阶段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内容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2.11 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等,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3 措施与建议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运行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4 评价结论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总体评价,并阐明是否达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资料性附件1评价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1.2 规范、标准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1.3 基础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1.4 其他依据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2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辐射防护屏蔽计算、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3职业卫生调查分析a)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工程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施工阶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及工程试运行情况等。b)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调查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情况。c)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工作日写实并调查劳动定员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相关情况。d)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发生(散)特点等,以及所设置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等,以及所设置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e)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调查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作业人员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等,以及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等。f)建筑卫生学调查:调查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情况。g)辅助用室调查: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情况。h)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其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i)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范围与种类、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以及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4辐射源项分析主要包括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中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以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和辐射水平等,如放出放射性核素时,还应给出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和能量等指标。5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分析对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理化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进行分析。6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过程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检测方案、采样原始记录、实验室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等资料。7其他评价内容的调查、分析过程与评价有关的其他内容的调查和分析过程。8建设项目立项文件9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原始资料10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专家评审表项目名称:* 报告编号:*评价单位:*审查内容存在问题评审依据报告书规范性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规范性报告书格式及语言规范性/评价依据应用正确、充分/评价范围确定准确、描述清晰*/评价目的、方法、内容描述清晰缺少职业卫生基础设施评判评价程序和质量控制方法清晰、合理/附图及附件内容设置合理/报告书技术性要求1.项目概况内容项目背景和企业概况描述清晰/建设内容、项目性质和规模描述清晰/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描述清晰/改扩建、技改项目利旧情况描述清楚/预评价报告建议落实情况与“三同时”执行情况描述清晰描述不清2.工程试运行情况分析工程施工建设情况、试运行时间/试运行生产状况小结/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试运行情况/预评价补充措施和职业病防护设计的落实情况无防护设施设计落实情况3.总体布局与设备布局项目总体布局调查清楚、分析评价合理/项目设备布局调查清楚、分析评价合理/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描述简明、清晰/主要生产设备、布局及自动化生产水平描述清晰/主要生产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的名称、组分和用量等描述清晰(含msds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清晰,主次清楚/劳动定员与岗位设置情况描述清晰,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方式、时间明确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描述不清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对象)的设置、检测方法、条件等描述清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种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检测数据处理正确,检测结果分析合理*/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种类、数量、位置、形式及运行情况描述清晰*参照设计要求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确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分析合理/6.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与评价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参数等描述清晰;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维护管理情况分析评价合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电焊工未描述建筑结构、采光照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建筑卫生学内容描述清晰,分析评价合理/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生活室等辅助用室描述清晰,分析评价合理生活用室及就餐室分析评价不合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落实情况等职业病防治管理情况描述清楚,分析评价合理/现场应急设施、医疗救护资源条件、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演练情况描述清晰,分析评价合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设置情况描述清晰,分析评价合理/7.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完善情况评估合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符合法规、标准情况的分析评价合理/职业健康检查方案、项目、内容符合性分析评价表达清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置等描述清晰,分析评价合理结果及处置描述不清晰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提出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和建议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可行性(针对试运行存在的不足,具体提出包括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措施建议)提出的建议没有针对性9.报告书评价结论结论正确*(应归纳分析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水平、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调查与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评审意见及建议:确认企业职业卫生“三同时”落实情况,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评价;完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调查分析,参照相关设计要求,对企业设施设置情况进行认定,完善控制效果评价;对职业危害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配备、管理进行分析、评价,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调查分析及符合性评价;补充企业职业卫生落实现状情况调查、分析、并作出评价结论;完善评价结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确认;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6、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其他意见进行修改。评审结论:按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经确认后,可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查验收。评审专家(签名并附专家组名单、声明): 评审日期:2014年11月4日 6 海量资料 超值下载*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评审专家组名单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与评审工作有关的特长及连续工作年限所在职业卫生专家库联系电话12345专家评审意见客观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专家组全体专家符合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有关评审专家条件和回避的规定,出具的*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评审意见,是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行业职业病防治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进行分析、评审所取得的。本专家组对本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的客观性负责,对评审结论的科学性负责。(全体专家签名)组长: 专家: 年 月 日煤矿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程序的文字描述准备阶段:接收建设单位委托后,项目组收集评价工作必需的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等技术资料。在研读相关资料结合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经质控科组织审核后,确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依据其开展评价工作。实施阶段:依据确定的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一步收集资料,重点对企业工艺流程运行情况、职业卫生现场监督管理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使用效果,职工体检、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和分析情况将不完善的内容书面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待建设单位就整改情况向评价组反馈后,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试验室分析工作。将试验室检验数据和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汇总、分析。报告编制和评审阶段:根据分析汇总的资料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报告征得建设单位意见,经中心内部专家审核修改后,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初稿)。报告初稿完成后提交建设单位进行建设单位内部专家评审,根据建设单位审核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形成控制评价报告书送审稿,送审稿由建设单位报煤炭管理部门进行评审,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建设单位领取正式报告,其他相关评价资料及存档报告由质控部门整理存档。煤矿控制效果评价质量控制长治市安全设备监测中心于2006年取得计量认证证书,经过计量认证复审(证书编号:2013040440l),现计量认证范围分为四大类189项,其中职业卫生检测项目88项。具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可向社会出具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中心制定有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技术记录),能够满足该评价项目所涉及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的质量控制要求。1. 评价人员参加本项目检测检验与评价人员均经过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从业资格证书。2.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及方法检测、检验所用仪器设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进行检定且全部在有效期内。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期间按计划进行期间核查,需校准的仪器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在使用前、后进行校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检测、检验及结果判定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检测与评价过程3.1准备阶段接受企业委托、进行内部审查、签订评价合同、成立项目评价组、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现场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评价方案并对评价方案进行内审,确定其可操作性。3.2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结合具体的现场调查情况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工作。在采样和检验过程中严格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程序等要求进行。1)严格按照评价方案、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采样;2)样品由质控科检查、加密后流转至职业健康试验室;3)职业健康试验室主任安排专业试验员完成样品的试验分析。必要时安排两人同时对样品进行检验,以确定其误差大小。重要样品,留样待检。4)样品分析过程中,采取标样对比、空白对照、平行样品分析、留样待检、同步措施等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进行检验数据分析、处理、出具检验报告。3.3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对实施阶段所收集的资料、现场调查结果和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检查与评价,对照职业卫生标准得出初步评价结论,编制评价报告初稿。1)项目组根据检测检验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数据对该项目进行分析、评价,针对超标作业点提出对策和建议,编制评价报告书。2)评价报告书征得建设单位意见,经由质控科组织包括评价技术负责人在内的至少3名中心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后,出具本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初稿。3)将报告初稿交与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建议。评价人员根据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并编写修改说明。建设单位对评价报告认可后,形成报告的送审稿。4)评价报告送审稿上报煤炭监督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并经煤炭管理部门批准后对报告及现场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后形成正式报告,提交建设单位和煤炭管理部门备案。5)正式报告完成后,由质控科对资料进行审核归档。委托阶段内部审核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1收集有关资料。 2初步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 3筛选重点评价因子。准备阶段拟订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审查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确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依据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效果分析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反馈意见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试验室分析法律、法规、标准汇总、分析资料根据汇总的资料编制评价报告书 评价单位内审建设单位反馈意见编制控制效果报告书(初稿)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建设单位内部评审根据建设单位意见修改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成正式报告书 图2 煤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评价报告书及所有评价资料存档建设单位领取正式报告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总论1.1项目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对可节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信件、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服务金钩进行。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病接触限值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淄博万科化工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规定,委托*防控制中心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席令2001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主席令【2007】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5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主席令【1994】第28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2006】第49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2002】第2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第63号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第63号文职业病目录 卫法监发【2002】第108号文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文1.2.2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氯化物gbz/t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2358-2006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修gb-t18664-200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19891.2.3基础依据(1)*省略(5)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等资料。1.2.4其他依据(1)*展计划局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证*备字(2006)*号(2)建设项目设计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1.3评价目的1.3.1指导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3.2识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救措施。1.3.3针对*的生产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3.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要提供科学依据。1.4评价范围本评价报告主要针对*的主要生产过程及其相应的辅助系统进行评价。主要生产系统包括二氯化硫工序、硫代工序、离心工序、蒸馏回收工序及干燥过筛工序;辅助系统包括冷冻站、循环水、维修工坊等。根据本项目共生试生产期间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将该项目分为氯化工序、硫代工序、离心工序、蒸馏回收工序、干燥过筛工序和辅助工程(冷冻站、循环水站等)共六个评价单元。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是生产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与评价。1.5评价内容 *目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和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1.6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试运行期间生产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1.6.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包括生产过程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观察生产运行情况、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1.6.2检查表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依据、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要求等有关内容,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对评价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确定该项目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1.6.3检测检验法依据国家相关检测规范和方法,在生产装置试运行期间,对生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现场监测或实验室分析,同时对生产车间采光照明情况进行检测,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时则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1.7评价程序1.7.1准备阶段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签订评价工作技术协议书,收集和研读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等有关资料,工艺流程,开展逐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质量控制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1.7.2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对职业健康检查经过进行分析。1.7.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汇总、整理和分析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评审、修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见下页图1-1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图1.8质量控制 依据*、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要求,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流程见图1-2. 项目受理、合同拟定签订技术服务委托合同下达评价任务单编制评价方案评价报告书(内审稿)评价报告书(送审稿)评价报告书(正式稿)交付委托方原始记录、报告书归档合同评审报告编号质控方案评审疾控中心质控科室内部质控科室内部审核委托方审议中心内部审议疾控中心质控审授权签发人审核签发专家评审会评审档案审查报告书发放审查项目实施现场调研现场调查与检测实施评价图1-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质量控制流程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2.1项目概况2.1.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性质:本建设项目属于新建项目。2.1.2规模建设规模:*系列产品的生产装置,厂区总占地面积12000m2.投资规模:本项目投资概算为2500万元人民币。2.1.3厂址位置*略去具体位置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图见附件22.1.4自然条件厂址距*,所处地区为半湿润季风性大陆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夏季受季风控制,春秋为南北冷暖气团交替于此,形成锋面降水和锋面大气。年降水量为63.030mm,年平均气温12.9,最低气温-23,最大降雪厚度33cm,最大冻土深度55cm。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e),相应频率为9.71%,最小风频为南东南(sse),相应频率为1.65%;夏季主导风向为东(e),相应频率为12.97%;最小风频为北东北(nne),相应频率为1.54%。当地近三年全年及各季风向频率见表2-1,风玫瑰图如图2-1所示。表2-1当地近三年各月、各季、全年各风向出现频率(%)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年63.719.714.275.321.658.914.389.538.596.915.546.143.95春1.932.023.833.929.514.855.291.0113.714.489.609.747.784.326.213.12夏2.271.544.362.5412.974.996.992.287.593.5410.298.925.904.265.533.80秋1.822.553.774.327.893.294.862.197.603.7510.248.786.225.875.944.86冬2.432.565.094.078.483.955.728.006.947.737.376.894.03全年风玫瑰图春季风玫瑰图夏季风玫瑰图秋季风玫瑰图冬季风玫瑰图图2-1当地全年及各季风玫瑰图2.1.5建设情况*2007年1月*成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7月破土动工,*承担化工设备安装及建筑施工任务,2007年12月10日建成并试运行。工程建设有抗氧化剂300生产舌尖、原料及产品仓库、化学品储罐区、办公楼、职工食堂;配电室;维修间、循环水池、冷冻机房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2.1.6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未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卫生专篇,未提供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备案记录。在设计阶段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该项目在设计、施工中,对多数产生粉尘和有毒物质的工序安装了通风排尘(毒)设施,并与生产装置同时投入运行。2008年6月委托*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2.2工程试运行情况*项目于2007年12月10日建成并试运行。自投产以来各种原辅材料的总用量及产品见表2-2和表2-3(截止到2008年7月22日)。表2-1试运行期间原辅材料的用量原辅料名称入量出量来源液氨6.34吨6.19吨购进液氯97吨90.25吨购进硫磺30吨5.73吨购进6#溶剂油118.9吨109.92吨购进pop3.5吨3.5吨购进6-特丁基间甲基苯酚338.09吨269.13吨购进表2-3试运行期间产品及副产品的产量车间名称产品及副产品名称产量抗氧化剂300抗氧化剂300208.67吨盐酸(20%)5.68吨 在试运行期间,所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自开车试运行以来,没有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事故。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3.1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3.1.1平面布置调查*生产厂区的两个大门都位于厂区西侧,西北侧大门为主要物流通道,西南侧大门主要为工作人员进出的通道。厂区内一条南北主干道将厂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自北向南依次为石油醚和溶剂油罐区、预留生产厂房、原料库房、产品库房、办公室;东侧自北向南依次为盐酸储罐区、液氨钢瓶棚区、液氨钢瓶库棚区、抗氧化剂300装置、产品过筛包装厂房、产品库房、冷冻机房、循环水池、维修车间、变电室。(该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件3)3.1.2竖向布置调查*装置主体生产厂房为三层结构。顶层为一氯化硫反应釜、二氯化硫反应釜及氯气缓冲罐等绿化工序和石油醚受罐蒸馏釜、溶剂油储罐蒸馏回收装置。二楼为盐酸吸收塔、溶料釜、结晶釜等硫代工序。一楼为原料准备、离心和干燥工序。抗氧化剂300装置主体生产厂房的南侧另设有一层有过筛包装厂房、液氨、液氯钢瓶库棚区、盐酸储罐区、石油醚和溶剂油罐区、冷冻机房、维修车间、变配电室等。3.1.3总体布局评价本建设项目根据工艺流程及厂址条件,设施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车间办公楼位于厂区的南侧,建设项目均在生产区内,生产区内设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布置在当地夏季风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的化学性有害物质的主装置布置在其他车间东侧,位于其他相邻车间的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厂前区和办公楼布置在南侧,位于当地夏季最小风频的下风侧;产生粉尘的过筛包装车间与产生毒物的主体生产车间分开;车间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天窗设计基本满足卫生要求。主厂房为三层建筑物,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振动较大的振动筛安装在单层厂房内,离心机和干燥器则安装在三层主厂房的底层并采取了隔振减噪措施。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3.2设备布局与评价3.2.1设备布局调查本建设项目生产设备主要有溶料釜、结晶釜、硫代反应釜、蒸馏釜、一氯反应釜、二氯反应釜、离心机、干燥器等,分别布置在主生产厂房的一至三层内,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均布置在厂房的底层或单独的单层厂房内。本建设项目工程共有工艺设备75台(套),其中非定型设备43台(套),定型设备32台(套)。抗氧化剂300建设项目的主要生产设备布局如表3-1所示。表3-1 抗氧化剂300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位置数量氯气缓冲罐200l生产三楼4过滤器200l室外一楼4母液罐1000l室外一楼2溶剂储罐2000*3600生产二楼8盐酸受罐5000*5200生产一楼1盐酸受罐2200*2600生产一楼1缓冲罐1000l生产二楼1石油醚受槽5000l生产三楼2溶剂油受槽5000l生产三楼2残渣受槽1000l室外一楼2一氯化硫反应釜200l配防爆电机生产三楼4二氯化硫反应釜200l配放表电机生产三楼4稀释罐2000l生产二楼4反应釜5000l配防爆电机生产二楼4溶解釜10000l配防爆电机生产二楼1蒸馏釜5000l生产三楼2冷凝器s=6m2生产二楼6膈膜吸收器s=10m2生产二楼2离心机s1000生产一楼3离心机s800生产一楼4液下泵配防爆电机生产一楼1离心泵配防爆电机生产一楼5计量泵配防爆电机生产一楼2氟塑泵配防爆电机生产一楼1干燥机3000l配防爆电机生产一楼2真空泵w-4配防爆电机生产一楼33.1.2设备布局评价表3-2 设备布局检查表序号依据标准检查项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1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生产工艺比较成熟、部分工艺较先进。符合要求2gbz1-2002第5.1.1条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度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度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生产装置采用半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密闭化,生产设备内负压操作。符合要求3gbz1-2002第5.1.2条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氯气、盐酸;氨、石油醚、溶剂油等分区储放,有毒物质设备多设在建筑物的生曾;一层的离心、干燥、过筛等岗位采取了通风防尘措施。符合要求4gbz1-2002第5.1.22条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比粗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设备的管道均采取有效的密封。符合要求5gbz1-2002第条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可设置噪声操作(控制)室。接触噪声作业岗位未设置隔声的工人操作(控制)室。不符合要求6gbz1-2002第条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则应将其安装在多层厂房的底层。对振幅大、功率大的生产设备应设计隔震措施。噪声较大的离心等设备安装在厂房底层,冷冻机布置在独立的厂房内符合要求本项目设备布局评价包括6项内容,除第5条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未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一项不符合gbz1-2002第条要求以外,其余均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和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规定。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评价4.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4.1.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抗氧化剂300的生产工艺流程(1)开启喷射泵和一氯化硫反应釜,按一定量的比例将硫磺投入釜内,密封好加料口,关闭喷射泵和放空阀。通蒸汽将硫磺溶化,时刻注意腹内硫磺的融化情况。待硫磺全部溶化后,停止通蒸汽。缓慢通氯气反应并开始降温。当通入氯气总量50%70%的氯气时,停通氯气,将料液放入二氯化硫反应釜。通氯气继续反映,同时降温。(2)向硫代反应釜内按照配比加入一定量的母液,用真空将6-特丁基-3-甲基苯酚抽入釜内,降温。将二氯化硫放入稀释罐,加溶剂稀释。当硫代反应釜内料液温度降至20以下时,将二氯化硫滴入釜进行反应,在吸收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