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关》讲稿修改(潼关中学-杨园园).doc_第1页
《入潼关》讲稿修改(潼关中学-杨园园).doc_第2页
《入潼关》讲稿修改(潼关中学-杨园园).doc_第3页
《入潼关》讲稿修改(潼关中学-杨园园).doc_第4页
《入潼关》讲稿修改(潼关中学-杨园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稿内容一、 导入。二、 欣赏诗歌,分两部分进行,一是潼关险峻,二是兵家必争之地。三、 再次强调入潼关,联系潼关实际情回归现实。入潼关讲稿一、 导入。自古以来,很多的历史名人都曾来过潼关,有的是立足潼关,心怀天下的帝王将相,有的是长风破浪,求取仕途的有志之士,有的是游山玩水,才情横溢的风流才子。他们走入潼关都留下了情真意切千古流传的诗句。唐朝著名诗人张祜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的张祜自扬州远赴长安,等待当朝宰相令狐楚的推荐,满怀希望和欣喜,奔向那个能给自己带来地位和尊严的大唐国都长安。途中他路过潼关,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发,写下了意境阔远优美的入潼关。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里的景与情。入潼关 张祜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秦王曾虎视,汉祖昔龙颜。何处枭雄辈,干戈自不闲。二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说潼关距都城长安三百余里,而雄险曲折的道路在此环绕,背靠华山,连黄河也让它三分,饶它而过。主要是说潼关的地势是险峻的。古潼关举世无双,城池高峻雄伟,气象险绝,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止路潼关险来比拟这里的险要,诗中提到“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寥寥几笔就把潼关地形的特点展现出来,它南依秦岭,气吞河源,北傍大河,龙腾滔跃,东御豫鲁,气象万千,西靠华山,富殷风雅,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气势。说到这儿呢,还有一些关于我们潼关地形的美丽传说。说是在远古时代,天庭的大门由一青一黄两条蛟龙守护,由于守护有功,玉皇大帝赏赐宝珠各一颗,一日,青龙丢失宝珠,怀疑黄龙偷去,便争斗起来,惹恼了玉皇,收回了黄龙宝珠,将他们打下凡尘,黄龙居左化为黄河,青龙居右化为秦岭,相望相守,青龙不慎丢失的那颗宝珠,不偏不倚落入潼关,化为金矿,从而潼关便呈现蛟龙衔珠之势。关于潼关纵横交错的八百余条沟壑,也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潼关原是一片平野,并无沟壑。人们在这里辛勤耕耘,安居乐业。有一年盛夏的午时,百姓都聚集在街头巷尾的树荫下乘凉闲谈。突然,平空一声炸雷,如同山崩地裂一般,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从半空浓云中走来一个两头八脚的魔怪,面目狰狞恐怖,肩挑一副又粗又大的水桶,里边盛满了水。人们惊恐不安,只见这个怪物朝众人厉声喝道:“大胆生灵,你们去年竟不给河神祭祀,大王盛怒,命我来水淹你们的城池,黄汤洗地,鸡犬不留”。人们惊恐万状,慌忙跪地求饶,可那魔怪一听,怪眼一瞪:“不行,河神之命,岂能违抗”。说着就要发水淹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见一个陌生的老太婆走向那怪物,抬抬手说:“壮士别忙,我路经此地,因天气炎热,口渴得要命,请你高抬贵手,让我喝口水吧”魔怪心想,一个老太婆,喝口水碍什么大事,我担的是五湖四海、九江十八河的水,你能喝多少,于是大笑说:“要喝快喝,喝了快快闪开”这时,只见老太婆不慌不忙走近一只桶,弯下腰,一口竟把一大桶水喝了个精光。接着又要去喝另一桶水。那魔怪一看,大惊失色,慌忙去拉老太婆,只见老太婆反手抓住魔怪的手腕,魔怪惊恐之中,踢翻了一桶水夺路而逃。刹时间,只见大水铺天盖地而来,滚滚波涛涌向城池,田野里一片汪洋,小城危急万分。老太婆一看急忙拔下头上的金簪,前后左右一划。霎时,只见雷电交加,天摇地动,老百姓吓得紧闭眼睛,不一会儿,当大家睁开眼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只见老太婆金簪划过之处,出现了一条条的深沟,遍野的洪水都哗哗地流向深沟,大水退去,其它小村落都安然无恙。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魔怪是黄河龙门口蛟龙手下的一员蟹将,而老太婆竟是南海观音菩萨。南海观音得知黄河蛟龙兴妖作怪,残害百姓,才特地赶来相救。听听这些神话传说,为我们潼关带来了更多神秘的色彩,再看看我们潼关的地形,真有数不完的沟,跨不完的岭,真如诗中写的“雄险此回环”。但现在幸运的是道路天桥的修通,让天堑变通途,方便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而这些沟沟壑壑,让我们潼关除了险峻之外,也给潼关增添了更多的美景。潼关是美丽的,很多名家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赞美的诗句,唐朝诗人许浑说:“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李隆基也在潼关口号中写道:“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文人人墨客来到潼关,吟诗长歌,沉思默想,流连忘返的背影,想必诗人张祜初次来到潼关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欣喜和感受吧。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何处枭雄辈,干戈自不闲。诗歌的后四句,是说潼关是军事要地,很多的帝王都曾来到这里,如秦始皇来到潼关虎视眈眈,想要一扫六合,汉高祖昔日来到这里,也实现了横霸天下的心愿。也正因为如此,潼关千百年来,枭雄辈出,征战不闲。而这四句正是告诉我们潼关自古而来就是兵家必争战争频繁之地。 古往今来,战乱连连,潼关成为称霸争雄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晋居潼关以制秦,成春秋五霸之业;秦得潼关,成就一统天下之势,囊括四海之举;唐末黄巢高举义旗,占据洛阳,袭击潼关,直捣长安,实现了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志;抗日战争,日寇长驱直入,兵固晋豫,虽潼关咫尺,遥遥窥视不能破关。垂誉千古的潼关险峻,却是多少帝王忧其安危,多少将帅,夜不能寐,可谓是将军白发征夫泪。潼关是危难之关,是生死存亡之关,所以张祜在诗中发出由衷的感慨:“何处枭雄辈,干戈自不闲。”三 联系现实,再谈入潼关。千百年来,作为军事要冲的潼关,由于地势险峻,道路曲折,连年的战争,对于百姓来说,带来的是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正是因为有了杀戮,人们才希翼和平,正是有了战争的痛苦,人们才追求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回看昨日的潼关,展望美好的未来。昔日的潼关地势峻峭艰险,连年征战,因此而形成闭塞落后的局面。有一首诗里提到“戍鼓刀光伴汉唐,血凝芳草续青黄。燃烟将士今何在?独剩慌墩向夕阳。”诗里诗外都是血雨腥风,千村万落生荆杞的画面,用张养浩潼关怀古的一句诗来形容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常常听老人们这样描述我们解放初期的潼关“一条街,三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挖了填,填了挖,不挖不填它不发”。就连外来的客人和司机也说潼关的道路崎岖盘旋,笑称为鬼门关。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止我们潼关发展的步伐,在国泰民安的大环境中,在国家良好政策的指引下,在我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如今的潼关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城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昔日的落后摸样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街道整洁硬化了,路灯明亮多姿了,广场漂亮文明了,小城更绿更美了,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更甜了。还有郑西高铁,高速公路沿城而过,方便的交通,天然的矿产,尤其是潼关国际物流港的初建,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落成,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