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室设置PPT课件.ppt_第1页
医务室设置PPT课件.ppt_第2页
医务室设置PPT课件.ppt_第3页
医务室设置PPT课件.ppt_第4页
医务室设置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校卫生 保健 室建设基本标准 卫生 保健 室 定义 工作内容 卫生 保健 室人员配备要求 卫生 保健 室面积及设备配置 一 卫生 保健 室 定义 工作内容 1 卫生室是指取得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的学校卫生机构 承担学校预防保健 健康教育 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工作 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 保健室是指未取得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的学校卫生机构 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 健康教育 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工作 3 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 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 卫生 保健 室人员配备要求 1 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 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 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 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 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 卫生 保健 室面积及设备配置 1 卫生室 1 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 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诊断室 治疗室 为便于学生就诊 卫生 保健 室应设在位置较显著的教学楼一楼 2 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 灯箱视力表 杠杆式体重秤 身高坐高计 课桌椅测量尺 血压计 听诊器 体温计 急救箱 压舌板 诊察床 诊察桌 诊察凳 注射器 敷料缸 方盘 镊子 止血带 药品柜 污物桶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锅等 医务室必须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药品柜 1 外用类 酒精 碘伏 双氧水 生理盐水 雷弗若尔 棉签 药棉 医用纱布块 医用纱布 胶布 创可贴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气雾剂 红花油 京万红药膏 红霉素药膏等 2 急救类 速效救心丸 硝酸甘油 硝苯地平肾上腺素注射液 50 葡萄糖 医用氧气等 3 呼吸系统类 感冒胶囊 白加黑 复方甘草片等 4 消化系统类 甲氧氯普胺 吗丁啉 消旋山莨菪碱片 快胃片 雷尼替丁 健胃消食片等 5 循环系统类 速效救心丸 硝酸甘油 硝苯地平 复方降压片等 6 镇痛类 氨酚咖匹林片 元胡止疼片 布洛芬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等 7 抗感染类 复方新诺明 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 罗红霉素 庆大霉素 左氧佛沙星 板蓝根利巴韦林等 8 氯霉素眼药水 利巴韦林眼药水 红霉素眼药膏等 资料柜 共14项 1 文件及规章制度上级文件应急预案各项规章制度2 组织机构保护视力领导小组爱卫会领导小组红十字会领导小组等3 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4 诊疗记录师生日常诊疗记录急重症师生转诊记录突发事件登记表5 报表记录学期初报表学生晨检记录学生因病缺课月报表 6 学生健康档案学生体检表学生体检数据汇总体弱学生登记表7 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课教案卫生保健宣传资料8 药品 器械的进出以及报废药品登记表等9 常见病防控10 传染病防控 11 控烟工作12 学校红十字会工作13 卫生监督教学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督14 食品卫生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卫生与膳食营养政策和措施 墙壁上悬挂各种制度法规和学生体检分析图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校医职责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制度学校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制度 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制度眼保健操制度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消毒制度学校卫生监督制度学校卫生宣传制度 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教室通风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保护视力领导小组 爱卫会领导小组 红十字会领导小组学生体检分析图等 2 保健室 1 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 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 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 视力表灯箱 杠杆式体重秤 身高坐高计 课桌椅测量尺 血压计 听诊器 体温计 急救箱 压舌板 观察床 诊察桌 诊察凳 止血带 污物桶等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概念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 无菌技术的定义 一 无菌技术 是指在医疗 护理操作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二 无菌物品 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三 无菌区域 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四 有菌区 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是经过灭菌处理而被污染的区域 五 污染 是指凡是直接或间接的与致病微生物相接触 二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1 环境准备 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应清洁 宽敞 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 更换床单等工作 空气清新 无尘埃 2 工作人员 无菌操作前 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 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 口罩须盖住口鼻 并认真彻底洗手 七步洗手法 七步洗手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七步洗手法 2 掌手心指对交手错背搓擦 七步洗手法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七步洗手法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七步洗手法 5 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指心在掌心中摩擦 七步洗手法 6 七步洗手法 7 7 摩擦手腕 然后彻底流水冲净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 范围为双手 手腕及腕上10cm 注意指尖 指缝 拇指 指关节等处清洗干净 3 在无菌操作时 必须明确无菌区 非无菌区和无菌物品的概念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 镊近距离夹取 不可跨越无菌区 防止无菌区被污染 无菌物品一经取用即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标志明显 并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 有效期一般为七天 无菌物品要有序摆放 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物品疑有或已被污染 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5 防治交叉感染 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 防止交叉感染 6 进行无菌操作时 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域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 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触及无菌物 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 咳嗽 打喷嚏 三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二 无菌容器的使用 三 无菌包的使用 四 铺无菌盘 五 取用无菌溶液 六 戴无菌手套 一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持物钳是用来夹取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器械 常有三叉钳 卵圆钳和镊子三种 无菌钳的存放方法 一种方法 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浸泡在内盛消毒液的大口有盖容器内 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 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 3cm或镊子长度的1 2 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 无菌持物钳筒及筒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 另一种方法 是将灭菌后的无菌持物钳存放在干燥无菌容器内 4 6小时更换一次 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操作步骤 1 洗手 2 拿住持物钳上端的两个圆环或镊子上1 3处 使持物钳移到容器中央 保持垂直 3 保持钳端向下 捏紧钳 镊 使其尖端闭合在一起于垂直取出 4 在容器上方滴尽消毒液后再使用 5 使用持物钳时 保持钳 镊 尖端向下 6 使用后 再捏紧持物钳 使钳子尖端闭合在一起然后垂直放入容器内 要点与说明 1 到远处夹取物品 应将持物钳连同容器一同搬移 2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 不能夹取油纱布 3 使用无菌持物钳时 手不可触及无菌持物钳的浸泡部分 使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4 不可甩动持物钳 以免污染 5 无菌持物钳不可尖端向上 避免消毒液倒流至手握处 再回流污染钳 镊 尖 6 不可用手自钳子上直接取物品 二 无菌容器的使用法临床常用的无菌容器有无菌盒 罐 盘及贮槽等 用于盛放无菌物品 操作步骤 1 洗手2 以手提起容器盖 保持盖里向下 移开容器上方 3 若需将盖置桌上 则翻转容器盖 使盖里向上 4 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时 用无菌持物钳先取出后立即盖严 5 取容器盖 盖口向下移至容器上方 再小心盖上 要点与说明 1 打开无菌容器时 容器盖内面朝上 或拿在手中 手持时托住底部 用毕盖严 2 从中取物品时 应将盖子全部打开 避免物品触碰边缘污染 3 不能用手直接取无菌容器内的物品 手仅能触及容器外侧 4 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日期 时间 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三 无菌包的使用操作步骤 1 洗手 2 检查消毒日期 3 检查消毒指示带 4 将有效无菌包置于清洁 干燥 平坦的操作上 5 解开无菌包上的带子 先把带子卷好 然后将有带子的一角置于远侧 6 以食指及拇指拿住包布角 将四角逐一打开 7 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 放在事先准备的无菌区内 8 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按原折痕依次包盖 绑带横向扎捆 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二十四小时内可再使用 如包内物品污染 须重新灭菌 要点与说明 1 经高压灭菌的无菌物品 使用期限为七天 2 消毒后化学指示带出现黑色斜纹 3 操作时手只可触及包布外面 避免越过无菌面 4 如需取出全部敷料 则以一手从无菌包外抓住包内敷料 另一手逐一拉下包布四角并握在手中 在离无菌区外15cm高度将敷料置入无菌区 四 无菌盘的准备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清洁 干燥治疗盘内 形成一无菌区 放置无菌物品 以供治疗之用 操作步骤 1 洗手2 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包中夹取一条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中 3 按要求还原包好无菌包 4 双手捏住无菌巾中部的外面轻轻的抖开 横铺于治疗盘上 5 将上层折成扇形 边缘向外 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 6 放入无菌物品后 将上层盖上 上下层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 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 露出治疗盘边缘 7 准备好的无菌盘若不能立即使用应注明铺盘时间 在四小时内使用 要点与说明 1 无菌巾放的位置恰当 放入无菌物品后上下两层的边缘能对齐 2 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 使用方便 3 夹取放置无菌物品时 手臂没有跨过无菌面 4 操作中无菌巾内面没有被污染 5 无菌巾未被无菌液体打湿 五 取无菌溶液法溶液密封包装 经灭菌后未被污染的溶液 操作步骤 1 取用时先擦净瓶身 洗手 2 核对 标签名称 浓度 灭菌日期 检查瓶口包装是否松动 药液有无变质 沉淀 3 启开铝盖 用拇指与食指或双手拇指于标签侧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 再拉出瓶塞 4 将标签握在手心拿起瓶子 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 再由原处按需要倒入无菌溶液 5 由无菌到有菌消毒瓶口 瓶颈后翻转胶塞 注明日期及时间 已打开过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 要点与说明 1 开盖时手尽量少接触胶塞其他部分 并不得接触瓶口 2 倒溶液时不引起水珠四溅 3 标签不浸湿 4 盖回胶塞时 手指接触处对准标签 六 戴无菌手套 操作步骤 1 查看无菌手套 展开无菌手套包 一手掀起手套袋开口处查看袋中手套的摆放 将手套反褶部分移到近身处 2 提取手套 两手同时掀起手套开口处 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反褶部分 手套内面 向前向上一次性取出两只手套 3 戴手套 一只手提取两只手套的反褶部分 手套内面 另一只手五指并拢 伸入至手套指根部 再张开五指对准手套五指戴上 再用带好手套的手四指并拢插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