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总复习习题.doc_第1页
环境化学总复习习题.doc_第2页
环境化学总复习习题.doc_第3页
环境化学总复习习题.doc_第4页
环境化学总复习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1.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2.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 化学结构 和在环境中的 存在状态 。3. 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 机械迁移 、 物理化学迁移 和 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4. 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和 生活污染源 。5. 当前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 臭氧层破坏、 酸雨侵袭、温室效应 、 土地荒漠化、垃圾大量积留、绿色屏障锐减、 人口激增。二、问答题1、 何谓环境问题?何谓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10分)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2、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OPs的特点:1.毒性极强;2.极难降解;3.滞留时间长,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4.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5.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b.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外源性物质,具有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比如,邻苯二甲酸酯,酚甲烷等,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化妆品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前者危害男婴的的性征发育,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后者可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邻苯二甲酸类衍生物多为酯类,不易溶于水,但能溶于加温过的或者直接接触的脂肪性食品。c. “三致”化学污染物 :许多化学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三致”作用,能诱发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病症。3、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例如排入水体中的无机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聚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与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再溶于水中,被水生生物吸收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Hg的生物地球化学流。4、 简述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1)化学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迁移、归宿(环境污染化学)(2)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3)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5、 环境效应及其分类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环境效应。环境效应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 依据大气组成状况及在垂直高度上温度变化,大气圈被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2. 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 km,其特点是密度大、下热上冷、对流强烈。3.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高度约17-55 ,在25km以下的低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保持不变或稍有上升。从25km开始,气温下冷上热,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只能随地球自转而产生平流运动,所以该层内气体非常稳定,污染物停留时间长。4. 臭氧层:在平流层15-35高度范围内,集中了地球大气中大部分的臭氧。由于臭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光解,当它们又重新化合为臭氧时,便可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因此,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5. 中间层又称过渡层,约85 Km。 这一层空气变得较稀薄,同时由于臭氧层的消失,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或下热上冷),降至-92,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6. 热层约800 km,该层空气更加稀薄,大气质量仅占总质量的0.5。同时,由于太阳所发出的紫外线绝大部分都被这一层的物质所吸收,使得大气温度下冷上热。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该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此也称为电离层。7. 逸散层亦称外大气层, 800 Km。逸散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关于该层的上界到哪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从这一层飞出地球重力场而进入太空。该层的温度下冷上热 。8.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CO、NOX 、SO2 、悬浮颗粒、VOCs 、O3、 Pb等。9.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 光化学 烟雾的主要参与者。10.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颗粒物的粒度 和 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法 和 湿沉降法 。11.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12.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CFCs 、 CO2 、CH4 、CO 、臭氧、C2H2Cl2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 二氧化碳 。13. 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14. 硫酸型烟雾为 还原性 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 强氧化性 型烟雾。15. 大气中CH4主要来自 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_、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的排放。16.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种主要有 水蒸气 、 氮氧化物 和 氟氯烃 三类。17. 大气污染化学中所说的氮氧化合物通常主要指 NO 和NO2,用NOx表示,它们的主要人为来源是 矿物燃料的燃烧 ,城市大气中的NOx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一些固定排放源。18.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 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 、 控制臭氧浓度 。19. 甲烷 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占世界碳氢化合物排放量的80%以上,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光化学反应,温室效应比CO2大20倍,主要源于 有机物的厌氧发酵。20. 酸雨形成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是:_污染源条件_、_大气中的气态碱性物质浓度较低_、_大气中颗粒物的酸碱度及其缓冲能力_和_天气形式的影响_。二、选择题1. 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D 的光离解。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2. 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 。a)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3. 酸雨是指pH_ C 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 6.0 B 7.0 C 5.6 D 10 B 15 D 10三、问答题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成因: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酸雨的危害:1.使水体酸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紊乱;2.使森林大片死亡。酸雨侵入树叶气孔,妨碍植物的呼吸;3.造成土壤矿物质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4.使土壤的有毒金属溶解出来,一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造成有毒金属迁移;5.腐蚀建筑物、文物等。有关方程式:SO2和NOx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SO2NOx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链引发自由基传递终止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CFCs在对流层中存在,是破外臭氧层的主要原因,CFCs不溶水,稳定性高,被热空气带到平流层, CFCs在平流层受强烈紫外线照射而分解产生氯,氯会与臭氧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Cl+O3ClO+O2 ClO+OCl+O2 即O3+O33O2由此可见,氯在分解臭氧的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以促使较臭氧反应成氧,而氯在反应中循环出现,因此少量的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就能造成大量的臭氧分解。4、汽车尾气最主要的成份都有哪些?分析各成份具有的潜在危害。成份:CO、CHx、NOx、SO2、烟尘微粒(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最主要的危害:形成光化学烟雾。CO:导致组织缺氧,引起头痛等;NOx:进入肺泡形成亚硝酸和硝酸,造成肺气肿。亚硝酸盐造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CHx: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离公路越近,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铅化合物:干扰血红素的合成,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脑损伤;影响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5、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CO2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可吸收地面辐射出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6、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世界标准化组织(ISO)如何规定?可吸入粒子是指易通过呼吸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2.5分)。目前ISO建议将其定为动力学直径Dp10 m。根据颗粒或液滴大小,分为:PM2.5:F 8.0mg/L B 0 D 4.0 mg/L3. 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_B_。A Na+Mg2+Ca2+ HCO3-SO42-Cl-B Ca2+Na+Mg2+ HCO3-SO42-Cl-C Na+Ca2+Mg2+ Cl-HCO3-SO42-D Na+Mg2+Ca2+ Cl-SO42-HCO3-4. 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A_。A Hg(CH3)2 B HgO C Hg D Hg2Cl25. 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 D 。A As2O3 B CH3AsO(OH)2 C (CH3)3AsO D(CH3)3As+CH2COO-6. 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A 疏水基团 B亲水基团 C 吸附作用 D渗透作用三、问答题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致毒机理是什么?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致毒机理:(1)水体中的某种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换为毒性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4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事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3)在天然水体中只需要有微量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重金属的污染有时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骨痛病。2、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汞的甲基化产物有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一甲基汞可因氯化物浓度和pH值的不同而形成氯化甲基汞。CH3Hg+Cl-CH3HgCl CH3HgCl+H2OCH3HgOH+ Cl-+H+ 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条件下,主要转化为一甲基汞,在弱酸性水体中,二甲基汞也可以转化为一甲基汞,它为水溶性物质,易被生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根据生物放大效应,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3、 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答:由于多氯联苯挥发性和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其在大气和水中的含量较少。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PCBs主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和海洋。转入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沉入沉积物,使PCBs大量存在于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由于化学惰性而成为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4、 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水的感观状况受到影响,活性剂污染了水源后,用一般的方法不易清除,在水源受洗涤剂严重污染的地方,自来水中也出现大量泡沫由于洗涤剂中含有大量的聚磷酸盐作为增净剂,使废水含有大量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水体中石油和多氯联苯等不溶性有机物的乳化、分散、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在浓度高时,可能破坏水体微生物的群落。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应如何防止?指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所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防止对策:(1)从源头上控制N、P等植物性营养物质溶于水体。a.工业废水: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含量,废水中N,P含量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b.城市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自理率,在传统污水处理厂中增加除N,P工艺;c.农田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推广生态,绿色农业;d.养殖业:推广沼气池的应用,避免饵料浪费。6、什么是病原体污染?说明病原体主要种类及其引发的常见水体病病原体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等。常见的水体病有:肉毒中毒、弯曲菌病、霍乱、隐孢子虫病、环孢子虫病、痢疾、 贾弟虫病、甲型肝炎、 沙门菌病、志贺菌病、伤寒等7、请用化学反应式表述矿山酸性污染化学原理FeS2 + O2 + H2O Fe2+ + SO42- + H+Fe2+ O2 + H+ Fe3+ + H2OFe3+ + H2O Fe(OH)3 + H+FeS2 + Fe3+ + H2O Fe2+ + SO42- + H+8、简述水体热污染来源及其危害水体热污染主要来源于热电厂、核电站、炼钢厂等冷却水所造成的水体温度升高。其危害主要是使溶解氧减少,某些毒物毒性提高,鱼类不能繁殖或死亡,某些细菌繁殖,造成疾病流行、破坏水生生态环境进行而引起水质恶化。 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化学一、名词解释1、工业固体废物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废物。按行业主要包括冶金废渣、矿业废物、能源灰渣、化工废物、石化废物,以及轻工业排出的下脚料、污泥、渣槽等废物。2、建筑垃圾在建(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废金属、废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3、电子垃圾也称电子废弃物,是指居民、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器被淘汰后产生的废弃物。4、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以保证有害物质现在和将来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包括管理处置、回收处置、排放处置和永久性隔离处置。5、深井灌注指把液状废物通过竖管注入很深的地下(1000m),并使其与上部地质层及含水层隔开的处置方法。6、卫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污染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7、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凡名录中所列废物类别高于鉴别标准的属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围;低于鉴别标准的,不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8、放射性固体废物指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沾污、其比活度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废物。二、简答题:1. 工业固体废物按其特性分为哪几种类型?工业固体废物按其特性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由于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侵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等特征,因此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2. 固体废物的处置分哪几种类型? 按照处置场所的不同,固体废物的处置主要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1) 海洋处置 即以海洋为受体的固体废物处置方法,主要分海洋倾倒与远洋焚烧两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生态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总体环境意识的提高,海洋处置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目前海洋处置已被国际公约禁止。(2)陆地处置 主要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留地贮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等几种。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3. 工业固体废物有哪些处理方法?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化学处理 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处理方法有焚烧、溶剂浸出、化学中和、氧化还原。(2)物理处理 包括重选、磁选、拣选、摩擦和弹跳分选等各种相分离及固化技术。(3)生物处理 如适用于有机废物的堆肥法和厌氧发酵法;提炼铜、铀等金属的细菌冶金法;适用于有机废物的活性污泥法。4. 何谓放射性固体废物?来源有哪些?有哪些污染特点?所谓放射性是指一种不稳定原子核(放射性物质)自发地发生衰变的现象,与此同时放出带电粒子和电磁波。能够产生放射性衰变的固体废物称为放射性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试验 ; 核设施事故; 放射性“三废”泄出;城市放射性废物。污染特点:射线具电离性、污染呈隐蔽性;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呈长期性;放射性毒素的去除十分困难;种类复杂,处理费用高。5. 填埋场的主体工程包括哪些部分?填埋场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处理工程 填埋场场地需要经过平整,碾压和夯实,并且根据渗滤液导排要求形成一定的纵横坡度。(2)基底防渗层工程 防止垃圾渗滤液从填埋位置通过地基层向下渗漏,继而通过下层土壤进一步侵入地下水。(3)衬层 是填埋场得以形成封闭系统的关键部分。(4)渗滤液导排与处理系统(5)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利用工程(6)雨水导排系统 填埋场必须设置独立的雨水导排系统,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和场区地质条件设置明沟或者地下排水管道系统。(7)最后覆盖系统工程 减少水分对填埋场的渗入,并对填埋物进行封闭。(8)填埋终场后的生态修复系统6. 试说明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垃圾填埋处置场的选址主要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 二是从投资和运行费用角度考虑的经济原则。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置,须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达到其最佳配置。 安全原则是选址的基本原则。维护场地的安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保证场地自身的安全稳定,不受或尽量免受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陷等的威胁;二是要防止场地对大气及水体的污染,尤其是要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是场地选择时考虑的重点。经济原则对选址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场地的经济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场地的规模、容量、征地拆迁、交通运输、土建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的选址应充分利用场地的天然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充分发挥天然地质屏障功能,尽可能减少挖填土方量,降低场地工程防护费用和施工造价。7、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通常包括哪几个系统?贮存及进料系统 本系统由垃圾贮坑、抓斗、破碎机(有时可无)、进料斗及故障排除/监视设备组成。焚烧系统 即焚烧炉个体内的设备,主要包括炉床及燃烧室。废热回收系统 包括布置在燃烧室四周的锅炉路管(即蒸发器)、过热器、节热器、炉管吹灰设备、蒸汽导管、安全阀等装置。发电系统 由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被导入发电机后,在高速冷凝的过程中推动了发电机的涡轮叶片,产生电力。饲水处理系统 饲水子系统主要作为处理外界送入的自来水或地下水,将其处理到纯水或超纯水的品质,再送人锅炉水循环系统。废气处理系统 从炉体产生的废气在排放前必须先行处理到排放标准。废水处理系统 一般由数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单元所组成。灰渣收集及处理系统 由焚烧炉体产生的底灰及废气处理单元所产生的飞灰,以防止沾在飞灰亡的重金属或有机性毒物产生二次污染。8、固体废物污染危害有哪些?(1) 侵占土地固体废物产生以后,须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2) 污染土壤废物堆置,其中的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当污染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于其他有害物质随天然降水径流火神流进入水体后就可能进一步危害人的健康。(3) 污染水体垃圾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水体污染源,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内部所含水量和淋入堆放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能造成更大的水体污染。(4) 污染大气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释放出有害气体,以细粒状存在的废渣和垃圾,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扩散到远处;固体废物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也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5) 影响环境卫生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医疗垃圾等堆放在城市的一些死角,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对人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第五章 绿色化学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D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2“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面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C )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22NH3 = (NH4)2SO3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排放:NO2NO2NaOH =2NaNO2H2OC制CuSO4: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D制CuSO4:2CuO2= 2CuO CuOH2SO4(稀) = CuSO4H2O3在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物质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以不再向环境中排放这种有害物质。例如: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要用还原剂的是 ,需要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2) 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Cr(OH)3 。(填化学式)(3)完成并配平步骤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 Na2Cr2O76 KI14 HCl = 2 CrCl32 NaCl 6 KCl 3 I2 7H2O 4“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CH3CH=CH2合成CH2=C(CH3)COOCH3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它的反应物有 ( A ) 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2 DCH3OH和H25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C )BCH2=CH2Cl2Ca(OH)2 CaCl2H2OC2CH2=CH2O2 D HOCH2CH2OCH2CH2OH2 H2O6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都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