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ppt_第1页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ppt_第2页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ppt_第3页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ppt_第4页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正确的血培养温州市人民医院ICU徐敏 基本概念 血流感染 血流遭受的微生物 细菌或真菌 侵入所引起的感染患者有发热 寒战或低血压等临床症状且血培养有致病菌 基本概念 血培养 血培养是一项实验室检查 从患者体内采血 并将其装入含有培养基的瓶中 以此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 细菌或真菌 是否已经侵入患者的血液 血培养非常重要 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早期诊断阳性血培养 证实有感染性的病原体 鉴定病原体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改善预后 什么时候进行血培养 脓毒症患者应常规行血培养怀疑血流感染患者常规行血培养 如 不明原因的发热 37 或体温过低 36 休克 寒颤 僵直严重的局部感染 脑膜炎 心内膜炎 肺炎 肾盂肾炎 腹部术后感染 心率异常加快低血压或高血压呼吸频率加快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收集样本检测 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开出医嘱 正确解读 加强沟通 血培养现状 假阳性率高 皮肤消毒不彻底采血操作不规范 临床实践欠规范 优化血培养流程 提高检出率 采血时机采血份数采血量规范操作 9 由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 难以根据临床表现鉴别 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有赖于早期的血培养及脓液或其他体液标本进行的涂片和培养1血培养是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 当血培养获阳性结果时 可明确诊断 是诊断的 金标准 同时也可以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2 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各医院在血培养的次数以及每次的采血量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是否影响血培养的阳性率 血培养是否可以成为判断某些定植率是感染还是定植的方法 1 汪复等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20052 HallKKetal CLINICALMICROBIOLOGYREVIEWS 2006 19 4 788 802 问题 怀疑血流感染 何时采血最佳 0 30 60 时间 分钟 体温 血培养 细菌浓度 研究表明 细菌通常在病人寒战和发热前1h进入血流 寒战 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开始发热时采血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14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采血体积及培养皿孵化时间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正确的血培养对判断常见定植菌感染的意义 研究简介 15 对2004年1月 2005年12月入住RobertWoodJohnson大学附属医院及Duke大学医疗中心且血培养阳性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在24h内均接受 3次血培养研究旨在评估血培养次数与阳性率的相关性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单一病原体感染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16 24小时血培养次数 3次或4次的患者 前两次血培养的阳性率99 阳性率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混合感染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17 研究期间 共发生58例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血流感染 该类患者前三次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00 阳性率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N 58例 混合感染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所有病原体的检出率 18 58例混合感染检出的病原体共121株 所有病原体在前4次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 阳性率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N 121株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G 菌的检出率 导致血流感染的常见G 菌 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率较低 仅60 78 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 但大多数可在前3次血培养中获得阳性结果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G 菌的检出率 20 导致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率在90 左右 其他常见G 菌 大多数可在前3次血培养中获得阳性结果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结论 21 24h内进行4次血培养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高达99 各种不同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略有差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高 而铜绿假单胞菌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低 3 LeeAetal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 2007 45 11 3546 3548 问题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对于非持续性菌血症 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 3套血培养 因为体内巨细胞吞噬系统会在15 30min内清除掉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可疑急性心内膜炎患者要立即取血作血培养 30分钟内完成3套血培养的采集 采集后立即进行抗菌药的经验治疗 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 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可疑的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每间隔30分钟至1h采集1套 连续采集3套标本 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 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25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采血体积及培养皿孵化时间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正确的血培养对判断常见定植菌感染的意义 问题 应该采集多少血液 研究简介 27 对Wisconsin医院1988 1990年期间自成年患者获得的的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Mayo医疗中心1996 1997年期间自成年患者获得的的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4 MermelLAetal AnnInternMed 1993 119 270 272 5 F R CockerillIIIetal 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4 38 1724 30 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率与采血体积相关 28 导致血流感染的G 菌 G 菌 厌氧菌及真菌 其血培养的阳性率均与采血体积相关 阳性率 标准体积 采血量为7 10ml 平均8 7ml 低体积 采血量 3 5ml 平均2 7ml 4 MermelLAetal AnnInternMed 1993 119 270 272 采血量不足 明显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29 采血量达标准体积 7 10ml 时 血培养的阳性率显著增加 阳性率 4 MermelLAetal AnnInternMed 1993 119 270 272 标准体积 采血量为7 10ml 平均8 7ml 低体积 采血量 3 5ml 平均2 7ml P 0 001 要采集多少血液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血培养物每增加1ml 真性菌血症成年人微生物的检出率增加3 一份标本2个瓶子 每瓶10ml 共20ml 要求至少采两份血 2份4个瓶子 共40ml 采血量 ml 与检出率的关系 Overall Mayo 培养皿孵化时间越长 血培养阳性率越高 研究显示 血培养时培养皿的孵化时间为72h时 可获得96 的阳性率 当孵化时间延长至5 6天时 可获得100 的阳性率 阳性率 33 5 F R CockerillIIIetal 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4 38 1724 30 结论 34 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率与采血体积相关 采血量每增加1ml 阳性率随之增加3 此外 血培养时培养皿的孵化时间也同样影响血培养的阳性率 血培养时培养皿的孵化时间达72h时 可获得96 的阳性率 综上所述 血培养的采血次数及采血体积等影响培养结果的阳性率 因此 权威指南对血培养的操作进行推荐 4 MermelLAetal AnnInternMed 1993 119 270 272 5 F R CockerillIIIetal 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4 38 1724 30 问题 强调医护的沟通与合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先采那种标本 先采生化 凝血标本 先采血培养标本 血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比注射 采集生化 凝血等其它标本要高所以要最先采集血培养标本 夜班血培养怎么办 4 冷藏或放入35 的温箱 还是室温下即可 培养瓶夜班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 存在室温即可 不能冷藏也不能放入35 的温箱 过夜不会对检测造成影响 但仍需尽快送检 冷藏可能导致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温箱会导致细菌进入生长对数期 从而错过检测的最佳时期 问题八 怀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如何送培养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筛选指征 在ICU病房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 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或低血压的患者 儿童出现低体温者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送检方法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送检方法 保留情况 采取至少2份血培养 其中至少1份来自外周静脉 并做好标志 另外至少1份则从导管中心或硅酮隔膜无菌采获 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5min 各自做好标记 送检方法 不保留情况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对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FollowingVortex或超声降解 IDSA指南对血培养次数及采血体积的推荐 45 2010年IDSA粒缺指南推荐 至少在两个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存在中心静脉插管 CVC 中心静脉及外周血管同时取血无CVC 2个不同部位取血若患者体重 40kg 采血体积应 总血容量的1 一般人体血容量为70ml kg 6 FreifeldAGetal 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 2011 52 4 e56 e93 CLSI指南对血培养次数及采血体积的推荐 46 CLSI指南推荐 菌血症的患者行4次血培养 且每次采血量为10ml 可获得90 95 的阳性检出率当血培养次数增加到6次时 阳性率可增加至95 99 7 TownsMLetal JMicrobiolImmunolInfect2010 43 4 347 349 47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采血体积及培养皿孵化时间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正确的血培养对判断常见定植菌感染的意义 48 当痰标本中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 是否可确定为不动杆菌感染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在不断增多 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相对的 临床无法完全通过患者的宏观表现 症状和体征 经验诊断至属或种实验室亦无法单纯依赖培养鉴定技术确定其是感染病原菌还是口咽部定植菌 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呼吸机的应用 静脉导管的留置等有创介入 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 临床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也是最容易在体表定植的革兰阴性杆菌 据调查 约1 4的正常成人可以定植该菌 住院患者不动杆菌定植率高 49 研究显示 入住ICU的患者50 以上存在细菌定植 而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率达39 细菌定植53 1 N 96例 鲍曼不动杆菌39 N 51例 70 的患者在入住ICU时已入院 48h患者在入住ICU时取鼻腔 口腔 直肠拭子培养 1个部位细菌培养阳性为定植 对印度一家医院2008年 2009年ICU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8 AzimAetal JournalofMedicalMicrobiology 2010 59 955 960 痰培养出的不动杆菌可能为定植菌 51 痰标本易受口咽部菌群的污染1对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体表定植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中 73 7 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9该研究认为同一患者在同一部位两次分离到同一细菌则为定植 患者4个体表部位 鼻前庭 额头 腋窝 腹股沟 任1个有定植均认为有定植 1 汪复等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9 陈丽丹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091 1093 判断不动杆菌定植抑或感染的思路 52 1 汪复等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9 陈丽丹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091 1093 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特点综合考虑致病菌可能 或采取其他标本进行培养 如血培养等 以确定诊断 从而选择适当药物治疗 采取其他标本进行培养 如血培养等 以确定诊断 从而选择适当药物治疗 血培养方法 24h内4次血培养 每次采血量为10ml 总结 53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24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