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6.ppt_第1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6.ppt_第2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6.ppt_第3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6.ppt_第4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 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 一般民家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 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 民间称之为 迎春日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 洗衣 除去一年的晦气 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京城有 二十七洗疚疾 二十八洗邋遢 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 洗福禄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贴门神 贴春联 守岁 吃年夜饭 放爆竹 祭祖 给压岁钱 除夕 中的 除 字是 去 易 交替 的意思 除夕的意思是 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部新 有旧岁至此而除 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 消灾祈福为中心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拜年 开门炮仗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 春季的头一天 正月的头一天 所以称为 三元 这一天还是岁之朝 月之朝 日之朝 所以又称 三朝 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放爆竹当午夜交正子时 新年钟声敲响 整个中华大地上空 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 岁之元 月之元 时之元 的 三元 时刻 屋内是通明的灯火 庭前是灿烂的火花 屋外是震天的响声 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最潮 王安石 元日 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赛龙舟 端午节诗词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过端午 战国时代 屈原看破了秦王吞楚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 楚怀王不但不听 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屈原在流放途中 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 万念俱灰 仰天长叹一声 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 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 都纷纷来到江上 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 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 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 鸡蛋投入江中 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从此 每年五月初 屈原投江殉难日 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 投粽子 喝雄黄酒 以此来纪念诗人 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的传说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赛龙舟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巳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泪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七夕的传说 七夕的诗词 七夕的习俗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 又叫七仙女 她私自下凡 与父母早逝的牛郎成亲 在婚后 牛郎织女男耕女织 相亲相爱 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后来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 他们勃然大怒 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牛郎急忙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 王母娘娘心中一急 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 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 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 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 隔河相望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传 每逢七月初七 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 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此外 七夕夜深人静之时 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牛郎与织女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七夕穿针习俗从南朝就开始盛行了 穿针分为两种 一种是七夕晚上对着月光穿針 看谁先穿过就是 得巧 另一种是在七夕的中午将针投入水面 观察针影的形状 拜织女 拜魁星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 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玩到半夜始散 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 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杜牧 唐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中秋传说 中秋诗词 中秋起源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礼制 早在 周礼 一书中 已有 中秋 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在中秋时节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 寄托情怀 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 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 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 太宗记 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 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的由来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中秋起源 嫦娥奔月 相传 远古时候有一年 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 直烤得大地冒烟 海水枯干 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 他登上昆仑山顶 运足神力 拉开神弓 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不久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 名叫嫦娥 一天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 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 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 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待后羿率众人外出狩猎走后不久 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 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 转身打开百宝匣 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 冲出窗口 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悲痛欲绝的后羿 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 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 摆上香案 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 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抬头仰望明月 可见当中有些黑影 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 唐代 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 这株桂树不仅高大 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 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 本为樵夫 醉心于仙道 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 因此天帝震怒 把他居留在月宫 令他在月宫伐桂树 并说 如果你砍倒桂树 就可获仙术 但吴刚每砍一斧 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 日复一日 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 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 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传说 吴刚伐桂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 向狐狸 猴子 兔子求食 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 唯有兔子束手无策 后来兔子说 你们吃我的肉吧 就跃入烈火中 将自己烧熟 神仙大受感动 把兔子送到月宫内 成了玉兔 玉兔捣药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月饼的传说 月饼传说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朱元璋联合各路抗元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 命令属下把藏有 八月十五夜起义 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很快 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 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 月饼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的诗词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重阳节的起源 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 远游 中曾写道 集重阳人帝宫兮 到了汉代 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 据说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 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 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 在皇宫中 每年九月九 都要佩茱萸 食莲饵 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于是 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 并逐渐盛行 重阳节的来历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菊花又名黄花 花色品种繁多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花之一 重阳时节 正值菊花怒放 幽香清芳 赏菊就成了一件时令习俗 我国古人曾有许多赏菊诗词 如晋代陶渊明 唐代杜甫等都有佳句名篇流传 至清代 重阳节前后还举行菊花大会 倾城人去观赏菊花 因此 重阳又称菊花节 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赏菊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 五代之前 北方习惯称 纸鸢 南方则多叫 鹞子 重阳这天 人们多伴以登高 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等 甚为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 放飞风筝多在清明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 其来由无从考究 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 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 清明前后为雨季 春雨不断 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 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 劲风不断 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 进行户外活动 此时放纸鹞 天时地利人和 是颇多为适合的 放纸鹞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 因此也又被称为 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或佩带于臂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称为茱萸囊 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 儿童佩带 有些地方 男子也佩带 佩茱萸 簪菊花 2020 3 15 该课件由 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764723079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李清照 醉花阴 重阳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唐 李煜 谢新恩 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 冉冉秋光留不住 满阶红叶暮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待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