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培训指标优化PPT课件.pptx_第1页
华星培训指标优化PPT课件.pptx_第2页
华星培训指标优化PPT课件.pptx_第3页
华星培训指标优化PPT课件.pptx_第4页
华星培训指标优化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星创业TD LTE内部培训 TD LTEKPI指标优化 接入性指标RRC建立成功率 E RAB建立成功率 呼叫保持性指标E RAB掉话率 移动性指标切换成功率 其他指标可用性指标完整性指标 丢包率 下行PDCPSDU时延 TD LTE常见KPI指标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反映小区对UE呼叫的接纳能力 直接影响用户对网络使用的感受 指标定义一个呼叫建立首先需要触发RRC建立 所以综合考虑接通率 需要把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E RAB建立成功率联合起来 指标公式无线接通率 E RAB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业务相关 无线接通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指标定义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是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值 本指标用于了解该小区内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概率 部分反映了该小区范围内用户接入网络的感受 指标公式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 RRC连接建立是指处于空闲状态的UE或待开机的UE准备发起一个呼叫或响应寻呼时发起的过程 处于降低接入时延的考虑 LTE系统将RRC连接建立过程设计发生在ENB和MME之间的S1连接建立前 也就是在ENB尚未从MME获得任何UE上下文前 ENB需要将RRC连接建立完毕 因此该过程主要建立最基本的SRB1 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 是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指标流程 指标的具体统计方式如下所示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RRC建立原因 mt Access类型 RRC建立原因 mo Signalling类型 RRC建立原因 mo Data类型 RRC建立原因 highPriorityAccess类型 RRC建立原因 emergency类型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影响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因素主要以下因素有关 空口信号质量 参数配置 定时器 功率控制等 干扰 网络拥塞 设备故障 出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低的问题时 首先按照上述问题分类 了解相关问题的范围 然后根据空口信号质量 参数配置 干扰和上下行功率调整及设备告警等方面入手逐一排查解决 排除这些影响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客观因素 逐步提升该指标的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分析流程 上行随机接入的问题UE发出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 ENB没有收到 如果此时的下行信道质量正常 一般是随机接入参数中的初始接收目标功率设置偏低的问题 小区重选参数问题ENB收到UE发的RRC建立请求消息后 下发了RRCConnectionSetup消息而UE没有收到 查看此时的SINR 如果偏低 而且监视集中没有质量更好的小区 那么是覆盖的问题可以适当提高下行公共信道的功率 如果此时监视集中有更好的小区 则可能是小区重选的问题 可以适当调整小区重选参数加快小区重选 下行初始发射功率偏低问题UE收到RRCConnectionSetup消息而没有发出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 如果此时下行的信号质量正常 那么可能是手机异常 否则可能是下行初始功率过低导致下行不能同步 上行初始功控问题UE发出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而ENB没有收到 由于上行初始功控会让UE的发射功率上升 如果是UE的发射功率不足导致 可以适当提高上行信道的初始期望功率和调整量等参数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E RAB建立成功率 指标定义该指标反映了E RAB建立成功的概率 包含了初始ERAB的建立和增加ERAB的建立所有业务类型 QCI 的成功概率 反映eNB或小区接纳业务的能力 指标公式E RAB建立成功率 InitE RAB建立成功数目 AddE RAB建立成功数目 InitE RAB请求建立数目 AddE RAB请求建立数目 E RAB是指用户平面的承载 用于UE和SGW之间传送语音 数据及多媒体业务 E RAB建立由EPS发起 当E RAB建立成功以后 一个基本业务即建立 UE进入业务使用过程 E RAB建立主要在两个过程中 在eNB对UE进行初始上下文建立的时候 在MME发起E RABSetupRequest的时候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E RAB建立成功率 指标流程 TD LTE接入性指标优化 TD LTE保持性指标优化 E RAB建立成功率 TD LTE保持性指标优化 E RAB建立成功率 E RAB掉话率 指标定义该指标反映了E RAB异常释放的概率 即异常释放E RAB数在总的成功建立E RAB数中的比例 异常释放是指违背User意愿情况下的承载释放 如拥塞控制 负荷控制算法决定的承载释放 指标公式E RAB掉话率 E RAB异常释放次数 E RAB建立成功次数 100 一般情况下 eNB由于某些异常原因会向MME发起E RAB释放请求 请求释放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承载 E RAB 当UE丢失 不激活 或者eNB异常原因 eNB会向MME发起UE上下文释放请求 这也会导致释放UE已建立的所有E RAB 这里的ERAB异常掉话 指的主要是eNB发起的 非用户未激活原因的E RAB释放请求次数 同时也包括因异常eNB发起UE上下文释放中E RAB释放数目 TD LTE保持性指标优化 E RAB掉话率 指标流程 1 E RABRelease byeNB TD LTE保持性指标优化 E RAB掉话率 TD LTE保持性指标优化 掉线常见原因 弱覆盖导致掉话切换问题导致掉话干扰导致掉话设备异常导致的掉话 切换准备和切换执行 切换出准备阶段 指的是源ENB判决进行切换到给UE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阶段 切换出执行阶段 指的是源ENB发送RRC重配消息到收到目标ENB的UEContextRelease阶段 切换入准备阶段 指的是目标ENB接收到源ENB发送的切换请求到给目标ENB回复切换请求响应消息阶段 切换入执行阶段 指的是目标ENB接收到UE的RRC重配完成消息到给源ENB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阶段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反映了eNB内小区间同频切换的成功情况 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使用业务的连续性 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优化有关 用户可以直接感受 指标公式 eNB内切换包含同频和异频两种情况 每种情况中包含切换入和切换出两个方向 eNB内同频切换出成功率 eNB内小区间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 eNB内同频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eNB内同频切换入成功率 eNB内小区间同频切换入执行成功次数 eNB内同频切换入请求次数 100 eNB内异频切换出成功率 eNB内小区间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 eNB内异频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eNB内异频切换入成功率 eNB内小区间异频切换入执行成功次数 eNB内异频切换入请求次数 100 eNB内小区切换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eNB内切换信令流程如图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反映了与其他eNB存在X2连接的情况下 UE在基站间的切换成功情况 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优化有关 是用户直接感受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指标公式 X2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 对于每种情况 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 1 X2口同频切换出 X2口同频切换出成功率 X2接口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 X2接口同频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2 X2口同频切换入 X2口同频切换入成功率 X2接口同频切换入执行成功次数 X2接口同频切换入请求次数 100 3 X2口异频切换出 X2口异频切换出成功率 X2接口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 X2接口异频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4 X2口异频切换入X2口异频切换入成功率 X2接口异频切换入执行成功次数 X2接口异频切换入请求次数 100 X2切换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X2口信令流程如下图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当eNB根据UE测量上报决定UE要切换 且目标小区与eNB无X2连接 就进行通过核心网的S1切换 S1切换成功率反映了eNB与其他eNB通过核心网参与的UE切换成功情况 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 指标公式 S1接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 对于每种情况 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 1 S1接口同频切换出 S1接口同频切换出成功率 S1接口同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 S1接口同频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2 S1接口同频切换入 S1接口同频切换入成功率 S1接口同频切换入执行成功次数 S1接口同频切换入请求次数 100 3 S1接口异频切换出 S1接口异频切换出成功率 S1接口异频切换出执行成功次数 S1接口异频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4 S1接口异频切换入S1接口异频切换入成功率 S1接口异频切换入执行成功次数 S1接口异频切换入请求次数 100 S1切换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S1口切换信令流程如下图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反映了LTE系统与GSM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 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 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切换 LTE GSM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也一定程度反映出LTE GSM组网的无线覆盖情况 指标公式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成功率LTE GSM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成功率 EPS GSM 1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失败次数 EPS GSM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请求次数 EPS GSM 100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GSM LTE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入成功率 GSM EPS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入成功次数 GSM EPS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入请求次数 GSM EPS 100 系统间切换LTE GSM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反映了LTE系统与TDS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 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 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切换 LTE TDS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也一定程度反映出LTE TDS组网的无线覆盖情况 指标公式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成功率LTE TDS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成功率 EPS TDS 1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失败次数 EPS TDS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出请求次数 EPS TDS 100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TDS LTE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入成功率 TDS EPS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入成功次数 TDS EPS 系统间分组域切换入请求次数 TDS EPS 100 系统间切换LTE TDS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常见切换问题现象 不发生切换引起掉话 切换失败 频繁 乒乓 切换 切换慢导致下行质量差 切换问题分析流程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常见切换问题的可原因 硬件传输故障 载频坏 合路天馈问题 数据配置不合理 拥塞问题 时钟问题 干扰问题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不平衡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检查硬件数据配置 如果出现故障的小区及其相邻小区的数据配置在近期没有修改 突然出现切换问题 则应首先考虑是否ENB硬件故障造成 若该ENB下只有一个小区出现切换问题 则考虑是否由该小区本身的硬件故障造成 如部分载频损坏 引起呼叫切换到该载频时失败 对于上述问题 可以采用闭塞部分载频的方式来验证 若闭塞某个载频后 切换成功率恢复正常 则可以查看是否该载频故障 或与该载频相关的BBU或天馈故障 若某载频的上下行信号严重不平衡 则会经常造成切换问题 如频繁切换 切换成功率下降等 硬件故障的现象表现为 告警系统上报相应的告警信息 首先要排除这些硬件故障告警 若硬件故障告警恢复 则查看话务统计信息和分析切换指标 硬件故障的情形如下 ENB传输管理单元 ENB载频故障 ENB天馈故障 硬件传输故障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数据配置不当导致的故障现象表现为 UE不发起切换或过多的发起切换 从而影响切换成功率 由于切换判决算法受切换参数的控制 如果切换参数配置不当 可能导致MS不发起切换或过多的发起切换 此时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数据配置中的切换门限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因切换门限设置过大导致难切换现象 或设置过小导致频繁切换现象 设置合理的切换保证不发生乒乓切换 一般不要出现大幅偏离基线值的情况 数据配置中的切换候选小区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因邻区漏配导致UE无法切换到该邻区 数据配置中的切换磁滞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因切换磁滞设置过大导致难切换现象 或设置过小导致频繁切换现象 切换定时器当切换发生异常时 需要快速检查一下切换定时器 保证切换定时器不低于设定的默认值 数据配置不合理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目标小区拥塞的故障现象表现为 UE发起切换请求后申请不到信道而切换失败 导致小区拥塞的原因如下 小区下用户数目激增 超过设计用户数 网优参数设置不当 导致小区吸收了过多用户 切换参数设置不当 导致切入小区的用户数增多 当目标小区出现拥塞导致切换失败后 为避免UE试图再次切换到此目标小区 应对目标小区进行惩罚 查看拥塞小区信道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载频故障或信道状态异常 首先排除相关故障 拥塞问题 TD LTE移动性指标优化 信号覆盖问题的现象表现为 切换成功率低 伴随着掉话且语音质量较差 用户直观感受差 通话过程中有杂音和金属声 信号覆盖问题主要存在三类 一类是越区覆盖 由于边缘门限设置过低 基站功率过大 倾角不合适导致越区覆盖 形成同频干扰 影响切换成功率 一类是孤岛效应引起的切换成功率低 如服务小区的覆盖远远超过其邻区 且未与其邻区的邻区配置相邻关系 这种情况容易在服务小区的边缘发生切换失败 弱覆盖形成的覆盖漏洞 信号覆盖问题主要通过网优的路测报告发现现网的覆盖问题 通过RF优化解决 越区覆盖引起切换成功率低 孤岛效应导致切换失败 弱覆盖形成的覆盖漏洞 上下行不平衡导致的切换成功率低 一般多发与上行较弱的情况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测试和分析 首先 检查相应小区的硬件 维护单板状态是否正常 是否存在硬件故障类以及驻波告警 排除硬件和信道问题之后 检查切换数据配置 切换数据保证与参数基线基本吻合 检查是否存在某些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始终很低 针对切换成功率始终低的小区 进行实地测试 根据切换和主被叫的情况来判断上下行的问题 覆盖问题和上下行平衡可通过RF优化解决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不平衡 TD LTE优化案例 问题背景 泉州师院在11月5日 7号进行学校运动会 运动会操场的LTE网络由 TDD LTE SSDZO FZ 泉州东海师院教学楼 1 1 小区进行覆盖 如下表所示 从11月5日开始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下降严重 RRC建立请求数目平平时的4倍 同时流量为平时的2 5倍 接入案例1 泉州师院RRC连接成功率问题 TD LTE优化案例 二 问题分析 1 双载波扩容从最最大的RRC连接建立个数来看 运动会的人员集中导致了LTE用户的集中爆发 是导致RRC连接成功率变差的主要原因 经过移动临时研究决定对泉州东海师院教学楼 1进行双载波开启和双载波均衡优化配置 11月6号凌晨进行此小区的双载波开启和负荷均衡配置 11月7日上午 网优人员在现场进行业务体验发现仍然存在业务连不上的情况 提取11月7日的小时颗粒度的指标进行分析 如下表 其中4小区为扩容后的第二载波 指标为0的为关闭双载波 在开启双载波的情况下 如上午9点 11点两个时段 因第一载波承载了更多的用户 仍然出现RRC连接失败较多的情况 TD LTE优化案例 2 SR CQI参数优化 从RRC最大连接建立个数的情况来看在9点 10点两个小时内 第一载波的最大RRC连接个数分别为108 121 第二载波的最大RRC连接个数分别为89 94 两个载波的最大用户数在数量上相差不是非常多 但是RRC的连接成功率却分别为55 和99 是否存在用户数量的限制 影响用户数量的参数主要包括SR和CQI参数具体参数分别为pucchSrNum pucchCqiRBNum 查询此小区的对应参数设置 分别设置为12和3 参数查询界面如下图 根据现网中 每个RB内PUCCHformat1可复用的最大用户数 UESR传输周期 以及 小区中配置的UESR周期对应分配的信道数 这三个参数设置 计算出不同pucchsr信道数条件下 所对应的能够用于发送SR的Ue个数如下表 TD LTE优化案例 从上表可以看到 当SR信道数量为12时 支持的最大UE数量为86 而从最大RRC数量的指标来看 在开启双载波的情况下 第一载波的RRC数量远远超过86 问题解决 在7月下午16点把SR信道数量从12修改为36 CQI保持为3不变 现场网优人员进行测试 UE能够顺利接入并流畅上午 查询后台指标如下 在16点这个时段 最大RRC连接数量达到180 但是RRC建立成功率仍然保持在99 以上 四 话务解决方案建议1 对于高话务保障覆盖区域 修改小区CFI 3 用以增大控制信道容量 同步修改随机接入前缀起始RB号到86 2 将控制面user inactive定时器从10s增大到1min 降低信令交互数量 减少对CC的冲击 3 DRX建议在大话务量场景关闭 基于如下两个考虑 A DRX中有多个定时器需要维护 在大话务量场景下 大量用户需要维持DRX状态 需要进行大量的定时器的维护 这个会消耗较多的CPU资源 B DRX打开 对于上行的CQI的上报也会一定的影响 在大话务量场景下 上行资源本来就可能拥塞 在这种情况下 打开DRX 有可能导致CQI的上报不足 影响MCS等的影响准确性 TD LTE优化案例 4 将T302定时器拉长 网络发生拥塞后 eNB会拒绝RRC连接请求 并且UE会重新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 在系统拥塞情况下UE在间隔较短时间内的反复重试不利于系统拥塞解除 则建议增大T302定时器 推荐16秒 增加在RRC连接建立拒绝后延长惩罚的时间 5 检查A1 A2门限 确保A1 A2 并临时将两者差距拉大到10dB以上 减少重配置消息对CC的冲击 6 根据接入指标恶化情况 适当降低发射功率 缩小基站覆盖范围 从而减少接入请求对CC的冲击 7 关闭进行中的MR任务 减少CC处理负荷 8 在高话务场景下 如果保障区域通过工程改造具备了双 多载波覆盖 异频小区同覆盖或不同基站小区同覆盖条件 则为了避免系统出现小区间负载不均衡 单板CPU冲高等问题 需对现场网优参数进行调整和测试 以便实现两个目标来保障同覆盖小区 载波负荷均衡 9 SR和CQI的优化设置 当一个站点PUCCHSR信道条数是8 PUCCHformat2 2a 2b使用的RB数目为2 结合现场配置的UESR传输周期和UESR周期对应分配的信道数 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发现SR资源支持的用户数为54 TD LTE优化案例 SR支持用户数计算公式结合配置的UECQI上报周期和上报周期对应分配的TTI值 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发现CQI资源支持的用户数为157 CQI支持用户数计算公式SR支持用户数和CQI支持用户数不足 而这两个参数不足引起的后果包括 1 SR不足时 没有SR资源的用户 在有上行业务时 会触发连接态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2 CQI资源不足时 会触发非周期性CQI调度 在多用户进行业务时 由于申请不到SR资源 就会发起竞争的随机接入 从而引起接入成功率和掉线率恶化 TD LTE优化案例 掉线案例1 泉州华为LTE网络TA归属问题导致掉线 问题描述泉州LTE掉线率指标趋势如下图 持续超过0 5 且高达1 2 分析话统指标原因值主要为传输层问题导致的E RAB异常释放 且统计显示eRAB异常释放次数与传输层异常释放原因值趋势相近 TD LTE优化案例 问题分析掉话范围确认排除Top10掉线率小区及Top10掉线次数小区之后指标值无明显变化 判定为全网级问题 GTPU跟踪现场排查告警无异常也无异常操作 参数核查正常 根据掉线TNL原因值处理建议进行了GTPU跟踪 GTPU是一种通道检测报文 用于检测用户面的连接状态 若发现GTPU链路不通 则通知释放承载 GTPU探测报文每隔5分钟从基站向核心网发一次报文 核心网回复一个报文响应 类似于心跳探测报文 过程如下 GTPU跟踪站点 山腰电信局 泉港东港大酒店 泉港刘厝头 泉港东盛小区 泉港移动大楼室分 泉港移动大楼宏站 南安水头山头 针对之前E RAB异常释放次数高的站点进行Gtpu跟踪 跟踪1小时 最后发现山腰电信局 泉州东盛小区两站点出现ErrorIndication消息 Gtpu跟踪完成后 提取网管KPI 发现两站点在17点左右出现掉线 山腰电信局尤为严重 Gtpu跟踪结果截图如下 东盛小区出现两条 ErrorIndication LTE SSDHO QG 山腰电信局出现46条ErrorIndication TD LTE优化案例 下一步排查思路 通过分析掉线原因值进行了GTPU跟踪定位出可能是由是核心网问题或是top终端引起的 核心网先排查下发ErrorIndication原因值 如果核心网排查后没有问题 那么可以认为是终端引起的 获取TOP终端的TMSI 通过分析CHR呼叫日志可获取 核心网可以找到对应的IMSI进行单用户跟踪 TD LTE优化案例 问题总结在问题TOP小区下复现测试并让核心网单用户跟踪 核心网跟踪无消息 反馈问题基点的TAC eNB及IP等工参信息 核心网反馈发现问题TA在DNS上的归属做到了FZSAEGW 原本规划应该归属于XMSAEGW 并反应其它TA归属整改也还未完成 由于核心网设置TA归属S GW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划值来 从而导致GTPU流程出错 核心网无法找到UE的上下文导致发送ERRORINDICATION消息 引起承载删除 M2000话统打点统计为TNL掉线 处理办法 核心网TA归属整改 处理结果诺西核心网于4月8日晚进行了泉州全网TA归属整改 密切跟踪信令 整改后1天内小时级TNL掉线次数改善明显 全网所有小区有TNL掉线次数的只有24个小区 且最高次数只有4次 天级指标也恢复正常水平 如下两图所示 TD LTE优化案例 切换案例1 逻辑根序列起始索引号不一致导致切换失败 现象描述网络优化测试人员在泉州华侨大学日常测试过程中 发现在华大莲园的华园北路拐角处 由宏站小区LTE SSDZO FZ 泉州华大梅园 3 PCI 89 往室分小区LTE SSEZI FZ 泉州华大莲园 3 PCI 435 切换时发生切换失败的现象 如下图 TD LTE优化案例 问题分析 查看现场测试log分析 得知问题路段主要占用宏站小区LTE SSDZO FZ 泉州华大梅园 3 PCI 89 和室分小区LTE SSEZI FZ 泉州华大莲园 3 PCI 435 接续覆盖 此时LTE SSDZO FZ 泉州华大梅园 3 PCI 89 的RSRP为 95dBm左右 异频邻区LTE SSEZI FZ 泉州华大莲园 3 PCI 435 RSRP在 56dBm左右却未及时切换 SINR较好 并且泉州华大莲园 3RSRP比泉州华大梅园 3高15dBm以上 已达到异频切换条件 如下图所示 TD LTE优化案例 解析空口信令消息 发现由宏站小区LTE SSDZO FZ 泉州华大梅园 3 PCI 89 切换至室分小区LTE SSEZI FZ 泉州华大莲园 3 PCI 435 失败 并在室分小区发生重建 重建原因为切换失败 进一步分析为宏站小区LTE SSDZO FZ 泉州华大梅园 3或者室分小区L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