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1页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2页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3页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4页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关系研究【摘 要】: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一种长辈与幼辈的互动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亲子互动又是亲子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父母的文化、职业等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差异和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月收入、所在地、幸福程度与亲子互动存在显著差异;而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类型与亲子互动不存在差异。亲子互动与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月收入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所在地、幸福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家庭类型和父母职业不存在相关关系。【关键词】:小学生;家庭因素;亲子互动1、 引言“人生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如果不讲求这个根本的关系便不能说是适当的哲学,甚至于不能说是哲学。”1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亲子关系是儿童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父母作为儿童的抚养者、监护人,对儿童身心健康、社会认知、情感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往在亲子关系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基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单向作用,较少研究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家庭幸福程度、家庭类型等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关系。选此题目旨在通过比较亲子互动不同的得分结果,从中发现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2、 研究综述2.1 国外亲子互动研究概况 国外众多心理学家对亲子互动做了相关研究,如: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态学、人本主义理论等都强调儿童与双亲之间的关系是早起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中心部分,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斯(R.R.Sears)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亲子相互关系的双维行为体系中发生的。”墨森(P.H.Massen)也强调亲子关系随时间变化逐渐发展为两个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父母和儿童都为他们相互作用的关系带来一些特色。国外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亲子互动内容、互动频率、互动结果以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上。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在亲子互动的内容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一些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不是很多,倾向于与母亲讨论学校里的事情、如何打发休闲时间的等,很少与父母谈论性等方面问题,而一些研究则认为,大多数青少年与父母谈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未来的打算以及与朋友的相处等。在互动频率上,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频率较低。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青少年感到与父母的沟通存在困难与问题。2.2 国内亲子互动的研究概况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唐洪等人认为,影响青少年亲子互动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的个性、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儿童时期的亲子互动质量、孩子性别和家庭结构等。研究者张清方在关于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主要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氛围等角度分析影响青少年亲子互动的因素,研究表明,家庭的物质、心理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关系,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影响父母教养子女方式的最重要因素。2总结以上对亲子互动关系的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一、从研究角度来看,多学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以心理学和教育学居多,心理学偏重在亲子互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学侧重家庭教养方式的探索。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已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量表测验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亲子互动是双向的,因此,研究亲子互动时应该深入到家庭因素的各方面,在调查内容的选取上,各方面都选取,互相论证。三、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围绕子女某一时期的亲子互动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家长角色观与亲子互动的研究,而对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关系研究较少。3、研究设计3.1 研究假设 亲子互动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交往活动,具有血缘性、亲情性、长期性等特点,人生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发展任务。研究亲子互动对完善家庭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以及培养健康人格,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目前有关亲子互动方面的研究范围不广,内容较局限,因此,本文试图对急停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关系作初步的探索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关于亲子互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假设一:不同经济收入的家庭亲子互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假设二: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父母亲子互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假设三:不同家庭所在地亲子亲子互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四:不同家庭类型亲子互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假设五:不同家庭幸福程度亲子互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六:家庭因素和亲子互动呈显著相关3.2 研究方法3.2.1被试 本次调查对象为绵阳市几所小学学生家长,采用随机抽样方式, 从这些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随机抽取学生家长被试 300人实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家长问卷2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2.2问卷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调查的内容意向,采用前人编制的小学生父母教育期望问卷,并发封闭式问卷,该问卷包括小学生性别、年级、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等基本情况以及亲子互动分量表。该量表共有16个题目,其中包括两道反向积分的项目(8、9题)。该量表的Cronbaneha系数为0.821。该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选“非常不符合”记1分,选“比较不符合”记2分,选“不能确定”记3分,选“比较符合”记4分,选“非常符合”记5分;反题反之,问卷的分值范围为1680分,总分越高代表亲子互动情况越理想。3.3 数据收集和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家长进行施测,本研究由课题组成员收回问卷,并认真逐页检查,以确保所有信息和题目没有漏答,整个施测过程基本实现标准化,获得的数据有效可靠。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4、研究结果4.1 家庭基本情况 为了研究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关系,我们对249个家庭进行了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经济月收入、家庭类型、幸福程度、家庭所在地这六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1 父母受教育程度调查情况表父亲母亲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小学及以下3012.03514.1初中10441.810743.0高中及中专5622.55421.7大专3413.73212.9本科197.6197.6硕士及以上52.010.4缺失合计12490.4100.012490.4100.0由表1.1数据可知,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初中的比率最高,分别为41.8%和43.0%:其次为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中专阶段的父母,所占比率分别为22.5%和21.7%。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和大专阶段的比率相差不大,分别在第三、四位徘徊。然而,受教育程度在本科、硕士及以上的父母所占比率较小,分别为9.6%和8.0%。可见,父母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表2 父母职业调查情况表职业 父亲频率 百分比 母亲 频率 百分比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他缺失合计31 12.422 8.850 20.135 14.142 16.966 26.53 1.2249 100.0 32 12.9 7 2.8 55 22.1 39 15.7 20 8.0 90 36.1 6 2.4249 100.0 父母亲职业为其他的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是26.5和36.1。父母职业为商业服务人员所占百分比较高,分别是20.1和22.1。 表3 不同家庭的经济月收入情况表家庭经济月收入频数百分比3000元以下 3000-5000元 5000-1万元 1万元以上缺失合计 81 99 53 13 324932.539.821.35.21.2100.0 由上表数据可知,大部分的家庭其经济月收入在3000-5000元,占39.8%,其次,32.5%的家庭经济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而经济月收入5000-1万元和一万元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较小(21.3%;5.2%) 表4 家庭类型频数表 频数 百分比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缺失总计 126 91 16 12 4 249 50.6 36.5 6.4 4.8 1.6 100.0 由上表可知,家庭类型共分为了四个类型,其中核心家庭有126个,所占比例最大为50.6%,主干家庭有91个,所占比例为36.6%,单亲家庭有16个,所占比例为6.4%,重组家庭有12个,所占比例最小为4.8%,但本次调查中,在家庭类型中有4个缺失值。表5 家庭幸福程度统计表频数百分比非常幸福比较幸福比较不幸福非常不幸福 缺失合计 140 102 3 1 3 249 56.2 41.0 1.2 0.4 1.2 100.0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次调查中,家庭幸福程度为非常幸福的家庭有140个, 所占比例最大,为56.2%,比较幸福的家庭有102个,占41.0%,而比较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家庭数量极少,分别只有1.2%和0.4%。表6 家庭所在地基本情况调查表频数百分比城市城镇农村缺失合计8061104424932.124.541.51.6100.0 由上表可知在本次调查中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比率为41.5%,所占比率最高,其次是城市为32.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家庭所在地的分布上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4.2亲子互动的概况表7 各年级亲子互动分布情况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低分组426.016.32919.5811.9中分组960.0743.76040.23044.8高分组214.0743.74530.22131.4缺失值0016.31510.1811.9合计249 为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情况,我们对小学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亲子互动问卷调查。由表13可知,三至六年级父母与子女互动总分集中分布于中分段。其中,四至六年级亲子互动在高分组所占比率等于或高于低分组所占比率,可见,四至六年级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水平处于中上阶段,即亲子互动情况良好。而三年级亲子互动在低分组的比率高于高分组比率,说明三年级父母与子女互动水平处于中下阶段,即亲子互动情况还有待改善。4.3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关系研究4.3.1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差异检验 关于家庭因素的六个方面与亲子互动的情况比较,我们对不同家庭因素的亲子互动得分情况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家庭经济月收入、幸福程度、家庭所在地三个方面存在差异,而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类型这三方面不存在差异。结果如下: 表8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亲子互动情况比较父亲母亲FPFP亲子互动0.7140.6130.6510.661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的亲子互动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的亲子互动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9 不同职业的父母亲子互动情况比较父亲母亲FPFP亲子互动2.1790.0580.6490.662对不同职业的父母的亲子互动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父母的亲子互动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0 家庭经济月收入与亲子互动的差异检验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0-1万元1万元以上 FP亲子互动61.978.7362.088.1665.647.7167.838.803.618.014注:*p0.001,*p0.01,*p0.05 由上表可知,经F检验得出,不同经济月收入的家庭的亲子互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F(3,218)=3.618,P.05)。 经事后多重性比较可知,在亲子互动情况上,家庭经济月收入3000元以下与5000-1万元、1万元以上以及家庭经济月收入3000-5000元与5000-1万元元、1万元以上都存在差异(P=.020;p=.024;P=.020;P=.025)。而经济月收入3000元以下与3000-5000元、5000-1万元与1万元以上的家庭在亲子互动方面不存在差异(P=.936;.4180)。 表11 不同家庭类型与亲子互动的差异检验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 F P亲子互动 62.778.99 63.76.88 59.9213.2064.558.00 0.462 0.862 注:*p0.001,*p0.01,*p0.05 由上表可知,经F检验得出,核心家庭的亲子互动得分均值为62.77,标准差为8.99;主干家庭的亲子互动得分均值为63.70,标准差为6.88;单亲家庭的亲子互动得分均值为59.92,标准差为13.20;重组家庭的亲子互动得分均值为64.55,标准差为8.00;p为0.462,大于0.05,因此,不同家庭类型与亲子互动之间没有差异。 表12 不同家庭幸福程度与亲子互动的差异检验 家庭幸福程度 亲子互动 F P 5.567* .001注:*p0.001,*p0.01,*p0.05 由上表可知经F检验幸福程度不同的家庭在亲子互动情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3,219)=5.567,p=.001。表13 不同家庭所在地与亲子互动差异检验城市城镇农村FP亲子互动66.156.3662.897.7960.809.559.163* .000注:*在 .001 水平上显著。 由上表可知经F检验不同家庭所在地在亲子互动情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2、219)=9.16,p.001)。 经事后多重性比较可知在亲子互动情况上城市与城镇、城市与农村存在显著差异(P=.029,P=.000),而城镇与农村在亲子互动情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121)。4.3.2 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分析表14 不同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的相关分析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 父亲职业母亲职业 家庭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