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报告.doc_第1页
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报告.doc_第2页
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报告.doc_第3页
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报告.doc_第4页
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图壁县煤炭多种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小甘沟煤矿呼图壁县煤炭多种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小甘沟煤矿 小小甘甘沟沟煤煤巷巷锚锚杆杆支支护护工工程程质质量量 检检测测报报告告 编 制 技 术 科 审 核 王 长 龄 编制日期 2015 年 1 月 小甘沟煤矿审批表 部门领导审批意见签 字日 期 生产科 技术科 机电科 通风科 调度室 安全科 通风副总 地测副总 采掘副总 机电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目目录录 1 1 煤巷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及工程质量检测概述煤巷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及工程质量检测概述 2 2 1 1 国内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概述 2 1 1 1 全长锚固中性点理论 2 1 1 2 松动圈理论 3 1 1 3 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3 1 1 4 锚固力与围岩变形量关系理论 4 1 1 5 锚固平衡拱理论 5 1 1 6 国内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概述 5 1 2 煤巷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概述 7 2 2 锚杆拉拔力检测锚杆拉拔力检测 9 9 2 1 锚杆拉拔力检测仪器 9 2 1 1 锚杆拉拔计操作方法及步骤 10 2 1 2 选用锚杆拉拔计注意事项及技术特征 11 2 2 锚杆拉拔力试验方案 13 2 2 1 试验目的及准备工作 13 2 2 2 试验方案及要求 13 2 2 3 锚杆支护设计强度要求 13 2 3 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 14 2 4 锚杆拉拔试验安全技术措施 14 3 3 锚杆预紧力检测锚杆预紧力检测 1414 3 1 锚杆预紧力检测要求 15 3 1 1 锚杆预紧力确定方法 15 3 1 2 锚杆预紧力检测要求 15 4 4 锚杆支护几何参数及安装质量检测锚杆支护几何参数及安装质量检测 1616 4 1 锚杆支护几何参数检测 16 4 2 锚杆托盘安装质量检测 16 5 5 小甘沟煤矿煤巷锚杆支护现状小甘沟煤矿煤巷锚杆支护现状 1717 5 1 小甘沟煤矿煤层顶底板特征及生产概况 17 5 1 1 小甘沟煤矿煤层顶底板特征 17 5 1 2 小甘沟煤矿生产概况 18 5 2 B3 三区段煤巷锚杆支护概述 19 5 2 1 B3 煤层联络下山断面及锚杆支护初始设计 19 小小甘甘沟沟煤煤矿矿煤煤巷巷锚锚杆杆支支护护工工程程质质量量检检测测报报告告 1 1 煤巷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及工程质量检测概述煤巷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及工程质量检测概述 1 11 1 国内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概述国内锚杆支护理论发展现状概述 近十几年来 基于公认的三大传统的锚杆支护理论 悬吊理论 组合 梁理论 组合拱理论 的基础上 国内很多学者对锚杆作用机理进行了大 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进一步揭示了锚杆支护的实质 推动了锚杆支护理 论研究的发展 扩大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的范围 主要有如下观点 1 1 1 全长锚固中性点理论 全长锚固中性点理论是由东北大学王明恕教授等提出 该理论认为在 靠近岩石壁面部分 锚杆尾部 锚杆阻止围岩向壁面变形 剪力指向壁面 在围岩深处 锚杆头部 围岩阻止锚杆向壁面方向移动 锚杆上的剪力指 向相背的分界点 称为中性点 该点处剪应力为零 轴向拉应力为最大 由中性点向锚杆两端剪应力逐渐增大 轴向拉应力逐渐减少 如图 1 1 该理论近年在国内理论分析中其 中性点 观点被普遍接受 但其理论形 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它难以解释锚杆尾部的断裂机理 有人认为该理 论为假设未设托盘之故 图图 1 1 锚杆受力曲线锚杆受力曲线 拉应力 剪应力 锚杆长度 应力值 中性点 1 1 2 松动圈理论 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是由中国矿业大学董方庭教授提出 该理论 是在对巷道围岩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研究发现围岩松动圈的存在 是巷道固有的特性 它的范围大小 厚度值 L 目前可以用声波仪或者多点 位移计等手段进行测定 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围岩松动圈产生 发展过 程中产生的碎胀变形力 锚杆承受拉力的来源在于松动圈的发生 发展 并根据围岩松动圈厚度值的大小 将其分为小 中 大三类 松动圈的类别不同 则锚杆支护机理不同 I 类小松动圈 L 0 400mm 围岩的碎胀变形量很小 此类围岩巷道一般无需锚杆 可以裸 体或者喷射混凝土单独支护 II III 类围岩 L 400 1500mm 用悬吊理 论设计锚喷支护参数 IV V 类围岩 L 1 5 2 0m L 2 0 3 0m 采 用组合拱理论确定锚喷支护参数 VI 类围岩 L 3 0m 在没有获得进一步 研究资料之前 应采用以锚喷网为基础的复合支护 该理论的优点是简单 直观 对中小松动圈有很重要的价值 但对大松动圈尤其是高应力软岩的 采准巷道 实践表明 该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1 1 3 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 形成锚杆 围岩的共同承载结构 改善锚固体 力学性能 提高锚固体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 特别是残余强度的提高 能 有效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 控制围岩塑性区 破碎区发展 促使巷道围岩 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 如图 1 2 所示 该理论的要点是 1 岩体经锚杆锚固后 其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得到提高 随着锚 杆布置密度的增加 强度强化系数逐渐增大 锚杆布置密度一定时 锚杆 对岩体残余强度的强化程度大于对岩体的峰值强度的强化程度 2 锚杆可有效改善原岩体的力学参数 随着锚杆布置密度的增加 锚固体峰值前的 E 弹性模量 C 粘聚力 内摩擦角 与峰值后的 E C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利用锚杆支护 可以提高锚固区域岩体的强度 可以有效的减小 巷道围岩塑性区 破碎区半径及巷道表面位移 保持巷道围岩稳定 图图 1 21 2 锚杆锚杆 围岩共同承载结构示意图围岩共同承载结构示意图 该理论的分析方法是将锚杆的作用简化为对锚固围岩从锚杆的两端施 加径向约束力 由实验室锚固块体试验确定围岩塑性应变软化本构关系 再利用弹塑性理论定量分析锚杆的支护效果 1 1 4 锚固力与围岩变形量关系理论 该理论对锚杆锚固力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认为锚杆对围岩 的锚固作用是通过锚固力来实现的 而锚固力是依赖围岩变形而产生和发 展的 锚杆支护一般在巷道开挖完成后实施 此时围岩的弹塑性变形已经 完成 使锚杆产生锚固力的是围岩峰后的剪胀变形 随着剪胀变形的渐进 发展 锚杆从径向和切向两个方向上产生限制剪胀变形的径向应力 切向 应力 剪胀变形越大 锚杆的径向和切向的锚固力越高 锚杆的锚固作用 使得围岩在较高的应力状态 能量状态 下获得稳定平衡 1 1 5 锚固平衡拱理论 该理论认为 锚杆加固对于提高围岩自身的最大承载能力没有明显的 效果 但在围岩产生塑性破坏后 对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及承载能力有显著 作用 在巷道周围 锚杆与其锚固范围内的岩石构成一种锚固支护体 当 这个锚固体中的岩石在围岩集中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 其承载能力降低 并产生变形 同时围岩的集中应力向深部转移 使锚固体卸载 在此过程 中 锚固体通过锚杆的约束作用和抗剪作用 使塑性破坏后易于松动的岩石 构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和适应自身变形卸载的锚固平衡拱 1 1 6 国内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概述 目前 国内锚杆支护设计及参数选择方法很多 1 1 6 1 基于巷道围岩松动范围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基于巷道围岩松动范围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董方庭教授等提出了松动圈支护理论 该理论认为 围 岩松动圈是开掘巷道后地应力超过围岩强度的结果 在现有支护条件下 试图采用支护手段阻止围岩松动是不可能的 松动圈范围越大 收敛变形 越大 支护就愈加困难 这种设计方法核心内容是锚杆长度需要大于巷道 围岩的松动圈范围 1 1 6 2 以地应力为基础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以地应力为基础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1997 年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与邢台矿务 局联合研究 借鉴国外澳大利亚 英国先进的锚杆设计方法 在国内首次 提出了 地应力为基础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该锚杆支护系统设计方 法包括 6 个部分 即 6 步骤 地质力学评估 初始设计 对初始设 计选定的方案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 按选定方案施工 现场监测 信息反馈与修改 完善设计 当需修改时 则重复 步骤 如此反复 直到设计合理为止 因此整个锚杆支护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 是在多次实践中逐渐完善起来的动态设计方法 以此方法编制了集地质力 学参数处理 利用现场监测反馈的信息对初始设计进行修改以及设计结果 输出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这种设计方法在邢台 新汶 开滦局 等多个矿井中应用 效果较好 1 1 6 3 煤巷锚杆支护全线跟踪设计方法煤巷锚杆支护全线跟踪设计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马念杰教授及其学生提出了此方法 设计方法 流程如图 1 2 所示 该设计方法实现对将要掘进巷道支护参数的全线跟踪动态设计 采用 定量指标 在支护前与支护后期两个阶段进行锚杆支护设计 1 支护前期 通过锚杆钻机的钻孔进行顶板岩层结构的探测 得到锚 杆钻机的钻速 风压 推力等参数 进行顶板岩层结构的识别 2 支护后期 为了提高顶板的安全性 找出仍有可能存在冒顶危险的 区域 采用顶板离层仪 监测锚固区内外顶板岩层的变形和离层情况 及 时预测巷道顶板的危险区域 地应力测量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 理论分析确定支护参数 数值模拟分析 初始方案确定 顶板钻孔施工 松动圈测试 顶板岩层结构探测结构探测仪 支 护 前 期 顶板支护效果监测 图图 1 2 煤巷锚杆支护真动态设计方法流程煤巷锚杆支护真动态设计方法流程 顶板危险区域预测 锚索补强 支护后巷道待支护断面 顶板支护参数确定与施工 参数调整 顶板离层仪 支 护 后 期 1 21 2 煤巷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概述煤巷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概述 煤巷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是检验锚杆支护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调整锚杆支护参数所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锚杆支护属于隐蔽性工程 支 护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好都有可能导致顶板垮落或片帮现象的产生 造成煤矿安全事故 因此在煤巷锚杆施工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及掘进作业规程的要求认真完成各个作业工序 煤巷锚杆支护施工后 必 须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 还应对巷道围 岩变形和破坏状况 锚杆受力分布和大小进行全面 系统的检测 以获得 支护体与巷道围岩的位移和应力信息 从而验证煤巷锚杆支护初始设计的 合理性和可靠性 判断巷道围岩的稳定程度和安全性 反之 通过以上检 测所反馈的信息如若判断煤巷锚杆支护初始设计不能满足煤巷围岩稳定性 要求 也能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参数及时调整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主要包括锚杆的锚固性能和安装质量检测 影响锚 杆锚固性能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锚杆杆体强度 锚固剂型号及强度 锚固 段长度 三经匹配度 锚杆长度和锚固剂密实度等 锚固性能一般采用拉 拔试验检测 锚杆安装质量包括预紧螺母预紧力 几何参数 间 排距 托盘 钢带及金属网的安装质量 等采用相应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 2 2 锚杆拉拔力检测锚杆拉拔力检测 锚杆拉拔力 即锚杆在拉拔试验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是评价煤岩 体可锚性 锚固剂粘结强度 杆体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 井下巷道进行锚 杆支护之前必须做拉拔试验 拉拔试验不仅要检测锚杆的拉拔力 还应记 录拉拔过程中锚杆尾部的位移量 进而绘制 拉力 位移 曲线 综合分 析锚杆的锚固效果 2 12 1 锚杆拉拔力检测仪器锚杆拉拔力检测仪器 锚杆拉拔计是最常用的锚杆拉拔力检测仪器 国内外开发研制了多种 形式 规格 和量程的锚杆拉拔计 以满足不同巷道支护强度的需求 本次试验所选用的锚杆拉拔计型号为LDZ300型 由手压泵 液压缸 压力表 高压胶管等部分组成组成 如图2 1所示 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携带方便 操作简单 安全等特点 拉拔计手动泵亦可作为通用小流量高 压油的动力源 1 1 注油阀注油阀 2 2 储油筒储油筒 3 3 泵体泵体 4 4 卸荷阀卸荷阀 5 5 指针表指针表 6 6 油管油管 7 7 快速接头快速接头 8 8 液压缸液压缸 图图 2 12 1 锚杆拉拔计结构示意图锚杆拉拔计结构示意图 2 1 1 锚杆拉拔计操作方法及步骤 1 检查油量 如液压缸活塞没有完全缩回缸体内时 应首先通过油 管连接至手压泵 逆时针方向拧松泵体上的卸荷阀 使千斤顶中的液压油 排回到手压泵储油筒中 拧开注油阀 检查油量 如油不满 可加注2号锭 子油或20号机械油 2 排气 液压系统组装好后 储油筒 油管及液压缸中常混有空气 为使液压系统正常 这些空气必须排掉 方法是 将手动泵放在比液压缸 稍高的地方 压动手动泵 使液压油缸活塞伸出 再打开卸荷阀 使活塞 缩回 连续几次即可 必要时可打开注油阀 排除储油筒内空气 3 检测锚杆 将油管与千斤顶连接 按上述1 2项要求进行油量 排气及压力表检查 按图2 2所示 将拉杆 拧到锚杆末端 如拉杆内螺纹外径大于油缸中 心孔 可在油缸底部增加加长套 再套上液压缸 使活塞端向外 然后 拧上螺母并顺时针拧紧泄荷阀 1 1 被测锚杆尾部被测锚杆尾部 2 2 锚具锚具 3 3 活塞活塞 4 4 液压缸液压缸 5 5 加长套加长套 图图 2 22 2 拉拔计安装示意图拉拔计安装示意图 压动油泵手柄 用力应均匀 不要用力过猛 当压力表上的读数达到 要求时 停止加压 注意 手动泵必须摆成水平放置工作 检测完毕应逆进针方向拧松泄 阀 使压力表读数为零 再把各部件由锚杆上卸下 2 1 2 选用锚杆拉拔计注意事项及技术特征 拉拔计在适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如下 1 按正常方法把各部件连接好 上下摇动手柄 使得压力表上显示 的读书达到10兆帕 而后停止摇动手柄 观察问题及解决方法见以下几点 2 拉力计不得超载使用 否则会引起永久性损坏 3 应保持液压泵清洁 油缸用毕应将活塞缩回 并应经常在活塞杆 内外上加油 4 本产品使用的液压油是20号机械油 使用温度为 30 45 严 禁以酒精 刹车油 普通发动机油等作为液压油使用 表表 2 12 1 拉拔计常见故障机处理方法拉拔计常见故障机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 油筒内缺油打开注油阀加油 泄荷阀没拧紧顺时针拧紧 接头漏油拧紧接头 手动泵没水平放置放水平后再加压 压力表无压力显示 压力表损坏取下检查或标定 手动泵内缺油加油 接头漏油检查接头及密封圈压力达不到 使用油质不对或油脏换油 液压缸漏油缺体内密封圈损坏更换密封圈 接头处严重漏油拧紧或更换密封圈 密封件失效更换同类密封圈 油质太脏 用煤油清洗油筒 泵体 油管 油缸 后换油 压力表指针明显下降 泵体内各单向阀密封 不良 送回厂检修 油管堵塞疏通胶管压力表指针动但液压 缸无压力接头堵塞清洗接头 5 该工具的额定压力为55MPa 使用时不可超过55MPa 为提高压力 表的使用寿命 使用一般最大压力不超过50MPa 该工具的拉力缸和手动泵 的接头部分都是按55MPa高压设计的 因而要保护好接头 不要碰坏 以免 影响密封和正常工作 6 如果打不上油或打不上压 拧开吸排油阀螺钉 倒出 5 8两 颗钢球擦洗干净 之后先放入 5的钢球 用 5的铝棒对准它敲一下 7 常见故障 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2 1所示 拉力与压强对照表如表2 2所示 表表 2 22 2 LDZ200 10LDZ200 10 锚杆拉拔计拉力与压强对照表锚杆拉拔计拉力与压强对照表 2 22 2 锚杆拉拔力试验方案锚杆拉拔力试验方案 2 2 1 试验目的及准备工作 1 试验目的是判定围岩 树脂药卷 锚杆杆体三者之间的可锚性 合理确定锚固长度 检验树脂药卷质量 验证并评价孔径 杆体直径 药 卷直径三者间的匹配度 试验必须在现场进行 使用的材料和设备与巷道 PFPFPF MpaKNTMpaKNTMpaKNT 1 3 3 0 332169 3741135 213 8 26 60 672272 57 442138 514 1 39 9123767 74314214 4 413 21 352479 184414514 8 516 51 682582 48 445148 415 1 619 82 012685 78 746151 715 5 7232 35278994715516 8 26 4 2 72892 39 448158 316 2 929 73 022995 69 84916216 5 10333 3630991050164 916 8 1136 23 731102 210 451168 217 1239 64 0332105 510 852171 517 5 1342 94 43310911 153174 817 8 1446 24 734112 111 45417818 2 1549 5535115 411 855181 418 5 1652 75 436118 71256184 718 8 17565 73712212 45718819 1859 4638125 312 858191 319 9 1962 76 439128 61359194 620 7 20666 74013213 56019920 2 正常支护相同 2 为及时反应锚杆锚固效果 既掘进工作面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 试验地点应尽量靠近掘进工作面 巷道围岩较平整 未发生脱落 片帮等 现象 试验锚杆应避开安装钢带的地段 3 支护用的锚杆表面应无锈 油 漆或其他污染物 树脂锚固剂必 须按设计要求选用 2 2 2 试验方案及要求 1 锚杆拉拔试验应在锚杆安装后数小时进行 时间过短会影响锚固 剂固化后的强度 时间过长则会因巷道围岩发生变形影响测量结果 2 该试验由两人完成 一人加载 一人记录 试验时缓慢均匀的操 作手动泵压杆 当锚杆出现明显位移时 停止加压 记录锚杆拉力计此时 的读书 即为拉拔试验值 3 每20m或每施工200 300根锚杆进行试验 按照5 的抽样率进行 试验 锚杆锚固力不低于设计值得90 为合格 2 2 3 锚杆支护设计强度要求 1 顶板锚杆锚固力为60kN 正常拉拔力不小于54kN 帮锚杆的锚固 力为50kN 正常拉拔力不小于45kN 2 锚杆孔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宜在6 12mm范围内 一般取8mm 3 锚杆孔径与树脂药卷直径之差宜在3 6mm范围内 一般取5mm 4 靠巷道两帮的顶锚杆 宜向煤帮倾斜15 25度 与铅垂线夹角 其它顶锚杆应尽可能与岩层层面垂直 避免顶锚杆沿岩层层面布置 5 根据巷道围岩可锚性及锚固药卷力学特性 在锚固效果满足的前 提下 可适当调整 三径匹配 值 2 32 3 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 见附表 2 42 4 锚杆拉拔试验安全技术措施锚杆拉拔试验安全技术措施 1 锚杆拉拔计在试验过程中应固定牢靠 2 锚杆拉拔时应缓慢的逐级均匀加载 直到锚杆滑动或杆体破坏 3 锚杆拉拔时 拉拔装置下方和两侧不得站人 4 拉拔时设专人监视顶板 以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5 测试锚杆按规定比例测试 选择好测试点 不能做破坏性试验 6 拉拔合格的锚杆要挂好合格标签 如发现不合格的锚杆要按规定 补打 在进行测试 7 拉拔时严禁有人通过 两边放好警戒 以防止工具脱落伤人 8 测试后要将锚杆螺母拧紧 保管好设备 3 3 锚杆预紧力检测锚杆预紧力检测 锚杆支护作为一种主动支护形式 在预紧力的作用下拉应力转化为压 应力或减小拉应力 有效抑制巷道围岩破裂区向深部发展 发挥围岩的自 身承载能力 提高稳定性 锚杆预紧力是高强度 高刚度锚杆支护系统的 决定性因素 对支护效果和围岩稳定性其关键性作用 对锚杆预紧力的检 测是及其重要的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内容 3 13 1 锚杆预紧力检测要求锚杆预紧力检测要求 3 1 1 锚杆预紧力确定方法 目前 确定锚杆预紧力通常是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相耦合的方法 确定锚杆预紧力的合理值 具体可参考图3 1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0102030405060 预紧力 kN 变形量 mm 回采顶底板移近量回采两帮移近量 掘进顶底板移近量掘进两帮移近量 图图 3 13 1 巷道变形量与预紧力的关系曲线巷道变形量与预紧力的关系曲线 3 1 2 锚杆预紧力检测要求 锚杆预紧力检测一般采用扭矩扳手 如图3 2所示 在对锚杆进行预紧 力检测时需注意一下几点 1 每班顶帮各抽样1组 3根 进行锚杆预紧螺母扭矩检测 每根锚 杆螺母预紧力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图图 3 23 2 扭矩扳手扭矩扳手 2 每组中有一根锚杆预紧力扭矩不合格 就要再抽查1组 3根 若仍发现有不合格的 应将本班安装的所有螺母重新拧紧并检查一遍 3 大量井下实测数据表明 预紧力会随锚杆安装后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变化 特别是初始施加预紧力较高 围岩比较松散破碎的条件下 预紧 力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显著影响支护效果 因此 不仅要检测锚杆的初 始预紧力 而且应检测锚杆预紧力的变化 根据预紧力变化趋势 调整初 始预紧力的大小 必要时应对锚杆实施二次拧紧 4 4 锚杆支护几何参数及安装质量检测锚杆支护几何参数及安装质量检测 4 14 1 锚杆支护几何参数检测锚杆支护几何参数检测 锚杆支护几何参数包括锚杆间 排距 安装角度 外露长度等 锚杆 间距指同一排锚杆中两相邻孔口中心之间的距离 排距指沿巷道轴向相邻 两排锚杆孔口中心距离 一般情况下锚杆安装方向和巷道轴向垂直 可用 锚杆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表示锚杆安装角度 外露长度指锚杆尾部露出托 盘的长度 锚杆几何参数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锚杆安装几何参数检测验收由班组验收员完成 生产科负责抽查 检测间距不大于20m 每次检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2 锚杆间 排距检测采用钢卷尺测量测点处呈四边形布置的四根锚 杆之间的距离 间排距允许有一定误差 但不应超过 100mm 3 采用半圆仪测量锚杆钻孔方位角 锚杆安装角度允许有一定误差 但不应超过 5 4 采用钢板尺测量测点处一排锚杆外露长度最大值 不应超过 30mm 4 24 2 锚杆托盘安装质量检测锚杆托盘安装质量检测 锚杆托盘安装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锚杆托盘应安装牢固 与组合构件一同紧贴围岩表面 不松动 对难以接触部位应契紧 背实 2 锚杆托盘安装质量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实地观察和现场扳动的方式 进行 3 检测频度同锚杆几何参数 每个测点应以一排锚杆托盘为一组检 测 5 5 小甘沟煤矿煤巷锚杆支护现状小甘沟煤矿煤巷锚杆支护现状 5 15 1 小甘沟煤矿煤层顶底板特征及生产概况小甘沟煤矿煤层顶底板特征及生产概况 5 1 1 小甘沟煤矿煤层顶底板特征 该矿目前主采 B3 煤层 B3 煤层 煤层厚度 0 34 6 44m 平均 3 2m 夹矸单层厚度 0 27 1 20m 平均为 0 66m 夹矸为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可采厚度 1 01 4 73m 平均 2 88m 属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B3 煤层沿走 向有变化 向东变厚 向西变薄至不可采 倾向上煤层厚度有变化 井田 外东面 IV 线沿倾向深部变厚 井田内 II 线沿倾向深部变薄至不可采 属 结构简单不稳定的薄 中厚煤层 顶板为粉砂岩 中砂岩 粗砂岩 泥岩 细砂岩 底板为泥岩 粉砂岩 含炭质泥岩 B3 煤层与 B4 煤层的层间距为 2 82 21 75m 平均 12 75m 构成煤层顶底板的岩石主要以细砂岩 粉砂岩 泥岩和少量的泥质粉 砂岩和炭制泥岩为主 砂岩类岩石为灰黄 灰白色 砂状结构 厚层状构 造 胶结紧密 粉砂岩类岩石为灰色 粉砂结构 中厚层状构造 由于地层缓倾 岩层中节理不发育 从岩石特征和节理发育情况来看 矿井中煤层的顶底板属于稳固性偏弱的类型 煤层地质柱状图见图 5 1 所示 图图 5 15 1 小甘沟煤矿煤层综合地质柱状图小甘沟煤矿煤层综合地质柱状图 5 1 2 小甘沟煤矿生产概况 小甘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95 万吨 年 设计一个综合机械化一次采 全高采煤工作面 该工作面走向长 920m 倾向长 85m 煤层倾角 12 15 上下顺槽均采用 锚杆 锚网 支护 顶板离层破碎地段增加锚索 钢带 锚索梁加强支护 现掘进工作面为 B3 三区段一号联络巷掘进工作面 通过该联络巷的掘 进工作 连接 B3 煤层三区段回采工作面的皮带顺槽及下部车场 进而可以 向东掘进工作面皮带顺槽 向西掘进下部车场 皮带顺槽标高为 1639 为 三区段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道 轨道顺槽标高为 1671 为回风巷道 鉴于对小甘沟煤矿正在布置的 B3 煤层二区段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 煤工作面和正在准备的 B3 煤层三区段综采工作面的两条回采巷道的适用现 状 服务期限及现实意义的综合分析 现对 B3 三区段一号联络巷进行锚杆 支护工程质量检测 为及时调整适应两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的锚杆支护提 供实际参数 5 25 2 B3B3 三区段煤巷锚杆支护概述三区段煤巷锚杆支护概述 5 2 1 B3 煤层联络下山断面及锚杆支护初始设计 该掘进工作面布置在 B3 煤层 主要是作为 B3 煤层三区段下顺槽及下 部车场掘进的准备巷道 该联络巷道设计长 160m 沿底板掘进 北与 B3 三 区段 1639m 皮带顺槽相连 南与 B3 二区段轨道顺槽相连 开口位于 B3 三 区段联络下山北侧 方位与 B3 三区段联络下山偏移 2 宽 3 8 米 高 3 米 该巷所采用的锚杆支护参数如下 顶支护 联络巷顶部均采用 金属锚杆 锚索 金属网 联合支护 锚杆端头锚 固 矩形对称布置 顶锚杆规格为 18 2000mm 间排距为 750mm 800mm 顶网规格 2000 36000mm 的 10 金属网 网片搭接长度为 100mm 并用 10 铁丝捆绑 树脂型号为 CK2850 1 卷 眼 锚索规格为 17 8 5300mm 托盘规格为 15 400 400mm 锚索沿巷道 中线施工 排距为 3300mm 树脂型号为 MSCK2850 2 3 卷 眼 帮支护 联络巷帮部支护使用金属锚杆 金属网联合支护 帮锚杆规格为 16 16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