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docx_第1页
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docx_第2页
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docx_第3页
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docx_第4页
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收稿日期:2016-12-14作者简介:戴起伟(1955),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薯产业经济技术研究。E-mail:戴起伟1 钮福祥2 孙 健2 曹 静1(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江苏 徐州 221121)摘 要:甘薯的产后加工直接关系到甘薯的生产效益与综合利用价值的实现。中国甘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阶段。全面分析了中国甘薯加工的市场需求、甘薯加工企业、甘薯产区与加工产业区域分布、产业结构等,阐述了甘薯淀粉加工产业、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和甘薯乙醇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了展望。关键词:甘薯;甘薯加工产业;现状;趋势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hinas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Industry Dai Qiwei1, Niu Fuxiang2, Sun Jian2, Cao Jing1(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Jiangsu; 2 Institute of Xu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of Xu Huai Area; Sweet Potato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zhou 221121, Jiangsu)Abstract: Sweet potato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benefi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of sweet potato. Chinas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industry is in an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author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market demand of sweet potato post-production processing,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enterprises,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sweet potato, structure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and so on in China. And the authors also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weet potato starch processing industry, sweet potato snack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sweet potato ethanol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prospected their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Key words: sweet potato;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industry; status quo; trend0 引言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甘薯种植面积达351.5万hm2,鲜薯总产量为7 887.5万t,单产为22.44 t/hm2,其中,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2.65%和71.22%,居世界首位,单产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7% 1。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我国的甘薯加工产业经历了如下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的甘薯淀粉加工业主要以传统的家庭作坊手工方式为主,效率低、产量也不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甘薯淀粉加工企业和甘薯酒精生产企业有所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甘薯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加工开始出现;20002010年,甘薯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甘薯加工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我国甘薯加工产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目前,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甘薯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正在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甘薯加工产业的加工方式、经营方式、消费结构和市场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研究科学客观地分析了甘薯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对引导和推动甘薯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1 中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1.1 甘薯产区分布及甘薯产业现状据2014年国家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全国甘薯种植区域主要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其甘薯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甘薯种植总面积的36.4%、20.5%、20.1%和16.8%,四大薯区合计约占全国的93.8%。四大薯区中,甘薯种植面积超过20万hm2的省(市)有四川、重庆、河南、广东、山东、贵州,分别占全国的14.1%、11.03%、9.02%、8.6%、7.42%、7.42%;甘薯种植面积为10万20万hm2公顷的有湖南、福建、安徽、江西、云南2。目前,我国甘薯产业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加工业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甘薯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甘薯种植正逐步由过去的广覆盖向区域性集聚、由各家各户的家庭种植向专业大户集聚;甘薯加工企业正由星罗棋布的小加工厂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加工企业集聚,在甘薯主产区,大中型甘薯加工企业在逐年兴起。甘薯产业已成为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甘薯加工行业也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摒弃技术落后、污染较大、低效耗能的传统方式,走向高效、集约、生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之路3。1.2 甘薯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多种生产方式并存,主要有家庭手工作坊式、专业户半机械化的中小型加工厂和上规模的全程自动化流水线加工企业等,其中,植根于农村千家万户的家庭作坊、小规模家庭企业以及甘薯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的加工厂占有较大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甘薯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还不高4。据2015年对46个甘薯加工企业的调研数据(由于家庭作坊、小规模家庭企业以及甘薯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的加工厂生产缺乏组织型,分布较分散,较难全面、准确地获取其企业与产品的数量和产量统计数据),甘薯加工企业注册始于1978年,仅有1个;20世纪80年代注册的企业也仅为1个;20世纪90年代有9个;20002010年有25个;近5年来注册的企业只有9个。表明甘薯加工企业多数经过了5到15年的创业成长期,其中个别企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们多数都是从小作坊、村办或乡镇企业开始,逐步经过技术升级、设备改造一步步发展起来。在这30多年的甘薯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落后的家庭作坊、小企业或被淘汰、或被先进的大中型规模化企业所取代。目前,受成本增加、产能过剩、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新建甘薯加工企业增速明显放慢,而现存企业加快了设备、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1.3 甘薯加工产业发展前景 “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甘薯实际种植面积将稳定在330万350万hm2,单产和年产量分别将达到2530 t/hm2和0.8亿1亿t。预计,鲜薯用于食用和淀粉加工的比重分别约为30%和55%,消费量分别约为2 500万3000万t和4 500万5 500万t;用于饲料、留种及损耗的比重仅约为15%,消费量约为1 350万1 500万t。甘薯产业年总产值预计将达9 100亿10 800亿元,其中,鲜薯产值约7 500亿9 000亿元;淀粉加工制品的产量和产值分别约为900万1 000万t和1 400亿1600亿元,包括工业淀粉和食用类淀粉产品(粉丝、粉条、粉皮、全粉)等,工业淀粉的产量和产值分别约为300万t和200亿元,食用类淀粉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分别约为600700万t和1 200亿1 400亿元;甘薯休闲保健加工食品产量和产值分别约达100万t和200亿元5。未来,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 中国甘薯淀粉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1 甘薯淀粉加工产业市场需求甘薯是无性繁殖块根作物,具有高产、耐旱、耐脊的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除可作为粮食、饲料,还可作为化工原料,如通过淀粉发酵工艺生产酒精能转化为2 000多种轻化工产品。甘薯淀粉在食用、化工、医药、能源利用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主要用于加工粉丝、粉条、粉皮制品以及淀粉类休闲食品。甘薯淀粉具有高黏特性,是理想的食用型粉丝、粉条原料,用其制成的粉丝等食品透明度、聚合度与成膜性均较好,且弹性较强、耐煮、口感筋道,受到我国乃至东南亚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地华人的喜爱,有深厚而广泛的饮食文化根基,国内外市场需求较大。按照目前全国鲜薯产量7 800万t、甘薯加工比例50%计算,甘薯淀粉及其淀粉类制品的产量约为750万t。据预测,在今后几年内我国薯类淀粉市场需求量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6。2.2 甘薯淀粉出口贸易概况2014年,据中国海关数据,我国鲜、冷、冻或干的甘薯产品的出口量、额分别为12 769.76 t和845.68万美元,主要出口到日本、德国、中国香港、韩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澳门、马来西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的出口量、额居于前3位(表1);我国甘薯淀粉的出口量、额分别为35 180.27和4 450.52万美元,主要出口到韩国朝鲜、澳大利亚、泰国、西班牙、文莱、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其中对韩国、泰国、中国香港的出口量、额居于前3位(表2)。表1 2014年中国甘薯产品出口规模与分布Table 1 Export volume and distribution of Chinas sweet potato products in 2014地区数量(t)金额(万美元)日本4 022.09 249.89德国2 465.24 196.72中国香港2 440.88 175.52韩国877.71 66.71荷兰747.76 27.82美国634.24 38.40加拿大490.49 30.23澳门397.11 7.78马来西亚240.68 20.38英国162.75 13.80新西兰82.54 6.98阿联酋71.91 3.70新加坡46.27 2.38俄罗斯联邦34.49 2.12朝鲜20.00 0.70澳大利亚12.00 1.06泰国9.27 0.57西班牙5.35 0.59文莱4.50 0.07葡萄牙4.50 0.18合计12 769.76 845.68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表2 2014年我国甘薯淀粉产品出口规模与分布Table 1 Export volume and distribution of Chinas sweet potato products in 2014国家(地区) 数量(t)金额(万美元)韩国27 066.44 3 053.94 泰国3 852.70 329.98 中国香港1 947.05 458.00 中国台湾金马关税区687.50 142.76 日本463.62 274.16 新加坡346.64 34.13 美国230.26 60.26 菲律宾170.45 14.39 马来西亚131.50 24.83 越南102.21 8.40 其他181.90 49.67 合计35 180.27 4 450.5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2015年,我国鲜、冷、冻或干的甘薯产品110月的出口量、额分别为10 132.1t和565.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2%和10.8%;我国甘薯淀粉1季度的出口量约为6 000 t,主要以江苏、山东、河北3省为主,分别占我国甘薯淀粉出口总量的38%、36%和10%。近年来,除了直接出口甘薯淀粉,我国的一些甘薯淀粉加工制品尤其是高端甘薯粉丝粉条也日益受到国际市场青睐,韩国、日本等国对我国甘薯淀粉制造业的依赖度较高。2.3 我国甘薯淀粉加工企业发展趋势近年来甘薯淀粉加工已成为甘薯产区一大投资热点,37.5 t/hm2的甘薯可加工出淀粉约500 kg,直接产值约2 500元,若加工成普通粉丝、精制粉条、水晶粉丝、方便粉丝等,其产值可增加23倍甚至更高,其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收益。随着新型甘薯淀粉加工机械的研制推广,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甘薯淀粉生产由纯手工加工方式向半机械化、全程机械化流水线加工方式转变的速度也正在加快。目前,国内甘薯淀粉及淀粉制品行业己培育出一批产业化、规模化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中某些龙头企业年鲜薯加工能力达10万t以上,甘薯淀粉的年产量可达2万t。现代化的淀粉加工企业,设备先进、配套,且工艺流程实现了自动控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有利于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7。3 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3.1 甘薯休闲食品市场需求休闲食品在食品消费市场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食品色、香、味俱佳,且营养丰富、方便,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时尚,在超级市场、大型食品店、宾馆、餐厅等处均可见,市场空间巨大。根据我国食品工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方便食品制造业产值将以年均30%速度增长,其中方便休闲食品行业将达上千亿元规模。甘薯休闲食品作为休闲食品的一种,无疑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8。甘薯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类胡萝卜素等,营养价值高,甘薯经蒸煮加工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相较生甘薯食物纤维可增加40%左右,经常适量食用以甘薯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薯干、薯脯等休闲食品,可有效刺激肠道,对身体有一定保健作用9-10。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日益关注,甘薯休闲食品也深受消费者青睐,甘薯休闲食品主要有蜜饯型(包括甘薯干、紫薯干等)、油炸型(包括红薯条、红薯片等)、糕点型和糖果型4类。近年来甘薯加工企业不断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在原料、配料、口味、质感、制作、包装等方面推陈出新,开发出形状、口味各具特色的多种甘薯休闲食品,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需求。同时甘薯休闲食品正向健康营养安全方向发展,如以甘薯复合苹果、胡萝卜、食用菌等数十种新鲜果蔬制作而成的果蔬脆片系列,就是一种纯天然的休闲食品,口感好、营养佳,市场畅销 11-12。3.2 甘薯休闲食品加工工艺发展近年来,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在引进新设备的同时也不断创新生产工艺、应用新技术,食品加工行业的膨化技术(包括挤压膨化、微波膨化、油炸膨化、气流膨化技术以及挤压技术、新型油炸技术、非油炸技术、脱水干燥技术等)就在甘薯休闲食品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徐妹华等以甘薯全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应用膨化技术,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湘味甘薯挤压膨化熟食13。3.3 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分布我国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广东、浙江、山东等地,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少,福建连城红心甘薯干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较具影响力的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其研发并推向市场的红心薯干系列、紫心薯干系列、香酥薯干系列、香酥薯丝系列、红心甘薯栆系列、水晶薯仔系列、复合薯片系列等,先后进入沃尔玛、家乐福、新华都、华联等国内外知名连锁超市,远销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在福建地区已形成连城红心薯干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创新龙头产业集聚区域,“连城红心地瓜干”集体商标已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4 甘薯能源利用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要坚持4项原则:一要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四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生物液体燃料是重要的石油替代产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需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合理选育和科学种植能源植物,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和大型生物液体燃料加工企业;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合理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近期重点发展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15。根据规划,国家重点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建设了若干个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并提出了2007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t,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 000万t 15。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甘薯乙醇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技术滞后、缺乏科技创新,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如新鲜甘薯原料含水量大,能耗高、成本高;甘薯淀粉粘度大呈半固体状,缺乏流动性的非牛顿流体,传质传热能力非常差,严重影响其液化和糖化效果;甘薯淀粉高粘度的醪液容易在输送管道中造成堵塞,增加设备的死体积;后期固液分离的处理难度较大,设备清理维护困难等。要推进我国甘薯乙醇加工产业发展,实现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需逐步破解产业发展困局。目前,在生产技术方面,相关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能源化利用岗位赵海团队在解析薯类原料粘度产生的生化基础、开发降粘技术、选育高效菌株、阐明菌株压力应答机制、开发发酵调控工艺、研发高传质低能耗生物反应器、系统集成与规模化示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已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了高效乙醇转化技术体系16-18。参考文献1 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EB/OL.http://browse/Q/QC/E2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3 木泰华.我国薯类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