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1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2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3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4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年级:高二年级 学科:历 史考试时间:2019年4月 任课老师:历 史所带班级:六班1、 试卷分析1、 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4个小题共48分,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三道材料分析题,共52分。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高中历史三本必修暨高考范围。3、试卷的基本特点:试题依据新课标、高考考纲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重点知识、基础知识,考察对知识的识记,侧重对知识的直接考察,重点突出。历史题号考察知识点难度系数第1题宗法制、分封制0.86第2题秦律特点0.96第3题唐代政策0.87第4题中央集权制度0.82第5题中国古代科技特点0.58第6题文化发展特点0.84第7题雇工实质0.25第8题世界市场的影响0.17第9题实业救国思潮0.74第10题辛亥革命0.66第11题中共二大0.17第12题新三民主义0.49第13题毛泽东著作0.66第14题经济改革措施0.7第15题国民经济调整0.34第16题市场经济影响0.4第17题雅典民主0.61第18题罗马法特点0.86第19题历史解释的意义0.34第20题英国政治特点0.01第21题启蒙运动思想0.99第22题工业革命0.91第23题苏联经济政策0.53第24题世界银行0.68第25题(1)环保特点原因0.86第25题(2)环保加快原因0.64第25题(3)谈启示0.9第26题(1)中外监察制度比较0.52第26题(2)美国监察制度比较0.41第27题(1)原子弹研制背景0.62第27题(2)原子弹研制影响0.65本次考试考察范围较大,包含所学所有知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侧重对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适中。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试题选择题的难度一般,材料题的难度不大。题目侧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知识点分布比较均衡,每一课都有涉及。第1至10题是必修一,1119是选修二,2030是必修三,知识点分布比较均衡。材料题25题考察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6题考察中外监察制度,27题考察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知识。知识点分布均匀侧重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1、全年级成绩(1)总体情况平均分试题难度区分度最高分最低分总人数优秀率良好率良好人数及格率及格人数61.160.610.648140770%1.3%158.44%45试题难度比较适中,最高分81,最低分40,分数差距较大。优秀率依未突破0,及格率较低。(2) 各班三率一平对比班级考生人数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全体7761.160%1.3%4558.44%81405班3964.720%2.56%3179.49%81436班3857.50%0%1436.84%7240通过表格对比发现:5班平均分比6班高7.2分,良好率和及格率比6班高,最高分比6班高。所以,6班需要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提高班级及格率。2、 各分段人数学校90, 100人数80, 90)人数70, 80)人数60, 70)人数50, 60)人数40, 50)人数30, 40)人数全体0193526605班017237106班002121950这次考试最高分81分,最低分40分,成绩主要集中在60到80分数段.5班总体均优于6班,5班60分以上高分段较多,6班5060分段较多。3、 各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区分度一.121.710.860.22一.221.920.960.14一.321.740.870.17一.421.640.820.25一.521.170.580.38一.621.690.840.27一.720.490.250.12一.820.340.170.04一.921.480.740.09一.1021.320.660.4一.1120.340.170.29一.1220.990.490.16一.1321.320.660.45一.1421.40.70.36一.1520.680.34-0.01一.1620.810.40.25一.1721.220.610.17一.1821.710.860.3一.1920.680.340.11一.2020.030.010.11一.2121.970.990.06一.2221.820.910.31一.2321.060.530.08一.2421.350.680.27从客观题上看:7.8.11.20得分率最低,在50%以下。这类题考察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抛开课本,自己分析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进行答题,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类题目仍然需要加强锻炼。12.15.16在60%左右,得分率较低。这几道题基本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分率偏低,学生需要继续加强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部分学生在分析提干时不注重细节,没有抓住关键字,遗漏重要信息,这需要对学生在平时加强对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与所考缺乏联系对比能力,故不会应用所学解决所考问题,所以,在讲题时要讲题时要结合所学,步步引导,教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满分人数占比二.25.186.860.860.4253.25%二.25.263.830.640.281.3%二.25.332.70.90.175.32%二.26.1105.170.520.611.3%二.26.2104.120.410.540%二.27.163.730.620.57.79%二.27.295.870.650.389.09%从主观题得分来看,25.2、26、27得分率非常低,有许多同学得了0分。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存在做题不看题的现象,答案与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说明少数学生脱离材料,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答。部分学生照抄原文,缺乏对材料的整理和归纳,导致失分严重。第三道材料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但学生在总结归纳时不全面,导致失分,个别学生只是内容的罗列,没有归纳。其次,学生答题缺乏自我归纳能力,答案多是从材料当中摘抄的关键句,缺乏对信息的整合能力,没有把自己的理解加进来,说明学生在做题时,太过机械同时也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的融会贯通,这方面需要加强学生训练,通过多做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答题方法的运用。4、 具体答题情况优点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答题,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晰。在材料题上,大部分学生可以按点作答,逐条分析。少部分学生对于学过的内容能够灵活运用,选择题的成绩高。在材料题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分析材料,然后得出结论。部分学生作答有理有据,史论结合,利用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析,解析合理。部分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答题,能够活学活用。在做题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对关键词句进行勾画,有提取信息意识。存在的问题题型失分原因分析13、14基础知识未识记或记忆混乱(集中在中下等学生。例如:)造成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7、8理解能力过差,缺乏知识迁移能力15、16不关注历史细节,考察历史细节的题目得分较低题目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审题不清,造成失分11、12缺乏综合理解能力,对课本知识理解不透彻材料题25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材料题26审题不清,没有明确题目要求。(等)6、 总体失分的原因分析学生原因:(1) 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2)少数同学作答不认真,材料题中仍有很多空白的部分。(3)答案角度单一,不够全面。(4)学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5)一些同学不注意史实之间的相互联系。(6)理解不到位,特别是选择题的材料和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7)学生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8)在学习上,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消化的过程,只是单纯记忆,没有进行整体把握,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教师方面: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没有做好章节知识过关,没有大强度的专项训练,也没有注重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系统介绍。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指出,问题没有落实到个人,知识笼统的指出,导致学生对自身问题的淡化。教师对规律性的知识点的介绍和拓展不够到位,学生答题时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着边际、不得要领。教给学生的应试技巧和方法没有突出。对规律性的知识点的介绍和拓展不够到位。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上课有效注意力有待提高。针对理科缺乏具体有效的巩固措施,对课堂知识的落实不足,对作业的布置和练习册的检查不到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不够,基本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给足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7、针对失分原因改进措施(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检查。课下要加大检查背诵的力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加监督。(2)训练学生做题方法,学会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4)加强课堂管理,建立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并要切实落实。对作业不认真的同学要严格惩戒。(5)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关注学生记笔记的状态,认真听讲的状态,对学习状态不好的学生要及时督促或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6)材料题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课上提供史料链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材料。(7)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调整,对本次因失误或近期状态不好二考不好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8、对标比较: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良好率最高分最低分期中考试5班64.7079.49%2.56%81436班57.5036.84%0%72403月月考5班80.0812.82%97.44%64.194566班66073.68%10.538541 与上次考试相比,本次考试在平均分上,6班与5班差距缩小,在优秀率上仍然为0,在及格率上与5班差距较大。三、以后教学改进措施1、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2、把握学情,做到难易适度,对文理科,宏志和志强班级都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3、做好集体备课,认真学习和研究本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和史学动态,多向苏老师请教,借鉴,多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技巧,改进教学方法。4、注重学习方法的介绍,特别是审题能力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索审题、答题的思想和方法,在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上下功夫,杜绝背题应考,要训练学生阐释历史问题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做到答案准确、完整、流畅、简洁、合乎语法规范。5、指导学生建立历史错题集和积累本,要求学生把自己的错题集和积累本当成作品一样认真对待,同时做好试卷的整理和保管工作。6、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上课听讲要认真,坚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8、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培优、补短、帮困”的教学理念。9、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10、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四、帮扶工作(1)帮扶措施:1、进行课后谈话,了解学情,知道学生最近学习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学习状态,做好记录,针对本次退步较大的同学,如刘乐进行谈话,督促学生正确对待本次考试,对待平时学习,争取下次考试取得进步。针对本次进步较大的学生如王婷婷,课后合作分析,帮助其认识到本次取得进步的原因,以期下次考试稳定提升。针对退步较大的学生如苏羿玮、刘旭做课后谈话,了解学情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本次考试得失,以期下次进步。2、针对本次考试退步较大的同学,进行及时谈话,了解学习状态,同时帮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