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讨.doc_第1页
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讨.doc_第2页
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讨.doc_第3页
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讨.doc_第4页
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究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究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北京交通大学课题组北京交通大学课题组 20042004 3 3 前前 言言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研究 项目 是受芜湖市计划委员 会委托 于 2003 年 9 月立项的研究项目 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完成 该 项目是北方交通大学 2001 年完成的 安徽省以芜湖市为中心的现代物 流体系规划 的后续研究项目 目的是在进一步明确芜湖市发展现代物 流总体框架的基础上 对芜湖市的重点物流项目进行规划 为今后芜 湖市招商引资 项目立项审批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项目调研和研究过程中 得到芜湖市计划委员会 规划局和有 关区县 企业领导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鞠颂东教授主 持完成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 主要撰写人 田源副教授 李伊松 副教授 张文杰教授 二是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及建设规划 主要撰写人 徐杰 副教授 汝宜红教授 鞠颂东教授 三是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议 主要撰写人 周建勤讲 师 课题组的其他研究成员有 硕士生张娜 张小燕等 最后 研究报告在鞠颂东教授审阅的基础上汇总而成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2 1 1 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 6 1 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6 1 1 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6 1 1 2 国内各主要城市物流规划的借鉴 9 1 2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与区位优势分析 11 1 2 1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外部环境 11 1 2 2 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4 1 2 3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区位优势 18 1 3 芜湖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0 1 3 1 社会物流量现状 20 1 3 2 物流需求现状及预测分析 21 1 3 3芜湖市物流供给状况 25 1 3 4 物流技术保障体系现状 27 1 3 5 物流业政策保障体系现状 28 1 3 6芜湖市物流发展状况小结 30 1 4 芜湖市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和总体框架 30 2 2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规划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规划 32 2 1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布局规划的说明 32 2 1 1规划的指导思想 32 2 1 2规划的范围 32 2 1 3规划的依据 32 2 1 4规划期限的确定 33 2 2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总体布局规划 33 2 2 1总体布局规划的原则 33 2 2 2总体布局规划的方案 34 2 2 3对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布局体系的说明 35 2 3 芜湖市规划的各重点物流项目的系统性关系 37 3 3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 39 3 1 朱家桥物流中心项目 39 3 1 1项目的名称 39 3 1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分析 39 3 1 3市场需求分析 40 3 1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和功能定位 42 3 1 5物流服务对象 43 3 1 6物流中心选址和建设条件 44 3 1 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44 3 1 8结论和建议 45 3 2 裕溪口煤炭配送中心项目 46 3 2 1项目的名称 46 3 2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分析 46 3 2 3市场需求分析 48 3 2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和功能定位 49 3 2 5物流服务对象分析 50 3 2 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50 3 2 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51 3 2 8结论和建议 52 3 3 西江汽车物流中心项目 52 3 3 1项目的名称 52 3 3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分析 52 3 3 3市场需求分析 55 3 3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和功能定位 56 3 3 5物流服务对象分析 57 3 3 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57 3 3 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57 3 3 8结论和建议 58 3 4 芜湖长江物流中心项目 58 3 4 1项目名称 58 3 4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 58 3 4 3市场需求分析 60 3 4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及功能定位 61 3 4 5物流服务的对象 服务内容 62 3 4 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62 3 4 7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62 3 4 8结论与建议 63 3 5 芜湖绿色农业物流中心项目 64 3 5 1项目名称 64 3 5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 64 3 5 3市场需求分析 65 3 5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及功能定位 66 3 5 5物流服务的对象和服务内容分析 67 3 5 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68 3 5 7建设规模及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69 3 5 8结论与建议 70 3 6 对非洲出口商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规划 70 3 6 1项目名称 70 3 6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 70 3 6 3市场需求分析 71 3 6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及功能定位 71 3 6 5物流服务的对象 服务内容 72 3 6 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72 3 6 7建设规模及内容 73 3 6 8结论与建议 74 3 7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中心项目 74 3 7 1 项目的名称 74 3 7 2项目建设背景 必要性分析 74 3 7 3市场需求分析 75 3 7 4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平和功能定位 76 3 7 5物流服务对象分析 77 3 7 6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77 3 7 7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内容 78 3 7 8结论和建议 79 4 4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议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议 80 4 1 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80 4 1 1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80 4 1 2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 80 4 1 3 物流项目建设的融资问题 81 4 1 4 物流项目的运营与管理 82 4 2 芜湖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83 4 2 1 统一规划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83 4 2 2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83 4 2 3 建立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84 4 2 4 执法部门统一尺度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85 4 2 5 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 85 4 2 6 推动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 85 4 2 7 简化手续 提高通关效率 86 4 3 芜湖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86 附图 附图 89 芜湖市物流项目布局图 89 芜湖市物流项目布局关系图 89 物流项目交通状况示意图 89 1 1 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芜湖市物流发展总体框架 1 1 1 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 1 1 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 通过对资源的优化整合 更 科学 更合理 更集约地衔接生产 流通 消费等环节的循环过程 加快经济运 行节奏和效率 节约成本 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从社会角度讲 现代物流本身具有的特征 可以促进传统 大而全 小而全 的物流经营组织 形式的调整 促进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提升 从而大大降低社会 物流成本 改善整体投资环境 提升地区竞争优势 从企业角度讲 物流是继降 低物质消耗 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可挖掘的重 要潜力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而言 中国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其发展 的主要特点是 1 1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 端倪端倪 近年来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 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 第三利润源泉 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 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与此同时 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 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销售分拨活动以 及采购活动过程中 对高效率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 这是带动我国物流 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 求 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 如私营企业 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 等 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 2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 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 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国际物 流企业 这些国际物流企业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 务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 是由传统运输 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 业务基础和在客户 设施 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 服务 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它们依靠灵活的 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 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 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 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3 3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 仓储设施 信息通讯 货物包装 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 要的物质基础 在交通运输方面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5 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 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在仓储设施方面 我国的仓库等设施数量 较大 虽然总体水平不高 但是也拥有一批比较先进的仓库 在信息通讯方面 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 30 万公里 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 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 在包装与搬运设 施方面 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 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 用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人背肩扛的手 工搬运方式 4 4 物流业的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物流业的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北京 天津 安徽 山东 上海及深圳 广州 石家庄 芜湖等地政府 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业发展 并已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 策 其中 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业作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 柱产业之一 并制定了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北京市就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 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 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 研究制定了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芜湖市在安徽省的物流中心地位 在 安徽省以芜湖为中心的物流发展规划 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的 尽管如此 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认识这些 问题对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事关重大 1 1 物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物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 大而全 小 而全 的经营组织方式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 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据调查 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 要是供货方 占 71 第三方占 21 成品销售物流中 43 的执行主体是公司 21 是第三方 36 是采用两种形式 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 74 为供货方 13 的 企业由第三方执行 公司自主的比例为 13 1与此同时 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 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 并成为企业经营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以自 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模式在限制工商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 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 专业化 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这也 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 2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 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 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中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 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 主要表现在 第一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 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 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 送货 和仓储服务 而在流通加工 物流信息服务 库存管理 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 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 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第二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 小 缺乏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 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 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 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 成 第三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从 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 经营管理粗放 很难提 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服务质量较低 3 3 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 但与我国经济 以及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在相当程度上影 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是 第一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 络密度 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2 第二 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 1 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 中国仓储协会 2邓志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研究 系列报告之四 国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调查研究报告 1999 年第 144 期 较少 发展水平低 长期以来 我国在交通枢纽 公共储运设施 各种现代化物 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 各种工商企业内部仓储设施也难以构 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 第三 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 物流作业 效率不高 第四 设施结构不尽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第五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第六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4 4 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 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 物流设施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 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物流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 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在多头管理的体制下 受部门 地方利益牵制 现行政策 法规数量虽多 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如在价格政策方面 以多式 联运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为例 集装箱运输采取的是新线新价 优质优价的价格政 策 而件杂散货运输还采用国家定价方式 故集装箱运输价格有时明显高于件杂 散货的运价 如 20 英尺集装箱铁路运价比铁路整车运输价格高 70 左右 非常 不利于集装箱运输这种先进运输方式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了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 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在税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 如运输 企业从事运输服务的营业税为 3 而物流企业或仓储 批发等企业在转向物流 服务并从事经营性运输服务时 营业税为 5 1 1 2 国内各主要城市物流规划的借鉴国内各主要城市物流规划的借鉴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业的重要经济意义 都非常重视 物流业的发展 出台了不少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各省 市纷纷根据 自身的实际情况 提出发展物流业的设想 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 上海 深圳 石家庄 安徽等 这些物流规划有不少优点 主要表现在 1 1 贴合国际大环境 贴合国际大环境 随着我国加入 WTO 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一大批具有经济实力的城 市结合自身的环境优势 在进行城市物流规划的同时 也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 市的战略目标 如 上海 21 世纪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 到 2010 年 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 成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 易中心的主体框架 具备国际性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 形成国内外广泛 联系的全方位开放态势 2 2 目标长远 战略性较强 目标长远 战略性较强 很多区域物流规划都考虑了两个五年计划 避免了短期计划的短浅性 更加 顾及规划的战略性 3 3 规划的专业性较强 定位比较准确 规划的专业性较强 定位比较准确 目前许多区域物流规划 都聘请了物流行业的专家作为顾问 因地制宜 构 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规划 许多省 市对自身的城市定位越来越科学 能够将 自身的优势与发展前景看得很清楚 给自己的区域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这对 于合理利用我国的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 这些物流规划还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1 一味求大 不考虑实际情况 一味求大 不考虑实际情况 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有些人不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 缺乏必要的分析论 证 一味追求 大工程 比如 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面积只 1 3 万平方公里 已经建成或准备建设的国际机场却多达六七个 现有新建机场的还贷尚是一个没 有完全解决的难题 新的项目申请又已经提出 2 2 没有和城市规划很好的结合 没有和城市规划很好的结合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城市物流系统是为整体城市经济系统服务的 因此 物 流规划应该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 而并不能独立地存在 现在 很多城市的物流 规划并未考虑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的需要 而是将物流规划悬于空中 高高在上 脱离实际 3 3 很少做到详细规划这一步 大多偏重于宏观规划 很少做到详细规划这一步 大多偏重于宏观规划 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物流规划都只是宏观上的规划 而没有真正地深入 下去 真正完善地做到详细规划 项目建设规划这一步的 还很少 造成我国城市物流规划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 城市的定位不够准确 这主要跟城市的管理者有较大的关系 少数城 市管理者 为了获得国家的建设资金 不顾城市的实际情况 盲目跟随 追求国 际化 导致了城市定位的错误 第二 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现状了解不够深入 在制定城市物流规划时 缺乏 对城市进行深入的调研 只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规划 这样制定出来的物流规划 和城市的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不利于城市进行建设 第三 缺乏对城市物流需求的科学分析和预测 许多规划都进行了宏观的经 济效益分析 但却没有注意到对城市的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这跟缺乏这方面 的理论指导有较大的关系 只有比较准确的物流需求分析 才能准确地确定基础 设施建设规模 避免资源浪费或者资源紧张 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所以 在进行芜湖市物流项目建设规划时 一定要吸取以往城市规划的教训 在进行芜湖市物流项目建设规划时 一定要吸取以往城市规划的教训 采取科学的决策手段 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城市中存在的或将来会产生的采取科学的决策手段 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城市中存在的或将来会产生的 矛盾 最终使城市得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矛盾 最终使城市得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 1 2 2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与区位优势分析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与区位优势分析 1 2 1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外部环境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外部环境 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 WTO 80年代开始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发展包括以国际竞争力 为标志的贸易和市场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和企业跨国化发展 其中跨国公司的全 球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吸引外国 或发达地区 直接投资的比重对 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有很强的正比例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 增长的地区 是吸引外资成功的地区 也是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 受经济全球化影响 芜湖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 这也就对芜湖物流业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 现代物流将成为二十 一世纪芜湖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已经加入我国已经加入WTOWTO 这为芜湖市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有利于芜湖市 这为芜湖市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有利于芜湖市 引进外资 加快发展物流业 并推进物流业市场化 法制化建设进程 引进外资 加快发展物流业 并推进物流业市场化 法制化建设进程 2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安徽省经济快速增长 2003 年生产总值 3973 2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 算 比上年增长 9 2 增幅较上年提高 0 3 个百分点 是 1998 年以来增长最快 的一年 其中 第一产业因受灾有所下降 全年实现增加值 749 1 亿元 下降 3 第二产业增加值 1780 6 亿元 增长 15 第三产业增加值 1443 5 亿元 增长 16 三种产业比例为 18 9 44 8 36 3 按常住人口计算 人均生产总值为 6457 元 比上年增加 640 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11278 元 人 按可比价格计算 增长 7 8 3 表表 1 1 安徽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安徽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指标单位 198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年末从业 总人口 万人 2002280832073257 73322337933993450 73463 03500 5 国内生产 总值 亿元 140 9658 02003 62339 32670 02805 52908 63038 23290 13569 1 一产业亿元 64 7246 1581 2665 4732 3739 7741 1732 2750 1772 6 二产业亿元 50 1251 5869 91021 31162 91204 61218 91296 31415 31552 2 三产业亿元 26 1160 4552 5652 6774 8861 2948 51009 71124 71244 3 工农业生 产总值 亿元 108 77469 41348 51571 51759 31773 71787 21832 71941 72063 1 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 资 亿元 17 3123 3532 5614 2687 3729 0773 9866 7964 11133 3 数据来源 2003 安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年 0 1000 2000 3000 4000 19801990199519961997 19981999200020012002 国内生产 总值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图图 1 1 安徽省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安徽省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 3 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状况 安徽省运输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 安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己构成铁路 水运 公路 空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到 20022002 年底 全省公路总里程达 67547 公里 其 3 安徽省 2003 年统计报告 国家统计局网站 中高速公路 866 公里 一级公路 300 公里 二级公路 7480 公里 以省会合肥为 中心通向 16 个地市的干线公路为主骨架 以地市县城的二 三级沥青油面公路 为基础的干支相连 纵横交织 并与铁路 水运 空运相衔接的公路网己基本形 成 安徽省水运条件居全国第七位 长江自江西湖口流入安徽省 由西南向东 北至和县乌江入江苏 境内全长 401 公里 占长江下游长度的 1 3 较大的支流 航道有秋浦河 华阳河 青弋江 水阳江 裕溪河 姑溪河 滁河等 20022002 年底 全 省内河航道里程已达 7362 公里 其中一米以上水深的航道增加到 3726 公里 干 线为 1751 公里 长江水系干流主要港口有安庆 池州 铜陵 芜湖 马鞍山港 支流主要港口有合肥 巢湖 散兵 当涂 滁州 定埠 石门湖等港 安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 2326 公里 居华东首位 京九铁路皖境段 合 九铁路以及一批大型车站 客货运枢纽中心的建成 使合肥 阜阳 蚌埠 芜湖 等城市成为华东铁路运输中心枢纽和国际集装箱装卸点 芜湖长江大桥的通车 将京九线上的货运量调到合芜线上来 使芜湖铁路通过量有较大增长 同时使北 方货源向南方腹地的流动在芜湖形成了一个集散点 芜湖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进 一步地加强 安徽省仓储业发展情况 20022002 年 年 安徽省具有法人资格的仓储企业数量为 299 个 全省批发零售贸 易业库存总额为 265 2 亿元 安徽省的一些仓储企业正在逐渐接受现代物流观念 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 服务项目单一 以被动的代储代运业务为 主 缺少主动为生产企业着想的物流服务业务 如安徽省交通厅在合肥新站综合 试验区修建的 40000 平方米的储运中心 但库房没有温湿度控制 没有装备现代 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为商品经销商提供存储电器 摩托车 家具和建材的存 储服务 由于运营状况良好 交通厅已决定新增投资建设更好的仓库 安徽省宏观物流成本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提供 的数据 我国大陆地区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为 16 9 这是迄 今为止对中国物流费用最乐观的估计 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其 GDP 的比重为 10 5 香港为 13 7 据此估计 安徽省 2003 年的物流费用大约为 671 47 亿 元 如此大的物流成本 如果有 1 的降低 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因此 在安徽 省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强烈的需求 安徽省物流企业情况 由于现代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安徽省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还很少见 大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 随着全省经济的高速的发展 安徽 省的物流企业 主要是运输企业 货代企业和仓储企业 逐渐的接受了现代物流 的新观念 也在向规模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 但是 目前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 式中 服务项目单一 与生产企业缺少联合 小结小结 安徽省的物流发展状况 可概括如下 物流服务供给还只局限于传统的运输 货代 仓储项目上 目前处于一个自由竞争的时期 物流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 效益低 国有企业普遍效益较差 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行业独立 条块分割 阻 碍了物流市场规范化和规模化的进程 缺少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合理布局的 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是规模化的基础 即将成为安徽省物流中心的芜湖市 作好即将成为安徽省物流中心的芜湖市 作好 物流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将对安徽全省现代物流的发展 甚至对全省经济的发展物流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将对安徽全省现代物流的发展 甚至对全省经济的发展 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1 2 2 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 芜湖市概况 1 地理 人口与资源概况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交通便利 经济地理位置优 越 为安徽省省辖市 现下属三县 芜湖 繁昌 南陵 四区 新芜 马塘 镜湖 鸠江 全市面积总 3317 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规划面积 230 平方公里 全 市人口 215 万 其中市区人口 70 万 改革开放以来 芜湖已具有较高开放度和 较强综合经济实力 是享受国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沿江开放城市 近 几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国家技 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 发展新型试点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 同时被世界 银行确定为中国国企改革技术援助试点城市 也是获得 中国人居环境 生态 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 的城市 芜湖农业资源 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盛产稻米 油料 棉花 等 长江从市西缘流过 青弋江 水阳江 漳河贯穿境内 黑沙湖 龙窝湖 奎 湖散布其间 全市水面面积达 478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 14 4 芜湖共发现矿 产 55 种 其中石灰石储量达 42 亿吨 地处长江下游的芜湖 江面开阔 水流量 充沛 尤其适合发展大耗水量 大运输量的工业项目 2 基础设施 通讯 芜湖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通信枢纽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芜湖在全市范围 内拥有大容量 高速度 全覆盖 运行可靠的传输交换网和城乡接入网 以及四 通八达的省内长途传输光缆和宁汉渝 京济宁等省际长途传输光缆 市话交换机 总容量达 50 万门 长途交换机容量 1 万路端 一市三县已实现光纤到路边 光 纤到小区 光纤到大楼 CHINANET 芜湖节点为国家骨干网汇接层节点之一 并作 为安徽省出口局 芜湖电信的通信能力 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均居省内同行业前 列 航空 芜湖市内距合肥骆岗机场 119 公里 距南京碌口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仅 58 公里 公路 芜湖市公路由国道 省道 县乡道组成 国道 2 条即 205 国道 芜宁路 芜 南路 318 国道 南宣路 南青路 省道 4 条即 S104 线 芜屯路 S216 线 南新路 S320 线 南铜路 S321 线 芜铜路 县道 46 条 随着合杭 高速公路芜宣段和沿江高速公路芜马段的建成 使芜湖市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 架 国省道为主干 县道为支干 乡道为支脉的高速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 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驱车在半小时内可上高速公路干线 从芜湖发车以当日往返为半径 覆盖区域共有 2 亿人口 是全国人口最密集 消费层次最高的地区 港口 芜湖港是长江五大港口之一 境内长江岸线 71 公里 常年可通航 5000 吨级 船舶 是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万吨级码头 内河支流 20 余条 总长 527 公里 通 航里程 477 公里 可常年通航或季节通航 100 至 300 吨级机动船 目前 芜湖港的综合通过能力为 2300 万吨 朱家桥港区建有外贸码头 可同 时停靠三艘五千吨级海轮 并设有铁路专线 芜湖大件码头最大起吊能力为 200 吨 北岸裕溪口港为全国著名的现代化煤炭中转港 年设计通过能力为 600 万吨 铁路 芜湖是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枢纽 芜宁 芜铜 皖赣 淮南和宣杭等五条铁 路在此交汇和联接 沟通全国各地 于 2000 年十月通车的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 桥 将长江南北交通融为一体 北上经淮南线可接京九线和陇海线 南下可至杭 州 宁波 厦门 为华东铁路第二通道配套建设的小杨村编组站为一级三场 38 股道 可日解体 70 列 日编组 7000 辆车 水电气 芜湖是我国人均供水量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日供水能力达 88 万吨 国家骨 干输变电线路与芜湖电厂联网 发电量 1300 万千瓦时 境内有 500 千伏变电所 一座 220 千伏变电所两座 电力供应充足 全市日供煤气能力为 36 万立方米 芜湖市是皖南地区的液化气储运中心 总储气能力已突破 1 2 万吨 城市气化率 89 14 可提供充足的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 3 现代产业群 近年来 芜湖市的制造业 出口加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农业等各产业 均有较快的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由经济技术开发区 出口加工区 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 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共同组成的现代产业群 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 一期规划面积为 56 平方公里 已开发面积 22 平方公里 二期规划面积 90 平方公里 2003 年 GDP 实现 240 亿元 是芜湖市主要的工业聚集和发展区域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 批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 如海螺型材 奇瑞轿车 美的空调 实达电脑 华亚塑 管 可耐福石膏板等等 芜湖出口加工区芜湖出口加工区是国务院于 2002 年 6 月 21 日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芜湖出口加工区总体规划面积 2 95 平方公里 首期开发 1 1 平方公里 在出口 加工区内可设立 出口加工企业 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 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货物进出的运输业 出口加工区实行 境内关外 的 管理体制 是目前国内政策最优惠 通关最便捷 管理最简便 设施最完善的特 定经济区域 设立在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 不仅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 惠政策 还将享受国家给予的零增值税 零消费税 零出口关税等特殊优惠政策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 2001 年 2 月 规划面积 18 平方公里 现已 成为省级高科技开发区 区内规划有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光电工业园 新材料工 业园 综合加工区和大学园区 是芜湖市成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经济增长 极之后 一个高起点 高标准 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高新区现有来自美国 新加 坡 台湾 香港及国内上海 浙江 江苏等地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国家级 的显示器件研发中心华夏科技园项目 国家级产业化示范项目 纳米阻燃母料等 高科技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芜湖农业科技示范区芜湖农业科技示范区总面积 80 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 6 6 万亩 可养水面 4 2 万亩 山场 0 4 万亩 农业科技示范园划分为都市农业观光区 高效蔬菜产业区 高效渔业经济区 高效粮油产区及村镇经济文化区等五大功能区 二 芜湖市社会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芜湖已具有较高开放度和较强综合经济实力 是享受国家沿 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沿江开放城市 近几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 委批准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和发展新型试 点城市 还被世界银行确定为中国国企改革技术援助试点城市 2002 年全市国民 生产总值为 245 51 亿元 目前芜湖市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表 2 芜湖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指标单 位 198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国内生 产总值 亿 元 8 7533 94100 88132 16163 68181 10193 17200 58218 77245 51 第一产 业 亿 元 1 787 5417 8421 0122 9723 3121 3522 8523 6623 67 第二产 业 亿 元 4 8115 6249 7466 8084 6294 77104 10105 02114 66133 98 第三产 业 亿 元 2 1610 7833 3044 3556 0963 0367 7272 7180 4487 86 数据来源 2003 芜湖统计年鉴 芜湖市统计局编 芜湖市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8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第一产业 亿元第二产业 亿元第三产业 亿元 图图 2 2 芜湖市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芜湖市国民经济结构趋势分析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芜湖市经济一直增长平稳 其中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 表 3 三种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表 指标198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第一 产业 20 3 22 2 17 7 15 9 14 0 12 9 11 1 11 4 10 8 9 6 第二 产业 55 0 46 0 49 3 50 5 51 7 52 3 53 9 52 4 52 4 54 6 第三 产业 24 7 31 8 33 0 33 6 34 3 34 8 35 1 36 2 36 8 35 8 数据来源 2003 芜湖统计年鉴 芜湖市统计局编 从上表可以看出 第三产业的相对增长速度较快 即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增长最快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 芜湖 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 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对于物流业的发展起着有总之 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对于物流业的发展起着有 力的支撑作用 力的支撑作用 1 2 3 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区位优势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内矿产资源相对较少 由于上海周围地区的天然建材资源有限 需大量运进矿石料 粘土砖 混凝土砌块和预制板等建筑材料 这类建材的运量 中 水上运输占的比例很大 与中国的其他地区相比 长江三角洲能源资源有限 是一个能源净调入地区 主要产煤区在江苏北部的徐州地区和安徽北部的两淮地 区 本地区生产的动力煤和焦煤有一部分调往外地以满足其工业用煤的需求 但 是本地区又要调入发电和民用所需的大量煤炭 本地区的原油也绝大部分需要依 赖其他地区供应或进口 因此 随着经济区内经济的发展 其物流量将呈持续增 长态势 对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城镇体系来说 芜湖是长江流域上 26 个重要的港 口城市之一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 青弋江 裕溪河与长江汇合处 芜湖港是 长江溯流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目前是长江第五大港 长江流域上南京和武 汉之间目前缺少大的支撑性港口 芜湖市在客观上具有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和 南京与武汉之间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的可能 同时 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三角洲边缘 通过高速公路当日可以往返 上海 并能直达河南和江西 特别是随着华东第二通道的开通和芜湖长江大桥的 建成通车 芜湖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 南京的第三个水陆交通枢纽 华东沿海城市通往内地的要道 目前 一个以公路 铁路 内河航运和航空并进 的运输网络业以形成 特别是 十五 计划中东西交通的干线之一西安至南京铁 路将通过芜湖 加上已有的良好的综合交通能力 使其成为中部省份衔接东南沿 海的重要节点 经济圈辐射可达到 2 亿人口 因此 芜湖是安徽东南沿江地区物 资集散地 是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 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这 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 产生一种引力 有可能把相关企业 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 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 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 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 产业结构的 基本演进方向是 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 演进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 比重演进 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的 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地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区中的芜湖市 作为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 地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区中的芜湖市 作为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 第一 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 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 流通人力资本第一 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 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 流通人力资本 高 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 交通与信息发达 人才众多 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高 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 交通与信息发达 人才众多 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 称性 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 芜湖市扮演着称性 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 芜湖市扮演着 中心地中心地 与与 增长极增长极 的作用 的作用 以 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 极化极化 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物流业必将成为带动芜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物流业必将成为带动芜 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过来物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芜湖市和安徽省经济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过来物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芜湖市和安徽省经济 的发展 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 进而促进金融 服务等其的发展 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 进而促进金融 服务等其 他经济的协调发展 他经济的协调发展 1 1 3 3 芜湖市物流发展现状芜湖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分析 1 3 1 社会物流量现状社会物流量现状 1 社会货运量现状 芜湖市的货物运输中 货物运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历年的货运量统计情况如 表 4 所示 表 4 芜湖货运量统计表 单位 万吨 19951995199619961997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 合计合计19271927219521952200220023802380 公路公路462462653653803803989989 铁路铁路491491543543497497453453 水运水运974974999999900900938938 数据来源 交通局资料 2001 2003 芜湖统计年鉴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合计 公路 铁路 水运 图图 3 3 芜湖货运量趋势图芜湖货运量趋势图 从与物流量最为密切的货运量情况分析 芜湖市的货运量则一直处于增长状从与物流量最为密切的货运量情况分析 芜湖市的货运量则一直处于增长状 态 货运量的增长必然带来物流量的增长 从这种意义上讲 可以说 芜湖市的态 货运量的增长必然带来物流量的增长 从这种意义上讲 可以说 芜湖市的 物流量呈现增长态势 物流量呈现增长态势 2 货物 货源 构成现状 货物数量和结构与其商品产出和消耗量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 商品产出和 消耗量大 则货物的数量就大 对于安徽省而言 全省传统的优势行业发展平稳 新兴行业和高科技 高附 加值行业快速增长 这成为物流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说明将来的物流需求将 以传统工业产品 煤 水泥 钢材等 为基础 以新兴行业产品 家用电器 电 子产品 汽车及配件等 为增长点 稳步发展 芜湖是沿江产业发展密集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以水 泥 新兴建材 家电产品 汽车及仪器仪表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以及生物制药 能源 旅游商品等几大重点产业 主要工业品产量见表 5 表 5 芜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水泥 万吨 245 2328362 9332 48311 91302 3417 8469 99 塑料制品 吨 89241973720752 228567 05439587856137966196813 家电 万台 15 417 853 28 3623 5 纸制品 吨 96207890757436754409 56865684489147107 汽车 辆 2877146262038021732779733553357647 汽车仪表及零配 件 台 210000233534213768246515362907 数据来源 1995 2003 年芜湖统计年鉴 芜湖市统计局编 芜湖市的建材工业以水泥为主 近几年来产量稳定 有 510 万吨的生产能力 2002 年水泥产量 469 99 万吨 在安徽省比重为 15 芜湖市是我国新型建材及 其制品的科研试点城市 目前 PVC 管材 型材产量达 13 万吨 重碳酸钙年产 11 万吨 同时 汽车及汽车仪器仪表 零部件等行业也已初具发展规模 总之 近年来 芜湖市工农业生产总量持续增长 为物流市场带来大量需求 总之 近年来 芜湖市工农业生产总量持续增长 为物流市场带来大量需求 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1 3 2 物流需求物流需求现状及预测分析现状及预测分析 一 物流需求现状 只要有物资的生产和消耗 就有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芜湖市是全国重要的水 泥生产基地之一 水泥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是煤和石膏 以海螺集团为例 每年大 约需要 55 万吨的煤和 8 万吨的石膏 煤主要来源地是两淮地区 由火车运输 石膏来自湖北 安徽 山东的枣庄和干沟 江苏的郫县等地 通过水运和铁路两 种方式运输 其它材料本地解决 芜湖地区因为水泥生产和销售 每年要从本省 及周边省份输入 60 70 万吨散装物资 向东南地区输出 400 万吨左右的水泥类 产品 芜湖市塑钢型材 纸面石膏板 PVC 管材等新型建材的生产规模与装配水平 在全国名列也前茅 铝塑管材 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