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墙20081185017.doc_第1页
曾一墙20081185017.doc_第2页
曾一墙20081185017.doc_第3页
曾一墙20081185017.doc_第4页
曾一墙20081185017.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ASP.net的博客引擎设计系 别:计算机与电子系专 业 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3班姓 名:曾一墙学 号:20081185017指导教师:陈颉2012年5月19日IV 基于ASP.net的博客引擎设计The Blog EngineBased on ASP.net摘 要 博客(Blog)是继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载体, 是Web2.0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零机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使用特征 , 使用简便快捷, 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 博客的内容都是作者本人的自由个性表达; 博客具有开放交互性, 为具有相同兴趣和目标的人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沟通和协作的空间, 在博客里共享资源, 进行深度交流, 实现从资源共享到思想共享的。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和博客理念的推广, 博客现象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博客也应运而生。博客(Blog)即WebBlog , 是“网络日志”的意思, 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 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它“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一个Blog 就是一个网页, 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其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 有的相当于博客本人的随笔和日记, 有的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且都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通过网络传达实时信息。ASP.net继承了所有ASP语言的特点,而且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因此本项目采用ASP.net语言作为根本。在数据库方面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关键词: ASP.net C# 博客 多用户 数据库AbstractBlog (Blog) is the second e-mail, Web forums, instant messaging network after the fourth exchange carri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eb2.0. It has a zero mechanism, zero technology, zero cost, zero-editor, zero-form the use of features, fast and easy to use, anyone can easily create their own blog space; blog are the author of the content of the free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blog open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have the same interest and goal to provide a full exchang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pace, where in the blog to share resources, for in-depth exchange of resource sharing from the sharing of ideas. Blog techn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concept of blog, blog phenomenon has also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l kinds of blog has also emerged. Blog (Blog) that WebBlog, a web log is taken to mean an expression of personal thoughts and Web link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nt and publication of up-to-date way. It advocated by the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ideas. A Blog is a web page, usually brief and frequently updated by the post composition. Its content and purpose are different, some the equivalent of my blog essays and diaries, while others are a group of people based on a specific theme or area of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collective creation, and contains many hyperlinks to other sites and comments, information conveyed through the network in real time.ASP.net inherited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P language, and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so this project uses ASP.net language as fundamental. Databases used in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Key words:ASP.net C # blog multi-user database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绪论11 可行性分析21.1 经济可行性21.2 技术可行性21.3 操作可行性32 需求分析42.1 实现概述42.2 博客引擎的需求分析43 总体设计63.1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63.2 数据库设计73.2.1 数据库设计概述73.2.2 数据分析73.2.3 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设计83.2.4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94 详细设计124.1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介绍124.1.1 ASP.NET 简介124.1.2ADO.NET概述144.1.3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154.1.4 HTML164.1.5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对象管理164.1.6ADO.NET连接数据库174.2 功能模块175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375.1 系统调试375.2 系统测试37结论39致谢40参考文献41 绪 论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动态网页技术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应用ASP.net动态网页技术开发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博客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发表文章、浏览文章等功能,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发表一些自己撰写的文章以和其他网友进行交流。博客系统主要实现了文章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打破传统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方式的新尝试。 本系统的开发设计实现采用ASP.net技术,系统后台使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本文对博客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明确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用户需求;根据模块化原理,规划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在数据库设计部分,详细说明了系统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库的完整性、安全性措施;程序设计则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提出系统的程序设计思路,对前台与后台功能的程序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系统测试部分,具体分析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实现系统功能。最后,对系统作以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对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议。Blog又称“网络日记”,是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博客的特点是个人信息的公开发布性,交流性。本文将具体阐述博客的概念,博客的传播特点,把网络言论表达置于Blog角度来进行阐述,从Blog言论表达的一些特点来分析Blog对网络言论表达的影响以及博客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承担的社会责任。1 可行性分析在实施一个项目之前,首先要对将要实施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值得进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简单明显的解决办法,事实上,许多问题不可能在预定的系统规模之内解决。如果问题没有可行解的话,那么花费在这项工程上的任何时间、资源、人力和经费都是浪费的。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能否解决。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如果是正确的就加以肯定。可行性分析的实现,不能靠主观猜想,只能客观分析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就必须分析几种方法解决可能的弊端,从而判断原定的系统目标和规模是否实现,系统完成后所能带来的价值是否大于开发这个系统的投资价值。因此,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的压缩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我们应该给出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寻找可供选择的解法,研究每一种解法的可行性。一般说来,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1.1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研究主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包括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估算开发成本是否会高于项目预期的全部利润。看软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开发设计所需要的投资相比,是否相适宜,同时还要看此软件能否真正给用户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我们开的这套系统正是考虑为用户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方便操作与管理而设计。本系统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开发此软件不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是个人独立设计的,可以节省许多费用,同时也可提高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估算新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其中包括估计项目开发的成本,开发费用和今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估计新系统将获得的效益,估算开发成本是否会高于项目预期的全部经费。1.2 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是最难决断和最关键的问题。根据客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从技术的角度研究系统实现的可行性。本系统采用的是.net家族的ASP.net技术和ADO.net 技术。众所周知,.net现在已经日趋成熟、稳定,被认为是计算机领域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同时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8。将ASP.net,ADO. net以及SQL Server 2008结合起来开发一套多用户博客系统,必定是可行并且高效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静态页面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为静态页面是用单纯的HTML语言组成的,它没有交互性。因此,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许多网页文件扩展名不再只是“.htm”,“.html”,出现了以“.php”,“.aspx”,“.jsp”,“.shtml”等为后缀的网面文件,这些都是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制作出来。所以本系统采用了aspx实现动态的网站技术。此外本系统是 B/S结构,采用统一的B/S结构开发的产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最好的选择,它提供了真正意义上无缝地与其它系统进行整合的方案。另外B/S架构的产品在维护和升级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对服务器进行,通过远程连接服务器,异地的运维人员甚至于可以做到远程维护和升级,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所有的操作都和上网浏览网页类似,使用者接受的培训也仅限于业务逻辑而无需将大量精力浪费学习软件操作上。1.3 操作可行性由于现在的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早已普及世界的方方面面,便利的科技条件,给人们带来优越的工作环境,这也使人们对工作效率及可操作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形式的计算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智能化的软件层出不穷,减少了原来人工操作的费时费力的状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本系统用户平台直接面向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界面简单、明了,采用可视化界面,普通用户只需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查看信息;多数的数据输入与数据维护是由管理员完成的。由于该系统的操作简便、易懂,对于初次使用此系统的用户,不必经过复杂的培训和学习就可以掌握系统的操作流程。由此可见,开发此软件在操作上是可行的。2 需求分析2.1 实现概述本系统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和基于Web服务两种模式,是一个适用于Internet环境下的模型结构。只要用户能连上Internet,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工作原理图2.2 博客引擎的需求分析博客系统中,主要是管理用户的文章、留言、系统信息等数据。数据的类型决定了程序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也就是算法,因此,数据是系统实现分析的起点。现通过数据流图的方式分析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对系统的管理员,在登录系统后,本系统接受管理员的修改、添加、删除请求,通过分析将这种请求转化成相应的SQL语句执行对数据库的相关的操作,并将执行的相应结果送回系统中。系统接收到数据库返回的结果集,经过一定的分析处理,将其转化成ASP页面,返回到客户端显示给用户。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部分的数据流向,一部分是管理员在系统后台管理界面上发出的对数据库操作的数据流,另一部分是用户在应用前台使用系统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本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2-2如示。管理员用户登录信息修改操作增加操作相应结果返回Blog系统服务器浏览者提供数据浏览请求图2-2 系统数据流图3 总体设计3.1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利用层次方框图来表示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层次图是用树形的一系列多层次矩形框来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树形层次的顶层是一个单独的矩形框,它代表完整的数据结构,下面各层次的矩形框代表各个数据的子集,最下层的各个矩形框代表着组成这个数据的实际元素(不能再分割的数据元素)。随着结构精细化,层次图对数据结构也会描绘得越来越详细,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们需求分析阶段的需要。从对上层信息的分类开始,沿着图中的每条路径反复的细化,直到确定数据结构的全部细节为止。本系统一共分为后台管理和后台管理模板两个模块,两个模块之间虽然在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对数据库的访问上是紧密相连的,各个模块访问的是同一个数据库,只是所访问的表有所不同而已。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3-1所示。图3-1系统功能结构图3.2 数据库设计3.2.1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用于查询的大量数据的存储区域。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近年来推出的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具有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功能强大,环境适应广泛,数据处理能力极强等诸多优点。数据库设计过程如图3-2所示现实世界需 求 分 析概念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说明书概念数据库模式逻辑数据库模式物理数据库模式。图3-2 数据库设计过程3.2.2 数据分析总的来说,数据库的设计对系统的经济性、功能性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数据库,要求在设计时尽量避免数据的多余,另外,还要尽可能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数据库设计时速度与空间在范式上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按规范化理论的要求,关系模式应尽量取高级范式,尤其对记录数较多的关系,低级范式将会造成存储的大量重复,是空间遭受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从存取速度上考虑,应该尽量做到一个模式涉及的属性越多越好,相互运算越少越好,这样,又应取低级范式。因此我们在设计数据库时要严格地探讨它的使用环境,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清楚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经过综合的评价和分析后设计出的数据库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数据库信息要能充分体现出用户使用系统的需求。 (2) 能够支持用户对数据进行的所有处理。(3) 能够容易被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维护。(4) 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好,无更新异常。3.2.3 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设计E-R模型的组成元素有:实体、属性、联系。E-R模型用E-R图表示。实体是用户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事务,属性是对实体特征的描述。(1) 模型中的实体相当于实体集、一个表,而不是单个实体或表中的一行。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实体名称标注在矩形框内。用菱形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菱形框内写上联系名,用无向边把菱形分别与有关实体相连接,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2) 属性是实体的性质。用椭圆框表示,与实体之间用一条线相连表的主码是关键属性,关键属性项加下划线。(3) 各子系统模块中主键相同的字段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4) 在程序中实现对它们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控制。数据库ER图,员工部分,如图3-3所示。图3-3 员工部分E-R图3.2.4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在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以后,确定本系统使用Microsoft SQL 2008来实现数据库了。本系统的数据库命名为:NewsBlog,用来存该系统中用到的所有数据。NewsBlog数据库中共分8张表,信息表如表3-1至3-8所示:(1) 管理员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如表3-1所示。表3-1 Admin(管理员信息表)(2) 相册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相册的基本信息,如表3-2所示。表3-2 ablum(相册信息表)(3) 好友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好友的基本信息,如表3-3所示。表3-3 frinder(好友信息表)(4) 相册类别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相册类别的基本信息。如表3-4所示。表3-4 picclass(相册类别信息表)(5) 文章类别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文章类别的基本信息,如表3-5所示。表3-5 typeclass文章类别信息表)(6) 文章评论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文章评论的基本信息,如表3-6所示。表3-6 tb_wpl(文章评论信息表)(7) 文章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用户所有文章的基本信息,如表3-7所示。表3-7 tb_wen(文章信息表)(8) 用户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用户的基本信息,如表3-8所示。表3-8 tb_wen(用户信息表)4 详细设计4.1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介绍本系统采用B/S模式,后台使用SQL Sever作为后台的数据管理系统,而在前台使用SQL Sever的Command组件来调用存储过程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查询语言)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语言。SQL通常使用于数据库的通讯。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声称,SQL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SQL语句通常用于完成一些数据库的操作任务,比如在数据库中更新数据,或者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它具有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等特点,一直是广大程序员喜爱的编程工具,并且运用C#作为编程语言,C#代码在.net框架提供的受控环境下运行,不允许直接操作内存。C#具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所应有的的一切特性,如封装,继承和多态。在 C#众多的优势中,它在数据库方面的特长显得尤为突出:适合于多种数据库结构,从客户/服务机模式到多层数据结构模式,而且C#编写的代码具有更好的可读性,而且减少了发生命名冲突的可能。4.1.1 ASP.NET 简介ASP.Net2.0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ASP.Net2.0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R)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 S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为所得)的编辑。这些仅是ASP.Net2.0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 因为ASP.Net2.0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2.0的Web应用中。ASP.Net2.0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ASP.Net2.0。ASP.Net2.0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你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具就可以实现。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SP.Net2.0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一个ASP.Net2.0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得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ASP.Net2.0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ASP.Net2.0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但现在的ASP确做不到这一点。ASP.NET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效率,ASP.NET是建立在.NET Framework之上的,可使用Visual Basic ,C+这样的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在第一次执行后不须重新编译就可直接运行,所以速度和效率比ASP这种只能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这样的非模块化语言来编写的脚本编程语言提高很多。(2) 是可重用性ASP.NET不再像ASP那样将ASP代码与HTML混合在一起,而是实现代码与内容的完全分离,可重用性强。(3) 是代码量.ASP对所有要实现的功能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而ASP.NET只须预先说明,就可自动实现,所以,实现同样的功能,ASP.NET要比ASP代码量小的多。ASP.NET是一种将各种Web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服务器技术,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平台,它提供了生成一个完整的Web应用程序所必须要的各种服务。与以前的开发模型相比较,它提供了以下数个重要的优点:(1) 增强的性能。ASP.NET 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与被解释的前辈不同,ASP.NET 可利用早期绑定、实时编译、本机优化和盒外缓存服务。这相当于在编写代码之前便显著提高了性能。(2) 世界级的工具支持。ASP.NET 框架补充了 Visual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和设计器。WYSIWYG 编辑、拖放服务器控件和自动部署只是这个强大的工具所提供功能中的少数几种。(3) 威力和灵活性。由于 ASP.NET 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因此 Web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威力和灵活性。.NET 框架类库、消息处理和数据访问解决方案都可从 Web 无缝访问。ASP.NET 也与语言无关,所以可以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的语言(如C#),或是跨多种语言分割应用程序。另外,公共语言运行库的交互性保证在迁移到 ASP.NET 时保留基于 COM 的开发中的现有投资。(4) 简易性。ASP.NET 使执行常见任务变得容易,从简单的窗体提交和客户端身份验证到部署的站点配置。例如,ASP.NET 页框架使您可以生成将应用程序逻辑与表示代码清楚分开的用户界面,和在类似 Visual Basic 的简单窗体处理模型中处理事件。另外,公共语言运行库利用托管代码服务(如自动引用计数和垃圾回收)简化了开发。(5) 可管理性。ASP.NET 采用基于文本的分层配置系统,简化了将设置应用于服务器环境和 Web 应用程序。由于配置信息是以纯文本形式存储的,因此可以在没有本地管理工具帮助的情况下应用新设置。此“零本地管理”哲学也扩展到了 ASP.NET 框架应用程序的部署。只需将必要的文件复制到服务器,即可将 ASP.NET 框架应用程序部署到服务器。不需要重新启动服务器,即使是在部署或替换运行的编译代码时。4.1.2ADO.NET概述ADO.NET并不是ADO的升级版本,它是全新的面向对象模型。比ADO更适应于分布式及Internet等大型应用程序环境,为了多人同时存取更具扩展性,ADO.NET的数据存取采用的是离线存取模式,可说是专门为.NET平台设计的数据存取结构。它具有简单地访问关系数据、可扩展性、支持多层应用程序、统一XML和关系数据访问的特点。ADO.NET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对关系数据的简单访问功能。坦白的说,易于使用的类描述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列和行。另外,ADO.NET引入了DataSet类,它代表来自封装在一个单元中的关联表中的一组数据,维持他们之间完整的关系。这是在ADO.NET中的新概念,可以显著的扩展数据访问接口的功能。ADO.NET可以扩展它为插件.NET数据提供者(也称为可管理提供者)提供了框架,这些提供者被构建,以便从任何数据源读取和写入数据。ADO.NET提供了两种内置的.NET数据提供者,一种用于OLE DB数据源,另一种用于Microsoft SQL Server。可以通过OLE DB访问数据格式(比如Microsoft Access)、第三方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另外,Microsoft最近预演了用于ADO.NET的ODBC.NET数据提供者,它允许.NET访问更多的旧的数据格式和第三方数据库。ADO.NET用于多层应用程序。这是当今商业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最常见的体系结构。在多层体系结构中,应用逻辑的不同部5分1运a行s在p多x个服务器或进程中,每一部分就称为一层。ADO.NET使用开放的Internet标准XML格式在层之间通信,允许数据通过Internet防火墙来传递,并允许以非Microsoft技术来实现一层或多层。那么在Visual Studio.NET中ADO.NET访问数据库分为二种。一种是SQL Server数据库,另一种是其它任何类型的数据库。本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因此是通过SQLConnection、SqlCommand、SqlDataAdapter、DataSet等几个主要的数据访问对象来访问数据的。4.1.3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1) SQL Server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该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赖。SQL Server支持并发连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SQL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高效率的数据查询技术、方便易用的向导和工具,友好亲切的用户界面,是制作该系统后台的很好的UY工具。(2) SQL Server 特点 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为用户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SQL Server与Windows NT完全集成,利用了NT的许多功能. SQL Server也可以很好地与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集成。 SQL Server 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提供数据仓库功能。 对Web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到Web页面上 ,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4.1.4 HTMLHTML的英文全称是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中文译为“超文本标记语言”。“超文本”就是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联接,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的元素。在几年前作为SGML的一个子集开发的。一个HTML文件中包含了所有将显示在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其中也包括对浏览器的一些指示,如哪些文字应放置在何处,显示模式是什么样的等。如果你还有一些图片、动画、声音或是任何其它形式的资源,HTML文件也会告诉浏览器到哪里去查找这些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将放置在网页的什么位置。浏览的网页就是由HTML语言编写出来的。虽然HTML是一种语言,但HTML不是程序语言,如 C+ 和 Java 之类,它只是标示语言,你只要明白了各种标记的用法便算学会了HTML.HTML 的格式非常简单,只是由文字及标记组合而成,因此任何文本编辑器都可以制作HTML页面。在编辑器中输入html代码即可完成对网页的设计,如果在其中加入VB,JAVA等脚本文件以及数据库连接有关的语句指令,便可对已知数据进行查询,从而生成动态网页的一部分。4.1.5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对象管理管理数据库及其对象时SQL Server 2000的主要任务。每个数据库都是由表、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所组成的。数据表是包含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数据库对象,设计完数据库后就可以创建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表了。SQL Server 2000提供了两种创建数据库表:一种是利用表设计器创建表,一种是利用Transact-SQL语句中的creat命令创建表。创建完一个表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向表中插入数据,这是最基本的操作。假如有需要删除表的话,可以利用企业管理器删除表或者用DROP TABLE语句删除表。SQL Server 2005数据存储过程将一些固定的数据操作集中起来处理,解决了数据库使用时系统的速度和效率问题。打开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选中数据库中“存储过程”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存储过程”命令,即可往对话框文本显示处添加命令语句。存储过程是保存起来的可以接受和返回用户提供的参数的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修改存储命令可以使用ALTER PROCEDURE语句更改存储过程。删除存储过程可以使用DROP PROCEDURE命令。4.1.6ADO.NET连接数据库ADO.NET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库访问机制,它使得数据库编程变得简单。ADO.NET为用户提供两种数据访问的模式。一是连接模式(connected),利用ADO技术进行数据连接编程,是一种传统的数据库访问技术。还有一种是非连接模式(disconnected),ADO.NET才具有的。提供了更大的升级性和灵活性。在非连接模式下的 数据访问,应用程序从数据源中获得所需的数据,然后断开与原数据源的连接并完成数据的更新工作。ADO.NET中非连接模式的核心是DataSet类,数据集对象以XML的形势存放数据。数据集对象可以从一个数据库中获得,以可以从一个XML数据流中获取,所以用户不需要考虑数据源的位置。在ADO.NET体系结构中数据提供者对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访问数据库,产生数据集对象,同时它还支持数据连接模式下的数据库访问。ADO.NET提供了OleDb和SQL Server两种编程接口访问数据库。如果用户使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最好使用SQL Server接口,其效率比使用OleDb好。4.2 功能模块用户登陆模块只有登陆用户才能发布文章和照片添加好友等操作,没有登陆的会员可以查看所有的文章等信息。如图4-1登陆模块图所示。图4-1登陆模块图涉及到的代码有:protected void btn_lo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obj_user.User_Name = user_name.Text.ToString(); obj_user.Password = user_pwd.Text.ToString(); obj_user.fuvalu(); if (obj_user.CheckLogin() Sessionusername = obj_user.User_Name; Sessionuid = obj_user.ID; uid = obj_user.ID; Page.Response.Redirect(Default.aspx); else Response.Write(alert(登录失败!);la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Response.Redirect(bbs/index.aspx?uid= + int.Parse(Sessionuid.ToString(); 用户注册模块系统提供了一个注册的功能,用户输入基本的资料账号密码,等进入下一步,开通自己的空间,到此注册完毕。如图4-2注册模块图所示。图4-2注册模块图涉及到的代码有: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this.txtyan.Text.ToString().Trim() = SessionCheckCode.ToString() /Response.Write(alert(验证成功);); if (IsValid) obj_user.User_Name=txtname.Text.ToString(); if (obj_user.Check_exist() Response.Write(alert(用户名已经存在!);); else string userSex; if(sexa.Checked) userSex=男; else userSex=女; addsql = insert into tb_user(username,pwd,email,sex)values( + txtname.Text.ToString() + , + txtpwd.Text.ToString() + , + txtmail.Text.ToString() + , + userSex + ); /objbaidu.ExecSQL(addsql); if (objbaidu.ExecSQL(addsql) Response.Write(alert(基本信息注册完毕,请执行下一步激活空间!);); Sessionusername = obj_user.User_Name; Response.Redirect(reg2.aspx); else Response.Write(alert(数据添加失败!);); else Response.Write(alert(验证码错误);location=reg.aspx); 用户发布文章模块开通博客的用户并且已经登陆后就可以发布文章了。如图4-3文章发布模块图所示。图4-3文章发布模块图涉及到的代码有:protected void xgtj(string sqlxgtj) if (IsValid) if (FCKeditor1.Value.Length = 0) Response.Write(alert(文章不能为空!); else if (objdb.ExecSQL(sqlxgtj) Response.W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