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某标北岸工程3000KNm强夯试验大纲.doc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某标北岸工程3000KNm强夯试验大纲.doc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某标北岸工程3000KNm强夯试验大纲.doc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某标北岸工程3000KNm强夯试验大纲.doc_第4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某标北岸工程3000KNm强夯试验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某标北岸工程3000KN.m强夯试验大纲 1工程概况1.1基本情况 2007年8月11日在穿黄建管部由业主组织,有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关于标17+95018+520段强夯施工的讨论会,会上形成对于该段内剩余部分基础处理采用置换3m厚的土层,然后采用2000KN.m夯击能进行强夯试验,试验结束后由于试验结果未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关于标强夯处理方案调整的设计通知(2008年穿黄标设计字004号)”,对处理方案调整如下:挖深2m,处理深度6m,采用3000KN.m夯击能,夯点间距3.0m,梅花形布置。据此我部编制本次强夯试验大纲。1.2地质条件该段渠道为半挖半填渠段,地面高程104.74m102.5m,渠坡及渠底均为层Q3al黄土状粉质壤土,呈可塑硬塑状,夹有砂壤或粉质粘土透镜体。层黄土状粉质壤土具有弱湿陷性,渠基土存在湿陷性问题。2强夯试验2.1设计要求根据“关于标强夯处理方案调整的设计通知(2008年穿黄标设计字004号)”的要求:1、先从原地面向下开挖2.0m,处理深度6米,采用3000KN.m夯击能,夯点间距3.0米,梅花形布置。2、承包人在试夯前对试验区场地土进行复勘检测天然含水量,以选择合适的试验时间段,使选取的试验区段具有代表性。3、点夯结束标准:最后两击相对夯沉量5cm,点夯结束后进行满夯,夯印搭接1/5,每点夯击2击。当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时,应报请监理人采取处理措施;4、满夯试验结束后,承包人应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将试验的详细记录和试验成果报告报送监理人。2.2试夯区布置及试夯参数 试夯区域选定在18+40018+420右岸,夯点间距为3.0m的梅花形布点,进行强夯试验,以确定设计给定的夯击能量、夯点间排距是否满足处理6.0米深的基础要求。试夯区施工技术参数见下表。 施工主夯、满夯技术参数统计表 试验区位 置处理深度(m)试验区面 积(m2)夯点数(点)夯点间距(m)夯点排距(m)夯锤重量(KN)落距(m)单击夯击 能(KN.m)夯击次数(击)设计实际A6.06.017.512.9283.02.620015.030008B6.06.017.512.9542.02.010010.010002注:A为主夯参数;B为满夯参数。试夯区夯点布置见附图“开挖后强夯夯点布置图”。2.3试验施工工序2.3.1选取试验区,并复堪检测天然含水量,我部于2008年4月25日至4月28日对18+00018+500段土料进行了天然含水量的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 桩号深度(m)18+100(右)18+220(右)18+320(右)18+410(右)18+080(左)18+190(左)18+330(左)18+450(左)0112.513.112.013.613.112.313.412.11213.714.214.513.913.513.314.213.52315.516.316.815.815.215.115.615.43416.116.916.416.316.116.116.416.24517.517.618.017.717.517.917.817.75619.319.519.018.919.619.119.419.6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46米天然含水率偏大。2.3.2 顶部2m厚土层开挖1、按照设计要求清理试验区表层耕植土,清表厚度30。2、采用EX200反铲开挖,靠沿渠路侧按1:0.5的边坡控制、靠渠道轴线侧按1:1的边坡控制,开挖底部高程根据该段的地面平均高程向下开挖2.0m确定为102.3;开挖边线及强夯范围线详见附图“开挖后强夯范围断面图”。3、开挖土料采用20t自卸汽车就近运至18+42018+470渠道开挖区堆存。2.3.3试夯施工1、开挖后平整施工场地;为保证强夯试验质量,便于夯机移动,强夯施工前,场地必须平整密实;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8、在一序夯点结束5天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二序夯点,点夯结束3天后用低能量(1000KN.m夯击能)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2.4施工配置2.4.1机械配置 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制造年份生产能力备注1履带吊QYU301199730t点夯用2钢骨混凝土锤1200320t、10 t点、满夯用3龙门架24m12001点夯用4推土机TY2201 5水准仪120006反铲EX220120021.0m37自卸汽车20t4200315m32.4.2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表工 种平 均施工管理1技术人员2吊车司机1推土机司机1记录员1夯点指挥1普工2合计92.5施工控制2.5.1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序 号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强夯点位50mm2夯锤落距300mm钢索设标志3锤重100kg称重4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5夯点间距500mm用钢尺量测6夯击范围设计要求用钢尺量测7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用水准仪8夯锤倾斜度不大于302.5.2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部门采用技术交底制度,对各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注意事项逐一落实,确保施工质量要求的正确实施。2、测量施线严格按照本次试验大纲要求执行,技术人员应经常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3、为使夯点中心准确,其中心用10cm长铁钉定位,再撒上白灰,并以锤底为半径划上白圈,确保夯锤就位准确;4、施工前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试验大纲,检查夯锤、落距是否符合要求。5、施工中要保证每点的夯击能量及夯击击数,设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记录。记录员要特别监督检查夯锤的落距和夯击数。6、强夯试验时,施工员必须复核夯点位置,对夯点位置不清或偏移时,应用钢尺用相邻点位重新定后再施工。对当日完成的夯点应标注在施工图上。施工记录内容齐全,字迹清晰,签署齐全,当日交工程技术负责人验收。施工交接时,必须交接清楚。7、施工吊车保持平稳和垂直,夯位准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偏锤应重新对点、出现歪锤时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坑底垫平后才能继续施工。8、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中的每一环节进行检查,如不符合技术要求,要及时纠正。另外,施工中发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单位,以保证施工质量。2.5.3安全施工措施1、工程开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进场安全交底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2、进入现场的相关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3、施工及管理人员配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4、对临时工须进行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签定安全协议书后方可上岗。5、吊车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运转记录,经常检查设备各部的运转情况,及时排除隐患,操作人员交接班应签字。设备如有故障应在本班处理,做到设备在操作人员接班时处于完好状态,特殊情况做好记录移交一下班处理。6、现场工作人员如发现围观群众,应劝阻其离开现场。7、施工人员应在开工,确定场区内是否有地下设施(各种管道及消防设施),避免造成不必要伤亡及经济损失。高空是否有高压线等影响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3强夯试验段施工质量检测3.1试夯质量检测检测工作在试夯区施工完成7天后进行,在试夯区布置两孔两坑,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及取土,检测的项目有:1、夯沉量(包括每击夯沉量)及地面变形实测;2、挖探坑分层检测土的容重、含水量、孔隙比、颗分、相对密度和击实最大干密度等;3、标准贯入。3.2试夯质量标准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