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总结PPT课件.ppt_第1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总结PPT课件.ppt_第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总结PPT课件.ppt_第3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总结PPT课件.ppt_第4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总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公共卫生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 提供医疗服务 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2 广义的公共卫生机构是指一切能够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保护健康的机构 包括各级政府 各级卫生行政机构 医疗机构 疾病控制机构 计划生育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 药品食品安全机构 烟草控制机构 环境保护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 慢性病防治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公共卫生研究机构 3 服务规范内容 一 服务对象二 服务内容三 服务流程四 服务要求五 考核指标 4 服务对象 规范 是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等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 规范 所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并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辖区内服务人口 5 服务内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 6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 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 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 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 修 订 7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 每个传染病虽具有不同的致病原因与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 但其在人体内的发生 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 可以概括 8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分类按病原微生物划分 细菌性 病毒性 真菌性 支原体 衣原体等按传播途径划分 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和血传播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又把列入法定传染病的39种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9 传染病概述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甲型H1N1流感 10 传染病概述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1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要形成流行 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流行过程都会中断 流行过程都会中断 意味着传染病得到控制 12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指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 可以作为鉴定传染病的先决条件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有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13 传染病概述 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14 散发 说明一种传染病病例在人群中的分布状态 它是指人群中的病例以散在形式 零星发生 各个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区上没有明显的联系 通常是指该病发生频率保持在历年水平 散发多发生在人群对疾病的免疫水平较高或隐性感染比例高或传播难实现的疾病 15 暴发 是指一个小的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短时间内出现多例同一疾病的病例或症状相似的患者 16 流行 某病在某个地区 一定时间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以往历年的平均水平 例如3 10倍 称为流行 17 大流行 某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 不但发病率超出当地历年水平 而且跨越国界 洲界 称为大流行 18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散发 暴发 流行 大流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 冰灾 地震事故灾难 溃坝 煤矿事故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暴发 食物中毒等社会安全事件 刑事案件 民族宗教冲突 恐怖袭击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 影响范围等因素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和一般四级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 21 社会安全 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 相关事件相互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 相关事件相互交织 以人为本生命为先 次生 衍生事件 或几个突发事件 耦合 同时发生 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卫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 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 所以 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 而随着事件的发展 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 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 突如其来的 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 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公共属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 不是特定的人 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 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 危害程度 涉及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 I级 重大 II级 较大 III级 一般 IV级 2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2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分级原则 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28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级 肺鼠疫 肺炭疽在城市发生并有蔓延趋势 或疫情波及2各以上省份 并有扩散趋势 发生SARS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并有扩散趋势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并有扩散趋势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 并有扩散趋势 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发生烈性病菌株 毒株 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周边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 并在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 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9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级 一个县 市 行政区域内 一个平均潜伏期 6天 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 肺炭疽病例 或相关联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 市 发生SARS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腺鼠疫发生流行 在一个县 市 行政区域内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 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 地 霍乱在一个市 地 行政区域内流行 1周内发病30例以上 或波及2个以上市 地 有扩散趋势 乙类 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 市 我过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 尚未造成扩散 30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级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扩散到县 市 以外的地区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10例以上死亡病例 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 或死亡5人以上 31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I级 发生肺鼠疫 肺炭疽病例 一个平均潜伏期5例以内 在一个县 市 行政区域内 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连续发生10例以上 霍乱1周内发病10 29例 或波及2个以上县 市 一周内一个行政区域内 乙 丙类传染病发病超过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 在一个县 市 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食物中毒超过100人 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49人 或死亡4人以下 32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V级 腺鼠疫在一个县 市 行政区域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霍乱在一个县 市 行政区域内发生 1周内发病9例以下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99人 未出现死亡病例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 未出现死亡病例 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 33 分级响应 响应的内容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应的突发事件报告后 组织专家调查确认 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 向同级政府提出成立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负责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理 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措施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发布和通报等工作 34 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 I级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 响应 重大 II级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厅 较大 III级 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局 一般 IV级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局 35 服务内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 36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登记 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 入 出院登记本 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 按要求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按要求填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7 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 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8 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 报告的病种 1 法定的传染病根据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7种 2008年5月2日起 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 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 目前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9种 39 报告的病种 1 法定的传染病根据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7种 2008年5月2日起 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 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 目前 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9种 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 40 甲类传染病 2种 鼠疫 霍乱 41 乙类传染病 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甲型H1N1流感 42 丙类传染病 11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43 省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 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 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如水痘 结核性胸膜炎 尖锐湿疣等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4 门诊日志 内 儿 急诊 传染病等科室 门诊日志的内容 就诊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现住址 病名 初步诊断 发病日期 初 复诊项目至少9项 传染病病例登记 45 传染病病例登记 出 入院登记本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入院日期 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 出院诊断 转归情况至少10项 检验科 放射科要有传染病登记本 46 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的内容 应比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多三项 报告时间 报告人 订正时间 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 传染病病例登记 47 传染病病例登记 传染病报告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48 传染病登记资料的完整性 登记完整率 传染病人项目填写完整人数 检查人数 100 49 服务内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 50 报告 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 在规定的时限内使用该系统报告 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 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 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 同时送 寄 出传染病报告卡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 52 53 54 报告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 55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卫生局报告 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56 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57 报告 病例信息的订正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 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 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对报告的疑似病例 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58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 死亡时 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 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报告 59 报告 补报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 应及时补报 60 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6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分四级进行预警和响应特别重大 级 红色重大 级 橙色较大 级 黄色一般 级 蓝色 6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 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63 传染病 鼠疫 霍乱 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3天内 同一学校 幼儿园 自然村寨 社区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 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 1周内 同一学校 幼儿园 自然村寨 社区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64 中毒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出现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65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周内 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 社区 建筑工地 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66 暴发疫情的界限 1周内 在同一学校 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流感发生30例 流行性腮腺炎10例 风疹10例 水痘10例均属于暴发疫情 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为2小时内报告 67 服务内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 68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采取隔离 医学观察等措施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 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 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要妥善保管 69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 查找 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接触者是指接触过病人 受染人员 动物或污染的环境并有可能受感染的人 他们是潜在的传染源 70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人 病原携带者 予以隔离治疗 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 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 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 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71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留验 又称隔离观察 将与甲类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隔离于专门场所 限制活动 不准与他人接触 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 对接触者每日进行视诊 问诊和测量体温 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可照常工作和活动 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 72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 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收集和提供病人 密切接触者 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73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一般而言 流行病学调查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 查明病因 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 确定病因 包括传染源 传播途径 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 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74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现场的组织和准备核实诊断 确定爆发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三间分布建立并检验假设使现场调查更系统完善实施控制措施总结报告建立并维持监测系统以观察评估控制效果 75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 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资料流行病学史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 76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一般情况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 1姓名 若为14岁以下儿童 家长姓名1 2性别 1 男 2 女口1 3年龄 岁 月 口口1 4职业 1 幼托儿童 2 散居儿童 3 学生 4 教师 5 保育员及保姆 6 餐饮食品业 7 商业服务 8 医务人员 9 工人 10 民工 11 农民 12 牧民 13 渔 船 民 14 干部职员 15 离退人员 16 家务及待业 17 其他 注明 18 不详口口1 5文化程度 1 学龄前儿童 2 文盲 3 小学 4 初中 5 高中 6 大学及以上 7 不详口1 6现住址1 7户口地1 8工作 学习 单位1 9联系人 联系电话 或手机 77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发病情况 2 发病情况2 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 2发病地点2 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 4首诊单位2 5诊断医院2 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 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 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 9出院依据 1 临床症状消失 2 两次粪检阴性 3 自动出院 4 其他口 78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临床资料 3 临床资料3 1临床症状3 1 1感染类型 1 病人 2 带菌者口3 1 2腹泻 1 有 2 无口3 1 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 1 4粪便性状 1 水样 2 米泔样 3 洗肉水样 4 大块黏膜口3 1 5腹泻方式 1 里急后重 2 通畅 3 失禁 4 绞痛口3 1 6呕吐 1 有 2 无口3 1 7呕吐方式 1 喷射状 2 先泻后吐 3 先吐后泻 4 其他口3 1 8发热 1 有 2 无最高体温 口3 1 9腓肠肌疼痛 1 有 2 无口3 1 10失水情况 1 重度 2 中度 3 轻度口3 1 11临床类型 1 重 2 中 3 轻口 79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临床资料 3 2诊断依据3 2 1感染者发现方式 1 疫源检索 2 腹泻病门诊 3 乡镇级医院 4 个体诊所 5 其他 注明 口3 2 2确诊依据 1 临床 2 病原学口3 2 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 2 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 2 5送样单位 1 县以上医院 2 县 区 医院 3 乡镇卫生院 4 村卫生室 5 个体开业口3 2 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 2 7检验结果 1 小川 2 稻叶 3 O139口3 3病人转归 1 痊愈 2 带菌 3 死亡口 80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 4 流行病学调查4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 病前5天内 4 1 1外出史 1 有 2 无口4 1 1 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 1 1 2住宿 1 有 2 无口4 1 1 3用餐 1 有 2 无口4 1 1 4带回食品 1 有 2 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 1 有 2 无口 81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 4 1 2外人来家 1 有 2 无口4 1 2 1来自何地4 1 2 2该地同样疾病 1 有 2 无口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 1 2 3在家住宿 1 有 2 无口4 1 2 4在家用餐 1 有 2 无口4 1 2 5带来食品 1 有 2 无食品名称口4 1 3接触过同祥病人 1 有 2 无口4 1 3 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 1 3 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 1 3 3同吃 1 有 2 无口4 1 3 4同住 1 有 2 无口4 1 3 5护理 1 有 2 无口4 1 3 6其他 1 有 2 无口 82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 4 2饮食情况 病前5天内 4 2 1饮生水 1 有 2 无口4 2 2水源类型 1 井水 2 河水 3 塘水 4 自来水 5 其他口4 2 3吃生冷食品 1 有 2 无口4 2 4生冷食品名称 购买地点4 2 5熟食冷吃 1 有 2 无口4 2 6熟食品名称 购买地点4 2 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 购买地点4 2 8在外就餐史 1 有 2 无口4 2 9就餐地点 1 排档 2 个体餐馆 3 宾馆餐厅 4 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 2 10同餐人数口口口4 2 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83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疫点疫区处理 5 疫点疫区处理5 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 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 3疫点个口口5 4范围户个口口口口5 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 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 7病人隔离 1 是 2 否口5 8隔离地点 1 住院 2 在家口5 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 10病人粪检情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时间结果 84 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小结 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 85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疫点疫区处理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 消毒隔离 个人防护 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 开展杀虫 灭鼠等工作 86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霍乱疫点 疫区的划定疫点 指发生病人 疑似病人或带菌者的地方 一般指同门出入的住户 或与病人 疑似病人及带菌者 有生活密切接触的若干户为范围 疫区 为防止疫点外污染 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 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 水系分布 交通情况 自然村等特点 来划分疫区 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 一个乡镇或毗邻乡镇 城镇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 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87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登革热疫点的划定 疫点 是指登革热病人 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范围 主要是根据伊蚊活动距离 通常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 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 划定半径100米之内的空间范围 疫区 是指当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 由于登革热病人 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的活动范围可能引起扩散的区域 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