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费者保护法论文: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角的医患关系研究分析摘要:近代以来,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和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的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广大患者对自身合法利益也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视角对医患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院、患者、权益近年来,在我国各地伴随着医疗纠纷的大量出现,患者对自身权利维护意识的增强,开始普遍关注自身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相应的权利,当其权利遭受医疗机构侵害后,人们也开始积极寻求法律的救济。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使得医患关系不能在法律的调整下形成以医患双方的利益平衡为基础的权利义务关系,导致了医疗纠纷层出不穷、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笔者认为,为了维护患者权利,首要的问题是在理论上对医疗法律关系中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患者在维权时就有理可循。其次,通过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确定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患者在维权时就有法可依。 1患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1.1消费者概念及其特征 目前国际上关于消费者的定义尚无定论。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认为,消费者是指那些对各类物品和服务(包括住房)进行购买、取得和使用行为的个人。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则将“消费者”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而进行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行为的个体社会成员”。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则认为,相对于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言,消费者是指那些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使用、持有、维护、以及处理行为的个人。而我国再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将消费者定义为,那些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消费者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作为消费行为的主体,消费者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 自然人在与实力较为强大的制造商和销售商进行交易时,会存在缺乏专门知识、交涉能力的问题,明显处于弱者地位,而“法人”和“其它组织”一般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把个体社会成员即自然人作为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并对其加以特殊保护,是各国立法和国际条约的通行做法,也符合消费者保护法的目的和宗旨。二是,如果是消费者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或服务则应该归属为消费者,此种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也是一种消费行为;相反,但如果并非以生活需要为目的来购买商品或服务,则其就不是消费者,这种行为也不是消费行为。 1.2 患者的消费者特征 那么,患者是消费者吗?有病去医院,看病是人们为了恢复健康而寻求服务的行为,所以看病行为应该是消费行为,患者也应该是消费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为消费者是那些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其权益受本法保护。这里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包括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既应该包括吃、穿、住、行等消耗商品或服务的各种行为,还应该包括自然人在患病时求医问药、打针吃药等行为。虽然说,病人接受医疗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而并不是为了消费,所以他们认为医疗行为与消费行为二者不能等同。但是医疗是为了挽救生命、恢复健康,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存。就自然人而言,生存当为第一位的,倘若连生存都不能实现,就根本不能进行其他的行为。所以,有台湾学者认为,“医疗服务不但是人类生活的重点,而亦应是极其重要性之重点,医疗服务毕竟是人类发生其它消费服务之前提,否定医疗服务为消费行为,其它消费行为自将不具意义矣”。 但是,犹豫我国立法未对医患关系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没作出明确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和实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这其中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在内的人,都认为医疗行为不是消费行为,更没把患者当消费者对待,他们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适用于解决医患纠纷。笔者却不这样认为,消费行为作为一个抽象概念,立法者虽然没有采用列举的方式来限制其外延,但是对于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消费活动采用了总括性概述的方式,因此那些抽象出来的各种具体生活行为,均应为消费行为之抽象概念所涵盖。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在更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权利,使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勉受损害 2 医院与经营者的关系 2.1 经营者的概念与特征 何谓经营者? 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认为“经营者是指以设计、生制造、输入、经销商品或提供服务为营业的人”。这里,我们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的定义,所谓经营者就是指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它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经营者是消费者的相对人,可分为商品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两大类。 “经营者”的特征我们也从行为主体和行为目的两方面来分析。因为经营者在社会中通常不会成为弱者,因此没有对其进行特别限制的必要,因而其不必要象消费者那样被限定为自然人。经营者是向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经营者是反复连续地进行“职业性活动”, 而这种行为是与专门性的业务相联系的,进行这些行为必须掌握有关处理商品、提供服务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围绕专业的相关信息,因此具备在交易中进行交涉的能力。由此便可看出,经营者以“职业性活动”为核心,这是与消费者之根本不同之处。 1.3医疗机构的经营者特征 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将“服务”界定为非直接以生产或制造商品或转移物权或智慧财产权为客体的劳务。有学者认为,服务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所提供的任何活动与利益,服务不一定附着在实物的商品之上,是无形的,并与所有权无关,可以独立自行产生的。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且这种“职业性活动”提供的标的物是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的行为并不附着在实物的商品之上,只是一种一种依赖其特殊技能、反复连续实施的行为。我们认为凡是以提供服务为营业的社会个体,只要以一定业务加以经营,不论是公司、团体或个人都是消费者保护法所规定的“经营者”。而医院的所进行的一种“职业性活动”, 是与其专门性的业务相联系的,使可以独立自行产生的。 从以上“职业性活动”和活动提供的标的物两个方面来讲,医疗机构符合经营者中的服务提供者的特征。虽然医疗行为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高专业性等特点,医院也不能纯粹以营利为目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大部分医院已经逐步走上了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运营的轨道,营利虽然不是医院经营的唯一目标,但也成为维持其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见,医疗机构已逐渐具有经营者的特点。 3 医患关系的消费特征渐现 3.1 医患关系的演变逐渐向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移动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也经历着历史的变化。在近代以前,由于科学不发达,医师的治疗在疾病的治愈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充分,医疗行为对人体的侵袭性和危险性也较小。譬如在我国古代,医术被人们赋予了神力的色彩,医师也因此具有崇高的地位,人们权利观念缺乏,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医师往往被人们赋予“救命恩人”的盛誊。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医疗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再加上人们科学知识的增加,医术也不再是赋予神力色彩,但与此同时医患关系也开始由简单变得复杂。伴随着法制社会的建立,民众权利意识也开始树立起来,患者开始普遍关注自己在医疗过程中应有权利的实现,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关系已成为法律上人格平等的主体。时至现在,医患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受到医疗损害的患者开始寻求法律对自己救济。医患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相互之间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像是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的确定,医患关系的成立、变更、解除,以及医疗纠纷的解决,都是贯穿着平等、自愿、诚信等基本原则。 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医疗机构规模的的不断扩大,使其在享有绝对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也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繁杂的机构,这无形之中就使患者成为医患关系中成为了弱者,在医疗过程中和医疗纠纷中患者由于势单力薄,无法与医疗机构交涉,进而就导致医患双方的利益失衡。最终就会引起大量的医疗纠纷,如患者安全问题受到危害、医疗市场处于无秩序状态、医疗效益低下,医疗诉讼乃至暴力事件也侧面说明了现实生活中法律规范对医患关系的调整已滞后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这时候就需要由适用特殊保护原则、对患者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来对医患关系进行调整,对利益失衡进行矫正,对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我们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每一位患者的基本权利贯彻现代有关法律的原则和理念,以实现患者的安全、健康为终极目标,而作为现代法的消费者保护法恰能对此能起到积极效果。 3.2 以消费者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被社会逐渐接受 虽然现在对于患者是不是消费者,还存在很多争论,尚未取得一致。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甚至立法者都倾向于患者应该归属于消费者这一观点。有相当学者认为,患者具备了消费者的特征,医患关系就是消费关系,所以对医患关系的保护应当适用消费者保护法。通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和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国家计划部门已经承认了“医疗消费”这个概念,文件指出,要鼓励居民扩大医疗保健等消费,培养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这表明国家已将医疗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指出医患关系就是消费关系,但在各个地方的司法实践中,也相继的认为医疗纠纷的诉讼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的,在关于消费者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中也作出了对有关医疗服务、保护患者权利进行规范的法律条文。如1996年江苏省实施办法中指出,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严格执行药品质量、医疗收费标准和价格规定,不能够进行药品推销,增加患者负担。江苏省的这个条例虽没有明确将医疗服务明确的纳入消费者保护法调整范围,但从商品的角度明确了患者是消费者这一内容。2000年浙江省实施办法最早的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了医患关系是消费关系,这一条例中规定了患者的隐私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知情权以及医疗机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民事责任,明确把医患关系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2004年,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也将医疗服务明确的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另外,在四川省沪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了规范辖区内的司法审判,出台了关十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规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作为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依据。2005年6月2口通过的福建省实施办法也将医疗服务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内,在这一条例中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安 法律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地方性法规在其效力范围内无疑是调整医患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他们的出现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医患关系是否是消费关系的讨论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写照”这一观点,把其定位为消费关系,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调整医患关系,以满足社会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2552-2016无缝和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的自动全圆周超声厚度检测》
- 乡下住房产权合同范本4篇
- 专业版办营业执照租房合同5篇
- 新解读《GB-T 31055-2014谷糙分离筛板》
- 新解读《GB-T 31207-2014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
- 租房入学合同范本
- 汽修类员工合同范本
- 合作门窗项目合同范本
- 安全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合同签署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 叶酸、VB12、血清铁蛋白贫血三项临床意义
- 2023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1)
- 低于成本价中标造成的价格争议
- 化验室培训记录
- (完整word)化学各仪器矢量图合集
- 埃菲尔铁塔精品课件
- 德国工业标准DIN8077聚丙烯(PP)管材尺寸赵彦波
-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查验记录表
- (公开课)26个英文字母书写笔顺动态演示(基础教育)
- Q∕GDW 11304.2-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2部分:红外热像仪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